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问题与质量控制论文_董铭

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问题与质量控制论文_董铭

浙江绿筑集成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绍兴 312000

摘要: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本文立足于装配式建筑的施工阶段,介绍了装配式建筑施工优势,系统归纳出施工阶段质量问题与质量控制,以供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质量问题;控制措施

1装配式建筑施工优势

1.1节约资源提高效率

由于我国传统建筑行业是社会各界工人的高能耗且污染较大的行业,因此建筑行业所采用的传统施工技术不仅无法满足节能减排的生态需求,同时对整个建筑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也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此外,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所导致的高能耗不仅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同时由于其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的温室气体,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而建筑工程中采用的装配式施工技术,不仅实现了节约工程施工材料的目的,同时也最大限度的降低建筑工程施工所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从根本上缓解了我国建筑工程行业所面临的高能耗现状。

1.2工程施工时间的大幅度缩短

建筑施工以往所采取的传统施工技术必须在房屋主体结构封顶之后,然后再花费很长的时间开展屋顶窗洞、防水施工等相关的施工工序。而装配式施工技术则与传统施工技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装配式施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就已经在预制墙板施工过程中根据要求提前预留了用于窗户安装的木砖,并且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成时就可以立即开始外围的封闭施工,这种施工方式与以往相比较而言至少节约了大约两个月的时间。此外,在实施外墙装饰、保温材料安装等方面的施工,装配式施工技术由于可以与其它施工工序同步进行,因此这一技术的应用也大幅度的降低了施工时间。

1.3建筑工程成本大幅度下降

装配式施工技术在应用时,必须根据工程项目的设计要求,选择同一厂家集中生产所有的预制构件,由于这些预制构件的生产都有其严格的操作流程,因此其不仅有助于施工人员施工效率的提升,同时也降低了工程施工的难度,促进了工程施工效率的稳步提升。随着建筑市场劳动力市场价格的不断提高,装配式施工技术的应用,不仅有效的降低了工程项目在人力方面的投入,同时也实现了有效降低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的目的。另外,装配式施工技术的应用在减少了人力、物力、设备等投入成本的同时,也实现了降低建筑工程造价的目的,为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装配式建筑质量问题分析

2.1 坐浆质量问题

现阶段我国在装配式建筑中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坐浆的方式,由于实际施工中各环节配合或操作不当,为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安全埋下了安全隐患。在机械设施方面,主要缺乏了科学有效的质检工具,导致质量管理效率降低。因此要开发针对坐浆层厚度不规范和套筒注浆不饱满问题的检测工具,提高坐浆的质量。在材料方面,坐浆料的质量和配比也是影响坐浆质量的重要原因,坐浆料的搅拌要坚持“少拌”和“勤拌”的原则。在人员方面,现场产业工人较少,对坐浆料没有达到精确控制水平,而且工人对施工质量没有从高度重视,缺少对应的技能培训。工艺方面,坐浆层在洒水养护环节易产生结合面的裂缝,缺乏有效的坐浆层厚度检测仪器,如果坐浆层太厚,垫块容易发生偏移,坐浆层太薄,结合面又会出现空隙。环境方面,气温过高会加快预制构件结合层水分蒸发,温度的过高也会影响工人行为状态,舒适的温度环境有利于工人施工。

2.2管线或者构件预埋问题

管线或者构件在预埋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构件预埋管发生堵塞或者脱落,从而导致预埋构件的位置发生偏移,而对施工现场穿线造成阻碍。主要原因是构件在生产过程中,预埋管线连接不到位,使得管线发生堵塞,或者管线和预制构件的固定不到位,在振捣期间发生脱落或者偏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安装尺寸偏差问题

安装尺寸偏差问题主要体现在墙板拼接的接缝处理,装配式预制墙板之间的接缝不通顺、不均匀、标高误差等方面。在机械设施方面,由于缺乏实用的精度控制工具,导致拼缝误差偏大,造成与建筑的理想目标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吊装构件时构件晃动不易控制安装精度。人员方面,装配式项目较少,工人实战经验偏少,预制构件安装经验和操作技能有待积累和提高。材料方面,构件尺寸误差的累加和运入工地时没有及时剔除出来。工艺方面,施工放线的不准确,导致标高产生误差。

3 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 装配式建筑选用先进的技术手段

在我国装配式建筑全寿命周期中应当采用射频技术和建筑信息模型,这两种关键技术能够推动装配式建筑向绿色建造发展的进程。其中射频技术能够将构件的物理信息和几何信息及时、准确地记录下来。在组装和生产装配式建筑的过程中,需要在验收、安装、物流、仓储、生产等环节准确的辨识出构件的信息,防止出现信息孤岛问题,降低出现信息录入错误率,从而便于及时更新建筑信息模型的信息。而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建筑工程的核心技术,有效的防止了信息孤岛现象的产生。在构建建筑信息模型的时候,模型的核心数据主要是建筑全寿命周期的数据,持续管理单个设备数据、装配体数据等,通过建模计算对构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从而分析其与整体的耦合度,判断出装配的合理性,为装配式建筑发展发挥积极效用,提高其质量。

3.2 做好临边防护

为防止临边坠物的问题发生,可以使用脚手管,在临边口搭设护栏,并用安全网进行围挡,同时,使用颜色醒目的油漆进行涂刷,从而使作业人员可以清楚的看到;在基坑工程中,临边围护结构也可采用脚手管进行搭设,该围护结构最少要达到防1000kN的外冲击力,搭设好的围护结构可以使用黄黑双色的油漆进行涂刷;工具化围护栏杆的底部可以采用混凝土浇筑挡土墙的方式,并将护栏杆固定在挡土墙上;所有登高通道的两侧边均必须设置安全护栏,在进行搭设时,应当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标准的规定要求,通道可以采用宽度足够的脚手板,并进行牢靠固定;楼梯的防护应当与安全防护标准的要求相符,可以采用脚手管进行搭设,楼梯的坡度必须与规定要求相符,不得搭设过于陡峭的上下楼梯。

3.3 建立完善的装配式建筑质量监管机制

很多施工现场出现的问题并不是施工人员造成的,而是装配式建筑工程设计或者预制构件在生产加工中存在问题,从而引发了一系列施工质量问题。通过建立科学完善质量监督机制,通过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检查,把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控制在萌芽当中,进而减少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施工效率,以便更加全面的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3.4加强施工人员培训

企业必须使用经过培训上岗的人员,而且尽量在一些关键工作中例如接缝、搭接等过程使用一些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企业的核心管理层应该深入到现场,对关键过程进行现场监管,而且对施工中的各个环节都要制定严格的规范和管理制度,将施工中容易出现问题或者出过问题的关键环节,制定应急预案,在施工出现问题时,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进行处理,尽量将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将施工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企业应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各小组组长、组员都是从装配式施工中的成熟技术工人中选出的,必须对一些关键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在施工前,就要对各环节的技术工人进行有效的培训,让他们充分的了解施工中需要的关键技术,特别要对施工中容易出问题的关键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施工一项较为复杂且系统的工作,由于其中涉及的吊装工序较多,从而增大了施工安全隐患。虽然我们在装配式建筑施工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生产实践过程中的某些重要的关键点还需要解决和提高,需要广大同行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徐克强.装配式建筑在施工过程中的优势及相关问题[J].中华建设,2017,(03):90-91.

[2]李月霞.试析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J].江西建材,2017,(02):268.

[3]王进强.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问题与质量控制[J].绿色环保建材,2017,(01):109.

论文作者:董铭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

标签:;  ;  ;  ;  ;  ;  ;  ;  

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问题与质量控制论文_董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