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生态政治:当代民主政治的必要延伸,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主政治论文,自然生态论文,当代论文,政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日益加剧的生态危机迫使人们深刻思考自然生态政治问题。深入探讨、研究这个问题,对于人类以民主的精神、规则和方式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有重大意义。
一、在新的民主需求中产生
自然生态政治指延伸到自然界的以民主的精神、规则、方式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政治形态,它产生于人类新的民主需求。近几十年来生态危机加剧,人们在反思中萌生了自然生态政治观念。
1.自然生态危机因人类的过错而产生并日益加剧。人类是因为如下过错引发了生态危机:(1)对自然的社会—政治价值认识模糊,对自然的自价值的认识更是接近于零;(2)长期以来,人类对自然的统治型关系占人与自然关系的主导地位,人对自然的放任型关系次之,而人们多不注意培育人与自然的共生型关系;(3)从主体、工具、行为、规范与文化等多个视角看,人类都没有着力于自然—社会—政治系统的构建。基于这些,自然生态方面的问题已积重难返。危机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如何对待自然的问题上,已到了非改弦更张不可的时刻,人们解决生态危机的要求日益强烈。进言之,人们对良好的生态环境的需求以及这方面的深入思考,更是催生自然生态政治的根本性原因。
2.基于新的民主需求而产生的自然生态政治,使民主内涵大为拓宽。民主内涵的拓宽及其在实践中的逐步落实使人们新的民主需求得以满足。自然生态政治作为一种新型民主政治,其内涵可分为三个相互密切关联的层次。第一层次内涵是体现于自然环境领域的人类自身的新型民主政治。自然生态政治产生之前,管理者与公职人员多凭主观意志处置涉及自然的诸问题,多罔顾普通公民的意见、要求与愿望,社会参与机制更是无法构建起来;自然生态政治一旦产生,管理者与公职人员便无法再完全凭主观意志处置涉及自然的诸问题,他们从此自觉或不自觉地倾听普通公民的意见和要求,允许普通公民表达自己的愿望,社会参与机制由此得以构建并得以逐步健全起来。第二层次是体现人与自然新型关系的新型民主政治。自然生态政治产生之前,人类是自然的主宰,人们在自然面前动辄颐指气使、肆意而为,自然则无能为力、任人宰割;自然生态政治一旦产生,人类经反思逐渐由自然的主宰变为自然的伙伴,人们开始以平等的心态去平等地对待自然,人与自然之间有了政治对话与政治沟通,自然界得以改变人类的“奴婢”的身份,由此成为人类的朋友。第三层次是体现于自然界自身的新型民主政治。自然生态政治产生之前,原有的生态平衡被人类打破,自然呈失衡与无序状态,自然万物均有一席之地那种“民主状态”不复存在;自然生态政治一旦产生,人类即可自觉或不自觉地协助自然界内部重组“民主性质”的新型关系,人们可再次扭转乾坤,变生态失衡为生态平衡,自然的“民主”状态由此得以恢复。
二、民主三原则的绿色改版
一般认为,民主的三项最重要的原则是自由原则、多数决定和保护少数原则、程序和法治原则,这三项原则共同决定着民主的性质。自然生态政治既然是民主性质的政治,它就应当而且必须坚持这三项原则。不过,自然生态政治又是内涵大为拓展的民主政治,民主三原则在此间的表现形式与传统意义上的民主政治会多有不同之处。
1.自由原则的绿色改版。“自由可分为哲学和政治两个范畴,哲学上的自由指人们实现自我保障以及按照自身意志从事政治活动的权利……哲学自由与政治自由虽属两个范畴,但二者也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前者若不以后者为基础,就是空洞的、无意义的理论;后者若不以前者为指导,就会在运行中出现重大偏差。”[1] 第一,自由在与必然的关系中存在,必然指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自由必须遵循必然。人们在自然面前的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2]。自然生态政治是受“必然”约束的政治,其间的自由不是绝对的自由,尤其是其中的人对自然的开发与利用不应是绝对的自由。第二,自由表现为自在与自为的辩证统一。若无自然生态政治,人便停留在“物我两茫茫”的自在思维过程,思维对自然客观存在无必然性把握,人在自然领域的行为多属盲目行为,几乎无自由可言;在自然生态政治状态下,人便有了自为性思维能力,思维对自然客观存在的必然性把握日益增强,人在自然领域的行为指向日益明确,而且多属正向行为,自由由此在该领域舒展开来。第三,自由作为政治权利,只是在自然生态政治中才得以大幅度延伸。在这里,不仅普通公民关于自然问题和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发言权大为增加了,而且最为难能可贵的是,自然生态政治破天荒第一次全面认可自然的权利,也破天荒第一次全面反对人类对自然拥有特权,于是“权利”这一概念的合理性得以数倍于前的增强。第四,自然生态政治的产生使得自由与法治的关系空前地融洽起来。孟德斯鸠的名言之一是,政治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3],既然一切涉及自然领域的权利都要依法行使,并且既然自然领域也拥有法定权利,那么“权利”这一概念便有了充分的合法性,权利本身也就会表现为一种充分的自由。
2.多数决定和保护少数原则的绿色改版。自然生态政治可在三个层面上以全新面貌体现该原则:(1)自然生态政治发展的鲜明标志是责任政府的构建、第三部门的发达和成熟公民的倍增,这些颇具民主性的政治主体与政治工具的涌现,极有助于该原则的贯彻实施,从而极有助于环境治理、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和构建人们良好的生存与生活空间。(2)自然生态政治以其多方位民主涵盖认可自然万物的生存权利与“民主”权利,它普遍承认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它的重要理论分支也承认自然物的权利主体地位。既然如此,人类在自然界贯彻实施多数决定和保护少数原则就有了充分的立论依据,从而使自然在最大程度上得到人类保护成为可能。(3)自然生态政治的重要理论分支认为自然存在自价值,尽管迄今为止它还只能被看作假说,但是它确实是人类政治理念的新境界,是人类悟性的一次大升华,是人类道德发展的一次飞跃。有了这些,人们会真心实意地去爱自然、善待自然,把对自然的破坏缩减到最小程度,容自然按自身规律演进。
3.程序和法治原则的绿色改版。自然生态政治可在三个层面上对民主的程序和法治原则实施绿色改版:(1)自然生态政治须生存于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之中;从某种程度上讲,自然生态政治的发展历程即是法治建设的历程;自然生态政治是一种约束政治,它始终与监督制衡机制捆绑在一起,尤其是必与自下而上的监督制衡机制捆绑在一起。所有这些,有力地保障了自然生态政治主体探究诸多自然生态问题时保持民主协商的局面,做出决议时坚持程序和法治原则,在实施过程中有充分的科学依据。(2)无自然生态政治时,人对自然的开发利用多呈暴虐的征服态势,人们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民主的程序与法治原则无法运用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来。一旦有了自然生态政治,人与自然之间会日益变得平等,人与自然会逐渐变成伙伴。人在自然面前不再是无法无天,而是走向“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之路,于是,民主的程序与法治原则便贯穿于人对自然的开发利用之中。(3)达尔文的进化论和其后的“中性学说”、“间断平衡论”、“分支系统学”等“后进化论”尽管对自然的认识各异,但都无保留地认定自然演进依据“自然法则”。然而,近几百年来,人类严重地干扰并搅乱了“自然法则”,这应是莫大的不幸。自然生态政治承认自然界是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承认自然进化的有序性,同时也承认人类的进化涵融于自然整体的自组织进化之中,这即是说,自然生态政治要求人们尊重“自然法则”,在涉及自然领域诸问题时按“自然法则”办事。
三、独具特色的民主政治
1.关于民主政治中政治主体的新探讨。自然生态政治产生之前的所有政治研究,无一例外地只把人当作政治主体,而把人以外的整个自然界当作政治主体的政治行为对象,即把人类作用所及的整个自然界视为政治客体。不仅如此,它们所认可的政治主体又仅限于生活于世的人和历史上存在过的人,未来人一般不在考虑之列。自然生态政治则不然,它的众多主体能换位思考并能逆向思维,提出了政治主体范畴扩大的假说,力主从某种意义上把动物与植物、无生命世界、外星都看成是政治主体,而未来人更应视为政治主体。为证实并保障人以外的世界在作为政治客体的同时也兼具政治主体的地位,从事自然生态政治研究的某些研究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他们主要是对自然的目的性和自价值等进行了研究,做出了某些肯定性回答。至于未来人,他们将必有目的性与自价值,这是不言而喻的。自然生态政治的一项重要论点是,承认人以外世界以及未来人的政治主体地位,才会有合乎“生态民主”逻辑的权利关系,“生态民主”才成其为新民主。
2.关于民主政治中政治价值的新探讨。在自然生态政治中,人自身所拥有的政治价值发生了重大的改观,大有别于传统的政治价值。就政治价值取向而言,除以往那些普遍性的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之外,为数众多的人增强了对美好生活环境以及建设美好生活环境的追求;就价值判断而言,人们认定的政治性的肯定性结果或否定性结果不再仅仅依据原生态政治与原生态社会中的政治行为及其所造成的既定事实,还强烈依据自然—社会—政治系统中的政治行为及其所造成的既定事实;就价值选择而言,人类作用于某种客体从而满足主体需要的范畴大为拓宽了,选择范畴有了新的余地,各国绿党以及各持己见的绿色人士们的价值选择就主要着眼于以前不被人们看重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范畴,甚至是与人无直接关联的纯自然范畴,不仅如此,在自然生态政治中,人们还深入探讨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自价值问题,不少人对此持肯定性观点,这更是关于政治价值的前所未有的闪亮之处。自然生态政治关于民主政治中的政治价值的新探讨,极有益于政治价值认识论的澄清,也极有利于政治价值的高扬。
3.关于民主政治中政治道德的新探讨。生态伦理是自然生态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人探讨了这个问题。莱奥波尔德将善恶的观念、道德行为、价值和权利的伦理概念等,努力地扩展到非人类的自然实体和过程,是超越狭隘的人类伦理界限,系统地发展一种包括人类在内的更广泛的伦理学的卓越尝试[4]。自然生态政治注重自然界的自然法则与规范,注重自然万物自然法则与规范下的繁衍生息、共荣共存,就此意义认定自然界的整体或部分也是道德主体,赞同人与物之间的道德对话。在已有的人道主义的基础上,自然生态政治主体着力培育自身的“兽道主义”与“物道主义”,尽力做到不破坏“食物链”,不惊扰自然界,在道德上既不愧对人类也不愧对自然界。
4.关于民主政治中政治行为的新探讨。由于整个已知自然界无实施民主政治的行为能力,亦无掌控人类实施的民主政治的行为能力,因而推行自然生态民主的重任便完全落在了人类的肩上。自然生态政治主体在政治实践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有两方面重大政治行为需完好把握:一是人类要向自然做出某些必要的让步,人类开发利用自然必须有所收敛并需格外检点,人类应为了自然的美好而做出某些牺牲,人类如此贯穿实施自然生态政治的最终目的是人类与自然的双赢;二是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的过程中,要以善意为出发点,要以善行贯彻始终,至多是容“小恶”而达大善,要竭尽全力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如此做的最终目的同样是为了获取人类与自然的双赢。
四、自然生态政治下的应然民主指标分析
1.政治民主指标。(1)国家与政府需在原有基础上推进如下事宜:对自然生态诸议题高度重视,将它们纳入重要工作日程;政府内常设专职自然生态管理部门,该部门需有实权与权威;及时出台相关政策与决策,它们均需科学化与民主化;拥有“绿色”法律体系,完善相关法规与条令,强化其操作性;需有日臻完善与强健的“绿色”制约机制和监督机制,它们同样需有可操作性;突显责任政府之下的政府责任制,在完成自然生态政治各项指标进程中,做到责、权、利高度结合。(2)拥有众多相关的准权力部门,它们的相关的准政府行为需行之有效。(3)公民普遍拥有法定的自然生态政治权利,尤其是其中的各项参与权,形成政府、准政府部门与公民合作推进自然生态政治的态势;在自然生态政治领域内推进公民自治,发展自然生态政治成为公民自主与自觉的行为。
2.理论与思想民主指标。自然生态政治的理论与思想源于西方发达国家,是绿色和平主义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定指标之一是突破传统政治思维。它们打破了传统的以国家、制度、权力等为思维对象的常规,而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重要的思维对象。其设定指标之二是将民主思想扩展至自然界。它们以“生态中心论”取代“人类中心论”和“生物中心论”,认为宇宙不应有等级结构与秩序,宇宙各物应完全平等、关系和谐。其设定指标之三是“平衡论”,强调生态平衡,反对环境污染,要还自然界一个“清白”。其设定指标之四是生态民主的经济思想,提出发展“绿色经济”、广泛应用“软技术”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战略主张。
3.经济民主指标。在西方,绿党、持“绿色”理念的人士以及越来越多的其他人士热切追求“绿色经济”,并将其上升到民主政治的高度。所谓“绿色经济”,就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该经济设定指标可分解为如下各点:由纯消耗经济向消耗—保存型经济转变;由破坏性的“硬技术”开发型经济向环保性的“软技术”开发型经济转变;由单纯经济发展模式向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环境保护三位一体有机结合的模式转变;由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高消费向注重环境保护的适度消费转变;经济问题上升到政治层面由单纯的精英决策向决策民主化方向转变。
4.文化民主指标。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在各界人士对工业资本主义诸多弊端的谴责声中,发生了文化变迁: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物欲横流,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所有这些引发人们的文化反思,后现代主义等文化思潮随之崛起。持新文化思潮的人们反对纵欲,渴望精神回归,甚至是渴望丹尼尔·贝尔所主张的“重新向着某种宗教观念回归”。他们的需求高于一般性的物质需求,注重环境保护,注重提高生活质量和增多生活品味。这一势头强劲的文化现象与同样势头强劲的“绿色文化”不谋而合、相互汇合,形成巨大文化合力,赋予自然生态政治以文化底蕴,使之增强了生命活力。
5.社会民主指标。自然生态政治在社会大舞台上表现得最多,最明显。能够承载自然生态政治的社会应是富裕、文明、天人和谐的社会。其“富裕”主要是指:经济和居民生活从小康水平到发达水平;居民的贫富差距不悬殊。其“文明”主要是指:法治化程度高,社会治安状况良好;道德水平高,居民普遍懂进退、知荣辱。其天人和谐主要是指:有系列性的、完好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与设施;有系列性的、健全的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与设施,居民普遍具有较强的“护绿意识”;有为数众多的“护绿”群体和“护绿”志愿者。在上三者中,实现“富裕”、“文明”是实现天人和谐的基础,而实现天人和谐则是“富裕”、“文明”社会的自然生态政治归宿。
自然生态政治当代的实然状态与其应然民主指标尚有相当大的距离,欲达到该政治的应然民主指标与理想境界,需由全世界的人们付出长期、艰苦与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