正确推进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哲学思考_思想政治课论文

正确推进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哲学思考_思想政治课论文

正确推进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哲学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课论文,教学改革论文,哲学论文,正确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课堂教学改革,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永恒的话题。推进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就是要使我们的教学真正做到育人为本,全面落实“三维”教学目标,根据思想政治课和高中学生的特点,按照学生认知规律、能力培养规律和思想道德教育规律实施教学,把思想政治课真正上成“思想政治课”。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要做到“三个回归”——回归育人、回归规律、回归思想政治课的本质。正确推进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必须从规律和本质的高度思考问题,使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扎实推进。本文拟从哲学的视角,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基本问题进行思考。

一、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既要正确定位,又要防止缺位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但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对我们正确处理教学中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正确定位并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作用,防止教学误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教师要正确定位,找准教学工作着力点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其作用是通过对事物内部矛盾的影响实现的,即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从教育的终极价值来看,教师(外因)教的意义归根到底体现在对学生(内因)学的有效指导和积极促进上;而学生作为具有独立性的个体,对外界的影响要进行自主分析、判断和选择,而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经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愿望和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恩格斯语)。因此,教师必须摆正位置,正确定位,从以“教”为中心转到以“学”为中心,树立“以学生为本”、“教为学服务”的观念,把一切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使受教育者发生变化上,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检验标准,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导学、助学、督学、评学,即成为学生探究学习的指导者、自生学习的组织者、主动学习的促进者、合作学习的参与者,力求把教学过程变成师生之间交往与合作、交流与沟通,教学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2.教师要防止缺位,发挥有效引导作用

唯物辩证法承认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但并不排斥外因的作用。正如农作物的生长绝不能离开阳光、水分、温度这些外部要素一样,学生高效率的学习和健康成长也离不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因此,在当前课改的大方向下,要注意克服课堂教学中借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自主预习、交流展示和探究辩论代替教师强有力的引导,甚至以学生“讲”代替教师“讲”,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放羊式”的不良倾向。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教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鲜明的观点和正确的价值选择引导学生。

3.教师要自警自省,精心实施有效教学

深刻认识外因的作用,我们还必须看到,外因对事物发展所起的作用,在性质上有加速和延缓之分,在程度上有大小之别。有的教师对教材研究不透彻、抓不住问题的本质,教学设计思路不清,教学过程推进不顺畅,教学素材过于繁杂、针对性不强,等等,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更有甚者,出现了“你不讲我还明白,你越讲我越糊涂”的现象。作为教师要以此警醒自己,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能否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促进的程度如何,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师教对学生学的促进作用。教师要深入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时事、研究学情,不断提升专业素养,精心设计教学,形成最优教学方案,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明确基本思路,防止教学误区

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人的认识是一个在实践的基础上发挥思考的作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使之得到修正和完善的过程。思想政治课所揭示的是关于社会或整个世界的一般规律,属于理性认识,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注重从生活中选择贴近学生、触动学生心灵世界的案例,创设教学情境,并用情境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通过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的路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获取、发现原理;观点、价值标准;设计具有运用性、实践性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的回归中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进行价值选择和判断,并见之于行为实践。这符合中学生阅历浅、缺乏丰富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感性知识的实际情况,应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思路。

但在这里,需要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1.防止情景设置泛化

新教材的着眼点不是知识和技能的简单给予,而是把形成知识的过程体验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放到了突出的位置,提供案例、问题和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体验、去选择、去解决。有的教师,以“理性认识离不开感性认识”为由,所有的结论都要通过探究活动这一过程来完成,加之情景材料选择不精,针对性不强,缺乏必要的整合、筛选和精心设计,使学生陷入材料的堆积中,课堂变得“丰富却肤浅”。这实际上是低估了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已有基础,也是课堂教学缺乏统筹安排的表现。

2.重视概念和原理的提升总结

理性认识是必须用概念、判断的形式才能作出准确表述的。列举社会生活中的实例不能代替对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重要观点的准确表述。感性材料只是起导入的作用,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概念、观点,而不能代替对概念、观点的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课的教育不能停留在实例上,最后还是要达到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方面的基本常识的理解、掌握。重要的概念、观点要明确地表达出来,讲解清楚,而不能淹没在例子和材料之中。

3.重视应用和实践环节

仅有“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过程是不够的,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理性认识,必须回到实践中去,接受实践的检验,使之得到修正和完善。通过应用和实践环节,一方面,让学生在运用中体会学习的价值,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把自己的理解与新的问题相对照,发现自己理解上的误区,体会现实问题的复杂性,在认识上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既要重视发挥应用和练习的能力提升作用,又要把它作为认识过程的重要环节发挥其加深理解、深化认识的作用,采取多样化的手段搞好基础知识的教学。

4.改变多轮次低效重复的做法

认识运动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发展过程。对知识的学习也有一个复习巩固、循环提高的过程。然而,认识过程的循环往复是以不断提高为目的的。人们总希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更深刻的认识,绝不是简单、低效的重复。在目前强调减轻学生负担的新形势下,这样做尤为必要。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切实提高新授课课堂教学的效率,通过创设情境,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内化观点,形成能力和价值标准,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置少而精的应用性问题;进一步提高认识和培养能力。这样才能走出多轮次低效重复复习的误区,使复习课教学真正成为“提高课”,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三、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根据内容确定形式,防止形式主义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必须适合内容。凡是适合内容的形式,对内容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就起消极的阻碍作用。这要求教师必须在认真研究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围绕“三维教学目标”,创设恰当的教学情景,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使用恰当的教学手段,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走出形式主义的误区。

这里,以多媒体教学为例。在现实中,一些教师课件制作的目的不明确,教材内容还没有研究清楚,便仓促进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并在制作中过分追求画面的观赏性,导致“为多媒体而多媒体”的形式主义。这些课件虽然在制作技术上堪称精品,但运用到课堂后,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却不能发挥有效作用。判断多媒体教学是否成功的标准,不在于课件制作技术的高低,关键在于课件能否恰当表现教学内容,能否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并最终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效果上。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功能,取代不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刻把握和深厚的教育教学功底。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需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有针对性地选择使用恰当的多媒体技术和表现方式,多在教学内容上下工夫,把课件制作的着眼点放在如何更好地体现和表达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上。

四、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把思想政治课真正上成“思想政治课”

任何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普通高中课程的设置,体现了基础教育高中阶段学生成长发展的共同特点,服务于共同的培养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但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各不相同,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明确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根本任务,这是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搞好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前提和根本性问题。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这一规定,明确指出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特点。一方面,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根本性质是一门思想政治教育课,其根本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绝不能把思想政治课讲成纯知识课。课堂教学要围绕这一根本性质和根本任务来思考。要正确处理好知识性与思想性的关系,思想政治课程不是为传授知识而传授知识,不刻意追求理论体系的完整性,知识点的选择要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服务。另一方面,高中思想政治课具有不同于学校其他德育工作和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特点,绝不能弱化基础知识的教学。高中阶段学生思维活跃,抽象思维和价值判断水平迅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有知识和理论的支撑,坚持以理服人,否则就会变成空洞的说教。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中的一门学科,具有相应的学科知识背景和明确的教学要求,力图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认识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认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不同于学校其他德育工作的鲜明特点。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收获感动和激情,还要感受到理论与逻辑的力量和魅力,增强课堂教学的厚重感和实效性。

在我市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中,我们鲜明地提出了“把思想政治课真正上成思想政治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的目标,就是要求教师要明确学科特点,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圆满完成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任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目前,不少学校都在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有的还推出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些课堂教学模式都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上的交流展示和合作探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鲜明地体现出新课程理念,令人耳目一新。但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务必要有清醒的认识,不同学科具有各自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突出思想政治课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结合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再设计。

标签:;  ;  ;  ;  

正确推进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哲学思考_思想政治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