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筋土体的应力分布与稳定分析

加筋土体的应力分布与稳定分析

郑卫锋[1]2007年在《深基坑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力学性能的研究》文中提出深基坑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技术作为一种安全可靠、经济可行、快速简便的基坑支护新技术,已在深基坑开挖支护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目前对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技术的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工程实践,由于设计不当造成的深基坑工程事故还时有发生,因此有必要对此技术的工作原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本文试图通过试验研究、理论推导、数值计算等三个方面,对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的变形与稳定等工作性能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地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全面总结归纳了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体系的基本构成及其主要特点;对锚下承载结构的各个构件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分析了可能发生的破坏形态,得到了工程中常用的各个构件间的最佳匹配原则;利用传统的极限平衡理论,概括了该技术的实用计算方法;与土钉支护进行了比较,无论在控制基坑变形还是在提高基坑稳定性方面,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都比土钉支护具有一定的优越性。(2)基于数字图像测量系统,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的卸荷应力路径进行了试验研究。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基坑开挖卸荷试验时土体达到破坏时的主应力差明显小于常规三轴加载试验的剪切破坏值;基坑开挖卸荷后,土体的抗剪强度指标有所降低,特别是土体的内摩擦角的变化,在基坑工程设计时应引起重视。(3)基于凯尔文问题的位移解得到了单根预应力锚杆锚固段的剪应力与轴力的分布函数。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岩土体介质条件下,预应力锚杆破坏方式不同,要特别注意以最薄弱环节作为锚杆设计控制标准;预应力锚杆在荷载作用下的最大剪应力位置并不是在自由段与锚固段的连接处,而是在该点以下的某个位置上,剪应力分布沿着锚固段杆长从零迅速增大到最大值,然后再逐渐减小到零;预应力锚杆杆体剪应力的分布与岩土体的力学性质有关,岩土体越坚硬,剪应力分布越集中,反之岩土体越松软,剪应力分布越均匀。基于有限差分法中的CABLE单元,对单根预应力锚杆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数值分析。数值模拟与工程实测数据均表明:注浆压力对预应力锚杆的极限拉拔承载力有着显著影响,通过高压注浆等措施可提高预应力锚杆的极限拉拔承载力;增加锚固段长度可提高预应力锚杆的拉拔力,但锚杆的极限拉拔承载力与锚固段长度呈非线性增长关系,当锚固段长度达到一临界值时,再增加对锚杆极限拉拔承载力提高毫无意义,因此单纯通过增加锚固段的长度来提高锚杆的极限拉拔承载力并不可取。(4)基于有限差分法与滑面应力分析法,对采用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的深基坑开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对影响基坑变形与稳定的因素进行了敏感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有限差分法结合滑面应力分析法,可以得到基坑的变形状况与基坑的稳定安全系数,既能反映土体的受力和变形情况,也可逐步模拟基坑开挖过程,可用来客观评价基坑的安全稳定性;②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下基坑坑壁水平位移和地表沉降均呈曲线分布且相互对应,坑壁水平位移最大值常常发生在基坑顶面,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地表沉降最大值发生在坑壁处,随背离坑壁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变小;提高锚杆预应力值对减小基坑位移有显著作用;③锚杆的预应力对基坑滑移场产生很大影响。随着锚杆预应力的增加,基坑潜在滑移区不断缩小,当预应力达到一定值时滑移区变得很小,甚至消失;④基坑的破坏性态主要表现为基坑上部的拉伸破坏与基坑下部的剪切破坏,且随着预应力的增加,基坑塑性区明显减小;⑤结合有限差分法与滑面应力法,可以很好的得到不同支护条件下基坑的潜在滑动面形状与基坑的稳定安全系数,考虑基坑开挖的应力场分布状态得到的基坑稳定安全系数随着锚杆预应力的增加逐渐增大,但提高的幅度越来越小,因此单纯通过提高锚杆预应力的措施来保证基坑的稳定并不可靠。⑥岩土体参数中容重、内摩擦角、粘聚力三个传统参数的选择和锚杆参数中锚杆预应力、自由段长度、锚杆倾角三个设计参数的选择对基坑稳定与变形至关重要。

魏红卫[2]2004年在《加筋高陡路堤稳定性及其涵管受力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围绕公路高陡填方路堤中边坡失稳和涵管开裂破坏两个主要问题,结合湖南省科委研究项目《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机理及其应用研究》以及湖南省交通厅研究项目《公路涵管裂缝分析研究》,对加筋高陡路堤的稳定性及其涵管的受力特性进行了研究。本文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包括: (1) 进行加筋土抗剪作用直剪试验,模拟研究土工合成材料在边坡稳定中的工作状态,得到了加筋土抗剪作用的一些重要特性。 试验表明,加筋改变了土体的应力-应变特性,应力-应变曲线趋缓,在较大剪切位移时达到峰值强度,与素土相比,加筋土峰值强度较大,残余强度的降低幅度减小,使土体抗剪性能增强,土体延性提高;本文着重研究了加筋密度、筋材拉伸模量、压实度以及试验竖向压力等加筋参数对加筋土抗剪作用和加筋效果的影响。 (2) 建立了加筋高陡路堤的有限元稳定分析计算模型,分析加筋高陡路堤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计算结果与加筋土的直剪试验和离心模型试验结果的比较,证实了本文计算模型和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计算分析表明,加筋明显提高了高陡路堤的稳定性,与素土边坡相比,加筋边坡具备更大的稳定储备和临界高度,在设计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通过加筋处理,边坡坡度可以适当提高;加筋边坡与素土边坡相比,具有更大的延性,与本文第二章的试验结果一致。土工合成材料加筋路堤为公路工程中既要求提高路堤高度,又要求尽可能增大路堤坡度的工程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法。 本文分析了填土性质、加筋密度以及筋材拉伸模量不同时,对加筋边坡的稳定性和加筋效果的影响。为保证加筋的稳定效果,本文提出了处理好加筋路堤强度和地基强度的协调、土体弹性模量与筋材拉伸模量的匹配的设计观点。 (3) 分析涵管开裂破坏的原因,结合课题试验研究,提出公路涵管防裂破坏的改进的工艺措施和施工方法,涵管次品率从39.8%降低到1.92%,有效减少了涵管早期裂缝。 (4) 编制了高路堤下涵管受力特性分析的有限元程序,并对加筋和未加筋路堤下涵管的受力状态进行了有限元计算,分析比较加筋条件下涵管受力状态的变化,得出了加筋路堤减小涵管土压力的机理,计算结果与实体工程测试结果的比较表明,采用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和计算方法的合理性,以及有限元程序的有效性。 涵管周围存在土应力集中,路堤加筋后,由于筋材与土体的相互作用,加筋

杜勇立[3]2010年在《土工格栅加筋红砂岩粗粒土挡墙试验研究与数值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红砂岩中含有较多的亲水性粘土矿物,在大气、温度、湿度的影响下易软化、崩解,工程性质变差,用于路基填筑时易出现不均匀沉降,边坡滑塌等工程缺陷。但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蓬勃发展,许多工程不得不采用红砂岩作为路基填料,因而迫切需要提高红砂岩路基的可靠性。加筋土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土体的抗拉强度,改变土体的应力变场、提高土体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已被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的加固、防护以及水利、公路、铁路、建筑等工程领域。本论文以湖南省某高速公路加筋土挡墙实体工程为背景,利用大三轴试验研究了土工格栅加筋红砂岩粗粒土的加筋机理,利用拉拔试验对土工格栅与红砂岩粗粒土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利用FLAC3D对土工格栅加筋红砂岩粗粒土挡墙的结构特性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1、对加筋土挡墙的基本理论与设计方法进行系统性的分析;2、对素红砂岩粗粒土、土工格栅加筋两层和加筋三层红砂岩粗粒土试样进行大三轴试验,研究了土工格栅加筋红砂岩粗粒土的加筋机理;3、采用自制的拉拔试验装置,对土工格栅与红砂岩粗粒土的相互作用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了土工格栅与红砂岩粗粒土之间的筋土界面特性参数,为工程设计和数值分析提供了基础数据;4、利用FLAC3D对土工格栅加筋红砂岩粗粒土挡墙的结构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了倾斜包裹式面板挡墙的变形模式、筋带受力特点、土压力分布规律;并研究了填料力学特性、加筋间距和筋材长度等因素对挡墙侧向变形的影响。

郭高贵[4]2000年在《加筋土体的应力分布与稳定分析》文中认为对于加筋土体来说,锚筋与岩土介质之间的接触面力学性质比较复杂,预应力锚筋锚头附近的土体容易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因此对加筋机理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用有限元局部加密方法对锚筋周围土体单元进行细化,比较了加接触面单元和不加接触面单元两种情况下非线性有限元计算结果,提出土体单元在加密到一定尺寸之后,在不用加接触面单元的情况下,计算结果可以满足精度要求。对预应力锚筋锚头周围的土体单元进行加密,比较了不同网格密度情况下锚头附近土体的应力分布情况。 采用传统的极限平衡方法来分析边坡的稳定,没有考虑土体本身的应力—应变关系,其工作状态是虚拟的。为此利用有限单元法,考虑到土的非线性本构关系,求出每一计算单元的应力及变形,设法将局部破坏与整体破坏联系起来,求得加筋土体塑性区的分布情况,并对加筋土坡的设计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汪明元[5]2009年在《土工格栅与膨胀土的界面特性及加筋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土工格栅加筋技术对膨胀土地质灾害的防治具有特殊效果,但目前对土工格栅与膨胀土界面特性的研究不足,使其发展受到制约。关于加筋土的研究,对拉拔试验中筋土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不足,试验结果存在偏差;对加筋机理的研究不足,加筋土计算理论不完善;对加筋影响范围的研究不足,加筋间距、布筋方式与范围缺乏理论依据。以南水北调中线膨胀土渠坡破坏机理与处治技术问题为背景,重点研究了土工格栅与膨胀土的界面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拉拔试验中筋土相互作用机理及试验参数的分析方法、加筋膨胀土的变形特征与破坏模式、加筋阻断土体剪切带并导致其强度提高的机理以及加筋影响范围等问题。通过拉拔试验,对土工格栅与膨胀土的界面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不同上覆荷载下及不同拉拔位移时筋材的变形与刚体平动过程,研究了界面摩阻力渐进发挥及非均匀性变化过程。分析了筋材变形对界面特性的影响,提出了界面平均摩阻力的两种影响机制。研究了膨胀土含水量与干密度,土工格栅的模量、几何特征与类型,筋材与试验箱边壁距离、拉拔速率与上覆荷载等因素的影响。提出了土工格栅与膨胀土的界面模型及其参数。对拉拔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了筋土相互作用过程,发现了筋材法向应力、筋土相对位移及界面摩阻力分布的非均匀性、界面的非真实软化与非真实非线性特征,并研究了其发生机制。研究了界面渐进屈服过程,提出了拉拔试验结果的分析方法与试验结束的标准。研究了界面平均摩阻力峰值与界面强度的差异,以及分别以拉拔端、自由端或平均相对位移估算界面切向刚度的误差,提出了参数反馈分析方法并对试验参数进行了修正。提出了拉拔箱刚性前壁摩擦特性对试验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土工格栅加筋膨胀土进行了无侧限压缩试验和固结不排水剪试验,研究了加筋对膨胀土强度与变形特征及破坏模式的影响,并对加筋层数、干密度、含水量和围压的影响进行了试验。对加筋土进行了饱和固结排水剪试验,研究了排水条件的影响。试验发现,加筋可阻断土体的剪切带发展,改变其破坏模式,改善其变形性能,并使其强度提高。对平面应变和轴对称条件下加筋土的变形与破坏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了加筋对土体侧向变形的约束效果,对竖向变形的均化效果,以及加筋土荷载—位移响应过程的加载速率效应。以加筋土应力状态为核心研究了加筋机理,发现了加筋抑制剪切带发展、导致土体破坏模式变化的机理,以及加筋土强度提高并呈应变硬化的机理。发现了加筋抑制土体应变软化的机理,以及侧向压力及界面切向刚度对加筋效果影响的机理。证实了筋材通过对筋土界面一定范围土体应力状态的影响而发挥加筋作用,提出了加筋土的计算应以应力状态分析为基础。研究了加筋影响范围及界面强度参数对加筋范围的影响,提出了考虑工程实际应力状态下加筋影响范围的布筋原则。该研究工作为加筋控制膨胀土地质灾害技术的开发、大型膨胀土工程的处治方案、界面拉拔试验方法与控制标准的统一以及加筋土计算理论的完善提供了依据。

巩留杰[6]2012年在《基于有限元计算的边坡稳定极限平衡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长期以来,边坡稳定性的研究一直是科学界及工程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铁路、公路、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方兴未艾,这些工程中经常会涉及到边坡稳定问题。因此,边坡稳定性问题是土木工程领域较为重要的理论和工程问题。在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中,极限平衡分析法是一种传统的方法,一直以来被工程界广泛应用。其主要原因是:概念清晰、容易理解和掌握,其分析结果能较好的反应边坡的稳定性。由于在计算过程中引入了一些假定,也并未考虑岩土的非线性本构关系,因此计算结果偏于保守。所以本文在传统极限平衡分析法的基础上,借助现代有限元非线性理论对边坡整体稳定性进行分析和研究。本文借助于有限元,对边坡进行弹塑性数值计算,根据等效塑性应变确定边坡最危险滑面的位置,并计算滑面上分布的正应力与切应力,沿用传统极限平衡法中安全系数的定义计算边坡的安全系数。文中采用该方法研究了均质土坡、非均质土坡的整体稳定性。并将计算结果与传统的极限平衡法进行了比较。通过改变土体的摩擦角、土体的粘聚力、坡高、坡角等因素,计算边坡的安全系数,分析这些因素对边坡稳定的影响规律。加筋土技术是解决填土边坡稳定的有效技术手段,通过在填土中铺设加筋材料增加边坡的稳定性。本文基于极限平衡理论推导了加筋土坡安全系数的计算表达式。采用基于有限元的极限平衡方法研究了加筋材料、加筋间距、加筋总量等因素对加筋边坡的安全系数的影响,并分析这些因素对边坡稳定的影响规律。

王泉清[7]2014年在《直立式加筋土挡墙在旧路拓宽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加筋土挡墙以其良好的适用性、较好的经济性在工程中广泛应用。本文以国内广泛开展的公路拓宽工程为背景,采用L形面板直立式加筋土挡墙结构,针对路基拓宽工程展开应用研究。利用大型有限元商业软件ABAQUS,对加筋新路基的施工过程进行了模拟,并对影响加筋新路基强度与稳定性问题的关键参数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各参数对加筋新路基强度和变形特征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总结了国内外对加筋土结构应用的研究成果和现状,提出将直立式加筋土挡墙应用于路基拓宽工程。2.依据公路双侧对称拓宽特征,建立了地基和新旧路基共同作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其中,新路基采用L形面板直立式加筋土挡墙结构。通过数值模拟,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本文所建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3.针对新路基填筑施工中新旧路基和地基的变形及应力分布特征,利用本文所建模型展开相关研究工作;通过分析新旧路基工后变形特征、土工格栅受力与变形特征及土工格栅加筋效应,进一步验证了直立式加筋土挡墙应用于路基拓宽工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结果表明,直立式加筋土挡墙的应用,可使拓宽后的新路基变形较小,符合工程设计相关规范的要求。4.针对影响加筋新路基强度和变形特征相关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通过分析可知加筋层数对新路基侧向位移和沉降有较大影响,面板刚度和整体性对加筋新路基侧向位移影响显著,但对加筋新路基沉降影响较小,新旧路基结合部位的处理对新路基侧向位移影响较小,但对新路基沉降影响较大,且若采用轻质填料填筑新路基可显著减小其侧向位移和沉降。

彭文轩[8]2004年在《加锚岩土体稳定可靠度研究及工程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研究了加锚状态下岩土体的稳定可靠度。鉴于常规岩土体稳定分析方法,如条分法、极限平衡法等,都建立在大量的假设与简化的基础上,同时,根据对锚杆机理的研究,锚杆对滑移体的最终锚固作用表现为改变滑移面的应力和应变状态,对于锚杆支护状态下的岩土体,如果从应力、应变角度分析锚杆对滑体的锚固作用,预应力锚杆主要起着提供轴向的附加应力的作用,而非预应力锚杆对滑体的锚固作用主要表现为提供轴向的应变约束。这样预应力锚杆和非预应力锚杆的极限状态函数将大为不同,由此确定的整个支护岩体的可靠度也将不同。所以根据常规确定性理论确定的极限状态函数并不准确;数值分析虽然计算结果比较准确,但必须经过很繁琐的计算过程,直接应用到可靠度分析并不理想。因此,本文研究的重点是确定更合理的加锚岩土体稳定计算模型,该模型必须更加准确地模拟加锚状态下岩土体的应力应变特征,必须能保证岩土体与锚杆之间的变形协调,必须全面反映锚杆的预应力状态或非预应力状态对可靠度指标的影响,另一方面必须更简便,便于可靠度分析与计算。(1) 本文将锚杆作为一个单独力学体进行了承载可靠度研究,并将锚杆的承载可靠度指标分为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可靠度指标。对于锚杆在设计阶段的承载可靠度研究,本文首先从承载状态与破坏过程的角度分析了锚杆的锚固力学机理,研究的重点在于模拟锚杆内锚固段各接触界面的应力传递、局部破坏与相对滑移,为此构造了一个非线性接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锚杆锚固段进行数值分析,从承载状态与破坏过程的角度分析了锚杆的力学机理,根据分析结果,分别对土层锚杆和岩层锚杆提出了确定锚杆承载能力的计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分析锚杆承载可靠度的状态函数,对具体工程实例进行了可靠度计算;对施工后使用阶段锚杆的承载可靠度,本文在现场测试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测试样本较少的实际情况,引入随机-模糊理论和有限比较K-S(Kolmoglov)检验法建立了确定锚杆承载能力的数学概率模型。(2) 对加锚土体,考虑到稳定分析的极限平衡方式在模拟加锚土体稳定分析在理论上的不足:①无法模拟土体荷载与支护变位之间的关系,②无法模拟土体变位与锚杆支护力之间的关系,本文确定了一个综合极限分析理论、条分法、分块极限平衡法理论的稳定计算模型。该模型能将土体可能的滑移与破坏模式、锚杆的延伸及支护结构体的变位相互协调,通过鲍威尔(Powell)法优化搜索加锚土体极限状态下的可靠度指标。根据与Sarma法和库仑理论的拟合分析,本文建立的模型能更合理模拟加锚土体的应力-应变模式,同时也能比较方便地模拟分层土I<WP=6>中文摘要(3) 对加锚岩体,本文将岩体分成存在明显滑移面和存在断续结构面的岩体分别进行分析,对加锚状态存在明显连续滑移面的岩体,本文首先研究了这种类型岩体的力学形态,指出常规确定性分析模型不能合理模拟岩体结构面的应力不均匀分布及滑移面破坏的渐变状态。在此基础上,根据最小势能原理,确定了一个综合考虑滑面位移、滑面局部渐变破坏及滑面位移与锚杆锚固力协调的可靠度分析模型。对加锚状态含断续结构面的岩体,本文并没有构筑新的力学计算模型,而是在常规模型基础上进行了适当调整进行可靠度计算,分析了加锚状态对岩体稳定可靠度指标的影响。(4) 由于在加锚状态下,岩土体是一个整体体系,岩土体的失稳包括岩土体自身的破坏与失稳,也包括锚杆的破坏,本文提出了“可靠度阀值”的概念,用来进一步分析加锚岩土体的渐进性的破坏方式、及稳定储备。(5) 采用Ditlevsen 方法,分析了多种破坏模式下,破坏模式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对加锚岩土体的整体稳定可靠度的影响。

张亮亮[9]2018年在《动载作用下土工格栅加筋地基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文中提出土工格栅筋材广泛应用于加筋地基、加筋路堤等工程领域,而目前对土工格栅加筋地基承载性能的研究多以静载作用为主,对其受动载时的承载破坏机理仍缺乏足够的认识。基于此,本文以“动载作用下土工格栅加筋地基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为题,根据前期对课题相关文献及试验条件的调研工作,设计并完成了动载作用下方形基础土工格栅加筋地基大模型试验研究,分析了动载下加筋地基的承载特性及破坏模式;同时从加筋层数、首层埋深、加筋包裹方式等三方面加筋参数研究了对加筋地基承载性能的影响。此外,推导修正了静动荷载作用下加筋地基极限承载力及筋材最佳首层埋深计算公式,并对加筋地基工程的设计应用给出了相应的建议。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优化选择有无加筋、动载加载、加筋层数、首层埋深、筋材包裹方式等加筋参数作为研究变量,进行了多工况下加筋地基大模型试验,通过分析荷载-沉降(P-s)、地基土压力、格栅筋材柔性应变、加速度响应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了动载下加筋地基的承载特性及破坏模式。2、基于动载下加筋地基大模型试验的研究结果,通过承载力比BCR与动力加速度响应程度重点研究了加筋层数、首层埋深、包裹方式三个布筋参数对地基承载性能与削弱动载破坏能力的影响次序。3、基于有限差分FLAC数值模拟平台,建立了加筋地基静载数值方法,模拟了地基在加筋后内部应力应变场的演变规律及筋材在加载历程中的受力变形特性,并与已有室内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从筋土内部演变角度揭示了加筋地基的承载性能及加筋机理。4、通过基本假设与简化计算,并基于动载模型试验结果和已有学者对加筋地基极限承载力及筋材最优首层埋深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动载作用下加筋地基改进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和最优首层埋深的修正值u'。5、通过对加筋地基承载设计理论及破坏模式的分析,基于已有学者对加筋地基布筋参数的研究成果,同时结合国家现行规范标准,从本文加筋地基动载模型试验所得结论出发,对加筋地基工程的优化设计提出了有益建议。

冯艺[10]2004年在《土工合成材料加筋路堤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土坡稳定分析是土力学的经典课题。并且,随着土工合成材料在道路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加筋土坡的稳定分析成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目前,在工程实践中大多采用极限平衡法,但极限平衡法不考虑土体的应力—应变关系以及加筋对土体中应力分布的改变,因此临界滑动面上的应力状态与实际不符。本文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来分析加筋土坡的应力场和位移场,并将有限元计算应力结果用来确定临界滑动面和相应的安全系数。土体的本构关系采用Duncan-Chang模型,土工合成材料看作是一种不能受压只能受拉且抗弯刚度为零的柔性材料,筋土之间设置接触面,接触面单元采用Goodman单元。土坡稳定安全系数定义为滑动面上抗剪强度与剪应力的比值,临界滑动面的搜索采用动态规划法。本文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不同地基土坡在不同位置加筋对应力场、位移场、临界滑动面和安全系数的影响。在有限元分析基础上的稳定分析方法,由于模拟了土体的应力—应变特征和土坡的填筑过程,明显优于极限平衡法。

参考文献:

[1]. 深基坑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力学性能的研究[D]. 郑卫锋. 大连理工大学. 2007

[2]. 加筋高陡路堤稳定性及其涵管受力特性研究[D]. 魏红卫. 湖南大学. 2004

[3]. 土工格栅加筋红砂岩粗粒土挡墙试验研究与数值分析[D]. 杜勇立. 湖南大学. 2010

[4]. 加筋土体的应力分布与稳定分析[D]. 郭高贵. 大连理工大学. 2000

[5]. 土工格栅与膨胀土的界面特性及加筋机理研究[D]. 汪明元. 浙江大学. 2009

[6]. 基于有限元计算的边坡稳定极限平衡法研究[D]. 巩留杰. 湖南大学. 2012

[7]. 直立式加筋土挡墙在旧路拓宽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 王泉清. 湘潭大学. 2014

[8]. 加锚岩土体稳定可靠度研究及工程应用[D]. 彭文轩. 重庆大学. 2004

[9]. 动载作用下土工格栅加筋地基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 张亮亮. 广西科技大学. 2018

[10]. 土工合成材料加筋路堤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D]. 冯艺. 天津大学. 2004

标签:;  ;  ;  ;  ;  ;  ;  ;  ;  ;  ;  

加筋土体的应力分布与稳定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