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摩擦力的误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摩擦力论文,误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摩擦力是高中物理三大性质力之一,是常见的一种重要的力。是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 ,当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 力。但同学们在对摩擦力的认识和理解上,却常常存在误区,常见的有以下十种情况。
一、误认为“运动的物体间一定有摩擦力,静止的物体间没有摩擦力”
产生以上认识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理解摩擦力的定义,从定义可知,产生摩擦力,必须 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两物体相互接触且存在弹力;③两物体间有相对 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所以两物体接触面若是光滑的,则两物体之间不论怎样运动 ,都不会有摩擦力存在。另外,即使两物体间接触面不光滑,“运动的物体间一定有摩 擦力,静止的物体间一定没有摩擦力”也是错误的,其没有理解条件③“有相对运动或 有相对运动的趋势”如图1所示,A,B两物体处于水平地面上,力F作用于B上,则:
(1)若物体A、B均处于静止,则A与B之间没有摩擦力,但B与地面间虽然静止,但有“ 相对运动的趋势”,存在与F等值反向的静摩擦力。
(2)若A与B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B虽都是运动的,但A,B之间无“相对运动和相对运 动的趋势”,没有摩擦力。B与地面间有“相对运动”,存在滑动摩擦力。
(3)若在力F作用下,A,B一起做变速运动,则A,B均处于运动状态,且AB之间有“相 对运动的趋势”,存在静摩擦力;B与地面之间有“相对运动”,存在滑动摩擦力。
二、误认为“有弹力就有摩擦力,有摩擦力就有弹力”
从产生摩擦力的条件可知:有弹力存在,仅仅是产生摩擦力的一个必要条件,并非充 分条件。虽有弹力存在,但两物体间若没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两物体不 会产生摩擦力。反之,若两物体间有摩擦力,则一定满足产生弹力的两个条件:①两物 体接触,②有相互挤压,所以一定有弹力,故弹力和摩擦力之间的关系,应理解为“有 摩擦力一定有弹力,但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
附图
三、误认为“只有运动的物体,才会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
滑动摩擦力产生在两个“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与物体本身是否运动没有关系。虽 常见的滑动摩擦力多发生在运动的物体上,但静止的物体照样能产生滑动摩擦力,如图 2所示,一物体在桌面上滑行,物体和桌面之间发生了“相对运动”,均受到对方对自 己的滑动摩擦力作用,物体是运动的,而桌面却是静止的。
四、误认为“只有静止的物体,才会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
静摩擦力产生在两个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之间,两物体间应保持相对静止。但 物体有可能是运动的,也有可能是静止的。
如图3所示,物体静止在斜面上,物体和斜面间有沿斜面方向的静摩擦力,物体和斜面 确实处于静止状态。
但如图4所示,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车厢中放有一木箱,木箱相对于车厢静 止,当车加速或减速运动时,木箱和车厢之间就有沿车厢方向的静摩擦力存在,但木箱 和车厢却都是运动的。
附图
五、误认为“摩擦力的大小一定与压力成正比”
若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根据F = μF[,N],两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确实与压力成正比 。但对静摩擦力而言,它是一被动力,随使物体产生“运动趋势”的外力的变化而变化 ,与压力大小无关,其只可影响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如图5所示,用一力F将质量是M 的物体压在竖直的墙壁上,不管压力F怎么变化,物体与墙壁之间的静摩擦力大小总是M g,与压力大小无关。故在计算摩擦力时,应先分清是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
附图
六、误认为“摩擦力的方向总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摩擦力的方向应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的运动方向 是无关的,其与物体运动方向有可能相反,也有可能相同。如图4所示:
(1)当汽车加速前进时,若木箱相对于车厢静止,木箱受一静摩擦力作用;若木箱相对 于车厢略向后滑动,则木箱受一滑动摩擦力作用;但不管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 ,对木箱而言,摩擦力方向均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
(2)当汽车减速运动时,木箱相对于车厢有向前运动的趋势或发生向前的滑动,木箱受 到向后的摩擦力,摩擦力方向与木箱运动的方向相反;
七、误认为“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在同一直线上”
常见的多数摩擦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在同一直线上,但不是所有的摩擦力均如此。 如图6所示,一人站在电梯上,随电梯斜向上加速上升,人沿电梯斜向上运动,而人所 受的摩擦力却是水平的,与运动方向并不共线。故两物体间摩擦力的方向应正确理解为 “与两物体接触面相切,和物体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的方向相反”, 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无关。
八、误认为“摩擦力总是阻力,阻碍物体的运动”
摩擦力对物体而言,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但不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其有时 是阻力,但有时也是动力,不可一概而论。如前例图4中:
(1)当汽车加速前进时,车厢对木箱的摩擦力向前,对木箱就是动力,使木箱前进;
(2)当汽车减速前进时,车厢对木箱的摩擦力向后,对木箱就是阻力,阻碍木箱前进;
再如:皮带传输机向上传输物体时,皮带对物体的摩擦力也是动力而非阻力。
附图
九、误认为“静摩擦力一定小于滑动摩擦力”
如图7所示,力F作用在物体上,刚开始物体处于静止状态,随着力F的增大,物体所受 的静摩擦力F也增大,最后物体运动了起来,静摩擦力变成了滑动摩擦力,所以产生了 “静摩擦力一定小于滑动摩擦力”的错误认识。实质上,随着外力F逐步增大,静摩擦 力F′也增大,当F大于最大静摩擦力F[,max]时,物体运动,静摩擦力变成滑动摩擦力 ,此时F′为一定值F′ = μF[,N],但F′却比F[,max]略小一些,故:静摩擦力有可能 比滑动摩擦力大,也有可能比它小。
十、误认为“摩擦力的大小是恒定的”
对滑动摩擦力而言,若压力不变,则滑动摩擦力大小是恒定的F′ = μF[,N],不会随 其他力变化而变化。但对静摩擦力而言,它是一被动力,要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
附图
如图8所示,用一平行于斜面的力F拉质量为M,位于斜面上的物体,但物体始终处于静 止状态,试分析摩擦力的大小。
解析 物体的受力分析如图9所示,假设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对力进行正交分解。 由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有Mgsinα + F′ = F,所以F′ = F - Mgsinα。
(1)若F>Mgsinα,则有F′ = F-Mgsinα,方向沿斜面向下;
(2)若F<Mgsinα,则有F′ = Mgsinα -F,方向沿斜面向上;
(3)若F = Mgsinα,则有F′ = 0。
从上例可以看出,静摩擦力是一被动力,其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其大小和方向均不 是恒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