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儿科 湖南邵阳 422000
【摘 要】目的:针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采用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方案加以治疗,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6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实验组34例采样头部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对照组34例单纯采用头部亚低温治疗,对比二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儿的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运动、语言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采用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发育情况,治疗效果十分显著,该治疗方式适合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亚低温;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效果
缺氧缺血性脑病,这是新生儿可能会出现的一种疾病类型,主要原因可能是围生期的诸多不良因素,若是治疗不及时或是没有及时发现很可能导致严重的脑损伤[1]。患有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若是病情严重可能会出现惊厥、昏迷、肌张力松软等症状,甚至会出现死亡[2]。对于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首要方案就是纠正低氧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纠正电解质代谢紊乱、增加脑组织的功能,这也是比较常规的治疗方案[3]。近几年对于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引入了亚低温治疗方案,这种方案虽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有些病情严重的患儿治疗效果并不显著,所以,需要联合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治疗[4]。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2月收治的6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实验组34例包括男性患儿18例,女性患儿16例,胎龄在38-44周之间,平均胎龄为(39.47±2.76)周,体重在2.59-3.75kg之间,平均体重是(3.35±0.25)kg;对照组34例包括男性患儿19例,女性患儿15例,胎龄在39-45周之间,平均胎龄为(39.77±2.66)周,体重在2.61-3.64kg之间,平均出生体重是(3.65±0.35)kg。二组患儿的胎龄、性别、体重等一般资料没有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对比研究,P>0.05。
纳入标准:出生以后6小时之内就出现了脑损伤;患儿出生1小时血气分析pH<7.1,复苏时间超过15分钟,无法自主呼吸。
排除标准:先天畸形;严重感染;颅内出血;颅骨骨折;自发性出血或是严重贫血;严重败血症;黄疸。
本次研究二组患儿家属均自愿参与,签署了相关的知情同意书,符合我院伦理学标准要求。
1.2方法
二组患儿均先进行常规治疗,包括低血压纠正、提供足够的葡萄糖保证正常供能、纠正酸中毒、纠正低氧血症。
对照组行以亚低温治疗,具体方法为:使用亚低温治疗仪,将降温帽放到新生儿的头部位置,通过鼻咽温度进行颅底温度测量,控制在34摄氏度,治疗时间控制为72小时。治疗结束后,患儿自然恢复温度,6小时以后恢复到36摄氏度。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每周3次,规格为200IU/kg,治疗一周。
1.3评价标准
对比二组患儿的生化指标,具体包括:NSE、WBC、MMP-9、UA、VEGF、S100B蛋白。
对比二组患儿的神经发育情况,通过评分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涉及数据统计采用SPSS23.0软件包进行分析研究,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以T检验,若是有P<0.05,那么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二组患儿的生化指标结果对比
二组患儿在治疗之前生化指标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二组患儿均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体可参见下表1所示。
表1 二组患儿的生化指标结果对比(n=34)
注:a表示与治疗前对比,P<0.05;b表示与对照组对比,P<0.05。
2.2二组患儿的神经发育情况结果对比
实验组患儿的神经发育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下表2所示。
表2 二组患儿的神经发育情况结果对比(n=34)
3 讨论
对于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头部亚低温治疗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式,这种治疗手段能够改善患儿的脑部血液循环,降低颅内压、氧自由基水平和脑氧代谢率,缩小脑坏死范围,缓解脑水肿情况[5],同时对于患儿其他的组织器官不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这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6]。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物质,顾名思义能够促进红细胞生成,若是患儿体内氧含量过低,那么为患儿增加促红细胞生成素,能够有效促使红细胞数量上涨,缓解缺氧症状,改善患儿的脑神经发育情况。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儿的神经发育情况和生化指标都显著优于对照组,这说明联合亚低温以及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方案对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效果十分显著,能够有效促进患儿快速恢复。此外,本次研究通过后续随访调查还发现,对照组患儿出现后遗症的几率要高于实验组,这说明联合治疗的方案对于患儿的预后效果也更好,该治疗方式适合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采用头部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发育水平和生化指标,该治疗方案适合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何莉霞.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8(10):1.
[2]许凤琴.头部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8,26(03):106-108.
[3]黄健,唐晓霞.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7,28(22):3728-3729.
[4]田桦,黄晓莉,张丽君.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对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清中神经功能指标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3(10):1381-1383+1387.
[5]陈小娟,冯茂霭,梁煜潮.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7,38(05):784-785+789.
[6]张燕飞.选择性头部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9):114-115.
论文作者:刘文杰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0
标签:患儿论文; 缺血性论文; 红细胞论文; 低温论文; 脑病论文; 新生儿论文; 实验组论文; 《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