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主义论文,几个问题论文,基本原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马克思主义出世一百五十年间,遭受过数不清的歪曲、诬蔑和攻击,而且于今尤烈。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作中流砥柱,才能不被反马克思主义的浊流裹挟而去,才能排除万难去争取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的胜利。正因为这样,江泽民同志提出要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因为这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的前提和根基,也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和根基。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严整的科学体系,它的哲学的、政治经济学的、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原理构成了不容割裂的思想理论体系,正如脑髓、神经、血肉、骨骼构成活人的身体一样。如果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看成是“形成时期的一些论述”、“一时一地的某些论述”,今天这些基本原理有的“仍然适用”,有的“部分适用”,有的“完全不适用”,那就把马克思主义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割裂开来,也就自己把“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的前提和根基挖掉了。
马克思主义一系列基本原理阐明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认识各方面的客观规律,它着重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革命转变”为共产主义社会(其第一阶段又称社会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因此,在共产主义的世界大同以前,阐明这些客观规律的马克思主义一系列基本原理也就不会“部分适用”或“完全不适用”。这是共产党人应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也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的不可替代的基本态度。
时代变了。不错,马克思去世以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成了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并用新殖民主义代替了旧殖民主义。但是,资本主义的本质特性,如私有制、剥削剩余价值、充满你死我活竞争的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资产阶级专政等,并没有变。因此,阐明这些特质及其运行规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不会和不应该有很大的变化;变资产阶级专政为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建立全部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剥削、实行按劳分配、达到共同富裕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基本要求,也不会和不应该有很大的变化。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正确认识“时代的变迁”,并据以制定正确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和策略,以及相应的方针政策,而不是因“时代的变迁”而丢弃以至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尤其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不是哪一个民族、国家的“主义”。恩格斯说:“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是任何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的革命策略的基本条件;为了找到这种策略,需要的只是把这一理论应用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新版第4卷第669页)。这就是说,共产党人须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研究和认识本国的经济的和政治的条件,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制定带有自己特色的革命战略,并考虑到本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制定有更多特色的革命策略,以至方针政策。列宁说:“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列宁选集》新版第1卷第274—275页)。通常讲的,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是讲的这个意思。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本来不是各个国家革命战略、策略以至方针政策的具体答案,正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是宇宙航行问题的方案一样。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个“宗”来谈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否则,不仅做不到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而且会在错误的理论指导下走到邪路上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没有过时和失效。因此,笔者对有些论点提出不同意见:
如,马克思恩格斯当时预计社会主义是在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搞成,但后来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恰恰是在一些比较落后的国家,像中国、俄国首先搞成功的。
这是人所共知的历史的事实。但社会主义革命在哪里首先搞成的“预计”,既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不能成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因此“部分失效”和“失效”的逻辑前提。马克思说:“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831—832页)这就是说,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会形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经济前提。这里,马克思恩格斯阐明的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不是在算资本主义在什么时候、什么国家会灭亡的命。而且马克思恩格斯自己创建了唯物辩证法,他们完全知道,社会主义革命除经济前提外,还需要其他政治、思想条件,如统治阶级的削弱、无产阶级觉悟的提高、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强大等等,而这些条件的发展常常是和经济前提不同步的。而这些,正是马克思主义者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本国实践的问题。社会主义在一些比较落后的国家首先搞成,不是证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因此而失效,而是证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的必然性,是一个普遍真理;同时也证明了列宁、毛泽东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俄国、中国而取得伟大成功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又如,马克思恩格斯当时设想,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全部生产资料归社会直接占有,不允许其他非公有制的所有制存在。这个原理在我国基本上还是适用的,但是要作出新的补充和发展。因为实践证明,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成功以后,必然有一个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时期。”
这条原理大概应归入“部分失效”一类吧。不错,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消灭了私有制,消灭了阶级,实行全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这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和成功的标志,并为“社会的生产无政府状态就让位于按照社会总体和每个成员的需要对生产进行的社会的有计划的调节”(《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新版第3卷第754页)奠定基础。这是马克思恩格斯讲的共产主义社会(其第一阶段又称社会主义社会)是科学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形形色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这条基本原理需要作出什么“新的补充和发展”呢?而且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忽略,消灭私有制,实行全部生产资料归社会直接占有,要有一个过程,要经过一个“革命转变时期”,不仅落后的国家是这样,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这样。这个过程和转变时期有多长,是不能预定的;但在这过程和时期中,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早就“设想”到的,《共产党宣言》就包含这样的信息,更不必讲其他有关论述。
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具体实际的重大创造。社会主义道路很长,尤其在经济落后的国家,必然有由初级到高级的若干阶段,而初级阶段必然有不同于其他较高阶段经济的、政治的一些条件,认真研究这些条件并据以制定适当的“革命转变”策略及方针政策,会避免或纠正把社会主义建设各个阶段不加区别地制定万金油式政策的失误;即使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的政治经济情况,也会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点:加之帝国主义政策的变化,也会影响某些特点的实现形式。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真研究中国本身固有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策略及方针政策,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就可避免照抄别国的模式,避免“左”、右的干扰。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的具体运用,而不是基本原理的“失效”或“部分失效”的证明。
再如,马克思恩格斯当时设想社会主义社会不需要市场机制,社会把产品直接分配给社会成员,不需要社会成员相互之间以商品交换形式通过市场来实现交换劳动,因此,连货币也是多余的。这个论断后来经过俄国、中国的实践证明是不适用的。
这种说法首先犯了逻辑上的错误。马克思恩格斯他们“设想”的是现在还没有到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是全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怎么可以用尚有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的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践”,来证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的“设想”不适用呢?
马克思恩格斯并非随便“设想”不需要商品交换形式,因为他们阐明的是共产主义社会区别于和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之一。他们认为共产主义社会不需要“市场机制”,是他们研究“市场机制”痼疾的结论。比如,“市场机制”扭曲了生产目的,将生产满足社会和人们需要的产品扭曲为追逐利润、金钱,培育拜金主义;它破坏着社会化大生产本性所要求的和谐的协作,而以充满尔虞我诈的竞争干扰和破坏协作,从而也破坏生产:“优胜劣汰”和“劣胜优汰”的“汰”,不仅意味着相应社会生产力和产品的破坏、浪费,而且意味着无产阶级等劳动人民的苦难;它使“商品生产者及其生产资料在社会不同劳动部门中的分配上,偶然性和任意性发挥着自己的杂乱无章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394页),其突出的表现有:关系“民以食为天”的农业总是处于被鄙视的从属地位;它使掠夺性地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成为常规,危及人类的发展及生存;它把劳动力作为商品,使劳动者成为雇佣奴隶;劳动市场上的竞争,是工人阶级团结的消蚀剂;如此等等。可以说,不消除“市场机制”,就没有共产主义社会。这一基本原理又有什么“失效”的呢,难道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不是这样发展的吗?
自然,共产主义社会,前面说过,需要长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才能达到。在这过程中既然存在着多种经济成分,也就不能没有“市场机制”。既有“市场机制”,也就要利用它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同时,对“市场机制”的痼疾又必须加以限制、缓解和减少,防止其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危害。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情况下,再加上社会主义国家必要的法令,这是可以做到的。最后,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改造“市场机制”为社会的有计划的调节,为以后进入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马克思主义理论经俄国、中国等国的实践,都创造了奇迹。它使落后的俄国经过二三十年,虽中间有两次世界大战的破坏和折磨,但经济的发展仍跻身于世界前列;它使比俄国更加落后的中国,经过解放后十多年的努力,经济就有了飞速的发展,“一箭两弹”就说明了这一奇迹。应当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经过俄国、中国的实践,证明是有效的,而不是相反。
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是当今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的头等大事。只有划清了界限,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也才能真正懂得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要划清界限,关键在于要认真学习和深入钻研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不是浮光掠影,人云亦云。同时要深入地了解实际,结合实际,以便正确总结和汲取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运用于中国建设实际的经验教训,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得更快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