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对南动武的背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24日开始,美国及其北约盟国向南斯拉夫联盟的土地狂轰滥炸。克林顿总统声称,这次动武的目的有三:一是表明北约维护巴尔干和平的决心;二是阻止以米洛舍维奇为首的塞族人对科索沃的阿族人继续进行攻击;三是如有必要,将削弱塞族人对阿族人发动战争的能力。其实,这只是美国的表面理由,动武的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充当“世界警察”的野心日益膨胀。美国动不动用武力解决国家间矛盾或地区性冲突的倾向明显增强。对于科索沃危机,美国早有以武力解决之心,对一再推迟动武已经不耐烦。这段时间,美国为武力解决科索沃危机造足了舆论,说米洛舍维奇强硬,称塞族人该打。因而对这次空袭,美国人一点不感到意外。
前不久,美国提出了北约“战略新概念”,试图在为纪念北约成立50周年而于下月在华盛顿举行的成员国首脑会议之际对该组织实行改革。在美国看来,北约今后不仅要保卫成员国,而且还将在自己的防区之外不受任何约束地“自由行动”;北约可以不经联合国授权“独立行动”;将北约的任务进一步扩大化,北约行动在内部“一致同意”要改为较为灵活的“自愿合作制”。美国的这些新提法,如果说前段时间还只是纸上谈兵,那么这次对南动武就使其变为既成事实,从而强加给欧洲和国际社会。这次动武是北约成立50年来第一次因一非成员国的内部事务问题,而对一个主权国家进行的军事干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科索沃问题为美国实现其所谓的“战略新概念”提供了试验场所。
围绕科索沃危机,一段时间以来,北约一些欧洲成员国与美国暗中较劲,提出了欧洲要自主行动。美国对此早感不悦。如今导弹一炸,美国力主打的想法在北约中占了上风。这一事实再次表明,在北约内,美国一家说了算,其领导权是不容挑战的。欧盟各国只不过是“伙伴”,只能听美国的。
对南空袭之后,克林顿多次声称这“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但舆论认为,轰炸的后果十分严重,美国不能不面临许多棘手问题:
首先,动武等于给巴尔干“火药桶”添加了火药。该地区本来就动荡不宁,战火一旦扩大,难民潮就会危及南联盟的近邻马其顿、保加利亚以及希腊、土耳其。要是再出现一个大阿尔巴尼亚,巴尔干的动荡会殃及中欧,乃至西欧了。这明显不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
其次,美国捡了个烫手的山芋。南斯拉夫塞族是一个坚强不屈的民族,历来有反对侵略的传统。南联盟的实力非伊拉克、波黑可以相比,就连美国的报纸也承认其军事能力不可小觑,美国军队是在涉险。美国遇到这样一个对手,麻烦少不了,美国要为此而付出应有的代价。
第三,这次空袭势必会恶化美国和北约同俄罗斯的关系。前段时间,美国轰炸伊拉克,美国舆论曾嘲笑过俄罗斯的警告,认为俄只是在虚张声势。然而,南斯拉夫同俄罗斯关系非同一般,绝非伊拉克可比。北约东扩,俄罗斯一让再让。这一次美国又在俄罗斯的眼皮底下放肆,俄反应强烈。空袭发生后,俄总统叶利钦旋即指责这是“赤裸裸的侵略”,并宣布暂停与北约的合作伙伴关系。从长远看,美国对俄罗斯的战略意图显然会受到影响。
最后,美国这次动武师出无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反对美国这种强权政治和霸道行径。美国在世人眼中的形象必然会受到严重损害。
轰炸只能给南联盟的军事设施造成损害,但解决不了问题。美国及其北约盟国因种种担心曾一再推迟动武,如今炸弹一响,藏在心里的担忧变成了现实。
(本报华盛顿3月24日电)
标签: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论文; 北约成员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