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促进物流业转型升级_信息化规划论文

信息化促进物流业转型升级_信息化规划论文

信息化推动物流业转型升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物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为现代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信息化已经成为现阶段物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对比传统的物流信息交互方式,伴随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的获取也开始发生变化,借助互联网平台,物流企业可以快速地获取相应的物流信息,通过信息化平台,物流企业可以把企业的信息及时发布到网上,使更多的客户了解到公司运营的业务。而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慧物流等信息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物流信息化成为引导物流业发展的新动力,不仅是一种技术的应用,其影响已经从生产作业层次的深化发展到管理层次的变革,通过供应链管理建立起对企业产供销全过程的计划和控制,打破了物流环节的界限,实现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有机统一。

      “信息化对推动物流业的发展起着基因级的贡献。”在评价物流信息化的重要性时,中国物流学会常务副会长戴定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虽然当前物流需求增长放慢,市场竞争加剧,但是物流信息化的建设投入却在明显增加,成为物流市场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其深层次的原因就在于信息化推动了物流业的转型升级。

      基因级的贡献

      “物流的基本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流程管控,一是成本控制,我把这两个要素称为物流的基因。”戴定一表示,任何物流问题实际上都离不开管理问题和成本控制问题。当前物流问题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锁定服务标准的前提下,能否实现成本的节约,另一种则是在成本约束的前提下,能否实现客户价值的最大化,两种情况反映的都是流程管理和成本约束。这是因为,物流流程管控其实就是时空管控,货物从甲地到乙地,就是货物时空变化以及管理,而最终目标和成本挂钩,这是物流最基本的特征。

      “在流程管控和成本约束中,信息化的作用就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流程的控制,而且这种控制是替代人,又是高于人的。”戴定一分析指出,信息化对于物流流程的管控会随着技术的发展更加精细化、更加个性化和实时化,并且这一过程始终围绕流程、网络、平台三个方向在进行。“物流信息化大体上有网络、流程、平台三个类型,管理好流程、网络,然后做好平台。在这三者中,流程是服务,网络是资产,如何利用资产做好服务,中间就需要一个平台作为桥梁,三者相辅相成进而实现流程的有效管控,增加管理的透明度,降低流程的风险,最后达到成本约束和客户价值的创新,所以说信息化对于推动物流业的发展起着基因级的贡献。”

      根据2013年5月发布的《2012年物流信息化检测报告》(下文简称《报告》)显示,当年我国多数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其中物流信息建设日渐成为企业发展的重心,30.3%的企业将构建信息平台作为信息化建设重点,同时一批新兴信息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报告》指出,在参与信息化调研的企业中,有56.6%的企业进行了信息化投资。而在2013年物流信息化的建设发展继续保持了高速的态势。尽管我国物流业受到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发展速度有所放慢,但相关调查显示,我国物流企业在信息化的建设上都加大了投入,越来越多的企业相信只有继续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才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获得进一步发展。

      与此同时,国家也日益重视物流信息化的发展,不断出台了相关的支持政策。2013年1月,工业与信息化部印发《关于推进物流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下文简称《意见》)。作为国家首次出台的明确针对物流信息化发展的文件,《意见》为物流信息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加速了我国物流信息化体系建设步伐。同时,工业与信息化部为推进物流信息化设立了专项资金,还在税收、收费、投融资、信用和监管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随后的2013年2月17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在商贸流通、交通能源等八大领域实现物联网试点示范应用,使部分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水平显著提升。而在2013年10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信息化发展规划》(下文简称《规划》),提出到2015年,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取得显著进展,并提出12项重要任务和发展重点。物流业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划》中被反复多次提及。如在“加快推进服务业信息化”中,提到要引导电子商务健康发展;鼓励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向涵盖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全流程服务方向发展;丰富网络商品和服务,拓展网络购物渠道,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规划》同时指出,要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应用与现代物流发展的融合创新,提高物流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水平,鼓励发展新型物流业态和服务模式。加强跨行业的物流信息共享,建立完善行业性、区域性的公共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应该说,一系列政策的出台都给物流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诸多的利好。

      另一方面,整个社会对物流信息化的发展也更加重视。就在2014年两会期间,不少代表提出了相关的议案,关注物流信息化的发展,认为这是降低物流成本的关键。而各界对于物流信息化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也使得物流信息化应用成为物流业发展中的一个亮点。“依靠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国内涌现出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物流企业。比如中外运、中远、中海等大型央企、也有德邦、传化、安能、卡行、顺丰等民营企业。”深圳市宇易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景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企业依靠雄厚的资金实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先发的市场优势迅速占领市场高地,在各自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另一方面,一些中小物流企业依靠现代物流信息化技术,实现自身产业的迅速升级,也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张景涛同时指出,物流信息化快速成长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涌现出一批专业的物流信息化服务企业。

      尽管推动物流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各界共识,但业界也认为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依旧存在不少障碍需要突破。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移动商务专家咨询委常务副主任王汝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指出,相比西方国家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起步晚,总体的水平还存在差距,相关专业人才也相对缺失。而业界则普遍认为我国物流信息化在当前的发展中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是当前我国物流企业以中小企业居多。这些企业的规模小、资金少,本身资金不足以用来发展物流信息技术,直接制约了企业物流信息化的建设。张景涛指出,这些企业很多依然停留在一台电话、一台电脑的沟通状态。此外,部分企业对信息化缺乏正确的认识,有些企业甚至认为,有了电脑,就是信息化,只要把企业的业务搬上电脑,就是企业实现了信息化,其实最后只是沦为办公的计算机化和流程的电子化,根本没有发挥信息化的真正作用。

      第二是物流企业之间的信息化建设起步晚,物流市场信息化程度较低。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张周平就指出,近年来我国第三方物流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从局部来看,第三方物流是高效率的,然而从一个区域、一个国家的整体来说,第三方物流企业各自为政,这种加和的结果很难达到最优,难以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物流瓶颈,而物流企业之间的信息化沟通障碍也成为降低整个社会物流总成本的瓶颈。

      第三是信息化标准的缺失。当前多数物流企业都是在自身原有优势业务的基础上开展信息化建设,缺乏规范的物流流程和信息化标准。由于物流业务和流程具有个性化的特点,一个企业的物流流程和另一个企业的物流流程差别很大。因此,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大都实行定制化开发,然而这使得多数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与其他企业的信息系统在互联互通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导致信息不能在信息系统之间快捷有效地传递,影响了企业信息处理的水平。“物流信息化建设需要标准,但是这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标准。”戴定一告诉记者,标准具有两重作用,一是管理功能,一是协同功能。体现管理功能的标准需要政府制定,体现协同功能的标准需要市场利益相关方协同产生,而物流信息化的许多标准就属于协同类标准。“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与需要进行个性化的定制,但是在企业与企业之间要实现相互之间合作,这就需要一个通用的信息交换标准,这一点从技术上并不难实现,关键在于需要利益相关方的合作。”

      第四是物流信息化专业人才的缺失。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咨询总监刘红刚指出,随着物流企业对信息化依赖程度的提升,企业信息化除了需要持续不断的投入资金外,也需要专业的人才团队,这不是一笔小的投入,信息化后期维护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然而这一点上,业内普遍表示,我国物流专业人才目前整体上还处于供不应求的阶段,尤其是在技术上和商业模式上都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端人才更是如此。

      针对物流信息化发展的障碍,戴定一认为应该从改善物流业的市场环境、政策支持、资金保障、人才培养等方面着手突破障碍。戴定一指出,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物流信息化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基础业务上网,主要目的、效果是解决没有信息化管理手段时的“跑、冒、滴、漏”等问题。二是业务流程信息化,用信息化工具整合资源,实现流程协同和服务创新。三是利用或者搭建公共服务平台。目前,一些物流企业已经进入到第二阶段,对企业的信息化进行了优化与扩展,能够做到采集更多的信息,包括温度、湿度、位置、安全、影像等,同时实时进行跟踪,帮助物流企业进行流程的控制和优化,并由此产生出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商流服务等新的增值服务,从而在信息化建设中获得更大的利益,其利润结构中,物流作业的贡献率也在不断降低。对于物流信息化的长期发展,戴定一认为物流企业需要根据市场和自身发展需求而进行的信息化建设,进而从信息化建设中获得长足的进步。

标签:;  ;  ;  ;  ;  ;  

信息化促进物流业转型升级_信息化规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