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农民思想政治工作——抚顺县毛公村思想政治工作经验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抚顺县论文,工作经验论文,思想政治论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论文,思想政治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课题,也对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发挥党的政治优势,通过做好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使之成为建设小康社会的物质力量,这是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的重要课题。前不久,中宣部在全国宣传推广了抚顺县毛公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先进经验。这一经验的典型意义就在于,毛公村党支部在带领农民奔小康的进程中,始终以农村致富奔小康为中心,全方位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把抓农村的经济发展与抓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有机地统一于农民群众加快农村小康建设的实践中去,从而促进了农村小康建设的步伐。仅仅十几年,毛公村就由一个“吃粮靠返销,花钱靠贷款”的穷山村,变成了工农业总产值超亿元,人均纯收入5000多元的“全国文明村”,实现了从解决温饱到进入小康乃至走向富裕的历史跨越。毛公村的变化既是我国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缩影,也是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威力的缩影。透析毛公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我们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新的问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谓是又一个新的起点。进入新的起点,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必然会遇到一系列新的矛盾和新问题。
1.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民呈现出新的变化和新的特点。跨入新世纪,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各个领域正在发生深刻的改革,广大农民也呈现出一些新变化和新特点。农民正由生产型向经营型、由封闭型向开放型、由保守型向创新型转变。主要表现:一是农民的地位由单一被动的生产者转向具有独立自主权的生产经营者,市场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二是农民的生产由以农业为主转向——二三产业并举,专业化、社会化意识不断增强;三是农民的经营由以提供生产生活资料为主转向广泛参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发展和竞争,开放意识不断增强;四是农民的信息由闭塞转向快捷,科技意识不断增强;五是农民的政治态度由封闭保守转向自由民主,参政意识不断增强;六是农民的追求由满足物质生活的改善转向讲求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共享,现代生活意识不断增强等等。这些新变化和新特点,为做好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带来了新的机遇。
社会的深刻变革,必然导致农民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剧烈碰撞,给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先进与落后、科学与迷信、创新与守旧、权利与义务等等的相互交织,使农民的思想呈现出多元化。主要表现:一是理想信念的波动性。有的农民一方面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表示赞同,并对未来充满希望。另一方面,当遇到困难,尤其是经济收入减少时,又出现了疑惑和埋怨心理。有的缺乏远大理想,产生了拜金主义;有的不思进取,小富即安。二是价值取向的多样性。有的农民一方面越来越重视个人价值和自身的民主权利;另一方面,只讲权利不讲义务,只讲索取不讲奉献。三是是非标准的模糊性。有的农民对美与丑、善与恶、科学与伪科学的判断标准模糊。一方面,崇尚科学,渴望依靠科技致富;另一方面,对封建迷信和邪教活动缺乏辨别能力,随波逐流,产生了信仰危机,信教人数呈上升趋势。四是道德观念的交织性。有的农民一方面呼唤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道德;另一方面又推崇和追循资产阶级道德和封建主义道德,产生了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有的农民政策观念、法制观念淡薄,钱袋鼓了之后,不是投入生产,而是参与“黄、赌、毒”,违法乱纪。五是心理趋向的失衡性。有的农民一方面对先富起来的地区和个人羡慕和向往;另一方面,对贫富差距的拉大感到不满,由此产生了不平衡心理和怀旧心理,甚至对共同富裕产生疑虑。六是活动行为的分散性。有的农民一方面主张专业化、产业化,有一个统一领导和指挥核心;另一方面,又产生了分散主义和自由主义,村里搞公益事业难以召集,不愿出工出力等等。由于农民思想的多元化,削弱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整合能力,也给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毛公村党支部正是根据在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农民出现的新变化和新特点,因势利导、因地制宜,从而增强了农民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2.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基础上,必须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这是在新的发展阶段对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毛公村思想政治工作经验的启示就在于,根据农村新的发展和变化,紧密结合建设小康村的实际,主动创造生动多样、有血有肉、有声有色、有情有趣的农民思想政治工作。新形式、新载体,不但教育了农民,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毛公村的经验告诉我们,进入小康社会,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要达到更新更高的要求,关键在于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于不断研究新情况,探索新规律,采用新手段。这样,才能使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富有时代感,具有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使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农民物质生产活动全过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是硬道理。农村基层党组织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首先就要紧密结合我国农村社会生产力的最新发展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解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问题。在生产力中,人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而人的思想是行动的基础。因此,党在农村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出现的突出性问题,大力清除在发展生产力问题上的各种思想障碍,为物质生产活动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把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融入到农民建设小康社会实践的全过程。抚顺县毛公村在做好“融入”这篇大文章中,始终以致富奔小康目标为中心,全方位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把个体的生产联合起来,把薄弱的集体经济壮大起来,把落后的生活方式转变起来,有力地推进了乡村的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
1.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增强向心力
家庭联产承包制赋予农民极大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同时由于权力和利益的分化,也带来了农民生产、生活的分散性。毛公村党支部针对这一状况,组建了以村党支部为核心,以党员为骨干,以物质生产活动为纽带的农民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全村有60多名党员,312户农民,分成30个“党员责任组”,这样就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每个人,形成人人在组织之中,人人在管理之中,人人在教育之中,人人在活动之中的格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村里的各项工作,首先通过责任组里的党员来发动、传达,村民的各种想法、困难也通过责任组反馈到党支部。全村还组建了7支队伍,既有党团组织、妇女组织、民兵组织、老年协会,又有新风尚服务队、老年义务监督队、美在家庭指导队。这些组织不是挂在墙上,写在纸上,而是活跃在建设小康村的实践中。正是这种严密、自主的组织网络,使农民思想统一,精神振奋,人心思进,党支部一呼百应,形成了博击市场的“农民团队”,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整合力和向心力。
2.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把个体的生产联合起来,促进产业化
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农业实现了主要农产品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折,大多数农民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生活的跨越。但是在现阶段,农业的基础地位还不牢固。最显现的问题是独立、松散的农民无法有效地应对市场经济的变化和挑战,缺少抗拒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其实质是传统的农业增长方式与农业进一步现代化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但是,很多农民已习惯于传统的一家一户分散式经营,满足于自给半自给的小农经济状况,对推进产业化不积极,甚至有抵触情绪。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教育农民,转变观念,开阔视野,树立大农业观,推进产业化进程。
毛公村的作法是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农民的引导、示范和服务,把个体的生产联合起来,变小生产为大生产,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路子。首先是在村民中开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讨论,组织各个层次的党员和村干部、私营大户、种养大户到外地参观学习,引导农民充分认识结构调整的重要性、迫切性,逐渐调整发展方向,在全村形成了“山上种板栗,庭院肉食鸡,个体搞运输,大棚种香菇”的农业发展新格局。同时,抓好干部带头,把干部身先士卒作为无声的思想政治工作。农民对市场经济有疑虑,干部率先品尝滋味;市场有风险,农民怕失败,干部带头实验。如香菇、板栗生产都是村干部和党员带头干的,他们还把为群众办实事、搞服务配合思想政治工作一道去做,通过公司带农户,实行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他们把每家农户的分散经营用政治和经济相统一的办法组织起来,微观上是小生产,宏观上成了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化大生产,从而找到了在巩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实现小生产向专业大生产跨越的途径,使农民的人均收入翻了三番,推进了农村产业化的进程。
3.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把薄弱的集体经济壮大起来,促进工业化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后,农村的个体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相比之下,集体经济还很薄弱。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发挥集体经济的宏观调控功能。否则,集体经济不发展,或发展的路子窄,大量剩余劳动力得不到安排,贫困户脱不了贫,农村该解决的问题解决不了,本应由集体主要负担的各种投入统统转嫁到农民身上,基层党组织就没有号召力、凝聚力,必将影响农村工业化、小城镇建设和农村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发展的进程。1986年以来,毛公村从零开始,先后创办了18家村办企业,固定资产近2000万元。在壮大集体经济过程中,毛公村大体经历了创业—发展—转制—引资—建区五个阶段,思想政治工作也随之进行了艰苦奋斗、生产力标准、改革开放等专题教育。近年来乡镇企业都呈现出增速下滑、效益下降的态势,引起农民不同的反响,村党支部针对农民不同的思想认识,利用各种会议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分析当前形势、企业生存利弊,并深入农户家中与农民谈心,交流思想,带领农民到外地参观学习,帮助农民树立起敢想、敢干、敢冒风险的现代意识,进而对村办企业进行大胆改革。一是出售、转让、租赁;二是实行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初步形成了集体或合资创办,创办后转制控股或参股,资本置换后再创办和发展的良性循环。通过产权置换,给这些村办企业带来勃勃生机,同时也增强了集体经济实力,带动了第三产业,推动了农村经济的滚动发展,解决了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全村有80%的劳动力在村办企业就业,平均年工资收入9000多元。2000年他们又投入340万元,引进四家企业,成为抚顺县著名的工业小区。
4.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把落后的物质生活方式转变过来,促进城镇化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文化和农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如邓小平所说,经济发展,最终体现到人民生活水平上。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我国农村城镇化水平严重滞后于工业化,传统农业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在广大农村留有很深的痕迹,多数农民的生活质量、生存方式还很陈旧、落后。特别是“脏、乱、差”的生存环境和相对薄弱的基础建设设施,还远离现代文明,无法与小康社会相匹配。党对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要从破除陈规陋习、移风易俗入手,教育农民看现在,想长远,努力致力于大环境改善,尽快走向现代文明。毛公村的作法是把“环境育人”作为突破口,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改变农民传统的生活理念和落后的生活方式,促进乡村的城镇化。
毛公村地处辽东山区,经济基础较差,公共设施十分薄弱,脏乱差现象严重。在小康村建设中,他们把为村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条件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直观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农民改变陈规旧俗,转变生活方式、消费观念,下大力气加快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搞好绿化、美化工作。10年来累计投资800多万元,完善水电设施,基本解决了村民和企业的用电、用水问题。并多次投资改厕、修路、架桥,增设垃圾箱、照明灯,进行新村建设。毛公村自来水、液化气、电话、彩电、冰箱已经普及,有近1/3的家庭购买了摩托车、四轮货车,向新的生产生活领域扩展。有的农民还购买了电脑,进行网上购物、技术咨询、信息交流。农民的物质生活正向城镇化迈进。毛公村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具有方向性、指导性。对于逐步走向富足的农民,必须在物质利益观、消费观上进行正确的引导,不仅让农民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更让农民懂得“富而思源,富而思进”,为走向更加富裕而奋斗。
三、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农民精神文化生产活动的全过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有外在量的界定,又有内在质的要求;既需要物质生产的发展,又需要精神文化生活的充实。两者相互统一,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精神文化生产的发展表现为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发展和人们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它在更高层次上推动物质生产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发展史证明,人的欲望和追求从本质上说是“文化型”的,物质生活越富足,人类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强烈。发展精神文化生产,既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也是人的需求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建设小康社会的目的,就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从目前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看,许多地区基本上具备了小康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人们的生活设施和生活消费水平有了相当的提高,但是精神文化生产却明显地落后于物质生产。有的地方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仍是盲区,精神风貌比较落后,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下大力气发展农村的精神文化生产,提高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把着眼点放在“人”的塑造上,帮助农民解决“钱袋满了,脑袋空了,生活好了,人心散了”的问题。帮助农民重建精神家园,构筑精神支柱。
1.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营造一个民主向上的政治环境
政治环境建设,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导向和精神动力。没有良好的政治环境,必然影响和制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在现实社会中,确有一些乡村的政治环境不容乐观。自由主义、分散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的滋生,以及“法轮功”事件已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这些问题所产生的影响是一种不亚于“经济危机”的“精神危机”。因此,在广大农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主导思想,营造一个民主向上的政治环境,是党在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
毛公村党支部在政治环境建设中,突出抓了三个方面。一是强化党组织的自身建设。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末梢神经”,是乡村政治环境的核心。党在广大农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信任度,主要从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身上体现出来。村党支部在农民心中就是形象,就是方向,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示范标杆。毛公村党支部提出了“党支部要成为战斗堡垒,党员要成为一面旗帜”的口号,一方面抓形象工程,提出“三带头”,即带头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勤劳致富;带头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带头扶贫帮困,走共同富裕之路。另一方面抓党员队伍建设。他们面对目前农村党员老龄化、文化素质低的状况,大力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市场经济开拓意识的青年党员。党员人数由10年前的23人,增加到60人。发展新党员,不仅为村党支部增加了生机和活力,而且还增强了党支部的吸引力和战斗力。二是强化理想信念教育。随着改革的深入,农民的思想更加活跃,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特别是面对实践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思想上产生种种困惑。党在农村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要把对农民进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毛公村党支部坚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传达给农民,让农民在亲身实践中得到利益,从而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召开各种会议,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向广大农民灌输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广大农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同时,还设立载体,开展“解放前后对比,改革开放前后对比”和“评选文明户”等教育活动,确保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思想在农民中的中心地位、主导地位。通过教育,使全村农民深刻领悟到只要跟着党走社会主义道路,生活就会充满希望,就能走向富裕。因此,当“法轮功”盛行时,全村不仅没有一个信“法轮功”的,村民还自觉地把来村传播“法轮功”的人赶出村外。三是强化民主法制教育。随着农村物质生活的改善,农民的民主意识、平等意识由自发状态向自觉状态转变。广大农民只有得到充分民主,真正行使民主权利,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自觉地投入小康社会的建设中。而小康社会的建设也必然要依靠农民依法自己管理自己、发展自己。毛公村在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中,把加强农民的民主法制教育同加强农村的民主法制建设结合起来,让农民逐渐增长的民主法制意识融入到建设民主法制的社会环境中。在毛公村,既有村务公开栏,又有村民代表议事会,还有村规民约。凡是涉及到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或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都必须经过村民代表议事会,村里的收支情况通过村务公开栏,每季度如实向村民公布。对村里大事,每个人都有发表个人意见的权力,一经采纳,还要给予适当奖励。发动村民制定的乡规民约,每隔两年修改完善一次,引导农民既依法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保护自己的利益,还要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
2.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营造一个健康活跃的文化氛围
人类文明越发展,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就越突出。在当今社会,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灵魂和代表人类文化前进方向的先进文化,必将对现实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导向作用。但是,面对现实,我们不能不看到,在我国广大农村,封建传统的文化氛围还很重,新旧文化的矛盾与冲突出很激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把代表人类社会发展灵魂和人类文化前进方向的先进文化移植到广阔的农村,让占我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成为先进文化的占有者。而作为小康社会的思想政治工作,既要营造这种先进文化成长的氛围,又要融于这种先进文化的成长之中。
一要建立文化阵地,多方满足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农村文化生活贫乏,农民文化水平偏低,这是制约农村发展的一个大问题。农村文化阵地,社会主义不去占领,腐朽庸俗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因此,寓思想政治工作于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文娱活动之中,以健康、高尚、文明的娱乐活动来焕发人的精神,陶冶人的情操,鼓舞人的斗志,是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重要体现,也是对于广大农民特别是对占人口一大半的青壮年农民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培养他们共产主义道德情操的重要方式。毛公村早在五、六年前就建起了“三室两站一广场”,即党员活动室、青年读书室、老年活动室,广播站、电影站和文化活动广场。近两年又上了闭路电视,购买了电视机、录放机、摄像机、各类图书及体育设备等,村里每年都要组织文艺汇演、书画比赛、家庭卡拉OK比赛、篮球赛、村级农民运动会等。全村还建立了30个文化中心户,茶余饭后,邻里们聚在一起交流致富信息,唱歌跳舞,他们还自编自演乡土节目,赞身边人颂身边事,歌唱改革开放新成就,述说毛公村的新变化,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从而有力地促进了乡村的文化生活向更高层次的先进文化迈进。二要重视发展科技和教育,促进农民的知识化。重视科技、教育发展,提高农民素质,是农村精神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现代社会中,如果存在过多的缺少文化和科学知识的农民,整个社会就不会有很高的国民素质。党在农村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把农民从长期以来形成的封建落后的禁锢中解放出来,让农民从科技的运用和教育的发展上看到农村未来社会的美好前景,形成以尊科重教为荣的良好风尚。毛公村在促进农民知识化方面,做了许多基础性工作。他们利用村文化宫举办微机、科技培训班,请县、乡科技人员和省农科院的专家到村讲学,利用广播、电视做好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的科技宣传工作。他们还把思想教育与典型引路结合起来,组织农民到科技致富户参观,让科技致富户以现身说法告诉农民只有尊重知识尊重科学,才能尽快实现小康。他们还成立了农作物科技小组、高科技小组、机械技改小组等农民科技组织,把知识创新型农民组织起来,对农村发展中的问题进行攻关。为了鼓励农民学习科学技术的积极性,村党支部还在全村树立科技示范户和勤劳致富标兵,并实行重奖。毛公村对教育的重视坚持从娃娃抓起,投入120万元新建了一年具有微机教学等先进设施的现代化学校。为了鼓励学生成才。从1996年起毛公村建立了奖学金制度,对本村考入大学、大专、中专、高中的学生进行奖励。用党总支书记赵世龄的话讲:“新时期的农民不仅要脱贫致富,更要脱愚自强。”
毛公村虽然只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小村,但它在加强农民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所做的积极探索,却可以为全国广大农村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一个有益的启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是一个十分美好的前景,又是一项十分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充分挖掘农民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刻内涵,使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既可以向宏观扩展,又能够向微观深入;既有很强的理论针对性,又有很好的实践渗透力;既闪现出理性主义的精神升华,又具有人本主义的情感沟通,真正达到吸引人、说服人、培育人、塑造人和升华人的目的,真正成为小康社会的中心环节、生命线,推动小康社会早日实现。
标签:农民论文; 小康社会论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论文; 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政治论文; 物质与意识论文; 生活教育论文; 物质文化论文; 工作经验论文; 村党支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