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伍汤加味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观察论文_秦巧云

秦巧云

广西柳城县中医医院 545299

摘要:目的:观察补阳还伍汤加味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急性脑梗塞患者119 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 例采取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64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补阳还伍汤加味,治疗1 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及两组总疗效的变化。结果:补阳还五汤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与西药对照组74.5%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在改善脑梗塞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伍汤加味治疗缺血性中风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肯定和推广。

关键词:补气活血通络法;中风;神经功能缺损

中风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是当前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一,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中风又称卒中,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按病理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其中缺血性中风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中医药在治疗缺血性中风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确切的疗效,下面就我院内科2013年1月~20125年1月采用补阳还伍汤加味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应用阐述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19 例患者全部为我院内科2013年1月~20125年1月的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4 例,其中男40 例,女24 例;年龄最小者51 岁,最大者77 岁,平均(63.45±9.21)岁;对照组55 例中,男35 例,女20 例;年龄最小者50 岁,最大者77 岁,平均(60.45±9.16)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1],中医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符合中医中风病诊断标准,证型符合气虚血瘀证,临床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面色恍白,气短乏力,自汗,心悸,便溏,手足肿胀,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或有齿痕,脉沉细。

1.3 病例选择

1.3.1 纳入病例标准

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知情同意者,均纳入观察病例。

1.3.2 排除病例标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检查证实由脑肿瘤、脑外伤、脑寄生虫病、代谢障碍、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和其他心脏病合并房颤引起脑栓塞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本药成分过敏者,合并有肝、肾、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精神病患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脱水、降颅压、营养脑神经等内科常规治疗。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给予控制稳定合适的血压及血糖。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服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味(由生黄芪30g,当归10g,桑寄生15g,丹参15g,川芎10g,赤芍15g,地龙16g,鸡血藤20g,桂枝10g 等组成),1 剂/d,2 次/d,2 周为1 个疗程,连服2 个疗程,均停用治疗本病的其他中药及中成药,组间用药基本保持平衡。

2.2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情况及总有效率的变化。

2.3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16.0 统计软件处理分析,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以( ±s)表示,两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 检验,两组疗效比较用Ridit分析。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 1995 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判定疗效。基本治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病残程度0 级;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病残程度1~3 级,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

3.2 治疗结果比较

3.2.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见表1。

注:Riddit 分析(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从表 2 可以看出,治疗后,治疗组64 例中,痊愈16 例,显效26 例,有效18 例,无效4 例,总有效率93.7%;对照组55 例中,痊愈12 例,显效16 例,有效13 例,无效14 例,总有效率74.5%。经Riddit分析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

4讨论

中医十分重视正气的作用,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而中风的发病一般认为是在内伤积损的基础上,复因劳逸适度、情志不遂、饮酒饱食或外邪侵袭等触发,引起脏腑阴阳失调,血随气逆,肝阳暴张,内风旋动,夹痰夹火,横窜经脉,蒙蔽神窍,从而发生卒然昏仆、半身不遂诸症。临床工作中发现,中风病人年龄偏高,气血已经亏虚,脏腑功能亦有减退,当外界气候突然发生变化,尤其秋冬季节,风邪乘虚入中,气血痹阻脑络,而致喎僻不遂。据此,清代医家王清任指出中风半身不遂、偏身麻木的病机为“气虚血瘀”,立补阳还五汤治疗偏瘫,方中以益气活血两大类药物为主组成,重在补气活血而通络,其中重用黄芪大补元气,元气得充,络通瘀去,肢体得用,配伍少量活血化瘀药,既能活血化瘀通络,又防苦寒活血之品伤气。临证中加入桑寄生、桂枝既能补益肝肾,疏通经络,又能起引经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芪能够减少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及其在细胞间的堆积和抑制细胞凋亡,当归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改善循环的作用[3],桃仁、川芎、红花、地龙具有活血祛瘀、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血流变,清除氧自由基,提高智力的作用[4]。赵雅宁[5]等研究发现,补阳还五汤不仅能够保护微血管结构、功能的完整性,减少血浆成分外渗,减轻脑水肿,而且能有效调节脑组织血流量,增加脑组织供血供氧,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白会强等[6]通过研究发现补阳还五汤能明显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TNFα和GM-CSF 的表达,而增加抗炎性因子IL-10 表达,从而发挥抗炎性作用,减轻动脉硬化后的损伤。本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补阳还五汤加味与西药合用,在降低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临床症状方面较单纯西药治疗效果显著,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对促进患者更好康复,减少脑梗死后遗症有着重要的意义,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3,29(6):379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99-104

[3]宋光熠.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7-98,129,138-140

[4]陈仲祥.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探讨[J].吉林中医,2011,32(6):1106-1107

[5]赵雅宁,吴晓光,李建民,等.中药补阳还五汤对沙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微循环障碍的治疗作用[J].四川大学学报,2010,41(1):53-56

[6]白会强,孙学刚,贾钰华,等.补阳还五汤对稳定性心绞痛hs-CRP,IL-6,IL-18的影响以及相关性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9,25(2):110-113

论文作者:秦巧云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6

标签:;  ;  ;  ;  ;  ;  ;  ;  

补阳还伍汤加味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观察论文_秦巧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