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的影响:传导机制、对策与中俄金融合作空间_金融风暴论文

全球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的影响:传导机制、应对措施及中俄金融合作的空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俄罗斯论文,中俄论文,金融危机论文,应对措施论文,机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832.59[文章标识]A[文章编号]1009-721X(2008)06-0019-(11)

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导火索席卷全球的这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不仅对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造成了数以亿计的损失,而且也殃及到了新兴市场经济体。日益融入世界经济的中国和俄罗斯自然未能幸免于难。对于中国而言,得益于渐进式改革的“顺序安排”,金融自由化的缓慢进展在这次危机中却歪打正着,使中国的金融体系没有遭遇大规模的直接正面冲击。但与此同时,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却使得中国经济遭受了全球金融危机巨大的间接冲击,在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消费需求急剧萎缩的客观事实面前,我们面临着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拉动机制的被动调整。而与中国同属于转型经济体的俄罗斯在这场危机中却和我们有着截然不同的遭遇。俄罗斯在20世纪90年代初受华盛顿共识的影响,采取了休克疗法实施政治经济的转型,金融体系的开放与自由化同时并举,导致其银行体系规模小,数量多,资本充足率不足;资本市场开放度高,被外资主导,与国际市场的联动性非常明显。为此,俄罗斯的金融领域在这场全球金融危机中首当其冲地遭受了正面打击,表现为银行业流动性吃紧、股票市场暴跌、企业债务负担加重等方面。尤其是当世界石油价格①随危机导致需求的下降而下挫时,俄罗斯资源依赖型增长模式在这场危机中接受了严峻的考验,使得其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拉动机制也面临着被迫调整。

于是我们看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国家,无论采取了什么转型方式,这场百年不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都向他们又一次提出了挑战。中国与俄罗斯是“金砖四国”中的转型国家,又是相邻的两个大国,面对这场危机,能否联手互助,在最小化风险与损失的同时,审时度势为自己在国际经济秩序重建中争取更多的话语权,是需要深思熟虑的。有鉴于此,本文以金融危机的影响为切入点,分析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俄罗斯的传导机制、俄罗斯政府的应对措施,并以此为基础来探讨中俄联手防范危机、在金融领域开展双赢与互助合作的空间。

一、全球金融危机波及俄罗斯的传导机制

“金砖四国”中,这场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导火索的全球金融风暴对俄罗斯的影响目前出乎意料地最为严重,既超出了俄罗斯人自己的预料,也超出了我们的预见。那么这场危机又是通过怎样的传导机制影响到俄罗斯的呢?

从理论上讲,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涉及到金融系统、投资和消费、实体经济部门、社会信用等各个层次,并对投资者的心理预期产生影响,是一种综合效应②。就传导机制而言,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有所不同。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主要是通过国际债务传导机制影响俄罗斯的,致使俄罗斯经济在紧缩货币政策陷入死循环后,超重的债务负担和不合理的债务结构导致金融危机在其国内的全面爆发。而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主要表现为全球流动性紧缩引发全球去杠杆化③浪潮,导致外国投资者风险偏好的降低,并因信用紧缩资金急需撤回本国以解燃眉之急,投资者是“要钱不要货”,大规模抛售俄罗斯卢布资产。与此同时,很多投资俄罗斯的欧美共同基金正面临大规模的赎回潮,且正愈演愈烈。据数据服务公司AMG的数据显示,2008年第三季度,美国共同基金海外投资部分遭遇了300亿美元的净赎回,而美国基金则获得了280亿美元的净流入。这一切都对俄罗斯的金融体系造成了直接的打击(见图1)。另外,去杠杆化浪潮也导致世界石油市场的投机基金获利回吐,石油价格迅速下挫,再加上危机导致欧美等主要石油消费国的需求下降,使石油的世界市场价格的下降通道拉长。而这对俄罗斯的打击更是致命性的。

资料来源:作者自行绘制。

图1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波及俄罗斯的传导机制

从图1所绘制的传导机制中我们可以发现,全球金融危机通过“去杠杆化”对俄罗斯金融体系造成了直接的正面冲击,然后通过政府和央行的救助行动对国家的宏观经济运行又产生了间接的影响。为了能够清晰地展示全球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的影响,我们将分别从直接和间接影响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二、全球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的直接影响

俄罗斯的债市、股市以及新兴商业银行体系都是随着经济转型应运而生的,正如其转型中所贯穿的“休克疗法”的激进思想一样,它们的起步和发展一直都处在高度开放和自由的环境之下。俄罗斯的资本市场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就对外资开放,1994年非居民被允许进入短期国债市场,而1996年外资可同时参与股市和国债一级、二级市场。在对外资迅速开放的同时,俄罗斯国内始终未能培养出足够的内部投资者,从而造成了外资对其债市和股市影响力相当大。这种状况一直到今天都没有大的改善,俄罗斯的普通老百姓对股市的参与度很低,近70%的投资者都与外资有着各种方式的联系。于是当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时,对俄罗斯的金融体系造成了直接冲击,主要表现为银行流动性吃紧和股市的暴跌等方面。

(一)银行体系遭遇“流动性危机”

俄罗斯银行体系的特点是“数量不少,规模不大”。银行虽然有1000余家之多,但大多数资本规模有限,整个银行体系的自有资本尚不抵中国工商银行一家的规模大。在这场危机爆发之前,西方国家银行贷款利率大大低于俄国内借贷利率,俄银行和企业因而向海外大举借贷。数据显示,俄罗斯的银行资产中至少1/3是靠国外“热钱”涌入形成的。仅2008年上半年俄罗斯银行体系的外债就增加了291亿美元(2007年同期俄罗斯银行体系的外债仅增加97亿美元)。俄罗斯排名前20位的银行占银行外债总额的2/3,而其中的70%是短期外债需在2008年年内偿还④。

而如今全球金融危机的金融溢出效应使国际金融市场资金严重短缺,当西方国家对发展中市场实施惜贷之后,俄罗斯银行再无法从西方获得长期的便宜资金,无法举借新债还旧债。与此同时资本外逃也在加速,据俄央行数据显示,仅08年第三季度从俄罗斯银行业流出的资本就高达159亿美元,这对于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西方资本运转的俄罗斯金融业,无异于釜底抽薪。

“求债无门,资本外逃”——瞬间引发了流动性危机。此外,股价大跌造成银行的证券类资产缩水;央行和财政部对商业银行的注资导致购汇集中,使卢布贬值压力加强等原因,进一步加剧了俄罗斯银行体系的流动性短缺。

(二)股票市场暴跌

俄罗斯各大上市公司均通过发行“美国存托凭证”(ADR)和“全球存托凭证”(GDR)在欧美主要股市交易,外资可直接买卖俄罗斯股票,导致股票交易的30%被外资控制,而本国投资者不足百万人。因此,俄股市对国际金融危机很敏感,与世界股市高度联动,金融“共振”非常明显。从理论上讲,一个国家与外界经济金融联系越紧密,其经济增长越是依赖于外界需求,其资本市场越是依赖于外来资本,其与全球经济的共振度也就越高。美次贷危机爆发伊始,全球股市大跌,俄罗斯曾一度成为世界经济的“安全岛”,外资大举进入推动股市上涨,并于2008年6月3日使“RTS”指数升至历史最高2451点(见图2)。不过,全球“去杠杆化”浪潮还是以最快的速度波及了俄罗斯,再加上两次“标志性事件”⑤的推波助澜使俄罗斯股市“一跌不可收拾”。据统计,与08年年初相比,俄罗斯股票市值目前从1.3万亿美元缩至4595亿美元,较6月份的历史高点重挫了近73%(见图2),市盈率为5.6倍,全球最低。俄罗斯富人的财富也因股票贬值而实际缩水近3000亿美元⑥。“RTS”指数的大幅下挫甚至被当成了商业促销手段⑦。

(三)石油价格下降

众所周知,俄罗斯是原油出口大国,“能源产业产值约占其工业总产值的30%,为俄政府创造54%的年预算收入和45%的外汇收入,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3%左右。此外,俄能源领域的投资占俄GDP的27%,占全部外国对俄投资的75%”⑧,由此不难看出石油出口及其价格对俄罗斯经济非同寻常的意义。

全球“去杠杆化”浪潮导致的后果部分地表现为信贷收缩与经济降温,这直接降低了欧美经济体的消费需求,从而间接导致了石油价格的下降,再加上前文谈及的“投机资金”获利回吐的影响,使世界市场的石油价格从147.27美元的高位跌至了当前的40美元以下,在不足5个月内下跌100美元,累计下跌了约72%⑨,创下近三年半来的新低。而俄罗斯出口的“乌拉尔”油属重质原油,随“布伦特”(Brent)定价,比“布伦特”原油还要低2美元—10美元。尽管俄罗斯人非常不希望看到石油价格在未来1—2年内会跌至30美元以下,但德意志银行还是做出了这样的预测⑩。这对于经济结构尚未发生实质性改变的俄罗斯来说,无疑是致命性的打击。虽然仅就2008年全年而言,石油的年平均价格还会比以往历年都高(见表1),但2009年的情况如果没有实质性好转的话,俄罗斯的预算收支(11)、国际收支(12)、石油企业利税(13)、居民收入、社会总需求等都会受到影响,最终将会进一步影响到俄罗斯中长期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表1 各年度9月份石油平均价格

1998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布伦特油价(美元/桶) 13.122.6

32.1526.1828.2627.1

42.6861.7

62.1

75.9

104.7

资料来源:[俄]俄罗斯政治经济局势—2008年11月,http://www.iet.ru.

(四)资本外逃,利用外资减少,卢布贬值压力加大

外资撤离是全球“去杠杆化”浪潮的基本表现之一,俄罗斯无疑深受其害。自“俄格冲突”开启了资本外逃的闸门后,资金撤离的规模和速度随着油价下跌和全球危机深化而不断放大和加快。2008年8、9月份俄罗斯资本外逃达330亿美元,10月份增加到500亿美元;时至今日,外国投资者总共从俄境内抽走资金1400亿美元。与此同时,外资流入的规模也在骤降,2008年1—9月份俄利用外资额为758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3.8%。预计08年俄罗斯资本净流出可能达到500亿美元,2009年将达到1000亿美元(14)。

与此同时,“去杠杆化”策略使得美元的需求量因投资者抛售卢布资产增大,卢布走软;再加上各类企业偿还到期债务需要兑换数额巨大的外汇,导致卢布贬值的压力加大。

三、全球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的间接影响

我们知道经济运行是环环相扣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透过俄罗斯金融系统逐步渗透到了实体经济和其他方方面面,这样的传导看起来似乎与中国恰好相反(15),具体而言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增长率放缓,通货膨胀没有缓解,国际评级下降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11月俄GDP增速急剧放慢,与上月环比仅增长2.1%,是自1999年4月以来最低的月增速。俄罗斯财政部据此预计2008年全年俄罗斯的经济增长率为6.5%-6.8%,并把2009年GDP增长预期从6.7%下调至2.4%,重新预计2010年GDP的增长应当不会超过3%。与此同时,俄罗斯的“内生性通货膨胀”在全球原材料价格下降中并未得到缓解,2008年1—10月份通货膨胀达到了11.6%的水平,预计全年通货膨胀率将达到13.5%,通胀压力仍然很大。

有鉴于此,标准普尔公司(S&P)以外汇储备“迅速耗减”及“难以满足本国的外部融资需求”为依据,在2008年9月中旬把俄罗斯的评级从“正面”降至“稳定”,一个月后再降为“负面”,使俄罗斯成为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八国集团(G8)中第一个信贷评级被下调的国家。惠誉公司(Fitch)随之也将俄罗斯的主权评级调低为“消极的”。降低为“消极的”还包括俄8家商业银行、外贸银行在欧洲的四家子行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集团等(16)。

(二)企业减产,失业率上升、拖欠工资现象增加

金融危机对俄罗斯企业的影响相当严重。究其原因,一方面俄罗斯有近2/3的企业利用贷款作为流动资金,信贷紧缩、利率上升对其造成资金周转困难;另一方面很多俄罗斯大型企业通过抵押企业股票向国际市场融资来实施大型国际并购项目,当股价跳水、国际金融市场信贷紧缩之后,这些大型企业遭遇了融资困境,不得不暂时搁浅一系列进行中的并购项目。受此影响许多实体经济部门的企业资金链断裂、生产积极性大大受挫,特别是冶金、机器制造、建筑、汽车制造业的情况尤为严重。时至2008年11月仅莫斯科就有近5.9万家企业亏损,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持续发展,亏损企业的数量还将上升,并将导致预算收入的大幅下降。

与企业亏损伴生的是减产和裁员。俄罗斯失业率在2008年10月份上升了8.7%,失业人数达到了460万人,预计到年底还会进一步增加。在资本外逃的情形下,作为俄罗斯经济的“火车头”、占俄罗斯GDP7%-8%的房地产业也出现萎缩,俄罗斯房地产价格下跌将超过40%,建筑领域的失业率从15%上升到20%,导致近100万人丢掉饭碗。

一些俄罗斯企业除裁员外,还采取了缩短上班时间,强制性地实行职工不带薪休假等措施,使隐性失业也大幅上升。与此同时,有些企业为了解决资金不足,维持企业生产,不惜采取拖延发放职工工资的办法,致使工资债务在2008年10月份急增了33.4%。截至2008年11月1日,由于自有资金短缺,俄罗斯企业拖欠工资额达38.08亿卢布,相当于全部工资债务的94.6%,比10月1日增长9.85亿卢布。而这些现象则将进一步导致居民收入减少,消费需求下降。

(三)外汇储备减少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由于欧元汇率的变化(17)、央行为维持卢布汇率抛售美元(18)和央行救市等一系列原因,俄罗斯外汇储备大幅缩水,仅8月—11月14日外汇储备就由5980亿美元减少到4535亿美元,再加上石油价格的低迷,预计新年到来之际俄罗斯外汇储备可能减少到4000亿美元。

(四)产权重组,国有股份增加

像所有国家一样,俄罗斯政府在应对危机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面对股市下跌政府理性地回购被市场低估的企业资产。仅2008年11月俄罗斯政府已经趁股价大跌之际从国民财富基金中动用了850亿卢布(约31亿美元)从市场上回购上市国有企业的股票,并计划2009年在预算中预留2500亿卢布,同时动用1500亿卢布国家福利基金,总计约合210亿美元来回购上市场公司优良资产。这么做的目的显然是防止战略性企业被债主以“债转股”的方式夺取控股权。有经济学家甚至形象地指出2008年的这一幕国有股增持恰好是与1996年叶利钦政府以“债转股”方式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机理一致,但方向相反的操作。2006年俄罗斯国家控股的公司占总数的29.6%,2007年年初这一比例达到35.1%,2008年年初这一比例已经增至40%-45%,预计到2009年年底这一比例有可能还要增加9%-10%(19)。

(五)居民和企业储蓄减少,资产美元化

2008年9月份,在恐慌心理的作用下俄罗斯居民从金融机构提走了900亿卢布,10月份仅储蓄银行存款流失就达800亿卢布,9-10月份居民存款总共流失了1.5%-2.5%,这是前所未有的。同时卢布贬值进一步加重了心理恐慌,使市场上逃避卢布,追逐美元。9月份俄罗斯居民在银行和兑换点购买外汇总额达60亿美元,创下1999年以来的新高。可以观察到,俄罗斯居民重又开始将卢布存款转成外币存款,使俄罗斯银行的外币存款比重从2008年9月1日的18%上升到10月1日的19.5%,这说明俄罗斯目前正在发生居民和企业资产美元化的过程。

(六)经济增长方式面临被动调整

虽然普京的治国方略中早就提出了向“创新经济”转型的理念,但在“既得利益”面前“转型”谈何容易?俄罗斯即便是在普京执政的8年中也一直扛着“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大旗,坚定不移地走着“依靠油气收益和外国低息贷款来发展经济”的道路。然而金融风暴和油价下跌导致其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失灵,尽管依靠积攒下来的不菲的外汇储备能够使俄罗斯平稳地渡过危机,但这一经济增长模式的缺陷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暴露无遗。从理性的角度讲,俄罗斯应该能够“化危为机”,以金融危机为契机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率。

四、俄罗斯政府的反危机措施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已经能够较为清晰地观察到全球金融危机对俄罗斯所产生的影响,可以发现俄罗斯政府正被困扰在企业外债沉重、石油价格下挫、经济增速放缓、通货膨胀高企、失业率上升、国民收入减少……的宏观经济环境中。尽管今非昔比(20),俄罗斯政府坚信(21)高额外汇储备能为其金融体系和宏观经济的稳定提供保障,把全球金融危机所引致的直接及间接影响最小化,但也不能否认这种自信中其实有相当的成分是在提振“信心”,政府要让老百姓信任政府、信任银行,只要信心在,事态就不会失控。

为了“以最小代价走出世界金融危机”,俄罗斯政府采取了大多数国家都积极实施的大规模金融机构救助措施,并根据宏观经济状态的现实需要安排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各种搭配:

(一)金融机构救助措施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化,“救市”行动已经不是美国的独角戏,欧洲各国也纷纷开始行动,俄罗斯也不例外(见表2)。

(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政府对付经济衰退的传统法宝。俄罗斯政府“减收增支”的扩张性财政具体包括了减税和扩大转移支付等内容:

1.削减石油出口税和企业利润税

在国际油价大跌、国内税率不变的情况下,俄罗斯石油公司每出口1吨石油就要损失68美元。石油公司为规避沉重的税负而自动减少石油出口,使俄罗斯2008年11月份的石油出口下降了17%以上。为此,政府决定从2008年12月1日起把石油出口关税由每吨287.3美元下调至192.1美元(约每桶24美元),并把以往每2个月修改1次石油出口关税和地下资源开采税改为每1个月1次。

另外,俄罗斯政府还在2008年11月份修改了《税收法典》,规定从2009年1月起把企业利润税从24%降到20%,其中中小企业的利润税从15%下调至5%。俄罗斯这次下调利润税预计会为企业释放4000亿卢布的资金。从俄罗斯政府的预算收入来看,出口关税和企业利润税所占的比重相对而言是比较高的(见表3),而此番出口税和利润税的下调预计将耗资5500亿卢布(合200.4亿美元),为此俄罗斯2009年可能出现预算赤字。

2.以提高折旧率的方式增加税收支出

俄罗斯政府准备把企业的折旧率从10%升至30%,这是传统的税收支出方式之一,虽然不能减轻企业税负的总额,但可以使税负“前轻后重”,相当于企业获得了一笔无息贷款,预计俄罗斯企业由此每年可以得到1000亿—1500亿卢布的资金。

3.以增加转移支付的方式提高失业保障水平

俄罗斯政府计划从2009年1月1日起把失业补助的最高额度由原来的1500卢布调高至4900卢布,2009年失业补助款项的金额因此将会增加至3000亿卢布。这一措施可以保障居民的最低生活水平,帮助劳动力的休养生息、渡过难关以便再次加入市场竞争,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内需。

4.通过储蓄银行、外经银行和地方项目提供资金

向中小企业扩大贷款,向高新技术设备的购买提供补贴贷款,以优惠措施支持国防工业和高新技术部门,支持建筑业、能源部门、原料部门和零售企业。

(三)灵活的货币政策

1.提高基准利率

世界大多数国家(包括中国在内)都在实施降息的政策(见表4)以增加流动性,减轻企业的债务压力,促进投资。而俄罗斯在这一货币工具的使用上却相反,基准利率不降反升(表5),其目的是想以高利率吸引资金,以减缓资本外流的速度,并期望在一定程度上能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

3.卢布“平稳贬值”

随着俄罗斯主要出口产品的世界市场价格不断下调、资本的快速外流,俄罗斯央行认为单纯依靠向市场投放外汇储备来维系卢布的汇率,最终所能导致的结果很可能是“鸡飞蛋打”,不但浪费了储备,还会导致卢布汇率的猛烈下挫。为此俄罗斯央行采取了卢布“平稳贬值”的汇率政策。继2008年11月11日俄央行将卢布对一篮子货币汇率浮动走廊区间双向扩大30戈比(1%)后,24日再次扩大30戈比,预计08年年底卢布贬值10%,可能会突破1美元兑30卢布,而8月1日为1美元兑23.4卢布。09年春天预计贬值15%。

(四)其他措施

1.推进卢布的区域化和国际化

俄罗斯提升卢布的国际货币地位的愿望可以说是由来已久了。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加快了卢布国际化的进程,俄罗斯希望与他国交易天然气或石油的时候以卢布支付,从而将卢布做成储备货币,在国际经济体系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俄总统梅德韦杰夫2008年的国情咨文中就强调说应当尽快采取实际措施使俄罗斯卢布成为国际结算货币之一,并最终过渡到用卢布进行结算。目前首先应该将出口的石油天然气用卢布进行结算。据俄经济发展与贸易部预测,2020年俄天然气出口将保持2800亿立方米,如果都以卢布结算,预示着未来国际货币市场将对卢布保持较高需求。“石油卢布”一旦成为区域货币,俄势必将其进一步打造成世界货币,全面挑战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

2.为打造俄罗斯的金融中心做多方面的准备

打造俄罗斯的国际金融中心的想法也在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得到了强化。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2008年的国情咨文中又一次强调了建设金融中心的必要性,指出金融中心能够促进俄罗斯金融体系的现代化,使其成为吸引内外资金的重要工具,这一金融中心应当成为独立和有竞争力的俄罗斯金融体系的核心。并表示俄罗斯应该在08年年底前为建立国际金融中心通过一系列法律文件,从而为此奠定相关的法律基础。

除此之外,俄罗斯政府还准备大规模斥资帮助包括石油公司在内的1500大公司渡过难关,同时准备在2009年减少50%的外国劳动力配额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的就业压力。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俄罗斯政府正在竭力对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从目前来看所采取的政策措施还是较为理性的。

五、中俄金融合作的空间探索

中俄两国互为最大邻国,是战略合作伙伴。中俄之间的金融合作应该说在双方政府的积极推动下,从起步以来一直在不断地谋求深化。在当前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如何相互提携,化解危机,拓展合作领域和空间以求共渡难关就更显得十分紧迫。从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两个方面考虑,笔者提出了以下金融领域来拓展双边合作:

(一)本币结算

从合作的角度来看,目前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把全球金融危机对中俄经贸关系造成的影响降至最小,中国积极响应了俄罗斯在双边贸易中实施本币结算的倡议,并在2008年的总理会晤中,中俄两国总理达成了双边石油交易中将使用本币结算的协议。实际上,早在2002年,中俄两国就已经开始试行在边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和卢布结算。但是试行范围只局限在黑河沿岸和阿穆尔州边界地区。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与俄罗斯中央银行签署了在边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和卢布结算的具体协议。协议规定,结算范围从早先的黑河及阿穆尔州边界地区扩展到全线中俄边境地区,并且从贸易领域扩展到旅游及相关的服务领域。而2008年签署的石油贸易本币结算协议使中俄金融领域合作的前景更加广阔起来。

目前,中国银行在俄罗斯金融市场上的分支机构Elos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均已加入俄罗斯银行协会,并在俄罗斯金融市场上取得了卓越的成绩。而俄罗斯方面,也已经有十几家俄罗斯银行正准备积极开展卢布和人民币的结算兑换业务,除了俄罗斯国有资本参股的银行外,也有不少私人银行。截至目前,中国各银行在俄罗斯开设的边境贸易同业往来账户数量为20个。中国各银行为俄罗斯金融机构开设的人民币账户为27个。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银联系统(Union pay)还发行了可以在中国境内使用的专门的卢布账户卡。

(二)资本市场的合作

俄罗斯企业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前主要是在伦敦和纽约上市,但在当前条件下,这些地方的融资能力不足,而俄罗斯也希望摆脱企业对西方融资的依赖,防止关系恶化时遭受冻结。俄罗斯公司开始寻求在香港上市,两国可以就俄罗斯银行在香港证交所发行存托凭证和进行首次公开募股签订协议。不久前俄联邦金融市场局和中国证监会在北京签署了相应的备忘录,使中国公司发行的有价证券获得了进入俄罗斯市场的许可,现在能够在俄罗斯市场购买到中国公司的有价证券,中国金融机构进入俄罗斯证券市场,预计中国向俄罗斯的投资将会增长。从近期看,中俄两国可以考虑建立一个双方的证券监管机构、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多层次的交流制度,分别就监管情况、交易所建设、证券公司业务拓展等问题展开讨论。通过这一机制,使两国证券界人士加强接触和相互了解;从更长远一段时间看,中俄双方甚至可以考虑成立“联合证券公司”或者是“联合投资银行”,在双方甚至第三方的资本市场上运作。

(三)挖掘“能源金融”领域合作的可能性

所谓能源金融,是指通过能源资源与金融资源的整合,实现能源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不断优化聚合,从而促进能源产业与金融产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一系列金融活动。由于能源和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能源金融不仅是能源和金融发展中的战略问题,而且是经济发展中的核心问题。在这场全球金融危机中,中俄两国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尽管俄罗斯拥有外汇储备,但企业海外借债过多,外资逃离对市场冲击很大,加之油价下跌,依赖能源出口的俄罗斯经济面临困境。由于中俄经济之间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对俄罗斯能源需求很大,而俄罗斯目前也需要中国给予金融支持,共渡难关。作为世界能源生产与消费大国之一的中国,应该尽可能地探索中俄之间能源金融合作的可能性,尝试借助资本市场使我国的石油公司获得更大增长空间。

(四)拓展货币合作的空间

未来,中俄两国可以考虑在货币合作领域通过签订货币互换协议(23)、创建双边救援机制以共同防范金融危机。近年来虽然中俄两国都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但长期以来双方都缺乏面对金融危机的自救机制,当金融危机来临时束手无策。尽管其他国际组织可以提供相应的援助,但往往条件比较苛刻,接受了这些条款有可能导致更多的负面影响。而货币互换协议是国家之间的相互援助,对于维护国家经济金融的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将会起到重大作用。目前,在东北亚地区中国已经与日本和韩国签订了货币互换机制,如果中俄两国之间也能够签订货币互换协议的话,中国人民银行与俄罗斯中央银行可在必要时向对方提供资金,作为对国际金融机构援助资金的补充,支持对方解决国际收支问题和维护金融稳定,可以增加区域金融稳定的砝码,从而防范金融危机的发生。另外,货币互换机制能够大大稳定公众心理,消除金融危机的“自我实现机制”,同时使国际投机资本的投机风险增大,降低其攻击性,从而使货币危机在发生之前得到控制。未来,中俄双边的货币互换机制还可以发展成为防范和挽救金融危机的独立手段,而不仅仅是国际金融机构援助资金的补充。

(五)中央银行间进行货币政策的协调

在金融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各国在制定金融政策和进行金融活动时,双边协作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发生金融危机时,双方可以采取协调一致的政策以共渡难关。中俄两国是世界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大国、邻国,在双方相互的依赖性和影响力与日俱增的情况下,政府在制定宏观货币政策时若不考虑对对方国家经济的影响,则会遭到对方“以邻为壑”的货币政策报复,最终结果是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进行货币政策的双边国际协调就是必然的理性的选择,只有合作的货币政策才对双方都有利。因此未来在制定国内货币政策的过程中,中俄两国央行非常有必要通过磋商等方式来对某些涉及货币的政策进行共同的设置,以互利的方式来调整各自的货币政策。在利益发生冲突或无法确保双方的经济福利同时达到最大化的情况下,更加有必要对货币政策进行协调,以寻求在各自均能接受的前提下,使两国的整体利益最大化。

注释:

①有关世界石油价格为何会下降得如此之快,不是本文的研究重点。但很明显,除了供需关系的因素外,石油投机资金的获利回吐也是其价格高位落水的原因之一。

②姚国庆,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一个综合解释,《南开经济研究》,2003年第4期。

③所谓“去杠杆化”,就是一个公司或个人减少使用金融杠杆的过程,把原先通过各种方式“借”到的钱退还出去。

④[俄]《俄罗斯政治经济局势——2008年11月》,http://www.iet.ru.

⑤两次标志性事件分别指:一、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当天的“俄格冲突”使俄美地缘政治矛盾激化,投资者信心大受打击,股指从1839点跌至1722点;二、9月15日,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引发投资者狂抛俄罗斯金融资产,俄罗斯股市9月16日遭遇10年来最大单日下跌,跌幅高达20%,致使股市暂停交易。

⑥http://www.rts.ru/.

⑦莫斯科一家Niyama日本料理店推出了“RTS午餐”,定价为RTS每天开盘报价的27%。比如说,12月17日RTS以690点开盘,这顿午餐的花费就是186.50卢比(约7美元)。

⑧张悦:“世界资本争结俄罗斯新欢”,《经济》,2006年第4期。

⑨“国际油价下跌近6%”,2008年12月23日,http://www.21cbh.com.

⑩陈其珏:“2008石油业:油价骤降未来走势众说纷纭”,《上海证券报》,2008年12月18日。

(11)俄财政部制定的2009-2011年财政预算法案中预测,2009年世界油价为每桶95美元,2010年为每桶90美元,2011年为88美元。

(12)由于国际油价下跌,2008年10月份俄出口商品总额为355亿美元,进口商品总额为276亿美元,贸易顺差79亿美元。9月份的数据分别为438亿美元、274亿美元和164亿美元。10月贸易顺差环比下降51.8%。

(13)据俄罗斯外贸银行披露的数据,国际油价每下降10美元,俄罗斯各大能源公司将承受10%-20%的收入损失。

(14)http://www.cbr.ru/.

(15)全球金融危机首先冲击的是中国的实体经济,尤其是外向型出口企业受冲击,企业效益下降、亏损甚至破产随后通过信贷机制影响到金融体系的安全。

(16)[俄]俄罗斯政治经济局势——2008年11月,http://www.iet.ru.

(17)与国际市场上外汇买卖中欧元对美元汇率大幅下跌有关,欧元兑美元从1.46欧元/1美元降至1.35欧元/1美元,使俄国际储备流失8%。占俄罗斯外汇储备约40%的欧元,兑美元贬值了6%,美元在储备中占49%左右。约占储备10%的英镑,兑美元也贬值了。汇率变化因素也导致储备减值,因为总价值是以美元计算的(损失约为301亿美元)。

(18)2008年9-10月份俄央行为挺卢布而耗费了575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19)[俄]俄罗斯政治经济局势——2008年11月,http://www.iet.ru.

(20)10年以前受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俄罗斯经历了银行、货币以及债务的全面危机。

(21)俄罗斯政府的各级官员、在各种场合都与总统和总理保持了一致的声调:“俄罗斯还没有在这次沉重的轮回中受到损失,而且还有条件避免受损失。俄罗斯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在近期内将恢复金融领域的信心和正常的信贷程序;黄金外汇储备和稳定基金就是为了这种复杂时期而建立的。我们有能力避免货币、银行和债务危机,渡过眼下的困难,不丧失积攒起来的潜力”。

(22)当前美国已实施了零利率。

(23)货币互换协议简单来讲就是一国以本币购买对方国家的货币,并按照合同所规定的条件,在约定的未来某一时刻用已购买的对方国家的货币购回本币的金融交易。切从实际出发

标签:;  ;  ;  ;  ;  ;  ;  ;  ;  ;  ;  ;  ;  

全球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的影响:传导机制、对策与中俄金融合作空间_金融风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