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装配式建筑的飞速发展,建筑钢结构的应用逐步成为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新趋势。钢结构的应用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其质量问题也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们对钢结构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切实从施工各个环节对钢结构的质量加强管理,才能提高建筑钢结构施工的有效性,从而提高钢结构施工的质量。基于此,本文对如何加强建筑钢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及控制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钢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及控制
在建筑工程领域当中,钢结构的应用愈加普遍,钢结构优势突出,结构材料可进行二次利用,结构抗震性好,并且结构体系应用所受到的限制较少,因而提升钢结构施工技术和质量对于促进建筑工程的发展有大有裨益。
1建筑钢结构的概述
建筑钢结构施工材料主要以钢板、型钢等钢材为主,通过工厂的加工生产实现各种构件的设计要求,在施工中通过对钢梁、钢柱等钢构采取螺栓埋设、焊接、铆钉等多种形式进行连接,从而形成建筑钢结构框架体系。相比于传统工艺中钢筋混凝土材料,钢筋材料更加的轻盈,并且强度、硬度都能够满足建筑结构标准要求,以一种新型的建筑结构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厂房、公共建筑等方面。
2建筑钢结构的特点
传统的混凝土材料的建筑抗震性能较差,且比较重大,对于超高层建筑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建筑物的承重能力有待提高,相对于混凝土材料钢结构轻巧,拥有严谨的结构,且具有较高的承重能力,可以很好的保证其承受整个建筑物的重力。钢结构的质量轻巧,所以在支撑整个建筑物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抗震效果。
在建筑钢结构工程中,考虑整体结构控制要点,建筑单位一般采用的都是质量优质,在硬度、密度以及柔韧度等方面都有合格保障的钢材料,钢材料的重量较轻,并且能够形成工厂制作,现场安装的高效装配模式,且在施工方面也可以省去很多复杂的施工工艺,这样可以大大节省施工时间,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提高建筑物的施工效率,对于工期管控上更加精准。
建筑钢结构过程在保证经济利益的同时,还可以节省成本的支出,由于钢结构工程自身材料和施工工艺的优越性,施工过程所需要的人力、物力也会大大减少,并且相对于混凝土工程,钢结构工程需要的钢材料数量不多,材料的运费也会相对较少。建筑钢结构工程不仅可以保证建筑物的质量,还可以减少成本提高企业利润。
3加强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管理控制的有效措施
3.1组织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问题
施工图纸是全部施工工程质量的保证,需求设计单位尽量将图纸做到精密,然后削减在施工进程中的交流和协调问题。当施工图纸设计完结以后即是图纸会签了,这个期间也是极为重要的,这就需求有关单位能够严格的对其进行把关,尽量细心找出其问题,然后与设计人员仔细商议并对其进行修正。有关施工单位应当在收到施工设计图纸以后就应当将其交给有关施工人员,并要求其能够彻底了解有关建筑施工图纸,这样不只能为施工方带来很大的便利,还能削减因为施工图纸的设计问题而对施工质量或进展构成影响。
3.2增强对施工技术人员的管理
建筑钢结构的施工技术人员是影响整个工程的最主要因素,由于在进行建筑钢结构的施工时,施工步骤几乎都是人工实施控制的,施工技术人员参与了整体施工的全过程,但是因为每个人都是拥有主观意识的,因此对技术人员进行统一管理非常困难。第一,很多建筑企业中,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存在差异性,并且目前我国大部分的施工企业,普遍都是经过二次承包实施建筑工程的施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施工企业把承包的工程项目实施二次的外包,但是二次承包进行建筑施工的技术人员大多都是农民工建成的团队,这些技术人员对建筑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不够了解,很多都是凭借着体力工作,对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更是一无所知。并且很多建筑企业对施工技术人员的管理也存在很多问题。很多企业的施工技术人员态度不端正,缺乏组织性、纪律性,没有统一的管理制度。针对这些问题,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不能只是以人情当成管理的依据,要对施工技术人员进行严格的制度约束。而且想要不断提升建筑钢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就要对施工技术人员实施专业的培训,传授给他们一定的施工技术知识。
3.3吊装施工技术
在进行钢结构吊装过程中,为了能够避免在吊装过程中出现不平衡状态,需要充分利用物理学、力学知识,找到钢结构的吊装重心位置,再通过绳索受力情况找到吊装平衡点,明确吊装挂点和两吊的空间位置,由于受力与吊点位置会受到吊索长度与结构形态的影响,这就需要再次确定吊装结构强度、刚度、稳定性。通常钢结构吊装可以分为两种,即平面吊装、竖向立体吊装,不同的吊装方法其吊装顺序也有所差异。其中,平面吊装需要先从中心核心筒位置开始,之后在周围进行吊装和固定;竖向立体吊装是由下层到上层的顺序进行吊装,先吊装下层框架梁,再是中层框架量,最后是上层框架梁,需要一边固定、一边测量,完毕后进行楼盖钢筋混凝土楼板施工。在钢结构吊装中必须要按照相应的设计标准,在正常情况下钢结构必须要控制在24根以上,从而确保整个结构的稳定性。
3.4焊接技术
焊接技术的焊接方法比较灵活,可以满足各种连接位置的延性、强度和刚度,焊接的连接质量也比较容易保障,因此焊接是目前建筑钢结构工程施工中比较常用的连接方法。在进行建筑钢结构的施工时,比较常用的焊接方法大多是气体保护焊、埋弧焊、手工电弧焊等。由于焊接容易产生高温,会导致钢材的内部晶体排列顺序出现变化,钢结构的反应会让焊接缝处的刚才减小塑性,加大脆性,增加了钢结构出现断裂的机率。因为焊接时的高温,焊接附近的主体会受到高温的影响,拥有一些热影响区域,区域的大小在对着焊接参数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焊接时形成的高温影响会使内部的性能和组织出现非常大的改变,并且这个区域中的金属晶粒逐渐变粗,这会造成此区域内的金属在韧性和塑性上有所减弱,其硬度在不断增加。而且因为焊接的次数变多,这样的状况会逐渐显著,想要有效的防止出现这种现象,需要进行规定,要求相同的焊接位置,焊接的次数不能大于两次。
3.5螺栓连接技术
螺栓连接技术可以分为普通螺栓连接和高强度螺栓连接两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螺栓连接方法更加省时省力、所需设备简单、对人工施工技能要求低等优势,所以要加强螺栓连接技术的研究。当然,螺栓连接也存在着一定缺陷,在设计当中要关注抗剪连接螺杆剪断问题和孔壁承压破坏问题。再者,在钢结构实际安装当中,要确保螺栓的安装精度,避免出现螺栓不对孔问题。同时对螺栓紧固顺序也存在着一定要求,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流程施工。在螺栓连接前,需要做好高强度螺栓摩擦面的抗滑系数检测试验,核对螺栓出厂证实批号以及合格证,对螺栓轴力进行试验、加强紧固系数的质量检测,也要提前做好螺栓安装的保护措施,确保螺栓施工可以顺利进行。
结束语:
建筑钢结构工程的兴起和推广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为了保证建筑钢结构工程的更好发展,建筑行业需要加大对钢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和控制,抓住时代发展的给予,应对告诉发展带来的挑战,不断地推进技术管理的更新和优化,更好的发展建筑钢结构工程。
参考文献:
[1]吴新平.建筑钢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与控制研析[J].江西建材,2018(11):96.
[2]孙志强.建筑钢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与控制探讨[J].居舍,2018(21):72.
[3]蔡峰.建筑钢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及控制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15):84.
论文作者:裴松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
标签:钢结构论文; 建筑论文; 螺栓论文; 技术人员论文; 都是论文; 图纸论文; 钢结构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