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管理论文,企业核心竞争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知识经济时代,面对千变万化的环境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想长久地保持竞争优势,并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就必须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及构成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发明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即企业在研究开发、制造装配、市场营销及组织管理等方面所有的“独树一帜”或“高人一筹”的能力[1]。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赢得竞争优势的最有力的“武器”,也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为鉴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出了三个基本标准:(1)必须超比例地提供顾客能觉察出的价值;(2)必须具有独特的竞争性;(3)具备打入新产品市场的基础[2]。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由企业各方面能力整合而成的多元复杂系统,它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3]:
(1)创新能力: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增加知识总量,实现企业目标的创造性活动,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
(2)应变能力:保持对客观环境的适应能力,能因时而变。
(3)整合能力:组织协调企业人员、材料、资金、设备、知识和信息等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生产的能力。
(4)转化能力:将技术和发明创造成果转化为产品或现实生产力。
2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知识内涵
2.1知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核
核心竞争力是伴随知识经济而产生的一个新概念。90年代以来,知识经济领域的许多有关专家都明确地阐述了知识在提高企业竞争力中的作用。如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指出“核心竞争力是能使公司为顾客带来特别利益的一类独特技术和能力”;维娜·艾丽在《知识进化》中则认为“竞争力就是为快速向市场提供新产品或增强竞争力而调整知识”;而乔治·斯托克将核心竞争力定义为:“能为扩大生产线提供册度标准的个人技术和生产技能的结合。能力是核心竞争力赖以转化为现实的机制”[4]。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本质上说是一个企业进行知识积累、创新和应用的能力。其中创新是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生产创造新的知识,这是知识需求最密集的部分;应变则要关注企业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结合企业知识进行合理决策,降低企业经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整合与转化要将企业的知识、技术和技能融入到生产经营活动当中,把知识转化为现实的有效生产力,形成企业的市场优势和产品优势。知识和技术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核,它贯穿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各个方面。
2.2知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在“以知为本”的现代社会中,知识已经成为与人力、资本并重的战略性资源。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对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上的差异。
从某种意义上说,知识就是能够导致有效行为(包括更佳的决策和更好的实施方案)的信息。根据信息经济学原理,由于知识与信息的缺乏,人类的经济行为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使人们作出最佳选择存在困难[5]。而相关知识和信息的获取可以扩大选择的样本空间,并使行动者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和预测相应的后果,从而克服或减少选择时的不确定性,获得更佳的决策和更好的作业方法。正是这些更佳的决策和更好的实施方案使企业表现出更强的创新能力、反应能力、整合能力和转化能力,从而造就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知识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见下表:
知识丰富、信息充分
知识缺乏、信息不足
选择样本空间
大
小
后果预测
清晰、明确
模糊、不明
选择效果
有效选择不确定性选择
选择成果更佳决策和更好实施方案
风险性决策和实施方案
核心竞争力
增强
减弱
表1 知识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表
3知识管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促进
知识管理就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知识管理不仅关注企业的显性知识(可编码、能明确表达的知识),更关注企业的隐性知识(人脑中未表达出来的个人经验、体会、技能等);不仅重视知识成果的管理,更重视知识生产过程的管理;不仅强调知识的生产,更强调知识在组织内的共享[6][7]。总之,知识管理就是通过对知识的“获取——处理——传递——应用”这一完整过程进行引导和约束,促进知识的生产和流动,使知识在企业中实现增值,从而达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直接目标,并最终造就企业市场竞争的持续优势。
3.1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
知识经济的生命力和灵魂在于创新,创新是保持长久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通过知识管理可以构建企业的知识库,为创新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在知识共享,特别是隐性知识共享的过程中,交流思想,引发创意;鼓励和培育新思想、新主张,最大限度地把企业员工聚集到献计献策和通力合作的活动中来,共同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培养和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
3.2加快企业的应变能力
通过知识管理,企业能对内外环境的变化保持高度的敏感,不断地从外部获取知识和信息,并将它内化为企业的知识基础的一部分,传递给决策者。企业决策者面对市场中的种种变化因素,可以对比各种选择方案和可能结果,降低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成分。在有效决策的基础上,作出快速反应,把突发事件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并迅速地解决客户提出的问题,从而规避风险,或者是把握机遇。
3.3提高企业的效率
效率取决于对个人和群体创造的知识进行收集、综合并提供给他人再利用的程度。而知识管理就是强调把信息、知识、人力资源、市场与经营过程等整合起来,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经营效果。将企业的知识、信息资源与企业再造工程相结合,合理地设计作业流程,准确地“对接”企业能力与市场需求,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通过知识管理,可以努力获取和共享最好的经验以及可重复使用的知识资产,帮助企业少犯错误,缩短作业时间,并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劳动,实现知识向产品、生产力和经营绩效的转化。
3.4提高企业员工的技能
在知识社会中,一个企业要想保持竞争力,就必须提高员工的技能素质和知识水平。知识管理可以将企业塑造成“学习组织”,营造一个不断学习的氛围,将员工学习的行为制度化,通过经验规范和价值观的传递,通过知识交流、共享和集体参与,以在职学习、联机培训、远程教育和企业知识网络等方式,提高员工的技能素质。同时,知识管理还向个人提供借以发现、挖掘和优化已创造的共同知识的工具,并把它们应用于新流程,解决新问题,在“干中学”的模式中提高员工的技能。
4强化知识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正是由于知识管理对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把强化知识管理作为企业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来抓,不断地培育、壮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知识管理是一种跨学科的,通过系统管理组织的知识资源来提高组织效率、反应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和资本价值的信息管理理论与方法,它意味着知识管理必须综合运用战略、组织、流程、技术、文化等多种措施和管理工具,以富有效率的方式动员组织拥有的一切资源来实现知识管理的目标[8]。
4.1组织结构的创新和业务流程的重组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组织变革中,知识信息流将取代工业经济时代的物流和资金流成为组织结构的主线和企业运作的基础[9]。与知识管理相适应,要进行企业组织创新,实现组织结构的扁平化、虚拟化、柔性化等,加速知识信息的传播效率,提升企业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在企业业务流程的重组中实现业务管理和知识管理的无缝集成,使知识管理与企业知识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相结合,并成为企业知识创新、交流、应用的核心推动力。
以知识主管(CKO)来取代信息主管(CIO)已经成为发展的一个趋势。知识主管作为企业内知识信息资源管理的最高负责人,在其领导下设立专门的工作机构,不仅对知识进行管理,同时利用知识进行管理,负责营造一个促进知识与信息积累、共享和创新的良好环境,促进知识的生产、利用和集成,保证知识的流动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经营绩效。
4.2建立高效的信息支持系统
信息支持系统是知识管理的物质基础,也是现代企业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要广泛地应用网络、通讯、数据库、知识挖掘等现代信息技术来构建高效的信息支持系统,使之成为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支撑。在此基础上,把信息支持系统由企业层面扩展,延伸到行业、社会层面,形成完善的信息支持网络。
在信息支持系统中企业知识库是其核心,它既包含了支持企业生存的基本知识,也包含了体现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核心知识。能够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更佳决策和更好实施方案正是以企业知识库的的知识容量和质量为基础的。所以,一方面要采取生产创造知识、获取外部知识、建立知识联盟、显性——隐性知识相互转化等形式增加知识库的知识容量,另一方面要提高知识库的可靠性、准确性和易用性,采用分类主题、多途径检索、人机交互、帮助提示等措施提高知识库的质量[10]。
4.3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企业的员工,美国的维娜·艾丽曾明确地指出:“企业价值链其实是一条知识链。传统观念认为人只是填充固定工作岗位的可替换工人。而新的管理理念则把人作为具有特度竞争力的知识节点。”[11]企业知识不仅包括文献、数据库等显性知识,还包括大量人们头脑中的隐性知识。实验表明,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之间的比例是3:7,而后者对人们采取有效的行动来说更为重要。正如博兰尼所强调的:“‘隐性知识’,尤其是这种有关技能和专业能力的‘隐性知识’,是对创新有更重要意义的信息”[12]。所以,只有把人力资源当成一种战略资源来进行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完善人才选拔机制、培养机制、激励机制,激活企业知识链的每一个节点,充分开发人的智慧和潜能,企业核心竞争力才可能持续提高。
4.4建立知识共享机制
知识最初源于个人的头脑,只有当它被共享时才能成为公众资产,知识究竟能发挥多大的作用,不仅取决于知识生产的数量,更取决于知识被共享的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的共享比生产更重要。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奠定了知识共享的技术基础,但真正意义上的共享没有制度保证难以形成。企业应该鼓励通过隐性知识的“显化”与显性知识的最大限度可视化,来为知识的共享创造条件,从而实现知识在企业内无障碍的生产、传播、使用,使企业的员工充分地共享“显性知识”、“隐性知识”;同时,企业还应鼓励员工间的私下交流,发展组织内部的非正式知识网络;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人员的合理流动、建立知识联盟、加入行业网络等方式,建立企业与外部环境间的知识共享机制。
4.5塑造集体学习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具有特色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惯例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精华,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没有凝聚力和竞争力的。几乎所有推行知识管理的企业都认为知识管理不只是简单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而是建立在全组织范围内、渗透于组织每一方面的学习型文化。知识管理的顺利实施需要知识导向型的价值观念和集体学习的文化氛围,使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企业肯定员工的好奇心和创造性,鼓励他们的知识创造活动;企业员工之间相互信任、开放式交流,共享与开发企业的知识运行机制,人人都有义务为企业知识库的发展和良好运行作出贡献,每个人都有责任将学习作为终生任务和生活方式,吸取最多、最好的知识;每个人也都能享受知识管理过程,以传播、获取、创造和应用知识为乐趣[13]。在这样良好的环境中,使知识管理高效地进行,从而最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收稿日期:2001-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