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问题论文,国有企业改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10月是《中国工业经济研究》创刊十周年和经济管理出版社建社十周年。在此,我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这次举办“我国工业经济改革与发展研讨会”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对于探索企业改革、宏观调控,促进深化经济改革,推动经济发展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今天我重点谈谈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问题。当前,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问题,看法比较活跃,集中起来主要有三个问题。一是在向新体制迈进的过程中,国有企业要不要发展?二是确定国有企业发展的范围,发展什么?三是国有企业怎么发展,解决什么问题?下面我谈一些看法。
一、发展国有企业必须坚定不移
国有企业要不要发展?这是国有企业的发展面临的一个战略选择问题。有一种意见主张,随着经济成份的多元化,国有企业逐步转为私有、最终取消国有企业。这是十分错误的。应当指出,只有国有企业的发展,才能保证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小平同志讲,“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让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公有经济的基础,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保证。它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骨干和主导的作用。事实胜于雄辩。建国之初,国有企业建立和发展,使我国在贫穷、落后的农业国的条件下,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以较高的速度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在较短的时期内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仅从1978年到1992年来看,国有企业提供发电装机容量共14000多万千瓦,成品钢材58000万吨,石油18亿吨,煤炭126亿吨,还有庞大而系统的铁路、港口等交通设施。我国财政收入的80%来源于国有经济,尤其是依靠国有大中型企业,近十年,我国财政收入从800多亿元增加到5000多亿元,国有企业功不可没,国有企业的发展,为我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条件和财政支撑。我们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必须推进国有企业的发展与改革。
二、对国有企业的发展必须有个整体的战略考虑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不仅需要大量存在,而且必须日益发展壮大。当然,这里所说的发展,不是企业数量的多多益善,而是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地位和作用的加强。这就需要确定一个较长时期的国有企业发展战略。它大体包括三个内容:(1)要确定国有企业发展的范围,主要集中在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的产业和行业,比如邮电、交通、港口、供水、供电等公用和基础设施;矿山、煤炭、石油、电力、钢铁等基础工业;重型机械、汽车等支柱产业,军工和需要巨额投资的高新技术产业;还应包括金融、保险业等等。这就需要对现有国有企业在产业和企业结构上进行调整,在资产存量上实行重组。(2)必须提高国有企业的科学技术水平。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方面,虽然我们已经取得很大成果,但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引进上,必须在引进的基础上消化、吸收,最终要形成自主开发的能力。今后国有企业的技术进步要逐步走上自主开发的道路。(3)国有企业要发挥其投资强度和技术、人才集中的优势,迅速形成规模经济,通过公司化改造,发展企业集团,形成一批支撑国民经济的国有大财团,并实现跨国经营。
三、国有企业的发展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1.高度重视人才的发现和使用,造就一支宏大的企业家队伍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公报指出,“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是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人才的发现和使用,抓紧培养和选拔年轻干部,努力造就大批能够跨世纪担当重任的领导人才。”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要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干部素质的要求,确定用人标准,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需要出发选拔使用干部。精心挑选一批坚决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到关键岗位上去,造就一支宏大的企业家队伍。从当前情况看,必须进一步理顺企业领导体制。从长远来看,必须进行各方面的配套改革。让企业家进入市场,让市场选择企业家,通过市场机制把企业家的经营业绩与其择业机会、就职待遇挂起钩来,真正使企业家在市场中萌生,在实践中磨炼,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2.加强企业资本金注入,解决企业的过度负债问题
长期以来,国家忽视对国有企业的补偿和投入,企业资本金受到侵蚀。据国家经贸委统计,目前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平均在70%以上,不少国有企业已经资不抵债,有的到了被挖空的境地。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可以考虑把“拨改贷”形成的历史旧债,有区别、有选择地转为企业的国有资本金。其次,可以结合国有企业公司化改组,探索把企业债务转变为银行对企业持股的有效途径。当然,上述两种办法都应在对现有企业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有选择地进行,而不是不加区别地在所有企业中都加以实施。最后,对有些不良债务,要在清理分类的基础上,运用破产手段进行解决。这方面的试点应迈出更大的步子。
3.要解决国有企业冗员过多和社会负担过重的问题
对企业的富余人员,不可能全都推向社会,只能结合企业和地方财力的状况,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承担,分步解决。对职工的就业和下岗职工、破产企业职工的再就业,要转变那种政府包到底的办法,变政府负责安置就业为政府创造就业机会,由劳动者竞争择业。国家还应逐步建立起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在职工养老、医疗、待业等方面,实现国家、企业、劳动者个人共同承担保险责任。对于企业现在办的学校、医院、幼儿园等,可采取先分离后分开的办法,最终达到自立、自养。劳动制度改革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是改革中难度最大的工作,但是这一关是一定要过的,否则国有企业的改革就没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