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爱国主义教育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爱国主义教育论文,宝贵论文,经验论文,陈嘉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89X(2013)04-06-06
[修回日期]2013-09-02
陈嘉庚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他不仅以自己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一生,为人们树立了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光辉榜样;他还重视对侨胞和民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动员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对于前者,学术界已有很多文章详加介绍,而对于后者,还没有人作专门、系统的研究。本文拟将陈嘉庚爱国主义教育的丰富实践及其经验,分为抗战前、抗战后和建国初三个时期,做一初步的总结,权当引玉之砖,请读者指正。
一、陈嘉庚抗日战争以前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
陈嘉庚的光辉一生与近代以来“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主题紧密相联,其爱国主义思想乐章也应和着这一时代主旋律而跃动和升华。
抗战以前,陈嘉庚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主要是围绕爱国兴学活动而展开。辛亥革命时期,陈嘉庚受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加入同盟会,并大力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事业。辛亥革命的胜利使陈嘉庚备受鼓舞,他怀抱教育救国的理想,致力于倾资兴学的实践。从1913年创办集美小学开始,陈嘉庚在国内创办了包括集美师范、中学、水产、航海、农林等在内的集美学校和规模宏大的厦门大学,在国外他也创办或资助了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等许多学校。
这一时期,陈嘉庚为了激发广大侨胞的爱国热情,动员国内民众支持他的兴学事业,开展了大量爱国主义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国外,陈嘉庚为公司的橡胶产品注册了“钟”牌商标,寓意“警钟长鸣、勿忘国耻”,也寄寓着他“振兴中华”的伟大梦想。在1929年亲自重新修定的公司分行章程中,陈嘉庚号召本公司员工“奋勉所事,精勤厥职,直接兴教育实业,间接福吾群吾国”,充分表明了他发展实业、兴办教育、振兴中华的思想进路。
在国内,陈嘉庚在阐明创办两校动机的多次演讲中,力陈“教育是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如1919年7月,陈嘉庚在倡办厦门大学的长篇演词中说:“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唯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1]175他以美日欧诸文明国的强盛为例,阐明“教育之盛衰与国家社会有密切关系”;强调兴学对“保我国粹,扬我精神”,实现民族振兴的重要意义。[2]164-165他以“优胜劣汰”的社会进化思想,疾呼国民应尽兴学救国之责任,不能放弃天职,坐待沦亡。他鼓励同胞,“我汉族优秀性质不让东西洋”,希望海内外同胞“同舟共济,见义勇为”,发扬“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的自强不息精神,实现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富强。[1]175-176
陈嘉庚还以身作则,在1919年7月倡办厦门大学的演讲会上当场认捐开办费100万元,复认捐经常费300万元。在1920年11月筹办厦门大学的又一次演讲中,他再次明确表示要“将所有家财尽出之,以办教育”。[1]182在兴学办校过程中,陈嘉庚不仅倾其资产,以为倡率;而且事事“推诚布公”,希望以自己的“忠公诚信”行为对华侨有所感化,共同为教育救国而奋斗。陈嘉庚的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感召和激励国内外同胞,理解支持他的兴学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在陈嘉庚爱国奉献精神的感召下,集美乡民破除了风水迷信,支持陈嘉庚迁坟建校;林文庆、叶渊、陈村牧等人为厦大、集美两校竭尽心力,成为陈嘉庚办学的得力助手;李光前、陈文确、陈六使等侨胞纷纷慷慨解囊,成为陈嘉庚企业收盘后,两校继续办学的经济后盾。
陈嘉庚这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开民智、鼓民力”的目的。在陈嘉庚兴学初期,部分民众的封建意识还较浓厚,国家意识也比较淡薄。因此陈嘉庚这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应和救亡与启蒙的时代主题,在内容上主要是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同胞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方法和途径上,他主要通过演讲、报刊等形式或载体,分析世情、国情,进行爱国主义宣传,以教育和引导民众。1923年9月,陈嘉庚在新加坡创办了《南洋商报》,在宣传商业之外,多了一个对侨胞、民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
值得指出的是,陈嘉庚在创办集美学校、厦门大学伊始,就十分重视对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他一直把爱国作为学生的一种道德标准,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他说:“教育不仅读书识字,而尤以养成德性,裨益社会。”[1]193他重视融爱国教育于校园活动之中,在1921年双十节举行的集美学校运动会上,他演讲说:“吾人为中华民国国民,应有健全之身体与精神,方可为社会服务,荷国家仔肩(责任)。故本校此次运动会,意在发扬精神,锻炼身体,扫除病夫之讥。”[1]183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爱国精神的合格人才,陈嘉庚不仅重视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而且重视营造一个美好的校园环境,培养优良的校风学风。1918年他为集美学校制定的“诚毅”校训,1921年为厦门大学制定的“自强不息”校训,都寄托着他对青年学生健康成长、为国效力的殷殷期望;集美学校早期校舍那一栋栋富有民族风格的建筑;那一个个包含着儒学精义、启人心智的楼名;那蕴含着“英才乐育,蔚为国光”的办学理念的校歌;以及他建造两校校舍时特意保留下来的“国姓井”、“延平故垒”[1]184等遗址,这一切无不体现了陈嘉庚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和民族英雄的崇尚,都为两校的爱国主义教育营造了一个浓厚的氛围,使学习、生活于其中的青年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
陈嘉庚创办厦大、集美学校,采取了开放、改革的办学方针,他吸收蔡元培、黄炎培、陶行知等著名教育家的办学精神,把北京大学倡导的“学术自由”办学机制引进学校,师生“主义之信仰与研究,无论入党与否皆得自由”。《厦大周刊》、《集美周刊》等刊物也为师生交流新文化、新思想提供了重要载体。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长期以来享有“民主堡垒”、“革命摇篮”的光荣称号,不是偶然的。在民主革命的不同时期,两校师生以各种爱国正义斗争,与校主的爱国言行相呼应,对中国的独立、解放和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3]181-184
二、陈嘉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
在抗日战争时期,陈嘉庚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主要是围绕团结广大侨胞支持祖国抗战,争取民族的独立解放而展开;在解放战争时期,陈嘉庚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则主要围绕动员国内外同胞反对分裂、独裁,争取和平、民主、统一而展开。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陈嘉庚在国难当头之际,毅然担起领导海外华侨抗日救国的重任。他担任“南侨总会”主席,领导南洋800多万华侨,以空前的民族热忱和爱国情怀,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援祖国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8年抗战中,陈嘉庚在海外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谴责日寇的侵略政策和残暴行径,大造抗日救国的舆论,极大地激发和鼓舞了海外侨胞的爱国热情。1938年,当陈嘉庚得知汪精卫主张与日寇妥协求和时,他第一个站出来公开揭露汪精卫的卖国罪行,他发给国民参政会的“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的11个字提案,沉重打击了妥协投降势力的嚣张气焰,被著名爱国人士邹韬奋称之为“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1940年,陈嘉庚率南洋华侨慰劳团回国考察,先后访问了重庆和延安。通过重庆和延安的鲜明对比,陈嘉庚分清了是非,辨明了真伪。他在考察途中和返回新加坡后,沿途发表了大量演说,如实汇报国内见闻,大力宣传团结抗战。自访问延安以后,陈嘉庚坚定地站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边,无情地揭露和抨击国民党统治的腐败与黑暗。这种政治立场的转变,为他此后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南侨总会成立以后,陈嘉庚日夜守候在怡和轩三楼紧张工作,连他所钟爱的孙女死去几个月都不知道。[4]96他以南侨总会名义,组织各筹赈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援国救难宣传活动,号召侨胞以实际行动支援祖国抗战。为了筹集抗战所需经费,南洋各地68处筹赈会及下属1000多家分会,采取多种形式募捐,如常月捐、卖花卖物捐、游艺演戏球赛捐、迎神拜香劝捐、公共场所设救济箱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3]141陈嘉庚带头每月捐献2000元,直至抗战胜利为止。抗战期间,海外华侨还组织各种演讲队、戏剧队、歌咏队等,进行抗日宣传。陈嘉庚创办的《南洋商报》也照常出版,起到了宣传和动员民众的积极作用。陈嘉庚在各种集会、游艺会、歌咏会上,发表了大量慷慨激昂的演讲,在报刊媒体上,发表了大量充满激情的演讲词和文章,充分发挥了宣传舆论的作用,推动了海外华侨抗敌斗争的深入发展。
在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东南亚华侨在陈嘉庚率领下,首次实现了爱国大团结,一切服从抗日,消除界限成见,表现了华侨强大的凝聚力与战斗力。广大南洋华侨,身在海外,心怀祖国,纷纷响应陈嘉庚的号召,踊跃捐款捐物,开展国民外交,争取国际援助。8年抗战,南洋华侨筹集了巨额款项,仅1938、1939两年时间,南侨总会的捐款就达1.45亿元,[3]142有力支援了祖国抗战;还有三千余名南侨机工回国效命疆场,并有三分之一的人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坚持内战独裁政策,企图独吞抗战胜利的果实,在全国重建其一党专制独裁的反动统治。在决定中国命运和前途的关键时刻,陈嘉庚坚定地站在中国共产党的一边。他高举爱国、民主、进步的旗帜,坚决反对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粗暴干涉中国内政的反动政策。他在各种集会、报刊上,淋漓尽致地揭露国民党政府假民主、真独裁的罪状,为建立独立、和平、民主的新中国而大声疾呼。1946年11月,为了建立一个自己的宣传舆论阵地,陈嘉庚与其他爱国民主人士共同创办了《南侨日报》,在三年多的时间里,陈嘉庚为《南侨日报》撰写了一系列时评短论,他的文章文风犀利,入木三分,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南侨日报》从海外一方与国内进步力量遥相呼应,与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紧密配合,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为加速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特殊贡献。由于“《南侨日报》在促进华侨的爱国大团结,坚持民主,反对独裁,宣传祖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发挥了巨大的舆论作用”[3]91受到了中共中央的高度赞誉。
陈嘉庚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爱国宣传活动,对国内师生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的浩然正气也时时激励着国内师生的革命斗争热情。1937年11月1日,面对金门已经失陷的险恶形势,陈嘉庚致函陈村牧说:“国难日亟,希激励员生,抱定牺牲苦干之精神,努力抗敌救国之工作,是所至望。”[1]420在厦门失守,集美校舍被炸后,陈嘉庚又致函陈村牧说:“唯深信最后可胜利,那时复兴我国,亦并可复兴集美也。”[1]4231940年陈嘉庚回国视察返安溪时,在师生欢迎大会上演说:“我培养你们,并不想你们替我做什么,我更不愿你们是国家的害虫、寄生虫;我希望于你们的,只是要你们依照着‘诚毅’校训,努力读书,好好做人,替国家替民族做事。”[5]67抗日战争期间,受陈嘉庚的影响和推动,集美学校、厦门大学虽内迁山区继续办学,但都把抗日救国作为重要任务,师生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一大批在校的革命青年,纷纷奔向延安,奔向解放区,战斗在抗日战争的第一线,涌现出了李林等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解放战争期间,陈嘉庚在海外领导华侨英勇斗争的行为,也成为两校师生学习的表率,激励着他们为人们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而斗争。[2]169-170
三、陈嘉庚在新中国建设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
这一时期,陈嘉庚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围绕其参政议政、支持新中国建设,维护华侨利益,特别是发展集美、厦大两校的教育事业而进行的。新中国建立以后,陈嘉庚的思想实现了由爱国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升华,他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成为共产党的诤友。他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也增添了新的时代内涵,即引导、激励国内外同胞特别是青年学生,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积极支持新中国建设,为祖国的统一富强而奋斗。
1949年5月,陈嘉庚应毛泽东的邀请,回国参加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此时,陈嘉庚对新中国的光明前途是充满希望的,但对共产党胜利后能否在短期内,医治好战争创伤,谋新中国之发展,还不太放心,急于实地考察。因此,他在政协会议间歇期间和会议结束之后,先后两次到东北、华中、华东的14个省市的40多个城市参观考察。陈嘉庚在回到祖国的几个月里,耳闻目睹,对建国伊始出现的新变化,倍感欣慰,于是决定回国定居。1950年2月返新加坡后,陈嘉庚把回国见闻汇编成册,出版了《新中国观感集》,向广大华侨宣传新中国的新面貌、新气象,促进华侨热爱新中国。
1950年5月回国定居以后,陈嘉庚关心国家大事,维护国家利益,积极参政议政,他根据新中国建设和形势发展的需要,做了大量爱国宣传工作。他在历次人大、政协会议上建言献策,支持国家各项重大决策,关心祖国和家乡的建设事业;他维护华侨的正当利益,号召华侨回国投资,帮助新中国建设。他心系祖国统一,号召华侨为台湾回归、祖国统一大业贡献力量,呼吁海外国民党人认清形势、共同推动祖国的统一大业。1955年8月,陈嘉庚第三次到全国各地视察,行程25000华里,亲历16个省30多个城市。这次考察,进一步巩固了陈嘉庚拥护社会主义,跟着共产党走的思想基础。他在政协会议和报纸上发表考察观感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证明:社会主义使祖国富强,人民幸福,社会主义是适合中国国情的。”[6]74
陈嘉庚晚年在爱国教育事业上的又一重要贡献,就是创建了鳌园和华侨博物院。他认为博物馆所对社会教育关系颇大,是对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故他于1951年动工兴建了鳌园这一座博物大观园,体现了他“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建园宗旨。1956年,陈嘉庚又兴建了华侨博物院,目的是向广大观众介绍华侨华人艰苦创业的历史、展现他们爱国爱乡的业绩和精神,发挥其对外联络和对国内外同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此外,陈嘉庚还在集美兴建了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龙舟池等许多文化设施,这些场馆设施都融入了陈嘉庚炽热的爱国情怀,承载着包括爱国主义精神在内的丰富思想文化内涵,发挥了对国内外同胞和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的宝贵作用。
陈嘉庚晚年常住集美,他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发展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的教育事业上,因此,对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成为他晚年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1.陈嘉庚重视对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思想品德教育。他经常在集美各校的集会和活动中发表演讲,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形势政策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如1950年4月25日,陈嘉庚对集美各中等学校的学生说:“今后我国欲振兴航业,巩固海权,一洗久积之国耻,沿海诸省应负奋起直追之责。”他希望本校“积极教育青年,培成航海专才,以备全国解放后成为收回海权之生力军。”[1]256-2581954年2月23日,陈嘉庚对集美华侨补习学校的各位侨生同学说:“目前国家还在困难时期,也是正在努力建设的时期,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艰苦奋斗,增产节约。”他还说:“我希望大家在此肄业,必须遵守纪律,培养优良品德,认真学习,发扬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的精神。这才是我们学习的正确态度。”[1]276-279
2.陈嘉庚重视把爱国主义教育和校园环境建设、学生日常管理结合起来。自新中国成立后至1959年,陈嘉庚在人民政府的支持下,筹集巨资,竭尽心力,创建了一个环境优美、风光秀丽的集美学村。他重视保持校园学习环境的安全和宁静,禁止大型车辆进入校园,避免噪音骚扰和校园校业被损。[6]22他重视培育学校精神,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他说,校园环境,“最重要的还是要有良好的学风。良好的学风,要靠纪律来维持”。[1]279他注重师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禁止师生乱晒衣服、乱扔果皮、随地吐痰等行为。他还改革以往助学金平均发放的办法,以品行评定等级不同,发放不同的助学金,以鼓励集美镇的学生努力读书,端正品行。通过这些措施,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3.陈嘉庚重视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重视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必要的途径和载体。为了使青年学生健康成长,陈嘉庚为集美学校兴建了大量文体设施,并组织开展了各种科技、文化、体育活动,使青年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集美学校组织了各种运动队,参与国内各级各类文体比赛,获得了优异成绩。陈嘉庚还重视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学生的课外活动中,既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如陈嘉庚在世时,集美共举办了11届端午节龙舟赛,陈嘉庚共7次亲自主持龙舟赛大会。他赋予龙舟赛健身和爱国的双重意义,认为提倡龙舟竞渡,既可以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又能增强人民体质,锻炼人的意志,培养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7]111
四、陈嘉庚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的几点宝贵经验与启示
陈嘉庚爱国主义教育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是他留下的精神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中的许多好做法、好经验,对我们开展新形势下的爱国主义教育仍然具有宝贵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1.在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和目的方面。陈嘉庚的爱国主义教育紧扣近代以来“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主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他在不同历史时期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都是为了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同外来侵略势力和民族分裂势力作坚决斗争;都是为了凝聚国内外同胞的爱国热情,动员广大侨胞和民众,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团结奋斗。陈嘉庚的可贵之处,在于他能紧跟时代潮流,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发展升华,从而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陈嘉庚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启发我们,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要把热爱祖国同支持和投身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实际行动统一起来,在实践中把人们的爱国热情凝聚到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而共同奋斗。
2.在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方面。陈嘉庚重视对国内外同胞进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重视运用我国的民族文化、文物史迹和国情资料,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他善于根据世情、国情的变化,结合社会热点和华侨心理,对侨胞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擅长用演讲、报告等方法动员、启迪民众,发挥报刊、媒体、博物馆所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陈嘉庚的成功做法告诉我们,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是非常广泛的,我国具有优良的爱国主义教育传统、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我们要注意挖掘和利用各种宝贵的教育资源,不断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方法,运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性。
3.在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和载体方面。陈嘉庚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他兴建了鳌园、华侨博物院及图书馆、科学馆、龙舟池等场馆设施;开展了各种为群众和青年所喜爱的节庆活动、运动会、龙舟赛等,其中渗透着爱国主义的教育。他重视学校、课堂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在学校营造了浓郁的爱国主义氛围,使学生在校园中,随时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感染和熏陶。陈嘉庚的成功做法启迪我们,爱国主义教育要采取生动形象的多样化教育形式,不断探索和拓展新的途径和载体,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为此,我们要重视构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要重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育人作用,要重视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寓爱国主义教育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等生动活泼、健康有益的活动之中,“寓教于乐”,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4.在爱国主义教育的典型示范方面。陈嘉庚当年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以自己的无私奉献精神,为国内外同胞树立了爱国爱乡的典范,从而激励全体同胞为祖国的独立统一富强而团结奋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陈嘉庚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和感召下,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也涌现出了一代又一代心系祖国、奉献社会的栋梁之材,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陈嘉庚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启示我们,爱国主义教育要重视宣传先进典型,树立学习楷模,发挥榜样的典型示范作用。我们要重视宣传中华民族历史上涌现出来的著名爱国者、民族英雄、革命先烈的事迹;宣传改革开放以来各条战线涌现出来的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使各类先进模范人物成为全社会的典范,成为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崇敬、学习的榜样。
总之,陈嘉庚当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包含着许多好做法、好经验,与新时期党中央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要求有诸多契合和相通之处,因此对今天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陈嘉庚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