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市第三人民医院护理部 江苏 南通 226200)
【摘要】 目的:分析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提出相应防范对策,减少护理不良事件,为护理安全提供保障。方法:对本院2014年~2015年发生的79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类型、发生原因、当事人工作年限、事件发生时段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前三位的分别是给药错误、查对错误、针刺伤。发生原因与护理人员、护理管理、护理安全隐患等因素有关,发生不良事件护士工作年限0~3年占63.29%,4~5年占20.25%。不良事件发生时段依次为上午治疗高峰段、中夜班、中午时间。结论:加强护理人员安全知识培训,认真落实护理核心制度,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进行有效的护理管理,加强护患沟通,均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安全。
【关键词】 护理不良事件; 成因分析; 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9-0282-02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的、无法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跌倒、坠床、用药错误、标本采集错误、误吸或窒息、管道滑脱、烫伤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1]。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痛苦,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同时给护士也带来了心理压力,容易导致护患关系的紧张,甚至升级为医患纠纷。因此,针对本院2014年~2015年统计全院各临床科室上报的79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探讨发生原因及采取相应护理防范对策,以杜绝或减少不良事件,确保护理安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2015护理不良事件共79例,其中,2014年41例,2015年38例。主动上报74例,分别来自全院各病区,被动上报5例,分别为护理部对各病区质控检查中发现。
1.2 方法
对全院所有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良事件类型进行归纳,分析原因并提出防范对策。并将当事人工作年限按0~3年、4~5年、6~10年、10年以上四组。
2.结果
护理不良事件分类构成比表1(其他项目一例是指床头中心供氧装置因护士安装流量表不牢固致砸在病人头部)。护理不良事件相关护士工作年限构成比见表2。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时段构成比见表3。
表1 护理不良事件分类构成比
3.讨论
3.1 护理不良事件成因分析
3.1.1护理人员因素 根据工作年限分布情况看,所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工作三年内的护士占63.29%,五年以内的占83.54%。由于低年资护士较多,工作经验不足,对一些基本常识、专科知识、操作规程掌握不牢固,工作流程不掌握,对风险认识不足,随意性较大,对有些药物在不同途径的治疗目的和效果不了解;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如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因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占13.92;交接班制度未落实到位,对于特殊用药如须在使用输液泵前提下按规定时间完成的药物或某些时间医嘱,护士未认真交接和巡视,导致药物未能在规定时间内输入;医嘱班班查对不认真,没有及时发现问题,导致执行医嘱错误,直至总核对医嘱时才发现,存在安全隐患;部分护士有职业倦怠,对病人缺乏主动服务意识,缺乏有效沟通和交流,态度冷漠,护患关系不良而易造成不良事件发生。
3.1.2护理管理因素 不良事件多发生于治疗高峰、中班、夜班,提示工作量相对大的特殊时段要弹性排班,加强监管[2]。说明护士长未能认真落实弹性排班在高峰时段适当增加人手;护士执行医嘱、治疗时是否严格查对等,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缺乏有效监督;科室对新上岗护士培训不到位,带教老师未能做到放手不放眼,在年轻护士专科知识未牢固掌握的情况下给予安排单独值班,易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工作流程不够合理简洁、护理人员配备不足、病区缺乏相应警示标识等均是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
3.1.3护理安全隐患因素 病人使用有些药物,如降压药、控制血糖药、镇静催眠药等易致跌倒,房间或卫生间地面湿滑、病员穿着鞋子不防滑、病员年龄偏大、步态不稳、走廊无扶手,护士宣教不到位;未给患者配置床档或未及时拉起床档容易导致坠床发生;烫伤病人共有三例,和护士未和病人进行相关宣教有关;病区加床太多,正常床位与加床之间床头牌标志区别不明显,护士容易给错药,同时因为加床太多,干扰太多,护士超负荷工作,对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执行有偏差,护士容易简化工作流程,易致不良事件发生。
3.1.4患者因素 有报道显示,患者自身因素导致护理不良事件占22%[3]。部分患者不遵从医生护士嘱咐或不能正确理解医护人员宣教内容或感觉留置管道很不舒服不能耐受,私自拔除留置管道或贸然起身活动引发管道脱出或跌倒坠床的发生;不积极配合护士工作导致信息查对错误,部分患者由于疾病原因,体质虚弱,情绪焦虑易激惹,也使不良事件发生率增加。
3.1.5职业安全防范不到位 针刺伤占所有不良事件的12.66%,发生原因和护士人力资源相对不足、工作任务重、工作倦怠、年轻护士没有经验操作不当、自我保护意识差、护理对象不合作、护士在临床护理操作过程中自我防范意识不强、职业保护意识不够、对针刺伤后果认识不足有关。
3.2 护理不良事件防范对策
3.2.1护理人员因素 加强对低年制护士的培训,特别是工作三年内护士的规范化培训,重视带教质量,加强基本知识、专科知识、操作规程的培训及对患者沟通技巧和风险评估能力的培训,提升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提高护士对风险管理、评估和沟通重要性的认识,减少因沟通不良和评估不足引起的不良事件;严格落实护理核心制度,加强核心制度的培训,经常检查提问护士核心制度的掌握及落实情况,严格落实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重点增加查对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频率,强化护士查对意识。
3.2.2护理管理因素 护士长应加强重点时段的管理,科学合理排班,根据护理能级对应原则和病房具体情况在护理工作高峰时段适当增加人手,缓解高峰时段的工作压力,每日查房制度落实到位,不断提高安全风险预警管理能力。对高危药品一定要醒目标识,严格按照高危药品管理制度执行。对一些看似、听似、相似的药品专门列出作出区别,分别归类放置,以免忙中拿错,用错药物。结合本病房具体情况,针对病房重点环节提出并落实具体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保证病人护理安全。
3.2.3护理部加强对护理不良事件的监管力度,鼓励主动上报不良事件,实行非惩罚性主动上报制度。发生不良事件后,科内及时组织分析讨论整改,每月科室护士长安全例会上再进行分析讨论,定期总结。护理部每季度在全院护士业务学习会议上进行护理不良事件成因分析,加强护理安全教育,组织护士进行护理风险案例分析,经验和教训共享,达到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目的。对于刻意隐瞒、漏报不良事件经护理部质控检查发现的,一律予以批评教育并和绩效考核挂钩。
3.2.4护理部及科室加强护士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加强针刺伤预防学习和针刺伤应急预案演练,提高护士对针刺伤后果严重性的认识,提高护士自我保护意识,尽量减少或避免针刺伤的发生。
3.2.5加强病房基础设施,每个病房均配备卫生间,地面防滑,保持干燥,增加走廊扶手,病员穿着鞋子防滑,走廊内有醒目温馨提示各类安全防范标识。
3.2.6护理管理人员运用PDCA法、5W1H法等管理工具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组织质量跟踪,找出根源性因素,对不合理工作流程进行再造,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整改督查,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周立宁.营造安全文化防范护理差错[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2-193.
[2]万文洁,孙晓,施雁.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6):565-567.
[3]许芸,谢小华,阳世伟等.护理不良事件回顾性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0):58-60.
论文作者:顾红瑛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8
标签:不良论文; 事件论文; 护士论文; 发生论文; 护理部论文; 制度论文; 患者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