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文化哲学论坛综述--全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研讨会_软实力论文

2009年文化哲学论坛综述--全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研讨会_软实力论文

“2009文化哲学论坛: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化论文,学术研讨会论文,哲学论文,实力论文,国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化软实力建设是新时期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近年来学术界广泛关注的前沿课题。2009年5月16-17日,“2009文化哲学论坛: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举行。本次研讨会由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和中国文化哲学论坛主办,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跨文化传播研究中心和俄罗斯乌克兰研究中心协办。研讨会汇集了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文化哲学、国际关系学、历史学、军事学、传播学、心理学等多学科领域的40多位专家、学者,对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进行了跨学科、多视角、全方位的交流和探讨。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司长于平,《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重要学术期刊的专家学者应邀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与会代表主要围绕以下主题进行了研讨。

1.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基础理论问题 与会代表对文化软实力的科学内涵、战略价值、传统源流、研究方法等基础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1)文化软实力的科学内涵。“软实力”(soft power)这个概念是由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的,其基本内涵、具体语境和本质特征是什么?与会代表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回应。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招标课题“中国软实力建设和发展战略研究”首席专家、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骆郁廷教授认为,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文化体现出来的凝聚力、吸引力、影响力,文化软实力与硬实力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转化,构成一国文化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李鹏程研究员指出,文化软实力包括文化吸引力、文化亲和力和文化规制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霍桂桓研究员和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张再林教授侧重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界定文化软实力,认为文化符号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决定着文化软实力的基本性质。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何萍教授对文化软实力概念所提出的世界历史背景作了纵向的考察,揭示了这一概念的意识形态特征。她认为,文化软实力的提出是世界历史体系进入新的世界历史发展阶段的结果,充满了世界意识形态霸权(文化领导权)的意味。《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审孙麾强调,要在霸权战略框架下审视文化软实力。他指出,文化不仅是国家地区之间竞争的重要因素,也是向全球进行文化渗透,维护本国安全的重要工具,所谓文化软实力正是服务于获得霸权战略和领导权战略的重要工具。

(2)文化软实力的战略价值。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必须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当前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和现实价值。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传播研究所所长尹韵公教授认为,对文化软实力的关注体现了我们民族的文化自觉和历史主动精神,我们应抓住有利条件,正视不利因素,推动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武汉大学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冯天瑜指出,在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不能单凭硬实力。强调国家实力时,不能陷入唯GDP主义,中国虽然已成为世界大国,但中国在世界上树立的文化形象还存在问题,应认真研究、切实改善和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项久雨教授提出要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价值自觉。他认为,在软实力的建设与发展中有两种错误的认识:一是万能论,二是无用论。软实力的价值应该由其在社会价值中的结构决定,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创造和提升软实力。软实力不仅具有精神价值,而且通过影响生产关系间接地具有物质价值。

(3)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文化资源。文化软实力建设,离不开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与文化软实力的关系,如何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推进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精神资源?与会代表就这一问题作了深入探讨。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李维武教授认为,要发挥文化软实力,必然涉及正确对待文化传统的问题,在这一问题上必须有历史主义的态度,当人们来寻找中国人价值观念的资源以便重新构建中国人的价值观念时,就更加凸显出文化传统的重要性。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韩东屏教授从功能主义视角出发,分别对文字、宗教、科技、哲学、艺术、规则等构成中国传统文化要素的软实力进行了分析和估价。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左亚文教授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本质上就是以德性为中心的软文化,它对我们今天建设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巨大的宝藏。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和合思想,其中身心相合的思想、贵和持中思想、天地人合的思想、和而不同的思想对文化软实力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除了传统文化,构成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资源还体现在其他许多方面。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贾磊磊研究员认为,构成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资源,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国家在政治文化领域里体现国家根本利益的核心价值体系;二是在传统文化领域,代表中国文化价值观的思想体系;三是在公共文化领域,引领行业发展,体现国家指导方针的一系列政策法规、质量体系与评价标准;四是主流文化中表现国家民族形象的作品;五是通过流行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在全球化的语境中,我们还必须把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视野拓展至国外,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江汉大学外国语学院赵翠侠副教授从思想、文化、语言等方面总结了法国在文化软实力建设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为推动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提供了参照。

(4)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的方法论。在当前文化软实力的研究中,如何进一步明确学科定位、形成独特的话语体系、寻找有效的逻辑进路、采取科学的研究方法,推进文化软实力问题研究的学科化、科学化、本土化,也成为与会代表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贾磊磊研究员探讨了文化软实力研究的学科定位问题。他认为,我们现在面临的是多元化的学术背景,在这样一个境遇和背景下开展文化软实力的研究,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学科分类,把政治、文化、语言、教育等多学科领域的学者汇集起来,共同研究文化软实力建设问题。孙麾编审指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研究要走向世界,必须确定中国化的核心理念。文化软实力的研究必须有中国气派,形成本土化的学术话语。武汉大学社会科学部部长沈壮海教授认为,当前中国的软实力研究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约瑟夫·奈的理论框架,陷入了“跟着说”的理论迷局。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形成在文化软实力研究中的中国话语。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周琪副教授认为,文化软实力研究必须遵循一定的逻辑路径,从历时态(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时间承接)和共时态(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现代境遇)两个方面来进行观照。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洪晓楠教授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将文化软实力的构成要素分为文化吸引力、文化创新力、文化辐射力三个组成部分,构建了一个文化软实力的评估指标体系,对中美两国的文化软实力进行比较研究,为文化软实力的量化研究和比较研究提供了一个范本。

2.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大现实问题

文化软实力建设不仅是一个前沿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迫切的实际问题。与会代表针对当前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现状和问题,从发展战略、具体路径和社会生活不同领域的文化软实力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研讨和交流。

(1)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问题和不足。当前,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还存在着不少困境和不足。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希光教授认为,当前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面临着六大困境:一是中国在全球传播平台上丧失了话语权。二是我们在软实力建设中使用的政治理论、理论框架和相关概念缺乏创新和创造。三是在议程设置方面,我国缺乏对非政府资源的利用和整合。四是中国目前不拥有普世价值的所有权和定义权。五是塑造国家形象和维护国家利益的悖论。六是如何把我们的软实力资源变成软实力,需要从公共外交的视角进行观照。何萍教授认为,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在文化软实力建设方面最大的缺失是我们打破了以前的意识形态,但没有重建新的意识形态。我们现在的意识形态理论的状态,一方面是僵化的意识形态理论,另一方面是亦步亦趋地追随国外的意识形态,丧失了自己的话语权。

(2)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发展战略。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首先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对文化软实力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和宏观设计。骆郁廷教授重点阐述了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发展战略问题。他提出了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四大发展战略:一是科学发展战略。要全面促进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共同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价值主导战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主导和引领多样文化的发展。三是文化融合战略。坚持促进和谐文化建设,提高我国的文化传播能力,促进中国文化同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增强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四是自主创新战略。要密切关注、跟踪和把握文化创新的最新趋势,加大文化载体与手段的创新力度,不断提高我国的文化生产力。

(3)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具体路径。在推进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过程中,还应该提出一些具体可行的原则和方法。冯天瑜教授指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一要开源,二要引流,三要创新。从我国传统文化遗产中开源,从外国吸收先进经验,在现代文明的地基上进行创新。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袁银传教授认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应该“弘马、开源、引流、综合创新”。“弘马”,特别是要弘扬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软实力建设必须是三位一体的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要立足于中国的实际,还要引领时代潮流。武汉大学俄罗斯乌克兰研究中心主任刘再起教授着重探讨了金融危机下中国软实力的构建问题。他认为,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政治格局会有所变化,但是基本的格局不会变,仍旧是一超多强。因此,中国在软实力建设中要善于运用技巧,要敢于投放硬实力,将我们改革开放积累下来的硬实力和软实力资源巧妙地结合起来,实现软实力和硬实力的相互转化。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黄钊教授认为,文化软实力建设是综合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道德建设又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重视道德建设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中的作用。我们应该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真正使文化软实力建设通过道德建设体现出来。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佘双好教授认为,民族文化心理的培养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后,我们在国民心态建设中出现很多浮躁、狭隘和非理性或虚无主义的思想倾向。因此,要建设成熟的文化心态,必须从多元的角度进行文化心理的培育。要培养理性的和健全的文化心理,首先要重构中国人的心理世界。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重构中国人的心理世界,培养开放包容的心态、平和安宁的心境和积极担当的责任感。

(4)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领域拓展。文化软实力建设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会代表分别从军事文化、传媒文化、政治文化、性别文化、文化产业、网络文化、民族文化等方面探讨了各领域的文化软实力建设问题。解放军通信指挥学院张汉宽教授着力探讨了中国军事软实力建设的问题。他认为,加强军事软实力建设,是适应国家和平崛起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军事软实力包括军事理论、战斗精神、军事谋略、军事文化、军队结构、军事外交。军事软实力的基本功能包括对内的凝聚力、对友国的影响力、对敌的威慑力。加强中国军事软实力建设,要系统规划军事软实力建设,大力培育革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不断改进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全面提升履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树立中国军队的良好形象。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李希光教授指出,中国要建立强大的软实力必须要有自己的全球性传播渠道、非政府组织、自己的基金会学者和智库学者,依靠他们争取普世价值概念和思想的定义权以及创造权、国际政治和经济标准的制定权、全球议程设置力和新闻报道框架力,以冲破西方为约束中国软实力编制的网络。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蒋英州博士认为,政治文化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基础和核心,应着力加强当前我国的政治文化建设。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王宏维教授指出,我们在建设文化软实力的时候应把建设先进的性别文化纳入其中,因为它涉及的不仅仅是男女平等参与的文化平等权问题,还体现着主体和他者同等具有文化参与权的问题。武汉大学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傅才武教授考察了西方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后,提出我国要从制定文化产业战略、广纳创意性人才、出台优惠政策、提供公共基础服务、试行文化发展基金、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多方面入手,来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刘锦山博士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文化软实力最有效的传播载体,成为争夺和维护文化领导权的重要工具,必须增强我国互联网文化软实力的领导权,遏制和削弱他国互联网文化软实力的领导权。西南民族大学的郭娅教授指出,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加以重视和保护,充分挖掘其中对于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有益成分。

本次研讨会作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领域一次高层次、跨学科的学术研讨会,必将为推动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的跨学科对话,促进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实践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标签:;  ;  

2009年文化哲学论坛综述--全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研讨会_软实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