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公路的建设,农村公路的养护也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在本文中,首先对农村公路存在的主要病害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养护技术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公路;病害;养护技术
引言
地方经济的发展与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及养护息息相关。现阶段,我国对于农村地区的发展重视力度不断提升,为了保障公路工程的长久使用,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应重视和加强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
1.农村公路常见病害
1.1路面病害
(1)农村公路沥青路面主要病害为裂缝、龟网裂、坑槽及沉陷拥包,形成原因为农村公路路面厚度不足,且材料级配及强度较低。
(2)农村公路水泥路面主要病害为坑洞、拱起、破碎板及脱皮,路基压实不足或不平整易导致水泥路面病害发生。
1.2路基病害
由于路基填料选取不当,填筑方法不合理,压实不合格及土基本身条件较差未做换填及压实等原因引起农村公路沉陷;施工过程中不重视路基整修,路肩未作夯实处理,遇汛期水毁冲刷导致路肩缺失、冲毁,更有甚者路基边坡冲刷、坍塌影响道路整体破损及交通安全;道路沿线百姓日常环境保护意识差,乱堆乱放垃圾杂物,侵占路面路肩,堆至边沟,导致排水设施堵塞,养护管理部门对此重视不足,部分防排构造物边沟破损。
1.3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农村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在道路通行及行驶安全方面起重要作用,目前多数农村公路里程碑、百米桩缺失或损坏,标志损坏或遮挡,标线不清晰等。
1.4桥梁、涵洞
桥梁结构复杂,构件数多,病害种类多种多样,桥梁常见病害见表1;涵洞存在洞口堵塞、翼墙耳墙开裂损坏等。
表1 桥梁、涵洞常见病害表
1.5公路绿化
公路绿化有助于路基的稳定性,并防止雨水对路基冲刷,同时增加两侧美观,有利于用路人的身心健康。农村公路绿化主要病害为绿化空白段、路树倾斜影响行车安全、灌木未修剪等。
2.公路病害的成因
2.1建设材料及施工作业不达标
农村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在公路建设过程中所选用的原材料质量参差不齐。当前,仍然有许多公路在建设中使用不合规范的材料建造路基,这极易引发质量安全问题。除此之外,在农村公路建设中,依然存在不少违反操作规章制度的施工作业现象,如降低路基高度,以一般公路的作业模式开展农村公路施工,导致路面质量不佳,使用寿命不长。
2.2路面排水设施配套不齐全
在旧有的农村公路建设模式下,施工人员对路面排水设施的重视程度不足。路面排水主要借助排水沟,但单纯凭借排水沟无法保证农村公路的安全与畅通,仍然需要安装其他装备辅助路面排水,如截水沟等。同时,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必须要严格遵循有关排水装置建构的制度,使得设置的排水设施更加系统化、全面化,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源头预防水对公路的不良影响,减少浸泡问题引发的路面病害,使农村公路的寿命得到维持,并保证后期道路质量。尤其是在雷雨季节,有关责任部门有必要开展相应的整改工作,建立完善解决水问题的措施,确保农村公路正常使用,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快速发展。
3.养护技术措施
3.1沥青路面养护技术措施
3.1.1气温的要求
沥青路面对气温的要求也比较高,当温度升高和车辆自身温度升高的情况下,沥青路面会产生变形,形成车辙、推移等病害。气温较低时沥青的黏滞性增高,此时易出现脆性破坏,使土基与基层的收缩变形不能保持一致,使得基层产生开裂现象,进而发展成反射性裂痕。对基层开裂引起的反射性裂缝及沥青凝土温缩引起的横向裂缝,如果缝宽较小可不予理会;如果缝宽在3mm以上,则要将缝隙扫干净,并用压缩空气吹去尘土后,采用沥青或乳化沥青灌缝撒料法封堵;如果缝宽在5mm以上可将封口杂物清除或沿裂缝开槽后用压缩空气吹净,采用沙料式或西粒式热拌沥青混合填充捣实,并用烙铁封口。
3.1.2车辙变形
由于荷载的作用发生在沥青面层以下,包括路基在内的结构永久变形以及路面磨损,易形成波浪、沉陷、隆起、推移,大量重型超载车辆行驶过路面,进而形成车辙。如果连续长度不超过30m、撤槽深度小于8mm、行车有小摆动,可对路面烘烤、耙松,添加适当的新料压实。当路面磨损、横向推移清除不稳定层时,用铣刨机拉毛,重铺面层,重新摊铺面层前先处理好软基层。
3.1.3泛油
沥青在高温下形成一层有光泽的沥青膜的现象称之为泛油。在混合料组成设计不当、沥青用料过多或空隙率过小、车辆反复作用下,多余沥青由下部泛到路表面。此外,混合料拌和不严、细料含量过少、混合料比表面积较小、沥青用量多时也容易出现泛油;摊辅料时混合料产生离析局部细料过分集中时也会出现这种现象。对于轻度泛油路段,可以先撒2~5mm的石屑或粗砂,以油不粘至车轮为准;严重泛油的可先撒5~8mm的矿料,稳定后再撒2~5mm石屑或粗砂进行车辆碾压成型;非常严重泛油的情况可以先撒10~15mm的碎石,用压路机压入稳定再撒5~10mm的碎石、粗砂,引导车辆进行碾压成型。
3.2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养护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面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也称刚性路面,包括素凝土、钢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等。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养护应采用经常喷洒养护剂的方式,养护剂的厚度必须保证养护成膜,喷洒剂的保水率应大于等于85%.由于交通工具的行驶,磨耗层脱落,出现漏骨麻面现象,混凝土表面出现破损、孔洞、横向裂缝、纵向裂缝、掉角等。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养护要采用“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更大限度地减少磨损,提高实用率;要定期派专人清扫,做好接缝的填缝工作以及排水设施的完善工作,交通标志要清晰,做好定期的小保养和大中修工作。
接缝也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薄弱环节,出现病害的概率高。接缝病害、 损害的形态和影响范围主要包括接缝挤碎、拱起、唧泥、错台。应及时清扫路面,清除接缝中的杂物,然后用沥青混凝土平夯实。如果挤碎比较严重,应根据最大挤碎尺寸用切割机开槽,开出正规和直壁的槽形,槽深应根据挤碎的情况而定;清洗槽内杂物并晾干,用沥青砂或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夯实铺平。唧泥的处理突出“堵”和“填”。错台预防在严格要求施工的前提下随时检查模板高程的变化,应时刻注意与相邻已完成版面高度相匹配。
3.3排水设施的养护措施
排水设施用于路基排水,使路基免受水的侵害,以保证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排水设施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公路的使用质量。排水设施是农村养护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工作对象。对排水沟要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和清理,一般情况下,排水沟的设计要保持有0.5%~1.0%的纵坡,在低矮、平坦且排水困难的地段,其纵坡度也不小于0.3%,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宽、加深排水沟。丘陵地区沟底纵坡较大,经常因沟底水流冲刷而影响路基,需要加固,在纵坡大、流速急的地段设置浆砌片石边沟、排水沟等防护措施,在边沟和河流、涵洞相接地段,可修筑急流槽及水簸箕,以减小水的冲刷。对公路上的漫水桥、涵洞要经常巡查和清理淤泥,以保持排水通畅。禁止在排水沟内种植农作物和利用公路排水沟作为灌溉渠道。
4.结语
综上,对农村公路路面、路基、交通工程沿线设施及桥涵养护中的常见病害进行简单概述,在养护工作中如不对病害及时进行整治处理,将会给公路本身及道路安全带来隐患。因此管养单位应加强日常养护工作、合理安排养护巡查、加强施工管理、增强养护质量,提高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葛勇,黄泽超,于泽民.抗冻耐久水泥混凝土在沈平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北方交通,2017(4):20-24.
[2]黄雄立,朱欢,李文,等.农村公路水泥路面破损快简评价方法研究[J].公路工程,2018(3):190-193.
[3]王红霞,胡雄韬,刘强.甘肃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方式评价及建议[J].公路,2017(5):238-241.
论文作者:黄政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1
标签:病害论文; 路面论文; 路基论文; 农村公路论文; 沥青论文; 排水沟论文; 混凝土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