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芹
(东海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江苏 东海 222300)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应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分析将2013年4月到2014年6月间58例脑卒中者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常规组,均为29例。常规组采取一般性护理干预,康复组在一般性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3个月一疗程,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康复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系统全面的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瘫痪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意义深远。
【关键词】 脑卒中;护理干预;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4-0276-02
脑卒中是一种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常见的严重性脑部并发症,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的健康[1]。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脑卒中病死率有所下降,但致残率仍很高,给患者及其家庭、社会带来很大的压力。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肢体功能的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本文对2013年4月到2014年6月间58例脑卒中患者护理干预进行探讨,报告正文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以2013年4月到2014年6月间5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常规组,均为29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脑血管临床诊断标准,且经头颅CT或MRI确诊,无认知功能障碍、意识清楚,无恶性肿瘤和严重性心脏、肾脏、肝脏及慢性消耗性病变。常规组:男17例,女12例,51到72岁,平均(54.2.1±2.7)岁,19例左偏瘫,10例右偏瘫;康复组:男18例,女11例,53到74岁,平均(57.4±3.1)岁,17例左偏瘫,12例右偏瘫。两组患者一般特征和病情无明显差异,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常规组:采取一般性护理,包括瞳孔、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监测,运动指导、饮食指导、健康教育等相关知识等方面的指导。
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个体、全面、系统的康复护理,具体是:
(1)基础护理干预:协助患者定时翻身和擦洗身体,保持床铺清洁干燥,操作轻柔、缓慢、平稳,并保护头部以防剧烈震荡;指导患者刷牙、洗脸、使各项护理应一同完成,避免刺激患者。营造一个安静、温馨、整洁、舒适的病房环境。
(2)早期功能锻炼:大量的文献表明,对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对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并可有效的减少废用综合征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护理人员应积极指导患者及其家属肢体功能恢复的训练方式和肢体的良姿位摆放。遵循从易到难,由被动到主动的原则。在床上有意识的屈伸关节、翻身、坐卧、搭桥等;再逐步到下床训练,可适当站立、行走,训练的时间根据恢复情况循序渐进,方式也增加,比如穿脱衣服、自己进食等,并配合针灸、推拿理疗等治疗,提高关节、肢体功能恢复进度。对于失语患者应进行语言功能锻炼,由单音节开始,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采用图表,读报手势等形式,逐步恢复患者语言表达能力。
(3)饮食和排便的干预: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症状之一,30%-65%的脑卒中患者发病后伴有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对于脑卒中早期吞咽障碍的患者,应给予留置胃管予以鼻饲流质并指导患者进行摄食训练、咳嗽训练、咽部冰刺激、吞咽手法练习,注意体位与餐具的选择,吞咽时应定速、定量。如无吞咽困难,应以油脂少、清淡、易消化的膳食为主;还应适当摄入蛋白质,比如蛋清、豆制品等,为患者提供所需要的氨基酸;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含碘类食物,防止动脉硬化;以低盐、低脂、高维生素粗纤维饮食为佳。同时每日进行腹部按摩,增强肠蠕动,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
(4)心理干预:脑卒中患者往往会出现心神不定、焦虑、情绪、消极、悲观不稳等负性情绪。护理人员要积极、有效的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语气和善,并要换位思考,体会患者的心境,进而帮助患者建立平和的心态,保持心情愉悦、乐观,消除不安、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同时,鼓励患者家属关心和尊重患者,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5)并发症的护理干预脑卒中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容易发生压疮和肺部感染等,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卧床期间,帮助患者经常翻身拍背,按摩皮肤受压处,使用气垫床等。
(6)患者出院的健康指导出院前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要求患者保持正常心态和有规律的生活,积极预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定时门诊复查,并在医师指导下继续用药和康复锻炼, 出院一个星期后进行电话回访,落实实施情况。
1.3效果判定
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到100%,病残0度;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到90%,病残I到III度;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到45%;无效:神经功能缺损减少在18%以下,甚至加重恶化。总有效=基本痊愈+显效+有效
1.4统计方法
应用SPSS10.5软件对计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用x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通过3个月护理后,康复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有统计意义(P<0.05),如表1:
3.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内科危重病变,病情变化急骤且颅内压升高易引起脑水肿而形成脑疝,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需要采取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干预。康复护理是治疗脑卒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其临床效果是临床药物所不可替代的[2]。临床实践表明,系统全面的康复护理可明显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让脑卒中患者可以更快的回到社会[3][4]。康复护理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各种护理方式和方法配合治疗,在早期给予患者积极、系统、全面的康复性训练,制定个体化康复护理方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干预对于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意义重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减少残疾、瘫痪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桂玲.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1(15):91-92.
[2]黄丽伟.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研究新进展[J].吉林医学.2011,(19):4038-4040.
[3]陈佳丽.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J].全科护理.2011,11(17):116-117.
[4]王玉红,刘冰之.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9):1834-1835.
论文作者:许芹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2
标签:患者论文; 脑卒中论文; 常规论文; 功能论文; 肢体论文; 神经功能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