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信息通信在未来教学中的应用前景论文_翟丽冰

分析信息通信在未来教学中的应用前景论文_翟丽冰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太原供电公司 山西 太原 030012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随之也带动了信息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通信类专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现在社会在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也在不断革新,在教育领域,对信息通讯类专业的教学也提出了要求和挑战。为了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对信息技术的要求,要不断提升信息通信类专业的教学质量。该文结合我国信息通信在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对其在未来教学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分析,以期能促进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信息通信未来教学发展前景

引言

高等院校开设的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中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电子、通信、信息、机电和计算机领域,这些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强,实践要求也高。应用转型背景下的高校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实践教学和实践教学手段,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应用转型背景下的高校人才培养需求。因此,改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信息通信在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1.1教学硬件不够完善

目前,信息通信类专业中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教学硬件的不完善是导致信息通信类专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由于信息通信类专业是采用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的教学模式,其重点在于实践类操作,由于很多学校的通信类专业发展水平存在滞后性,导致信息通信类专业的教学硬件不能够得到较好满足,只是向学生灌输课堂理论知识,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也不利于学生对通信类专业知识的了解和接受。很多学校的通信类专业设施不够完善,很多都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对于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甚至很多学校都没有信息通信类专业的教学辅助设施,这是导致通信类专业迟迟不能得到发展的重要原因。教学硬件在信息通信类专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进行信息通信类专业教学实践模块的重要工具,对教学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信息通信类专业教学硬件的不完善,使得学生的教育质量产生严重下降,阻碍了通信类专业的发展,对我国的信息化教育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1.2实践内容缺乏创新

对于信息通信类专业而言,在信息技术中的实践尤为重要,因此,实践内容成为信息通信类专业的核心内容[2]。受我国信息通信类专业的教学水平的影响,针对通信类专业的实践内容缺乏创新,始终保持传统的信息教学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信息化时代的需要,进行实践内容的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否则会与现代化的时代脱轨,遏制信息通信类专业的发展。在信息通信类教学中缺乏实践内容上的创新,不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影响课堂效率。对于传统的信息通信类专业来说,实践的课堂就是根据老师的指导,用电脑进行操作,有时甚至老师都不会进行指导,只是对照教材内容进行操作。运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产生严重的疲劳状态,影响课堂效率。学生已经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了如指掌,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使课堂变得死气沉沉。因此,进行信息通信类专业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1.3教学水平比较落后

信息通信类专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专业,发展还不成熟,在教学方式方面还存在着落后的现象。我国的信息技术发展水平较发达国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教学水平比较落后,制约着我国信息通信类专业的发展。我国的信息技术水平决定着我国信息通信类专业的教学水平。信息技术源自于发达国家,在我国起步比较晚,发展得还不够成熟。虽然我国现在提倡对信息技术人才的大力培养,但是由于起步较晚,信息通信类技术体系不够完善,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水平相差甚远。例如,我们熟悉的苹果公司,主打产品iPhone、iPad等在世界各地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由于苹果系统相比其他系统反应速度快,制造材料以及数据安全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优势,系统比较完善,是高科技的代表,跻身世界信息产品的领导地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然,我国的信息技术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例如中兴、华为、HTC等国产品牌也在不断地进行完善,但是与西方先进信息技术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国的信息化水平决定着我国信息通信类专业的教学水平,提高我国的信息通信类专业的教学水平,推动我国信息化教育的发展与进步,促进信息化社会的改革与发展,是非常必需与必要的。

2信息通信在未来教学中的应用前景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和发展,其被认为是未来教学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具体而言,学校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相关措施。

2.1建立健全教学信息通信学的理论体系

理论指导实践,理论来源于实践。信息通信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不例外,信息通信理论知识指导教学实践活动,而对教学实践中的信息通信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形成可以指导实践的理论知识。未来信息通信在教学中的应用要注重形成科学、全面的理论体系,并以此为指南进一步指导教学活动。这一过程并不是简简单单地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就可以实现的,它需要教师和学生在心理上真正的接受,习惯上彻底的改变,行动上逐步的适应,然后再去建设和创造,实现教学过程的信息通信化。

2.2提倡发展双语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信息化时代的不断推进,对于信息通信类教学的方式不仅仅局限于汉语教学,政府提出了要实行汉语和英语的双语教学模式。由于信息技术起源于国外,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教科书选定时要适当注重对英语原版教材的选择。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利于精确而准确地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信息通信技术,有利于推动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近几年来,我国的信息化市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信息技术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通过借鉴国外的英语原版教材,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信息通信技术专业教学的革新,实现信息技术的再度发展。提倡发展双语模式教学,既有利于引进国外的先进信息技术,也有利于实现信息通信类专业教学的改革,实现我国通信类专业教育的国际化,提高我国通信技术人员的水平和质量,为我国发展通信技术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外利用双语模式进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学习通信类专业中术语的英语翻译,能够帮助学生学习英语,扩大学生在信息通信技术方面英语知识的学习,对通信类技术术语做到及时的掌握。例如,我们在运用幻灯片进行信息通信技术的教学时,可以对课程中的有关术语进行概念的阐述,附带上相关的英语翻译,有利于学生讲两种语言知识进行融合,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2.3建立学校信息通信技术应用方案

学校是信息通信在教学中应用的主要场所,学校应该建立合理的、系统的应用方案,以推进信息通信在教学中的应用和发展。这一方案的建立离不开校领导的支持、学校的合理规划,整体的信息化环境,学校的人文氛围和文化氛围等因素,更离不开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通信在教学中的应用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虽然其在我国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依旧存在不少问题,对此,我们要根据当前教学信息通信化的现状,借鉴目前的经验基础,从健全理论体系、强化教师培训、建立应用方案、加强系统评价等方面制定对策,推进信息通信在教学中的应用,最终提高教学效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郑云翔,谢虎.高校课程信息化教学绩效成熟度模型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8):71-77.

[2]李军民,傅云凤.信息化技术与教学过程无缝融合的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4(6):648-650.

[3]陈文艺,张继荣.通信工程专业工程技术型人才培养方案探索[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3,8(4):68-69.

论文作者:翟丽冰

论文发表刊物:《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  ;  ;  ;  ;  ;  ;  ;  

分析信息通信在未来教学中的应用前景论文_翟丽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