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充分发挥教师“指导”的作用:目标教学实践探索_价值规律论文

怎样发挥教师的“导演”作用——目标教学实践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实践论文,导演论文,作用论文,目标论文,教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演员”,但更是“导演”。一堂成功的优质课,与教师的“导演”作用发挥如何关系极大。现以高一《思想政治》“价值规律”的教学内容为例,对于发挥教师“导演”作用,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意境,营造学习气氛——导入新课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因此,课堂教学的帷幕刚一揭开,教师就要寻求学生的合作参与,寻求学生认识上的疑窦同教学内容的衔接。为使学生先入为主,进入角色,教师必须创设意境,从而既能集中和保持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又能引发学生思维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课堂意境的创设的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精选典型事例、故事、成语、名人逸事、同学们喜爱的小品、歌曲、国内外重大时事等。通过教师绘声绘色描述与巧设疑问,或通过幻灯、录音带、录像带等形式表达出来。例如,我在讲价值规律内容时,根据中央台《经济半小时》节目内容,自制了一段录像片:1992年11月3日,重庆针织总厂由于连续6年亏损累计达2092万元,负债8250万元,资不抵债,终于宣告破产;1993年3月3月2日,重庆海外实业开发总公司按法定程序,购买了这个总厂,成立了“重庆海外针织总厂”;4月15日,海针厂传出第一声机器轰响,仅5个月该厂扭亏为盈,产品一举打入国际市场,8个月的销售收入超过以往最高的年销售收入,创造了一个奇迹。主持人评论说:“这样的奇迹是一种看不见的手指挥的结果”。录像看完后,我因势设疑,向学生发问:这种“看不见的手”喻指什么?它是怎样指挥着海针厂创造人间奇迹的?这时学生情趣盎然,思维活跃,一种急于探求知识的氛围形成了,“我要学”的意识增强了。

二、展示教学目标,编制目标预习题——指导学生阅读自学

在激发起学生求知欲望和探究需求之后,教师可以用图表或幻灯片出示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成为教学活动的依据和灵魂。从课堂教学角度来看,这种教学目标指的是教师依据学科的总目标,按教材的章节内容制定出的“双项细目表”。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将“双项细目表”具体化为具有序列性、系统性的预习目标习题,学生借助于这些习题,进行目标自学,掌握低层次知识。自学的主要途径就是阅读,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课文“粗读”。所谓“粗读”,是指学生在教师讲授每节新课之前,将本课知识内容以最快速度读完,并根据教学目标知识点要求,在书中找出教学目标规定具体内容,用铅笔在书中勾出来。对于学生“粗读”,教师应作三点指导:快、准、全。快,即要求读书速度要快,要尽量节省时间。准,即读书中找出的知识点或问题答案要准。全,即将所读内容的知识点在书中尽量找全。例如,我在讲授价值规律内容时,一边展示《双项细目表》,一边编制目标预习题,指导自学。

《双项细目表》

目标预习题:

①什么是价值规律?它发生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②价值规律基本内容是什么?

③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否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为什么?

④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有哪些作用?

⑤价值规律作用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⑥在现实商品流通中,为什么价格与价值经常不相符合?

三、运用多种教学媒体,提出目标思考题——引导学生学习

学生通过自学阶段,初步完成了本节课新信息的输入任务,为下一步探究新知识作了很好的知识准备。这时,教师应该把学生的学习情趣、志趣引向深入,采用多种教学媒体,如挂图、幻灯、录像带、录音带、电影片段、新闻图片、标本、模型、仪器等,为学生创设探究新知的情景,让学生通过眼、耳、脑、口、手等感官感知材料。例如,在讲授高一价值规律内容时,采用多媒体教学,并相应配备目标思考题,真正实现“教师搭台,学生唱戏。”第一步:出示彩色挂图(一):

再用幻灯片展示:杭州安琪儿股份有限公司,近几年来锐意改革,凭借着雄厚的技术力量,不断开拓了新产品,狠抓产品质量,使该厂生产的“安琪儿”自行车从全国数不清的自行车品牌中脱颖而出,在全国居领先地位,销售十分乐观,利税不断增长。

目标思考题:①结合挂图(一)说明价值规律怎样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社会生产部门分配?②“安琪儿”公司为什么利税不断增长?

第二步:出示彩色挂图(二)

目标思考题:①上图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②如何正确认识这种经济现象与价值规律关系?

第三步:再次放自制的录像片,提出在预习阶段悬而未决的两个问题:材料中“看不见的手”喻指什么?它是怎样指挥着海针厂创造人间奇迹的?

第四步:利用幻灯片,投放两幅漫画。一幅是:由于发生苹果危机,阿根廷商人在自己的苹果包装作坊内饮弹自尽。一幅是:1986年8月,只有72名职工的沈阳市防爆器械厂宣告破产,职工菱靡不振。

目标思考题:结合漫画说明社会主义企业与资本主义企业存在竞争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四、利用板书,清理知识点——帮助学生归纳总结

板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手段。好的板书既能正确表述基础知识,准确说明知识的结构和逻辑关系,又能培养学生综合、归纳、演译、分析等思维能力。在政治课教学中,我经常使用“结构填空式”板书,一改传统的教师一人完成板书内容的窠臼,发展为教师利用幻灯或小黑板,给学生提供本节课板书内容的基本结构,用直线、括号和框线将本节课知识表现出来。教师省略括号和框线内的有关知识,给学生一个思考空间,让他们动脑、动手加以补充,使之完整。例如,我在讲价值规律内容时,利用小黑板呈现一幅不完整的富有思考性的“结构填空式”板书,请一位学生走上讲台直接在小黑板上填写,其他学生在笔记本上填写,最后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完成板书任务,达到归纳总结目的。

[附答案:①劳动时间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③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④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⑤供求影响价格⑥价格影响供求⑦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社会各部门的分配⑧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加强管理⑨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

五、布置目标检测题——辅导学生自测

在学生基本掌握新知识之后,教师进行目标检测,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是从宏观上,以一课为单元,按照目标教学要求,进行目标检测。另一方面是从微观上,以一节课为小单元,进行目标检测。如果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来看,应该认真搞好一节课的目标检测,重点放在努力实现“知识”向“能力”和“觉悟”的转化上,这在目标教学水平上属于分析、综合、评价的高层次。因为高层次水平目标包括了所有低层次目标,所以,这既是对低层次目标的检测,又在高层次上对分析、综合评价能力的培养。如在讲完价值规律基本内容之后,可以出这样一道目标检测题:生产同一种商品的不同厂家,按同样价格出售商品,为什么有的厂家盈利?有的厂家亏本?出售同一种商品,为什么其价格有时高有时低?针对上述两种情况你认为生产厂家怎样才能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显然,它要检测学生对价值规律的内容、形式、作用及其相互关系一系列知识的分析、综合评价;从思想教育角度来看,它着眼于增强学生科技意识,认识到科技和经济建设关系,懂得发展商品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大的意义。

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目标检测题的编制和目标预习题、目标思考题编制在要求上是不同的,目标预习题是基础,目标思考题是保证,目标检测题是提高。但是在总体设计上则要体现序列性、系统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讲,它们又是一致的。因此,不管是目标预习题、目标思考题还是目标检测题都要围绕教学目标,分层次体现和服务于教学目标。

标签:;  

如何充分发挥教师“指导”的作用:目标教学实践探索_价值规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