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源县水务局 四川汉源 625300
摘要:水土流失是造成汉源县偏远山区农村贫困的主要原因。控制水土流失,大力发展经果林,结合池、渠、路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以实现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农业后劲,让偏远山区群众治穷致富的目的,也为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汉源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研究
西部开发,生态先行。1982年汉源县水务局已在大田、唐家等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1997年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被列为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县,县委、政府把它作为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雅攀线上绿色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极为重视,要求治理一片水土流失,就要确保建成一片生态农业,改善一片生态环境,致富一方百姓。经果林是我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的核心举措。在水保基地,农民朋友地里收粮食,树上收“票子”,水土保持经果林不仅绿化了荒山,防治了水土流失,富裕了一方百姓。
1 务实创新 精益求精创一流
水保工程技术人员跋山涉水到我县的每个乡、镇进行水土流失调查研究及现场踏勘设计,编撰《汉源县水土保持总体规划》及“长治”第四期、“长治”第六期、“长治”第七期和汉源县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工程规划、设计,努力打造精品工程,三十多年来共治理汉源县水土流失面积154平方公里:实施坡改梯9100亩,水保林30200亩,经果林13600亩,种草3000亩,封禁治理162000亩,植物篱915.3公里,植物护埂421.7公里,保土耕作6200亩。小型水利水保工程75.02万立米,保护面积185平方公里。工程总投资2296.88万元,争取中央无偿投资资金1291.50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18.00万元,群众投劳折值1043.00万元。重点治理18条小流域,18条小流域均达标并通过了省、市验收。通过水保工程的实施,改善了项目区内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了粮食增收和经济的增长,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由于保水保土效益的发挥,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经济效益的提高,治理区严重旱、洪、风、雹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的面貌大大改善。通过水土保持经果林栽植及池、渠、路等综合措施的实施,有力地促进生物多样化,为再造秀美山川的新汉源奠定坚实的基础。
2 科技创新攻难关 “长治”工程谱新篇
2.1 双溪乡石漠化经果林及水利工程治理相结合模式及显著效益
在2012年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中,设计并实施了具有蓄、引、排功能的蓄水池、引水渠和排洪沟,不仅能蓄积山泉、雨水,保证了大樱桃等经果林及庄稼的浇灌,确保树苗及庄稼的成活,而且能排出雨季的洪水,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科技为支撑,以基本农田和水利设施建设为基础,大力发展经果林,统一规划、综合治理,效益显著。每年新增蓄水12000立方米,新增有效灌面160亩,改善灌溉面积1240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96万公斤,新增经济作物产值156万元。(如图1)
图1 2012年双溪小流域石漠化水土保持经果林
及水利工程:池、渠相连,“长藤结瓜”
图2 双溪小流域申沟村水土保持桃花园
2.2 抽槽换土陡改缓
植物篱固氮挡土、经果林宽行密植、抽槽换土改良土壤,涵蓄水源,变陡坡地为台阶式缓坡地,并逐渐成为梯坪地,使片区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以固氮植物固氮功能及嫩枝叶回田增加土地有机质培肥地力供应经果林生长。这一模式对早期丰产、稳产高产均十分有利,能实现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高度统一。汉源县在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支持下,共在富庄、大田、桂贤等小流域实施了12000亩抽槽换土陡改缓新银合欢固氮植物篱工程,保水保土增肥效果显著。经过2012年回访水土保持治理区,名、优、特、新经果林增产增收效益显著,水土流失得到根本治理,深受群众欢迎。
2.3 倒虹管喷灌节水高效
大田乡建设村坡改梯重点片:面积20 hm2,该片区缺石料,土层厚实,实施土坎坡改梯,采取山、水、田、林、路综合配套措施。水保办利用倒虹原理,设计布设内径80 m m的倒虹管420 m,水池之间都用水管相互连通,这样就使每个蓄水池都蓄满水,且各水池之间还可以相互调节水量,形成严密的水网,为滴灌、微灌、喷灌创造了基础条件,保证了重点片经果林及庄稼的用水。蓄水池布设在高于控灌区40—65 m的荒山顶部,保证了喷出的水达到最佳雾化状况,提高了水土保持科技含量,彻底解决了旱片死角缺水问题,并在田间地角栽种了五星枇杷、黑宝石李子及风水梨、水蜜桃等经果林,昔日的荒山荒坡如今已是一片郁郁葱葱,变成了“绿色银行”。当地农民把旧貌的改变概括为“水保治山水,坡地变梯田,银龙绕山坡,碧水映兰天”。
2.4 “池、沼、果、畜”生态家园试点治穷致富
水保办选取桂贤小流域松林村五组实及双溪乡申沟村1、4、7组施“池、沼、果、畜”生态家园试点工程,鼓励山区群众在房前屋后、田边地角、沟旁路边零星四旁种植。松林村五组52户人,有45口沼气池点火使用,30处蓄水容积1219立方米蓄水池已投入生产生活。还发展优质洋濞核桃5600株,桃树12000株。松林五组为汉源县贫困落后地区,彝汉杂居。过去群众燃料主要靠上山砍柴,砍完自家责任山又砍邻村的大维山,而且为砍柴每年花掉100多个工。沼气池项目实施后,保护了植被,节约了劳力,且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环境。据估算,45口沼气池每年可节柴120-140吨,保护植被480亩以上,每年提供的沼肥相当于2500公斤碳铵,1860公斤过磷酸钙,节约劳动力4000个以上。“池、沼、果、畜”生态家园模式保护了生态环境,加快生态自我修复,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如图2)
作者简介:
汪杨军(1964.10—)男,瑶族,四川雅安汉源县水务局工作,水土保持高级工程师,四川省水土保持专家库技术评审专家,汉源县水电学会会长,从事水土保持技术研究及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
论文作者:汪杨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7
标签:水土保持论文; 汉源县论文; 果林论文; 生态论文; 水保论文; 万元论文; 长治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