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投资、转移产能过剩与结构升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能过剩论文,对外投资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14X(2015)01-0005-12 如何提升产业结构与转移产业产能过剩成为中国政府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而中国政府一直以来试图通过外资政策的优化,以配合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目标。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便凸现出来,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然而长期以来,对于这一方面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外直接投资究竟促进还是阻碍了国内产业结构的发展方面,忽略了研究为什么有的国家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产能过剩而有的国家则不可以。本文试图以灰色关联模型结合中国细分行业下的对外直接投资的数据,探讨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并研究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是否转移了国内的过剩产能,为解决国内过剩产能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一、文献回顾 在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效应的研究方面,多数学者在理论与实证方面都倾向于对外直接投资会促进母国产业结构升级。在理论上对发达国家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Vernon(1966),其在对美国等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产业进行研究时发现,在对外直接投资初期投资的产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进而间接地促进了国内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Chenery & Strout(1966)认为随着一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可能会出现外汇短缺的情况,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一缺口,从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小岛清根据日本的具体情况提出“边际产业扩张理论”,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应从母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开始,这样可以使国内产业结构更加合理①。在其基础上,赤松提出“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论”,其后的学者根据将这一理论发展为由日本将已经发展成熟或具有比较劣势的产业向“亚洲四小龙”、进而向东盟诸国、再向中国东部沿海转移的过程,形成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阶梯式产业分工体系,从而使对外直接投资母国国内产业不断朝高级化发展。Ozawa在Dunning国际直接投资发展阶段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国际直接投资模式理论,认为一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是利用外资与对外直接投资经验积累的过程,即对外直接投资是一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充分条件②。Blomstrom(2000)提出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促使其国内的产业结构升级。Fung & Tuan(1997)在研究香港对内地的直接投资时发现,通过把内地工厂慢慢变为香港制造业厂商生产中间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基地,而间接影响了香港制造业的产业结构,使其向高级化发展。肖卫国通过对上世纪80年代德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发现,当时的德国在尖端技术方面落后于美国、日本等国,因此政府大力扶持向海外进行尖端技术方面的直接投资,使得德国尖端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并提升国内产业结构③。 针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也有类似理论研究。Cantwell & Tolentino(1990)认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企业技术能力的不断积累,能促使其产业结构升级,而对外直接投资是提高技术能力的重要因素,这表明通过技术因素的调节,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与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直接相关。Advincula(2000)的研究发现韩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使得国内低端生产转移至海外,从而提高了国内生产的技术密集度,促使国内产业结构升级。Svetlii(2000)针对斯洛文尼亚的研究也发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可以促进国内传统产业的升级。曹秋菊(2007)也认为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可以通过利用外国的资金和科技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即在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利用外国的先进技术、雇佣高水平人才、学习借鉴高级的管理知识,进而使国内的母公司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开展活动,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实证研究方面也证实了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确实会起到促进母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黄琨和张坚(2000)的研究发现战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由第一产业为主向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发展,各产业内部向高级要素密集型和高附加值产业发展)使得日本国内劣势产业规模缩小,利用剩余资源使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Barrios(2005)对爱尔兰的研究发现,由于跨国公司从母国反向进口其生产环节所需的中间产品,使得国内相关企业生产能力提高,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戴翔(2006)对新加坡的研究发现,其对外直接投资促进国内劳动力向着高技术、高资金密集型产业转移,间接证明了新加坡的对外直接投资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石鲜柱和吕有晨(1999)、崔岩和臧新(2006)在对美、日、韩三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内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时发现,日、韩在国内制造业优势衰退转而发展第三产业的同时,将制造业过剩产能转移至海外,并以促进国内第三产业发展为目的而进行第三产业对外直接投资,证实了第三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产业结构产生正向影响。而汪琦(2004)则认为对外直接投资通过资源补缺、传统产业转移、新兴产业增长、产业关联以及投资收益等对产业结构有正向效应,但也会由于失业效应、国际收支平衡效应等对母国产业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与以往的学者仅研究对外直接投资与三次产业的关联程度不同,本文在研究各行业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内产业结构关联程度时选取了二者之间相互对应的15个行业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更清晰地显示了不同行业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内相关行业关联程度是否发生错位,更加细致地分析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内相对应的各个行业间关联程度究竟如何;并将工业部门按要素密集度划分后,研究对外直接投资与其的关联程度,可以更明确地观察到哪些行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较强,哪些行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还存在进一步合理化的空间。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 1.研究方法 鉴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报告》对相关行业数据的统计由2003年开始,数据信息量小的事实,本文选用灰色关联模型(包括灰色绝对关联度、灰色相对关联度、灰色综合关联度)。灰色关联分析根据不同序列曲线形状的相似度来判断两个序列之间的联系程度。曲线形状越接近,关联度就越大。 (1)数据整理 为相关因素的初始零化像。 如果中相邻的观察数据间时间间隔一致,并且两个序列时间总长度一致,可进一步有: 综合关联度: 灰色综合关联度将灰色绝对关联度与灰色相对关联度有效地结合起来,综合反映之间、初始像之间的关联度。为公平地衡量绝对、相对关联度的情况,将二者的权重都选为0.5,由公式: 文中所用数据:一是2004-2011年中国15个行业产值比重作为系统特征变量,相关因素变量选用2004-2001年中国15个行业对外直接投资比重;二是2004-2011年中国工业内部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产值比重作为系统特征变量,以2004-2011年中国15个行业对外直接投资比重作为相关因素变量。本文2004-2011年中国15个行业产值比重根据2005-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计算得到。2004-2011年中国15个行业对外直接投资比重的数据根据2004-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报告》计算得到。本文根据王岳平(2002)的研究,将工业内部37个行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行业、资本密集型行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各密集型行业的产值比重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测算。 三、结果与分析 1.对外直接投资行业结构与国内行业结构关联度 本部分研究确定系统特征变量为国内15类行业的产值比重,相关因素为对外直接投资相应的15个行业的比重,如表1a和表1b所示。数据的时间总跨度为2004-2011的8年,时间间距均为1年。 根据灰色关联度模型和分析软件GM得到如下结果,如表2a和2b所示。 由表2a和2b本文发现各行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内产业相关程度都较高(综合关联度都大于0.5且以大于0.7为主),说明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大体方向与国家经济利益相一致。整体上看,制造业、建筑业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内各产业关联度较大;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对各行业也有一定的综合影响力;在本文涉及的15个行业中,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业与国内产业结构关联度最低。而与发展低碳经济密切相关的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与获取资源有关的采矿业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内产业结构关联度较小。 通过比较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与对应国内行业关联度的大小,首先发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业结构与国内行业发展需求存在一定偏差。以近年来作为支柱产业之一发展的交通运输业为例,本文发现交通运输业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内相应交通运输业的综合关联度为0.8580,在15个对外直接投资行业中排名第五。主要是因为企业实际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零售业和采矿业,交通运输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仅占3.4%。在现阶段对外直接投资中,租赁与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两个行业的比重最大,其与国内对应行业的综合关联度分别为0.7935、0.7603,在15个对外直接投资行业中排名分别是第二和第四。可见尽管这两个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绝对量较大,但对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却未达到最高且关联程度较低。主要是因为这两个行业对外直接投资流向主要集中在中国香港,投资目的是为了占领市场、获取利润,是国内市场的延伸,同时投资仍以传统业务为主,使得该部分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水平较低。 其次,发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转移部分国内过剩产能的目的。根据第三次工业普查对94种工业生产能力利用情况来看,产能闲置一半以上的有汽车、家电、微电子计算机、纺织品及医药药品,而产能利用较充分的是能源、化工、冶金及一些轻工产品。通过观察国内产能过剩较严重的制造业与电力、煤气和水的生产供应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内相对应行业的关联度发现,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内制造业关联度(0.7394)并不是最高的,关联度在15个行业中排名第十,这说明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转移国内部分过剩产能,但远没达到最佳状态;而采矿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能够较好地转移国内相应的过剩产能(综合关联度为0.8738)。 再次,发现建筑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等对外直接投资能有效地促进国内相关产业结构升级。由表2a和2b可知,这些行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内各行业关联度平均值都超过了0.8,说明这些行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产业结构升级起到了较好的推进作用,值得其他行业借鉴。 最后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通过带动产业内贸易改善产业结构的预期目标。衡量一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产业辐射效应的指标之一是产业内垂直贸易量的大小,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产业的辐射效应,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由表2a和2b可知,各行业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内对应行业关联度最大的只有建筑业(综合关联度为0.8461),而建筑业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内同一产业链中的房地产业关联程度最高(综合关联度为0.9623);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内同一产业链中的批发零售业关联度最高(综合关联度为0.948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都与国内农林牧渔业的关联度最高(综合关联度分别为0.9767和0.9598)。说明上述几种行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起到了促进国内与其处于同一产业链中的其他行业结构升级的目的,如图1所示。但对外直接投资的其他行业则表现得不明显,如对外直接投资量相对较小的住宿餐饮业、房地产业、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与国内相对应的行业关联度较小。 图1 建筑业等行业对外直接投资与相关产业链内行业综合关联度 2.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工业内部各要素密集型行业关联度 选取系统特征变量为工业内部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产值比重如表3所示,相关因素为对外直接投资15个行业比重。时间总跨度为2004-2011的8年,时间间距为1年。 根据灰色关联模型和分析软件GM计算得到如下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显示的中国各行业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内三类要素密集型行业间的关联程度可知,在本文涉及的对外直接投资15个行业中,与国内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关联度最高的都是建筑业(综合关联度分别为0.8920、0.8242),与国内技术密集型行业关联度最高的是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综合关联度为0.6584)。在除“其他行业”之外的14个对外直接投资行业中,有8个行业(农林牧渔业、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与国内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关联度最大,有4个行业(采矿业、电力燃气与水的生产供应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与国内资本密集型行业关联度最大;仅有2个行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与国内技术密集型行业关联度最大,且综合和关联度低于0.7。这说明中国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利用开发国内劳动力优势的效果明显,而对引进利用外国先进技术的效果较差。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对外投资主要集中于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采矿业、批发零售业,且投资地集中于香港等地区④,获得的技术逆向溢出效应有限,所以对国内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关联度较低。 四、政策建议 通过分析发现中国各行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内各行业之间存在着关联程度,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部分国内过剩产能,能有效地促进国内相关产业的结构升级,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通过带动产业内贸易改善产业结构的预期目标。但整体来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业结构与国内行业发展需求也存在一定的偏差,且其作用程度仍需提高。对如何更好地发挥对外直接投资的作用并与国内行业发展要求相一致,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借助对外直接投资渠道扩大产业内贸易量,改善产业结构 对相关产业的辐射作用是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国内产业结构的方式之一。一般而言,产业内垂直贸易量与产业关联的深度和广度呈正相关关系。因此在对外直接投资产业选择上,国家应优先考虑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产业链较长并与国内产业内贸易量较大的产业。结合前面的结果,政府应鼓励扶持投向建筑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等的对外直接投资。 2.增强技术寻求型/利用型的对外投资,提高对国内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影响 以2011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上看,商务服务业(37.3%)、采矿业(21.07%)、批发零售业(15.05%)、制造业(10.27%)以及交通运输业(3.7%)占到当年对外直接投资非金融类投资流量的近90%。在投资存量排名前50位的企业中,能源、资源类企业占到20家左右,且大多数投资到香港等地、技术含量低,对中国国内产业结构的影响较小。以高新技术领域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为例,该行业的对外投资与国内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关联度大于与国内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关联度。因此,政府要鼓励扶持企业增加技术类的对外直接投资,鼓励企业向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对外投资,借助于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溢出效应,提高对外投资对国内技术密集型行业结构的影响作用。 3.学习先进经验,发挥对外直接投资的转移过剩产能、调整产业结构的作用 美日等发达国家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向外转移劣势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中国需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通过提高中国产能过剩行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以转移和改善产业结构。目前中国在纺织业、食品加工业、轻工业、钢铁行业、铁合金行业、焦炭行业、电石行业、水泥行业等出现生产能力过剩的问题,而且中国在这些行业对外直接投资比重偏小。因此,中国应借鉴美日的先进经验通过提高对外直接投资,将这些产业转移至其他国家。 4.转变国内经济增长方式,提升国际分工地位 一直以来,中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一直处于相对较低的地位,主要凭借劳动力成本优势进行生产活动,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内劳动密集型行业的高关联度也证实了这一观点。而这种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却伴随着对国内的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在提倡低碳绿色经济的时代,我们需要对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产业进行升级或根据产业转移理论将其转移出去,使国内经济增长方式向低污染、低能耗、高效率、高质量转变,积极参与到更高阶段的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当中。 ①小岛清:《对外贸易论》,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年。 ②Ozawa Terutomo.Multinationalism,Japanese style: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outward dependenc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9. ③肖卫国:《跨国公司海外投资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 ④2011年,流向发展中构架和地区的对外投资占82%。标签:对外直接投资论文; 产业转移论文; 产业结构理论论文; 国外宏观论文; 企业对外投资论文; 产能过剩行业论文; 产业结构优化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