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总医院 北京 100853
【摘 要】目的:探讨高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运动康复训练的可能性及疗效。方法:选择45例高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和干预组(2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行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运动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并评估其生活质量的差异、再入院率及死亡率。结果:随访12个月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的LVEF、LVEDd及NT-proBNP明显改善(P<0.05)。两组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但干预组的再入院率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运动康复训练。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运动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6-0377-01
本文对23例高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护理指导下的运动康复训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的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收治的高龄老年慢性充血性衰竭(CHF)患者45例。入选标准:入院时NYHA分级为4级;年龄>75岁;心力衰竭症状稳定>1个月;说话时不伴有呼吸困难;呼吸频率<30次/min;静息心率<110次/min;中度乏力以下,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周内出现进行性运动耐量下降或者运动或静息时出现呼吸困难;3周内发生心肌梗死;未控制的糖尿病;急性全身疾病或发热;近期心脑血管事件;血栓性静脉炎;活动性心肌炎或心包炎;中重度主动脉瓣狭窄;需要外科手术的返流性心瓣膜病;新发生的心房纤颤。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常规治疗组(后简称对照组)和常规治疗基础上护理康复干预组(后简称干预组)。其中常规治疗组22例,除药物治疗外不给予其它干预,但记录其日常运动锻炼情况。常规治疗基础上护理干预组23例,给予药物治疗+运动康复训练。
1.2 运动训练计划,按以下4个阶段逐步进行
第一阶段(1周)—通气及床上被动活动训练:通气训练包括腹式呼吸及放松疗法;被动运动方式活动各关节( 如肩、肘、膝关节等) 。以上训练每次5~10 min,每日4 次,但不应有疲劳感。
第二阶段(1周)—床上主动活动训练:初期进行不抗阻的简单卧位四肢活动,后期过渡到坐位主动活动,活动时心率增加不超过10-15次/分,活动时间为30min/天,每周3-5次。
第三阶段(2周)—床下主动活动训练:包括立位及坐位的通气训练,床边肢体伸展训练及床边慢走训练,活动时心率增加不超过10-15次/分,活动时间为30min/天,每周3-5次。
第四阶段(1-12月)—户外有氧训练:主要为室外的缓慢步行,50-500米/天,前期可在陪护人员的帮助下完成,后期尽量由患者自主完成。部份患者由于自身疾病原因,不能完成此阶段的训练。
1.3 运动训练的指导与质量控制
第一、二阶段患者多处于住院期间,由受过专业培训的心脏内科护师进行通气训练、被动及主动活动训练。第三、四阶段患者多于居家治疗,由责任护师电话随访,指导其训练计划,患者采用Borg量表(6~20分)来进行自我疲劳评分。每次训练要求患者达到13~15分。
1.4 效果评价指标:
基线期指标:左室舒张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NT-proBNP水平、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 (MLHFQ)。
随访末期指标(12个月):左室舒张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试验、NT-proBNP水平、再住院率及死亡率。
1.5 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数值用均值±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 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基线期人口资料与心功能比较: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NT-proBNP等方面无差异(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等评价指标的比较(表2):干预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距离、NT-proBNP水平及MLHFQ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但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两组前相比无差别(P=0.317)。
2.3 干预组的再住院率为17.4%,明显低于对照组27.3%(P<0.01)。但两组间平均住院天数、死亡率并无差别(P>0.05)。
3 讨论
现代医学揭示出,适当的运动不仅改善人体运动器官的功能,而且对于心血管、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均有积极的影响,并可增强机体免疫力。本研究的观察对象为老年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初期的运动训练均在有心电监护下进行,每次活动前后均记录心率、血压及描记心电图,记录健身运动前后及晨起的心率和血压变化,食欲和睡眠情况等,并随时询问患者的主观感觉并观察其客观表现。后期的床下及室外训练均从低强度、小运动量开始,逐步增加运动强度和运动量。一旦出现:心前区不适、胸痛、胸闷; 明显气喘或发绀;头痛、头晕;心率不随运动强度增加而增加,或心率达到极限心率;肺部湿啰音增加; ST 段压低1 mm及严重心律失常等将及时中止训练。从而保证了研究的安全性。本研究结果表明:干预组治疗后LVEF、6min步行距离、NT-proBNP水平及MLHFQ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干预组的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我们的研究表明,在有专业护理人员指导下,对老年高龄心衰患者进行运动康复训练是可行,安全而且有效的。它不仅能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症状,提高其运动耐量,而且能降低心力衰竭的再住院率,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明娥,霍红梅,王梅林等。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运动康复的效果。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2,21:221-225。
[2] 王中洁,严华,黄春燕。重度心力衰竭患者早期活动的探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4-16。
[3] 赵雪松。重度心力衰竭的运动疗法。中国临床康复,2002,6:1019
论文作者:殷容光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6月第30卷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5
标签:心力衰竭论文; 患者论文; 心率论文; 高龄论文; 对照组论文; 老年论文; 两组论文; 《中医学报》2015年6月第30卷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