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深度学习”下的英语复习课堂论文_盛春燕

探究“深度学习”下的英语复习课堂论文_盛春燕

盛春燕 无锡通江实验小学 214008

【摘要】“深度学习”下的课堂不在于把教材越挖越难,而应追求思维的深度与宽度,实现知识积累的“增量”。在英语复习课型的课堂上,从教材内容的有机扩充、学习方法的合理引导、综合语用的灵活输出等方面,都可以从高阶认知的角度来探讨深层的学习加工,进入“神形兼备”的思维课堂状态。

【关键词】“补”教材;“导”学法; “放”输出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08-024-01

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引领下,区域教育提出了 “打造深度学习下的思维课堂”这一前瞻性课堂教学主张。结合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我越来越体会到“深度学习”应该是一种经历思维探索过程、积累主动学习经验的学习。这里的深度,不是指把教材越挖越难,而是让知识能够螺旋上升实现有效的“增量”。那么复习课上的“深度学习”如何把握与开展呢?近期凝聚团队智慧,设计、施教了两堂复习课,在尝试与探索中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一、教材可以“补”。通过对英语教材的解读,我们已认识到单元整体设计的重要性,但是,

在这种思路下的英语课堂不只是要绞尽脑汁地有机组合教材各版块,还可以有目的地进行增补。

四年级<<Numbers>>这节复习课是基于教材Unit7《How much?》内容的延伸,主要教学目标是要在课本“询问价钱”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分发掘数字在生活中的意义,引领学生充分感受“Numbers are everywhere in our life.”的思想。因此,我们精心找寻了牛津Dolphins绘本系列中《Numbers》一书,依托绘本语境引入house number、phone number、car number等主题词,在扩充语言素材的同时构建了一堂故事线引导下的复习课。

又如六年级《Protece the earth》一课则基于文本补充了reduce、recycle两个教材上未涉及的概念词,实现“3R(Reuse、Reduce、Recycle)并行”,旨在辅助学生对环境问题提出更多生活化的解决策略。一轮备课后,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像这样科学味较浓的文本,经过与生活实际问题的高度融合,可以使课堂思维含量显得厚重而有深度!

有老师可能会有疑惑:复习课有必要再补充新词汇、新句式吗?这个可以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语言技能”培养的角度来回应。在语言技能方面,我们应该强调对语篇文本做出的反应,过去更多强调的是对文本的理解,就是只要知道语篇的意义,而不太重视学生对文本背后所蕴含的情感或问题做进一步的思考和分析。换言之,我们学习一篇文章之后,应该不止停留在理解的层次,更要关注话题背后衍生的情感态度、生活技能、文化意识等深层次的教育内涵。

二、学法必须“导”。 深度学习是主动的、有意义的学习,真正的好课堂应该用自主学习的成就感去吸引学 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两节复习课都用到了“思维导图”贯穿学习过程,作为一种直观有效的学习工具,它有助于学生对知识注入更多自己的思考。

《Numbers》一课中,思维导图的触角是随着话题谈论的推进而逐步生成的。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语言点太多容易注意力分散,我们就将numbers划分为若干个“语义场”,每个“语义场”内的单词都围绕What numbers can you see? Where are they? What do they mean?的逻辑序列进行理解,让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逐步地学会自己发现身边的数字,并最终以“Numbers on me”主题集中输出,与课前老师的示范介绍首尾呼应、相得益彰。

《Protect the earth》中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说是英语任务性阅读教学中具有借鉴意义的学法指导。课堂上,教师不拘泥于借助思维导图来理解文本,而是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是Mind map?”“怎样来制作一张Mind map?”在从扶到放的过程中,让学生清晰地厘清problem、what、how这三个文本理解的关键词,并能在Mind map的辅助下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要强调的是,在对思维导图这种学习方法的指导中,教师的引导作用还在于能否灵活应对学生的绘图思路,教师要避免提出整齐划一的要求,而应尊重孩子的个性思维,以利于提升个体的思维品质。当然,思维导图也只是学法中的一种,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学习内容提供合理有效的学法指导。

三、输出应当“放”。语言是一个整体,它的学习应该是全面的,各个技能需要共同进步。在每次的教学研讨活动中,我们能看到老师们对课堂的最终输出环节都能抱着开放的态度,或利用口语表达形式,或采取文本写作形式,抑或采用物化成果展示的形式,最大程度地给予学生语言运用的空间。

就《Numbers》一课而言,这篇绘本的选取应该就可看做是对4A Unit7单元知识进行重组而采用的一个开放式输出载体。最初,我们拟用最终的输出方式是让学生集中用We can see numbers on .... It’s ... 这一单一句式把文本中提到的若干场景汇总表达,初教时发现如果这样处理,这个主干句式势必自始至终贯穿于每个学习环节,学生语言输出的内容相对死板,老师牵引的痕迹会过重。于是,我们决定拓宽视野,在认清课时达成目标是要学生充分感知数字无处不在的前提下,给予他们更灵活的句群,只要说出有意义的数字内容也就达成了教学目标。分析实际课情,学生的输出要求更接近“发展区”范围,表达的欲望和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激发。

《Protect the earth》以制作proposal的形式进行输出,这种方式契合环保主题宣传,依托整课时用思维导图作为文本重组的主线,学生在最后的写作环节已经清楚地知晓了文本内容的架构,教师的“放”也必将水到渠成。

其实,不管是课时各环节中的语言输出,还是最后的任务型输出,都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固定模板,我们只有在充分解读教材、优化课堂设计的基础上才能找到最恰当的一招。

复习课确实不容易上,但只要把握好“深度课堂”的着力点,探索有效复习的途径,“平面滑行式”的复习课定会转向既有系统又有深度的思维体验,学生的输出也会实现从“双基语言”到“素养语言”的转化。

论文作者:盛春燕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8年8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1

标签:;  ;  ;  ;  ;  ;  ;  ;  

探究“深度学习”下的英语复习课堂论文_盛春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