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的几点看法_两岸关系论文

关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的几点看法_两岸关系论文

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的几点认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两岸关系论文,几点论文,重要思想论文,和平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2008年以来海峡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重大变化,促成这一历史转折的原因很多,但其关键因素无疑是得益于大陆方面提出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以及由此形成的一系列对台政策主张。可以说,对台工作的理论创新有力地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实践创新,从而开辟出两岸关系前所未有的广阔前景。

当前,在两岸关系步入巩固深化新阶段、迈向“深水区”的时候,如何全面认识和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的精髓,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时俱进地开拓创新,进一步丰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以推动两岸更好更快地处理和破解各种疑难杂症,不仅是一个值得两岸有识之士特别是学术界认真思考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为未来两岸关系发展寻找方案、提供强大动力的实践命题。

一、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的宏观理解

当今世界处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信息网络化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国际政经局势和权力格局正在发生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在这样一个各种因素相互交织、互为作用的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中国境内两个不同政权管辖且实行不同制度的地区实现统一,是一项空前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无先例可借鉴、又无理论可指导,需要充分发挥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过去六十多年来,虽然海内外关心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党派、团体和个人提出了不少解决两岸问题的设想和方案,但终因各种原因这些构想主张难以付诸实践或窒碍难行或收效不大。2008年12月31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三十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在深刻总结中央对台工作基本经验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思想和政策主张,为在历史新起点上推动两岸关系指明了前进方向,成为新形势下对台工作的指导方针。五年来的两岸关系发展实践和重大成就充分证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推动力,是两岸关系健康发展的行动指南。笔者认为,大陆方面提出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以人为本”的特点。即站在全民族发展的高度去考虑台湾问题、把握两岸关系发展的方向。大陆并不是为了统一而统一,而是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两岸人民最大福祉,这一思想完全超越了党派和个人的利益,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和平统一、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和民族振兴有机辩证地统一起来,和平发展是为了统一,统一是为了两岸更好地和平发展。将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旋律和共同使命,这在本质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我们在进行两岸关系的理论探索时,也应以此为出发点和参坐标,大胆提出有利于推进两岸关系迈向统一的各种设想。

(二)具有浓郁的“实践特色”和“发展观”。卓有成效的两岸关系发展理论一定是在两岸关系的实践中“长”出来的,是双方都能认可且有助于向前走的方案,而不是事先设定或凭空杜撰一厢情愿地强加于对方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就是在深刻总结30年来对台工作基本经验基础上提出的,它所倡导的两岸“和平合作双赢”的理念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也获得了台湾大多数民意的认同,并被过去五年两岸关系发展的巨大成就所证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源于实践,也必将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也因此,我们不应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理论视为一成不变的教条,而应把它看作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鲜活理论,需要两岸在新的实践中共同去丰富和发展。

(三)具有鲜明的“两岸特色”和“一中精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以及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政策主张完全体现出中国特色和“一中内核”。未来我们在进行相关理论探索时,一定要既借鉴世界上一切有用的理论,顺应国际主流价值判断,又不能违背国际法主权不可分割的原则,生吞活剥机械式地照搬现成的理论框框,自我设限、自我束缚。理论的继承与创新必定是两岸中国人思想解放的结晶,必然是管用的、可行的、有效的。

二、对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所处阶段的基本认识

从战略的角度看,认清当前及今后几年两岸关系发展在统一进程中处于何种阶段以及这一阶段的定位性质,对于统筹规划两岸关系发展、明确阶段性目标和任务十分重要。

(一)从中长期角度看,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两岸关系仍将处于国家尚未统一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初级阶段。所谓初级阶段,其基本内涵是两岸关系的和解合作与互信累积,即,通过全面双向直接“三通”,搭建平台桥梁通道,塑造环境条件机制,以增强两岸民众的感情联结和利益联结,加快两岸经济一体化和社会融合的进程,不断累积和提升两岸战略互信,直至两岸完成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签署两岸和平协议,迈入中程阶段。

在初级阶段中,台湾方面受限的因素较多。目前看,台湾与大陆合作的动力更多是源于应对内外压力的客观需要,并非是对共同政治目标的主观追求,因此,台湾当局所表现出的被动性、功利性和局限性等特点,会导致初级阶段的两岸政经文教社会等交流合作呈现出不均衡、不对称、不稳定的态势。同时,由于两岸在政治关系上既有的深层次的矛盾分歧的影响,以及岛内周期性选举政治的冲击,一旦双方不能有效管控处理好彼此的分歧,或者主张“台独”的民进党卷土重来重新执政,将使得初级阶段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一波三折,敏感脆弱,充满变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初级阶段的定位及其特征,要求双方深刻认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保持足够的信心和耐心,多一份从容淡定,少一份急躁冒进;关键是把握好统一的大方向,只要方向正确,每一步都是前进的脚步;至于发展速度快慢、幅度大小,个人认为,只要符合两岸关系发展的水平和民众的愿望,都是合理的、正确的;反之,急于求成的结果必然是欲速则不达,或者要付出更大的成本和代价。

(二)从短期角度看,目前的两岸关系处于坚持“九二共识”的马英九当局第二个任期最后三年的阶段。不同的对手在台上会使两岸关系面临不同的发展前景。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国民党继续执政,无疑有助于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但由于目前岛内经济不景气及马当局施政等原因,马英九连任后,国民党并未走出执政困境,加之民进党的蓄意反对和美国的暗中阻挠,以及台湾社会“主体意识”盛行的牵制,台当局在两岸关系上缺乏迈大步的意愿和动力,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另一方面,过去的选举经验以及民意的新变化也使国民党当局认识到,发展两岸关系是其施政的最大亮点,是提振台湾经济和施政满意度的重要动力,也是国民党2016年能够继续执政的必要根基。在此背景下,下一步台当局在发展两岸关系上能走多远,力度有多大,端赖其能否有坚定的意志做出正确的选择,以充分发挥好“两岸牌”的最大效用。鉴于2014年岛内“七合一选举”的影响,未来一年多的时间将是两岸关系可以有所作为的窗口期,需要两岸决策者具有高度的机遇意识,抓住机遇,用好机遇。

(三)从两岸合作角度看,目前的两岸关系发展已“由易入难”、迈入必须要处理疑难杂症的“深水区”阶段。两岸关系面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甚至少进也退的局面。因此,双方都必须建立全新的思维以培养和累积两岸战略互信,努力构建一种新型的两岸关系发展模式。这种思维包括:在方式上,由“单独决定论”,转为“共同决定论”;在结果上,由“胜败零和论”转为“双赢共赢论”;在阶段上,由“目标决定论”转为“过程导向论”;在对象上,由“寄望当局论”转为“以民为本论”;在认识上,由“恶意对抗论”转为“善意合作论”。通过信心耐心和诚意善意,在思想上为两岸关系发展提供更多的诱因、更大的空间和更强的动力。

鉴于上述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所处阶段定位的分析,笔者认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要继续坚持和把握“稳中求进、进中求质、全面发展”的基调积极稳妥地向前迈进,其中,“稳”是前提和条件,要避免人为的动荡波折,但“稳”绝不是停滞不前甚至倒退;“进”、“质”和“全”这三个字是对发展的基本要求,即未来的两岸关系发展应该是向前看、朝前走,要更加注重质量和效果,政经文教社会各领域的合作应该是全面发展、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两岸政治关系不应成为两岸其他领域发展的“短板”和制约因素。两岸各项交流合作的关键是“求”字,即要顺应两岸民众的意愿,抓住机遇,保持旺盛的进取心,积极作为而不是消极等待。

标签:;  ;  ;  ;  

关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的几点看法_两岸关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