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数据中心建设与信息集成应用研究论文_赵玉峰

制造企业数据中心建设与信息集成应用研究论文_赵玉峰

南京东大智能化系统有限公司 江苏省南京市 210023

摘要:互联网与数字技术像水和空气一样正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数据中心正成为企业业务的基石。业务的快速迭代和创新意味着IT基础架构要承载更多的变化,能够快速地响应业务的需求,需要可扩展的性能、灵活的配置、高效的通信、更高的计算操作,与此同时,改善能源效率以降低运营成本也是必然的选择。但传统基础架构资源分散、成本高昂、能耗巨大、管理低效的弊端,制约了企业转型的速度。同时客户需求及市场的快速变化,要求企业的信息系统及数据中心建设同时进入创新的快车道。

关键词:制造企业;数据;中心建设;信息集成;应用

引言:为了有效降低企业信息系统维护难度和整合现有信息化资源,结合信息共享、数据一致性及功能扩展等要求,提出了基于一定构架的企业基础信息集成平台构想。在分析了企业目前信息系统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设计了企业基础信息集成平台架构,研究了架构各层级的逻辑结构,最后对基础信息平台关键技术实现等问题进行了说明。

1基于供需网理论的企业信息资源集成

1.1供需网理论的优势

供需网面向全球范围,以全球制造和销售、全球资源获取为目标。供需网理论在企业信息资源集成方面有以下优势:一是多功能性。供需网的这一优势主要体现在供需流和满足市场各种需求两个层面。供需流是一个促进供给需求不断趋向均衡的流程,既能实现传统供应链的物流功能,还能实现诸多的供需功能,包括资产投资、信息技术、管理文化等,各种供需方相互交流,形成了信息共享,在这种情况下,整个供需流的渗透性得到了加强。

具体来说,每个供需网节点的企业,除了生产和销售等供求信息的共享之外,还能对最新的管理文化、人才信息、技术创新等供需信息进行交换,使企业的资源得到合理分配。为了满足市场的各种需求,供需网上各节点企业的经营方式、管理模式、组织结构等,都应该与市场经济环境匹配。二是高集成性。供需网的高集成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组织层面,各节点企业以供应链、价值链、子网合作等形式结成联盟,体现出高内聚、低耦合的特征,高内聚可以保持和提升企业成员的核心竞争力,低耦合可以减少企业成员之间的依赖度,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一种合作消失,也不会影响到其他合作。其次是技术层面,供需网内的企业成员可以通过国际统一的网络标准和传输编码,完成互联网、计算机、数据库的技术集成,从而高度共享供需流中的各类资源。

2供需网理论下的企业信息资源集成

框架构建随着企业信息化领域和层次的不断深化,根据供需网理论的优势,从多功能性、高集成性角度研究企业信息资源集成;从完全开放性和动态稳定性角度来设计企业信息资源集成框架。

一是多功能性角度。供需网的多功能性体现了管理文化、人才信息、技术创新等资源的全球化集成共享。如果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率不高、信息化管理体制不健全或者缺乏专门的信息化人才,则在短期内难以通过招聘、培训等手段解决,而供需网环境下的节点企业,可以借助供需网的多功能性,充分利用其他节点企业的信息技术、信息科技人才以及信息管理文化,不断降低成本并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在市场需求方面,借鉴子网合作企业的信息管理模式,寻找与自身所处市场环境相匹配的经营模式,从而形成取长补短的信息资源集成框架,提高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二是高集成性角度。传统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的投资大,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水平较低,网络标准及传输编码的标准不统一,造成了企业信息化资源的不足或冗余,容易产生“信息孤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供需网内的企业可以利用组织层面的高内聚、低耦合特点,使各节点企业保持并增强核心竞争力,应对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冲击,还可以利用合作伙伴的多边关系,共同使用统一的网络标准和传输编码,实现供需流中信息资源的规范化集成,在生产运营、管理决策过程中进行合理分配,解决“信息孤岛”问题。

3企业数据中心建设

3.1整体建设策略

企业数据中心建设应统一规划,分期实施。数据中心的建设应与互联网、通信基础设施、信息化项目等其他与数据中心有关的规划建设进行有机衔接,促进企业综合信息化体系的建立,满足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信息化服务需求。同时,利用大数据、物联网、虚拟化和云计算等数据中心整合过程中的核心技术,其中虚拟化和云计算技术可将资源进行统一分配布署,大大提高丨T设施的利用率和可管理性。

3.2总体架构构建

新设施整合现有数据中心的方式,逐步建立"两地三中心”即互为备份的数据中心架构。结合企业分布和业务特点,为满足灾备系统建设需求,需要建设生产数据中心、同城灾备数据中心和异地灾备数据中心三个企业总部级数据中心。

3.3数据中心的选址

数据中心选址应根据企业数据中心布局规划并符合当地城市或城镇规划要求,满足国家现行标准及政策法规的要求。同时应符合以下几点:资源环境条件优越、基础设施资源良好、气候条件优良,自然灾害较少的地区;远离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以及生产或贮存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避免噪音、热岛等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合理选址是保证数据中心安全可用、绿色节能等最重要的因素。

4网络环境下企业信息系统集成的构建方法

4.1设计具体的结构

迁移规划企业在正式转变信息系统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一个全面的转变规划,要根据规范的结构框架,制定一个合适的、能够和网络良好连接的体系结构,然后进行结构的迁移规划,使信息系统中的资源、服务等可以被更好使用。第一,在管理者批准后,进行正式的信息系统迁移规划,全面规划信息系统集成过程中的所有信息,包括开发的方法、涉及的人员及人员数量、使用的工具等;第二,对企业的情况进行分析,要了解企业整体的业务方式和主要流程,以及目前主要使用的技术和方法,了解现有的相关平台建设情况,从现有的模型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系统流程;第三,对比原有的目标,参照系统的企业信息系统集成的过程,包括数据结构、应用结构、技术结构等,找到最合适的数据方法,应用相关的技术,实现准确的技术平台。

4.2构件的设计方式

企业信息系统集成中的构件就是指那些可以明确辨认的成分,包括规格、设计的文档、文件等。模型构件化是整个构件技术的核心,是构件的一个具体化过程,构件的设计可以按照下面的过程实行。首先,要实现业务功能的专一性和特定性,避免在具体的过程中出现功能的混合现象。分解传统业务中存在的有效部分,形成形式化的子流程,使业务的功能实现整体模块化。其次,每一个构件都有较高的独立性,而且都是自主模块化的,然后将其封装成可以被重复利用的构件,并将细节隐藏起来。最后,每个构件都是实体,并且具有独立性,与用户无关,所以构件通常可以被重复使用。

结束语

根据目前企业应用系统运行特点、软硬件资源利用率及后续业务需求新特点,在一定的基础上进行系统集成将会助力信息化发挥更大的作用。但在实施中要注意对现在资源的重复利用防止重复投资,同时要把信息化对企业业务需求作为出发点,建立一个规范、安全和有序的基础信息平台。

参考文献

[1]陈健.基于集成理论的新能源建设项目群管理方法及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

[2]杨中华.基于核心企业的供应链网络信息共享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3]曹晋彰.面向智能电网的公共信息模型及其若干关键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3.

[4]于小兵.基于MA-OWA和灰色评估法的企业信息集成服务供应商选择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2,42(17):89-96.

[5]马小勇.基于信息网络集成分析的火电管理复杂体系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

[6]王卓昊.软件即服务模式下的信息集成方法及关键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

论文作者:赵玉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4

标签:;  ;  ;  ;  ;  ;  ;  ;  

制造企业数据中心建设与信息集成应用研究论文_赵玉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