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研究中医通补法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5年6月-2016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86例,按随机分类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通补法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健骨钙和霜叶红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骨密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95.3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81.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骨密度变化较对照组明显,其中腰椎2-4椎的骨密度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通补法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骨质,帮助患者快速减少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医通补法;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效果
骨质疏松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当患者出现骨质疏松时,往往比较容易发生骨折,因此对骨质疏松的患者要及时进行治疗,而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能够显著帮助患者提高骨的质量,改变骨密度,缓解骨质疏松带来的各种不适的症状。本文就采用中医通补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5年6月-2016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86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诊断均符合2000年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疏松诊断标准学科组制定的《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排除过敏体质、药物过敏、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合并肝肾等造血系统严重病症的患者以及精神疾病的患者。按随机分类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43例,男性24例,女19例,年龄58~82岁,平均年龄(65.5±4.5)岁,病程4~15个月,平均(9.0±1.2)个月,患者感觉到腕部和腰椎部位有明显的疼痛感。对照组患者43例,男性26例,女17例,年龄62~84岁,平均年龄(70.5±2.5)岁;病程3~16个月,平均(8.3±1.3)个月,患者会出现较为频繁的骨折,膝关节部位会出现明显疼痛感。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发现,两组患者的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可以进行统计学比较。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通补法进行治疗,药物选择通补强骨汤治疗,它的药物组成为:淫羊藿、女贞子、黄芪、三七粉、酒大黄等组成,加入水400-500ml进行治疗,每日2次,每次200ml[1]。对照组给予健骨钙和霜叶红进行治疗,给予0.25ug的活性霜叶红(生产厂家:上海汉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60131)口服治疗,1 次/d,同时给予1.5g的健骨钙(生产企业:广东长兴科技保健品有限公司,国药准字:G20040112)进行治疗,3次/d,连续服用3个月为一个疗程[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此期间禁止服用雌激素类药物、钙剂等,以防影响骨代谢,从而更好的对中医通补法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骨密度的变化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者的统计数据采用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计算,其中患者的治疗效果为计数资料,用“%”表示,行卡方检验;骨密度的变化情况为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行t检验,统计后两组患者的比较差异较明显(P<0.05),则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显效有26例(60.47%),有效有15例(34.88%),无效有2例(4.65%),其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患者显效有18例(41.86%),有效有17例(39.54%),无效有8例(18.6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1.4%,两组之间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x2=4.0737,P<0.05)。
2.2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骨密度变化情况
对两组患者的骨密度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骨密度评分为(45.3±9.8)分,对照组患者骨密度评分为(34.6±8.4)分,两组之间比较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于骨的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发生改变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当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时,常常会出现疼痛、腰背四肢伸长缩短,驼背、骨折以及呼吸系统障碍,还有患者会出现肌肉疼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时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全身性骨病,主要是患者骨量过低,骨的微小结构遭到破坏,导致骨的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出现骨折[3]。出现骨质疏松时骨组织的矿物质和骨基质均有所减少,好发于老年人群,女性比男性多见。骨质疏松最常见的部位为椎体、髋部和腕部,其中髋部骨折是骨质疏松的一种毁灭性病变,当出现髋部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后,约有15%-20%的患者会在一年之内并发各种并发症而死亡[4]。有50%以上的患者会因此而终身致残。而引起骨质疏松常见的原因有:遗传、雌激素的缺乏、PTH、降钙素等,还与患者的运动量、营养因素等有关,以及细胞因子和酗酒、嗜烟、咖啡的摄入等[5]。
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具有较大的潜力和优势,但目前中医对骨质疏松症仍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的疗效比西药治疗的长久效果更加明显。骨质疏松需要患者长期服药治疗,而西药会导致患者出现较大的胃肠道反应,中药治疗通过加减治疗,能够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疾病的发展状况进行较好的治疗,效果较为明显。
综上所述,中医通补法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骨质质量,提高患者的骨密度,帮助患者有效缓解症状,效果较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庄岸山,詹雅薇,林勇凯,等.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1:214-216.
[2]赵翠萍,李燕燕,李跃华,等.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辨证施护[J]. 护理学杂志,2014,29(13):28-30.
[3]刘玉欢,李振华. 中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及治疗进展[J]. 中国社区医师,2016,32(05):9-11.
[4]曾云.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效果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4):44-45.
[5]王少君,李艳,刘红,等. 中医理论对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的认识[J]. 世界中医药,2013,08(09):1044-1048.
论文作者:范智魁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1
标签:患者论文; 原发性论文; 骨质疏松症论文; 两组论文; 骨质疏松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医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