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在中亚的“软实力”政策比较分析
马强
【内容提要】 近代以来,中亚一直是各大国竞争的场域。中亚国家独立以后,传统上以政治、经济和军事等“硬实力”为基础的大国竞争仍然存在,作为评估大国影响力和感召力的“软实力”竞争逐渐兴起。俄罗斯、美国、土耳其等国在中亚都制定了各不相同、各具特色的“软实力”政策。近年来,我国与中亚各国的经济往来越来越密切,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的资本和人员大量进入中亚。但我国在中亚的“软实力”与经济实力并不相称,经济实力并没有转化成为对中亚国家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中亚国家的反华情绪反而在不断增长。在制定“软实力”政策上,我国应该增强在社会层面的交往,鼓励非政府组织、基金会、研究机构、智库更多地进入中亚地区,了解当地社会运转的规则与制度、中亚国家民众的实际需求,对当地社会的民族状况、部族政治、宗教信仰、文化生态进行深入了解,制定符合中亚国家国情、社情的“软实力”政策。
【关 键 词】 “软实力”政策 中亚国家 大国竞争
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亚从地缘政治的“边缘”走向了“中心”,成为各大国逐鹿竞争、施加影响力的场域:中亚是俄罗斯倡导的后苏联空间一体化的重要区域;“9·11事件”之后,成为美国打击恐怖主义武装、维系阿富汗局势的重要基地;是土耳其倡导的“突厥语国家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国家,不仅是原料产地、商品市场,还是通向俄罗斯、伊朗和欧洲的通道① АмириЗамон,«Мягкаясила»КитаявЦентральнойАзии//МирПеремен,2018,№ 1.http://mirperemen.net/2017/06/myagkaya-sila-kitaya-v-centralnoj-azii/ 。
在当今世界,除了军事、政治、经济等“硬实力”竞争之外,大国之间的“软实力”竞争日益突出。“软实力”是近年来逐渐被学界广泛讨论的概念,其基本内涵为透过富有吸引力的理念、确定政治议程和决定讨论框架的能力等方式以形塑他者的偏好。简单来说,软实力表现为用非暴力、非强制的手段使“他者”主动接受该主体倡导的理念和政治议程的能力。美国学者约瑟夫·奈认为,国家软实力“主要来自三方面:文化(在其能发挥魅力的地方)、政治价值观(无论在国内外都能付诸实践)、外交政策(当其被视为合法,并具有道德权威时)”② [美]约瑟夫·奈:《软实力》,马娟娟译,中信出版社2013年版,第15—16页。 。
在中亚,俄罗斯、美国和土耳其等大国展开了激烈的“软实力”竞争,通过共同的文化、被广泛认同的价值观和有效的外交政策(特别是公共外交)在中亚国家形成所谓的“软实力”,具体来说,就是在中亚国家精英和普通民众中间形成影响力、感召力、吸引力。因历史、民族和文化等因素的不同,各大国推出的“软实力”政策也有不同的路径。
“介”甲骨文作 。罗振玉《增订殷虚书契考释》“介,象人著介(甲)形。介联革为之,象联革形”。介的本义为象人披着甲衣,甲衣由一片片的小革联成,由小甲片很容易引申出微小的意义。
一、各大国在中亚的“软实力”:资源、政策和工具
俄罗斯、美国、土耳其等国在中亚国家“软实力”较强,但因政治体制、历史文化不同,各国在中亚“软实力”资源不同,实施的“软实力”战略各异,其政策和工具的选择也不尽相同。我国在中亚尚没有成型的“软实力”政策,需要更多地借鉴他国的经验。
(一)俄罗斯:借助历史遗产
美国“软实力”政策的要义是用国家和非国家工具推广美国的价值,以实现“文化影响力”。美国在中亚实施“软实力”政策的主要机构是国际开发署(USAID)① UnitedStatesAgencyforInternationalDevelopment. 。从1992年起,国际开发署便开始在后苏联空间活动,其使命为:“我们代表美国人民,在国外推广民主的价值观,促成一个自由、和平和繁荣的世界。国际开发署支持美国外交政策,通过建立伙伴关系和投资来完成美国政府的国际发展项目和灾难援助项目,以挽救生命、减少贫困、加强民主治理,并帮助人们摆脱人道主义危机和获得超越援助的进步。”② https://www.usaid.gov/who-we-are/mission-vision-values 国际开发署完成使命最主要的方式是资助非政府组织和社会组织③ 受资助的主要组织包括:国家民主捐赠基金会(NationalEndowmentforDemocracy)、国际共和研究所(InternationalRepublicanInstitute)和国家民主研究所(NationalDemocraticInstitute)等。 项目,这些项目涵盖健康,民主、人权和地方自治的发展,环境和气候变化,经济增长和贸易等领域。
俄罗斯在中亚的“软实力”政策多借助于历史遗产。俄罗斯帝国及苏联时期的俄化政策为今天的俄罗斯在中亚的“软实力”战略打下了基础。主要表现为:俄语在中亚地区广泛普及,中亚国家民众对俄罗斯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对俄罗斯文化十分尊重;在中亚这个俄语世界中,俄语媒体的影响力颇为强大,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舆情;由于语言相通,俄罗斯文化的涵化效应,中亚民众将俄罗斯这个过去的“宗主国”视为教育和移民的首选地。
采用了卡尔曼滤波方法对数据去噪,经过少数几次迭代后,卡尔曼滤波值接近真实值,误差降低到原来的四分之一,极大限度地降低了噪声的影响,检测精度提高,说明了这种方法对舰船甲板变形的检测是较好的。后期将会尝试结合小波多尺度变换去噪,观察去噪效果是否更好。
总体而言,俄罗斯在中亚地区的“软实力”资源得天独厚,这为其在中亚国家中实现影响力奠定了坚实基础。但1991年以后,俄罗斯的“软实力”提升相对缓慢,过去遗产的影响逐渐削弱。俄罗斯新的“软实力”政策和工具的效果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有许多中亚国家学生就读于俄罗斯大学在中亚的分校、或与俄联办的大学,或通过独联体国家和上合组织国家大学体系就读俄罗斯高校。相比较而言,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教育合作关系更为紧密。哈萨克斯坦有7所俄罗斯高校分校,吉尔吉斯斯坦8所,塔吉克斯坦2所,乌兹别克斯坦1所① СписокфилиаловроссийскихвузоввстранахСНГ.http://www.russia.edu.ru/obruch/sng/1115/ 。在吉尔吉斯斯坦建立了以俄罗斯首任总统叶利钦命名的吉尔吉斯—俄罗斯斯拉夫大学② Кыргзыско-славянскийуниверситетимениПервогоПрезидентаРоссииБ.Н.Ельцина.http://www.krsu.edu.kg/index.php?lang=ru 。塔吉克斯坦在20世纪90年代内战的影响下,存在着“去俄化”的倾向,近年来逐渐恢复对俄语和俄罗斯文化的兴趣。
俄罗斯为中亚劳务移民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市场,尤其是对来自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的劳务移民,这些国家的侨汇成为其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③ 参见丁超:《吉尔吉斯斯坦经济风险及未来政策走向探析》,载《俄罗斯学刊》2018年第3期。 。通用语言的便利和文化上的互相理解也成为中亚国家劳务移民能在俄罗斯迅速扎根的重要因素。
历史遗产的惯性不能持续存在,建立在遗产上的“软实力”必然不能长久。如今,俄语在中亚民众中间的影响力不再是垄断性的,特别是中亚的青年群体,他们学习俄语的热情在下降,学习英语、汉语和土耳其语的人数开始增多。中亚国家为了避免对俄罗斯文化的过度依赖,悄然开始调整语言政策,如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先后开始实行民族语言文字拉丁化。
下一步建设重点是对南山片区乡村旅游公路提档升级,建立乡村旅游公路体系,道路成环,分段引导。如图7,建议南山片区中X104砖桥线、金牛路建设绿道与X002串联成环线A;青山路进行道路拓宽,与X002及S241形成环线B。
为应对可见的文化-符号资源消失的现实,近年来,俄罗斯制定了新的“软实力”政策,并创建了致力于文化传播、公共外交的“俄罗斯世界”基金会(2007年创建)、人文合作署(2008年)、戈尔巴乔夫公共外交基金会(2010年)。“俄罗斯世界”在世界各地建立俄语中心,支持俄罗斯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俄罗斯世界”基金会在除土库曼斯坦外其他中亚四国均设有俄语中心或办公室。人文合作署的主要任务是在国外发展俄罗斯科学和文化中心④ РЦНК(Российскийцентрнаукиикультуры). 网络,吸引所有对俄罗斯文化感兴趣的人。人文合作署在中亚五个国家均设有代表处,与中亚国家开展密切的人文合作,促进俄罗斯高校与之合作⑤ ДокладорезультатахдеятельностиРос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пореализациивозложенныхнанегополномочийв2012г.http://rs.gov.ru/sites/rs.gov.ru/fles/otchet_2012.pdf 。戈尔巴乔夫公共外交基金会旨在“构建适宜俄罗斯的国外社会、政治和商业环境”。该基金会为非营利组织,提供资金举办各种形式的以对外政策为主题的圆桌会议、论坛、研讨会和公开课,在苏联地区国家中树立俄罗斯正面形象。
如今,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大部分大城市人还是俄语居民。“在中亚,俄语、俄罗斯文化和俄语信息空间可以被视为能与经济或者政治-军事工具相比肩的实现俄罗斯利益的工具。”③ НаумкинВ.В.идр.ИнтересыРоссиивЦентральнойАзии:содержание,перспективы,ограничители.2013.№10.М.:РСМД,ИнститутДальнегоВостока.http://russiancouncil.ru/common/upload/RIAC_Central_Asia.pdf 在哈萨克斯坦,外国媒体产品市场上俄罗斯媒体所占份额高达90%。将近一半的广播电台是俄罗斯的或者经俄罗斯许可工作的,在哈国能很好地收看俄罗斯的电视频道④ 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ая компанияTNS.ЦентральнаяАзия.http://www.tns-global.kz/ru/research/radio_index_l3.php 。吉尔吉斯斯坦民众大多通过俄罗斯媒体获知国际时事。俄罗斯“第一频道”、“俄罗斯”电视台、“俄罗斯”电台、《共青团真理报》、《俄罗斯报》成为吉尔吉斯斯坦的主流媒体。乌兹别克斯坦新闻报道长期依赖外国通讯社,特别是俄罗斯塔斯社、俄新社等。而在电视转播领域,俄罗斯的“第一频道”、“俄罗斯”电视台“全球频道”的电视节目在乌兹别克斯坦也广受欢迎⑤ 许华:《中国加强对中亚地区传播面临的挑战及对策》,载《对外传播》2016年第3期。 。俄语的传播使得俄罗斯媒体成为该地区重要的媒体,这些媒体将俄罗斯关于国内外政治事件的态度和观点传递给中亚各国。根据哈萨克斯坦社会学家的研究,受俄罗斯媒体影响,在评价乌克兰事件时,“支持俄罗斯的受访者占62%,而支持乌克兰的受访者只有5%”⑥ Есенкулова Р. Мнение казахстанцев о российско-украинских отношениях изучили социологи.http://thenews.kz/2014/04/22/1554023.html 。
(二)美国:输出政治价值观
俄罗斯与中亚国家关系密切。历史上,中亚地区长期存在于俄罗斯帝国疆界之中,之后又成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被视为中亚国家现代化的力量。如果抛开殖民主义的话语,俄罗斯、俄罗斯文化在中亚民众中间有着正面的形象,“通过俄语和俄罗斯文化,中亚各民族接受了欧洲文明”① КазанцевА.А.«Большаяигра»снеизвестнымиправилами:мироваяполитикаиЦентральнаяАзия.http://www.milpol.ru/data/2009/09_01/Bolshaya_igra_2008.12.23.pdf 。在现实的地缘政治中,中亚地区是唯一一块在后苏联空间和俄罗斯再一体化的区域(集安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俄罗斯和中亚国家在能源、移民、反恐等领域紧密合作,同时,俄罗斯也致力于维系俄罗斯文化在中亚国家的影响力② ЛетняковД.Э.,ЕмельяноваН.Н. Стратегии «мягкой силы» в постсоветской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Россия vs США,Китай,Индия//Мир России. 2017,№4. 。
在传统金融系统中,账户名是可以公开的,但账本内容是必须保密的。为储户保密指账户中的记录,不是账户号。区块链的设计反过来了,账户号是匿名的,但账本内容是公开的。区块链匿名性说的是账户名匿名,不是账户中的记录。
他问唐玉烟,为什么能做出这么好的菜,唐玉烟一笑,道:“我和师父在一个叫做鬼谷的地方,隐居生活了五年,期间,每一顿饭都是由我来做,所以早就练出来了。”
除国际开发署之外,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很多基金会都在中亚国家活动。如索罗斯基金会、国际研究与交流委员会、康拉·德登纳基金会、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歌德学院、德国学术交流中心等① ВласовА.РоссияиЦентральнаяАзия:упущенныевозможностииновыеперспективы//Российскийсоветпо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мделам.М.:РСМД,2013.http://russiancouncil.ru/analytics-andcomments/analytics/rossiya-i-tsentralnaya-aziya-upushchennye-vozmozhnosti-i-nov/ 。这些基金会各有分工和侧重,有的为非政府组织提供资金,有的为各国政府提供援助,或者支持地方亲西方的社会组织和大众传媒② ПоповД.С.Таджикистанвконтекстевнешнеэкономическихстратегийкрупныхгосударств//Проблемынацион.стратегии.2011.№3. 。与俄罗斯的大型基金会相比,西方国家在中亚的基金会体量较小③ Власов А. Россия и Центральная Азия: упущенные возможности и новые перспективы. 。但西方国家基金会覆盖的领域更加广泛,如在健康和生态领域,而在这些方面,俄罗斯在中亚的基金会力量较为薄弱。
美国等西方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便在中亚国家教育领域扩展其“文化影响力”。美国在中亚国家建立了一系列大学,如在阿拉木图建立哈萨克—美国大学,在比什凯克建立美国—中亚大学。美国—中亚大学在人文科学领域实施美国标准的教育,该学校的任务十分明确:培养中亚民主改革的未来领袖④ См.:КороткообАУЦА.https://www.auca.kg/ru/auca_at_a_glance 。在哈萨克斯坦,美国和欧盟的著名高校参与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项目。
美国等西方国家基于输出西方价值的“软实力”政策在中亚也受到挫折。苏东剧变以后,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苏联加盟共和国都接受了竞争性经济发展、民主价值和公民社会的理念。但中亚国家并未在这些价值和理念下走得很远,很快开始转向专制主义政体,并且出现了宗教激进化、排外情绪、毒品贸易和非法移民等一系列政治和社会问题。
(三)土耳其:构建共同的民族文化
土耳其是突厥语民族为主体的国家,又是伊斯兰国家,与中亚国家有相似的民族文化认同。在各个历史时期,因文化和语言方面的亲近性,土耳其和中亚国家有着密切的联系⑤ 近代以来,土耳其对克里米亚汗国予以军事和外交的支持,千方百计阻止俄罗斯帝国对北高加索和克里米亚的侵略。俄罗斯的势力进入这些区域以后,该地的很多居民都逃向土耳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巴斯马奇反苏运动中支持中亚的反俄势力。 。土耳其历史上长期存在泛突厥主义思想,其宗旨是所有突厥语族联合起来(也往往与泛伊斯兰主义思潮紧密合流)⑥ 潘志平:《亚洲腹地地缘政治文化研究文集》,新疆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82—89页。 。苏联解体以后,新的突厥语民族国家,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以及阿塞拜疆“最终都选择了土耳其的发展模式……贯穿了政治、意识形态和经济各个领域”① ДружиловскийС.Б.,ХуторскаяВ.В.ПолитикаТурциииИранавЦентральнойАзиииЗакавказье//ИраниСНГ.ОтветственныйредакторН.М.Мамедова,М.,ИИИиБВ,2003,C.38. 。土耳其是伊斯兰国家中较早和较成功实现现代化的世俗国家,比较合理地处理了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融合问题,这也符合中亚国家的特殊需求② 王明昌:《土耳其与中亚国家的务实合作深入发展》,载《中亚国家发展报告(2018)》,社科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168—182页。 。
本文选取中国35个大中城市为研究样本,由于这35个城市的地价、房价和物价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为了判别中国城市区域市场的地价、房价和物价是否具有收敛性,且不同城市之间是否存在地价、房价和物价收敛俱乐部,从而揭示地价、房价和物价三者之间的变动趋势,本文基于σ收敛、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的模型,考察中国35个大中城市地价、房价和物价的敛散性特征,进而分析我国35个大中城市的地价、房价和物价是否会趋于一致的稳态值,以期为我国区域房地产市场以及土地交易市场的合理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苏联解体之初,土耳其率先承认了中亚国家的独立地位,土耳其文化风靡中亚国家。在教育领域,如火如荼的“葛兰”运动③ “葛兰”运动是由土耳其著名的伊斯兰学者和作家法土拉·葛兰(M.FethullahGulen)发起的。 推动中亚国家建立了大量的土耳其学校。“葛兰”运动的宗旨是探索伊斯兰社会的现代与传统、民主与宗教的关系,倡导民主与宗教兼容并包,走现代与传统相融合的“中间道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葛兰倡导其追随者建立一种将科学知识与伦理道德相融合的教育体系,葛兰学校应运而生④ 王明昌:《土耳其与中亚国家的务实合作深入发展》。 。
我国在中亚国家的“软实力”政策和工具的效能还受到以下一些因素的限制:中亚国家在苏联时期或者是后苏联时代形成的对华负面和刻板的印象;中国“软实力”政策管理仍集中在国家和政府层面,缺乏深入社会和普通民众的柔性特征;中国的“软实力”政策中缺乏中亚国家精英和民众普遍接受的文化价值。
本研究所采用的规范化健康教育是根据患者的病情与实际情况等,通过有计划、有组织且有目的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正确理解所患疾病,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识与自我护理技巧等,从而增强患者对治疗与护理的配合度,促进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疾病恢复。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的优秀率为7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依从率为97.77%,高于对照组的7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将规范化健康教育运用在神经内科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比较理想,能有效提升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治疗依从性。
1.3.1 重视中医特色病房设施建设 压疮护理盘中一定要配备红花酒精;口腔护理盘中配备中药含潄剂;灌肠护理盘中配备中药泄剂等,为糖尿病患者进行康复健身房配备,其中包括体针、耳针、梅花针、艾条、火罐以及各种肢体训练器材等。
吉哈两国的葛兰学校有着共同的特点:使用多语种教学⑥ 包括土耳其语、英语、俄语和当地语言(吉尔吉斯语和哈萨克语)。 ;教学质量高、纪律严明、学风优良;培养中亚国家精英。在吉尔吉斯斯坦,现政权中的精英40%—50%都毕业于葛兰学校,几乎所有的政治家、企业家、文化和社会活动家的子女都在葛兰学校就读。在哈萨克斯坦,葛兰学校培养了四分之一的哈萨克斯坦精英(主要是哈萨克族)。绝大多数(85%)的哈萨克斯坦政治精英(主要是哈萨克族)将自己的子女送入葛兰学校读书⑦ «Мягкаясила»ФетхуллахаГюленавЦентральнойАзии.https://kompromat1.net/articles/36585-mjagkaja_sila_fethullaha_gjulena_v_tsentraljnoj_azii 。
除了葛兰运动,突厥语系国家合作也让土耳其与中亚国家相互走近。突厥语国家合作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到21世纪初陷入低潮,近年来得以重启。2009年,突厥语国家首脑会议决定在原有合作模式基础上成立突厥语国家合作委员会。目前,突厥语国家合作委员会成员国包括阿塞拜疆、土耳其、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五国,观察员国为匈牙利。该委员会的宗旨是:最大程度上依靠突厥世界历史和文化基础,发展突厥语国家多边合作① 参见土耳其外交部网站,http://www.mfa.gov.tr/turk-konseyi-en.en.mfa 。共同历史、共同语言、共同认同和共同文化是理事会的四大支柱。突厥语国家合作的优先方向在于人文合作领域:编写历史教科书《突厥通史》、成立突厥学院、建立突厥语国家大学联盟、推出“现代丝绸之路”联合旅游项目。作为突厥语国家合作的主要推动者,土耳其无疑在此过程中增强了在中亚国家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举个例子,陈某因所居住的房屋质量出现问题而长期拖欠所在物业小区的物业服务费。物业服务企业在催缴无果的情况下将其告上法院,法院判决陈某败诉,并作出解释:陈某应当明确开发商与物业服务企业的责任承担问题,房屋质量问题是由开发商在房屋建筑的过程中造成的,与物业服务企业并无直接的关系,将开发商的过错归责于物业服务企业显然是没有法律根据的。如果陈某要维护自己的权利,就应当另行起诉开发商[5]。
(四)中国:在中亚缺乏明确的“软实力”政策
正因如此,我国在中亚国家的“软实力”与经济实力相比仍具有很大差距,与我国和中亚国家的经济和社会交往的需求并不匹配。从长远来讲,对我国在中亚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无法起到积极的保障作用。因此,为了增强我国在中亚国家的“软实力”,在政策制定和工具选择方面应该借鉴俄罗斯、美国和土耳其等国在中亚的成功经验,“他山之石”可为我们提供模板和示范。同时,我们也可以避免这些国家“软实力”政策实施中存在的弊端。以下将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我国在中亚找到行之有效的“软实力”政策和工具。
对此,中国已经开始加强对中亚国家的对外宣传及教育和人文领域的合作,并以此提升中国文化在中亚国家的影响力,树立中国的正面形象。在对外宣传上,我国用各种方式宣扬中国人热爱和平与合作共赢理念,中国是世界稳定一极,中国资本进入中亚不涉及政治价值观领域,在共同的合作项目中能让中亚国家获得更多的利益⑥ БорохО.Н.,ЛомановА.В.От«мягкойсилы»к«культурномумогуществу»//Россиявглобальнойполитике.2012.№4.http://globala ff airs.ru/number/Ot-myagkoi-sily-k-kulturnomu-moguschestvu-15643 。但这种宣讲效果不尽如人意,在一个语言不通、制度不同、信仰和价值观各异的地域难以形成广泛的影响力。教育和人文领域的合作也是我国增强在中亚国家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其中,孔子学院更是被视为我国在中亚的“软实力”工具。目前,我国在中亚国家设立多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① 在哈萨克斯坦有5所孔子学院;吉尔吉斯斯坦有4所孔子学院、21个孔子课堂;乌兹别克斯坦有2所孔子学院;塔吉克斯坦有2所孔子学院、1个孔子课堂。详见国家汉办网站:http://www.hanban.edu.cn/confuciousinstitutes/node_10961.htm 。在外国学者看来,孔子学院的设立,是“中国试图跨越语言—文化障碍,在中亚地区推广汉语、中国文化和生活方式”② СеребряковаН.В. ЦентральноазиатскаяполитикаКНРкакрегиональнаяпроекция«теориигармоничногомира»/МировыедержавывЦентральнойАзии//Редактор-составительЛ.Е.Васильев.М:ИнститутДальнегоВостока.2011.С.74-75. 的重要举措。就目前情况来看,孔子学院在推广汉语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激发了中亚国家青年学习汉语的热情。在中国与中亚国家互换留学生项目的推动下,目前有几万名中亚大学生在学习汉语。但孔子学院在中国文化(特别是当代中国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推广方面收效甚微,毕竟跨越“语言—文化”的障碍需要更长的时间。因此,要真正达至“民心相通”是一个长久的系统性工程。
据统计,1992—2014年,国际开发署向中亚国家投入22亿美元④ 其中30%投向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占20%,塔吉克斯坦10%,土库曼斯坦5%,其余的资金支持地区发展项目。ОстратегииUSAIDвЦентральнойАзии2014.https://ia-centr.ru/experts/19417/ ,实施102个项目⑤ 其中,吉尔吉斯斯坦有28项、塔吉克斯坦23项、哈萨克斯坦20项、乌兹别克斯坦17项、土库曼斯坦14项。 。中亚项目启动25年来,国际开发署促进形成多样化和竞争性的贸易和市场;加强共享能源和水资源的区域合作;提供更具有效性和包容性的公共产品服务⑥ https://www.usaid.gov/central-asia-regional/our-work 。国际开发署制定的中亚地区五年战略(2015—2019年)仍是在这三个方向上着力。以2017年为例,国际开发署向中亚五国提供了近9000万美元援助,主要开展以下项目:积极与哈萨克斯坦开展环保合作,促进吉尔吉斯斯坦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和结核病防治,发展塔吉克斯坦农业和基础卫生,重视帮助改善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营商环境,等等⑦ 肖斌:《加强“战略伙伴关系”:特朗普政府的中亚外交》,载孙力主编:《中亚国家发展报告(201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145—146页。 。
从1992年至2000年,中亚国家成立了几百所葛兰学校,包括中学和大学,形成了葛兰学校网络⑤ 中亚国家对土耳其在中亚文化和教育领域的影响力提升看法不一。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在国家层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将土耳其在教育领域的影响降到最低。根据“自由”电台的消息,“只是在乌兹别克斯坦一国,过去就有超过65所葛兰教育机构”,后来,大部分葛兰学校被关闭。在土库曼斯坦,有一所葛兰中学和一所大学。 。1992年,吉尔吉斯斯坦和土耳其两国领导人签署了成立赛巴特(Себат)教育体系的决议,共同推动建立葛兰学校。如今,吉国赛巴特教育体系的葛兰学校包括16所中学、两所国际学校、一所大学,每年培养一万多名毕业生。在哈萨克斯坦,哈土两国联合成立的“卡特夫”(KATEV)基金会负责建立葛兰学校。目前,哈萨克斯坦的葛兰学校包括28所中学、一所大学、两所学院、一所小学和一所国际学校。
近年来,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亚已经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区域,我国的企业、人员、物资、资本大量涌入中亚,实施了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产能合作项目。中国与中亚国家经贸往来越来越频繁,经济影响力不断攀升② 中国在中亚各国都是排名前三位的贸易伙伴。在投资方面,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是乌兹别克斯坦第一大投资来源国,也是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最大的投资国。详见王海燕:《经贸合作企稳回升:中国与中亚国家经贸关系》,载《中亚国家发展报告(201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231—236页。 。但中亚国家与我国进行经济合作的时候十分警惕,他们担心对我国经济过度依赖,甚至转化为政治、军事依赖。事实上,在各方势力搅动和媒体的渲染下,一些中亚国家的“中国威胁论”已经传播开来③ Мягкаясиладракона:какКитайпытаетсязавоеватьвлияниевЦентральнойАзии.https://camonitor.kz/30320-myagkaya-sila-drakona-kak-kitay-pytaetsya-zavoevat-vliyanie-v-centralnoy-azii.html 。近年来,在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发生过反华的示威游行,甚至是恐怖袭击④ 详见张宁:《吉尔吉斯斯坦的中国投资与“中国威胁论”关系辨析》,载《俄罗斯学刊》2019年第5期。 。已经有中亚学者指出:“摆在中国领导层面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降低该地区的反华倾向。”⑤ ИзимовР.«Мягкаясила»Китая–наприцелеЦентральнаяАзия.Regnum.28.01.2014.https://regnum.ru/news/1759411.html 中亚国家目前存在的反华情绪与我国在中亚国家羸弱的“软实力”紧密相关。
二、各大国在中亚国家“软实力”的比较分析
在详述了俄罗斯、美国、土耳其以及中国在中亚国家的“软实力”资源禀赋、政策制定和实施工具选择之后,为将俄、美、土三国在中亚国家“软实力”制度建构和运行实践方面与中国进行对比,从而总结出对我国有益的经验和教训,有必要建立比较分析的框架。为此,本文引入SWOT分析法① S是优势(strengths)、W是劣势(weaknesses)、O是机会(opportunities)、T是威胁(threats)。SWOT分析是哈佛商学院的K.J.安德鲁斯于1971年在《公司战略概念》一书中首次提出的。该种分析方法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根据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的综合评价值进行战略选择。详见龚小军:《作为战略研究的一般分析方法的SWOT分析》,载《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构建各国在中亚国家“软实力”政策和实践的优势、劣势、机遇和风险四个维度,从而构成一个可进行比较分析的框架(见表1)。
通过多国情况的比较分析,有益于认清我国在中亚“软实力”的资源禀赋差异和所具有的比较优势。与俄罗斯相比,我国没有自帝俄及至苏联以来的俄化传统,共同的语言、体制和历史,这些要素更容易建立起认同感;与美国相比,我国没有美国强有力的“软实力”工具以及缺乏推广其价值的意愿和力度;与土耳其相比,我国的主体民族与中亚国家也缺乏共同语言起源、共同宗教的文化联系。因此,在“软实力”的资源禀赋上,我国并没有他国天然具有的优势。但我国经济在中亚国家的影响力为提升“软实力”提供了一个机遇,具有比较优势。我国近几十年经济的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中亚国家希望搭上中国经济的快车,实现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中国的投资对于中亚国家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从表1所列各国在中亚“软实力”的劣势和风险可以看出,国家间关系会直接影响“软实力”政策的实施,“软实力”政策始终是文化政治的一部分。在这方面,我国与中亚国家良好的国家间关系是推进“软实力”战略的优势,国家顶层设计中的诸多合作项目使得我国具有提升中亚国家“软实力”的机遇和愿景。另一方面,“软实力”政策的实施要深入基层社会。“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俄、美、土等国的“软实力”政策共同的成功之处在于都深入民众,深植民间。俄罗斯文化在中亚国家的社会领域影响深远,美国将更为亲近民众的非政府组织作为“软实力”政策的实施工具,土耳其通过构建共同文化起源来塑造文化共同体。“软实力”政策只有在民众间生根发芽,“软实力”才能产生持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而我国在中亚的“软实力”政策还多浮于上层,依靠国家机构和上层来推动,没有实现“在地化”则很难取得好的效果。
三、关于我国在中亚增强“软实力”的政策性建议
在对各国在中亚“软实力”政策及实践经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尝试提出有针对性、有效性高和可操作性强的政策建议。
表1 俄罗斯、美国、土耳其、中国在中亚“软实力”的SWOT分析
首先,通过有效的方式将我国的经济实力转变为提升国家形象的“软实力”。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正是在中亚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六年多以来,中亚国家成为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国家,我国在中亚国家投资建设了很多基础设施项目,与中亚国家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果,中亚国家也期待我国的投资改善其国计民生。另一方面,我国的投资被视为“经济扩张”,中亚国家担心中国巨大的投资会让中亚国家进入“债务陷阱”,更担心投资背后会有政治目的,担忧中国对其领土有企图① АмириЗамон,«Мягкаясила»КитаявЦентральнойАзии. 。将我国在中亚国家的经济存在转化成为塑造中国正面形象的动力,将是我国在中亚“软实力”政策的关键。要做到这一点,应先从我做起。我国在中亚国家的投资应尊重当地的法律(包括习惯法)、社会制度、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不进行恶性竞争,不搞幕后交易;我国在中亚国家的企业注意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在投资基础设施的同时,配套社会发展项目、公益项目,让投资真正惠及普通民众。以上措施旨在树立中国投资、企业的正面形象,这对于消除“中国威胁论”在中亚国家的影响,维系中国企业、投资在中亚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以教育事业为抓手提升我国在中亚国家的“软实力”。教育事业是生成“软实力”的长期工程,俄、美、土等国在此领域深耕多年,在中亚国家建成特色鲜明的、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对这些国家有好感甚至是文化认同感的青年。这些人成长为中亚各国的政治、经济或文化精英。我国在提升在中亚国家的教育软实力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多努力,如建立孔子学院,资助中亚国家青年来华留学。但与上述大国相比,我国的投入仍显薄弱。须进一步加深与中亚国家在教育领域的合作,尝试合办纳入正式教育体系的中学、大学,使用包括中文在内的多种语言教学,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多维度地展示一个不断发展、和平崛起的中国。通过教育体系培养亲华、支华的精英人才,成为我国与中亚国家互利合作的纽带。
再次,打造以当地语言为基础的媒体信息空间。媒体是“软实力”生成的重要渠道,而语言是衡量媒体传播性的重要指标。媒体语言使用范围越广泛,则该媒体的受众就越多、传播性就越强、影响力也就越大。相比于在中亚国家使用多年的俄语、同属于突厥语系的土耳其语、国际性语言英语,汉语在中亚的使用人群并不广泛,使用汉语的媒体很难在中亚国家形成广泛的影响力。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生活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的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多与中亚各民族是跨境民族,他们语言相近、风俗相通。我国媒体可以利用跨境民族这个丰富资源,构建以当地的民族语言为基础的媒体信息空间,使用这些民族语言在中亚各国传播中国改革与发展的政策,“一带一路”倡议互惠、合作、共赢的理念,正面宣传我国的民族政策、对外政策。民族语言会让当地民众拉近与我国之间的心理距离,让中亚国家民众听到来自中国的声音,而不只是其他媒体恶意中伤和丑化中国的声音。这对于树立我国在中亚国家的正面形象、驳斥“中国威胁论”的论调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实现我国“软实力”政策多元化结构。我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主要是国家间(政府间)合作,包括能提升我国“软实力”的人文合作机制。这种合作机制虽然增强了我国在中亚国家的影响力,但模式较为单一,效果并不理想。中亚国家民族、宗教、文化传统等问题较为复杂,地方上还受到部族政治和氏族关系的影响,往往是上层制定的政策到了地方上很难推动。而我国单一的“软实力”政策模式很容易导致我国和中亚国家交往的“上热下冷”,政策很难渗透到地方层面。在制定“软实力”政策时,应该同时关注地方社会的需求,鼓励非政府组织、基金会、研究机构、智库等更多非国有(非政府)性质的机构进入中亚地区。这些组织能深入中亚的地方社会,及时有效了解当地社会的规则与制度、中亚国家民众的实际需求以及当地社会的民族状况、部族政治、宗教信仰、文化生态,加强与地方政府、智库、地方精英的合作。只有在此基础上,我国才能制定出符合中亚国家国情、社情的“软实力”政策。还应多方动员国家/社会、政府/民间的力量参与进来,形成“软实力”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多元化结构,以更为灵活和具有弹性的方式提升我国在中亚国家的“软实力”。
当然,与俄罗斯、美国、土耳其相比,我国在中亚国家的“软实力”仍显弱小,与我国在中亚国家的经济实力相比,“软实力”并不相称。另一方面,“软实力”提升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能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提升“软实力”并无捷径可走,要扎扎实实稳步推进,在他国经验比较中获得启示,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Сравнительный анализ политики «мягкой силы»великих держав в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
Ма Цян
【Аннотация】 В современный период истории Центральная Азия представляет собой поле соперничества великих держав. В получивших независимость странах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 все еще продолжается это соперничество, традиционно основанное на «жесткой силе», т.е.политике, экономике и военной силе, но и одновременно постепенно возникает «мягкая сила», которая рассматривается как оценка влияния и привлекательности великой державы. Политика «мягкой силы»,проводимая Россией, США, Турцией и другими государствами в отношении стран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 имеет свои различия и особенности.В последние годы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е контакты Китая со странами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 становятся все более тесными и особенно после того, как Китаем была выдвинута инициатива построения «Пояса и пути», китайский капитал и трудовые ресурсы Китая в большом количестве устремились в Центральную Азию. Однако «мягкая сила»Китая в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 оказалась несопоставима с его большой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й мощью. 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сила не трансформировалась во влияние и привлекательность для стран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 напротив,антикитайские настроения в странах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 непрерывно растут. При разработке политики «мягкой силы» Китай должен укреплять социальные связи, поощрять не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енные организации, фонды,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е институты, «мозговые центры» размещаться в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 понимать правила и систему функционирования местного социума.
【Ключевые слова】 Политика «мягкой силы»; страны Центральной Азии; соперничество великих держав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oft Power Policies of Great Powers in Central Asia
Ma Qiang
Abstract: Since modern times, Central Asia has been the field of great power competition. After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Central Asian countries,the traditional great power competition based on the hard power of politics,economy and military still existed, and the soft power competition, as an evaluation of the influence and charisma of the great powers, gradually emerged Russia, the United States, Turkey and other countries in Central Asia have developed different and distinctive soft power policies. In recent years, China's economic contacts with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close. Especially since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was put forward, a large lot of Chinese capital and people have entered Central Asia. However, China's soft power in Central Asia is not commensurate with its economic strength,which has not turned into its influence and appeal to Central Asian countries.However, anti-China sentiment in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is on the rise. On soft power policy, China should strengthen the social exchanges, encourage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found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a think-tank more access to Central Asia to understand the local social rules and operation system,people's actual demand, nationalities and tribal politics and cultural ecology so that it can formulate soft power policies in line with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social conditions of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Keywords: soft power policy; Central Asia; the great power competition
【中图分类号】 D83/87.3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1094(2019)06-0120-0015
【作者简介】 马强,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民族志研究及数据库建设》(项目编号:17ZDA156)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 靳会新 刘阳)
标签:“软实力”政策论文; 中亚国家论文; 大国竞争论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论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