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品德与生活的桥梁论文_刘亚平

构建品德与生活的桥梁论文_刘亚平

陕西省汉中市实验小学 723000

摘 要: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以学生当前生活为基础,以提高未来公民素养为目标的活动性综合课程。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来看,在课堂教学中要构建品德与生活的桥梁:循循善诱,在回味生活中受到教育;体验生活,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回归生活,升华学生的道德认知。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在“知、情、意、行”的统一中,促进学生多元个性的发展,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享受成长的幸福与快乐。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 课堂教学 回归生活 良好品质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以学生当前生活为基础,以提高未来公民素养为目标的活动性综合课程。从教学实践与研究中深知,由于《品德与社会》大多都是理论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讲,内容显得枯燥乏味,正如曾经有人说过的“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才会明白。”这就对我们有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呢?我觉得就是要在弄清课程性质和目标的基础上,在突出生活性的理念指导下,重视让教学贴近生活,确保课堂教学的实效,让课堂回归生活。

一、循循善诱,在回味生活中受到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生活场景,营造课堂氛围,抓住学生“心愤愤,口悱悱”的适当时机,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热情和求知欲,启发学生的联想、分析、归纳,诱导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情趣。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循循善诱,“引出”学生心灵深处尘封已久的生活片段,使学生有话可讲、有感可发,从而使教学不再空洞枯燥,也使教学自然融入生活。不知不觉地让学生在回味生活中,受到了教育。在教学《做情绪的主人》时列举了一些身边常见却无法引起人们注意的情绪处理方式,如:有的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生气时骂人、摔课本、撕本子;有的家长发脾气时打孩子、砸东西,过后,他们的情绪都有了变化。然后提出问题:1.你认为他们能否控制情绪?2.你认为他们的方式可取吗?学生从生活的事例中自然而然地就会得出他们不能控制情绪,然后分析不可取的理由,从而得出正确结论:要学会控制情绪。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体验生活,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

品德与社会课是陶冶学生道德品质的主阵地,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在一定的生活情景中感知认识事物,进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与他人交流感受、想法和活动收获,不断丰富生活经验和情感。在日常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细心去体验,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体味人生的美好艰辛,分享奋斗的成功乐趣……从而真正丰富学生自己的内心世界、情感世界,让孩子的心灵变得敏锐、机警、活跃。如:“我是家里小主人”主题设计了在家里坚持做一件家务的体验活动,做一件家务并不难,难的是坚持做一件家务,这样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父母家务劳动的艰辛,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让学生回归到生活中去,在体验的基础上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这样的活动要连续地组织,但活动只是外表,体验才是精髓。事实上只有学生获得了深刻的体验,技能与素质才能内化到他们的头脑中去,产生应有的积极意义。

三、回归生活,升华学生的道德认知

教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而真理是在实践中才能体验其价值和科学的,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能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童的一贯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学校思品教学产生怀疑,薄弱了教育的引导功能。品德与社会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是怎么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怎样的评价?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课上的认识。做到学以致用,回归生活。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自己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这就是所谓“自主构建自己的内心道德标准”。我们的教学必须倡导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课堂中的认识,将学生头脑里的观念变为学生实际的行动,将学得的知识回到学生自己的生活中去,用以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改变学生的生活方式,从而提升他们的认识、态度、价值观等,才是更为重要的。如在教学《废物不废》时,我让学生从家里带来一些废旧的物品,课堂上师生一起动手实践,巧妙构思,让废物成为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在教学《逛商店》一课时,我让学生通过学生的课前调查和观察,回到课堂展开交流讨论,学做聪明消费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扮演自己喜欢角色,交流购物小窍门和购物提醒,记住购物常识,并把你学到的知识告诉家人和周围朋友。让我们运用购物常识,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和生活的强者。这样学生不仅在实践中学到了知识,而且也从中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总之,我努力构建品德与生活的桥梁,让学生从原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在课程中进行整合,丰富拓展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要让学生“动”起来,接受“活”的教育,闪烁“活”的思维。在“动”中去体验,在“动”中获得真知,培养能力,养成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品质,在学习中掌握知识,开启智慧、锻炼能力、展示才华、学会合作,体验成功,在“知、情、意、行”的统一中,促进学生多元个性的发展,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享受成长的幸福与快乐。

参考文献

[1]顾芸 如何构建品德与社会的高效课堂[J].考试周刊,2018,(34),132。

[2]涂瑛 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法的探索[J].新一代,2017,(16),81。

论文作者:刘亚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10月总第27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5

标签:;  ;  ;  ;  ;  ;  ;  ;  

构建品德与生活的桥梁论文_刘亚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