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宁夏民政厅民康医院 宁夏 银川 750011)
(2吴忠市红寺堡区人民医药 宁夏 吴忠 751900)
【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在精神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186例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3例。对照组给予心理护理,观察组在心理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语言沟通。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3例,观察组治疗依从性较好比例为92.47%,对照组为79.57%(P<0.05)。观察组不良心理状态的发生率(6.45%)明显低于对照组(17.20%,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精神病护理中给予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可减缓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
【关键词】心理护理;语言沟通;精神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5-0329-02
精神病是临床常见疾病,也是疑难类疾病。目前治疗通常采用保守性治疗平稳患者情绪。服药依从性在治疗非常重要。而有效的心理护理可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使患者情绪平稳,并提高治疗依从性。与患者的语言沟通,可使治疗疗效更接近预期[1]。本文对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在精神病护理中的作用进行分析,以探讨对该类患者的有效的治疗、护理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我院精神病科从2013年2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86例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3例。观察组93例中,男性33例,女性60例,年龄17~68岁,平均(43.61±4.37)岁,病程1.5~18年,平均(9.53±1.27)年;对照组93例中,男性32例,女性61例,年龄17~67岁,平均(43.22±4.51)岁,病程1.5~17年,平均(9.43±1.18)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与语言沟通。(1)心理护理。护理前,护理人员仔细了解患者病情,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性格特点、文化程度、家庭情况等,制定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计划,对患者进行疏导,交流时态度要亲切,语言要温和,带有一点严肃语气患者容易接受[2]。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多从患者角度考虑,避免歧视性语言和粗暴的态度。护理人员要注重自己的仪表要得体。平等的对待患者,使患者感受到被尊重,从而增加安全感和对医护理人员的信任感,从而减缓患者的消极态度,增强对治疗的信心。(2)语言沟通。与患者沟通时,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尤其当患者取得一定治疗效果时,多给予患者肯定及心理性支持。交流时注意观察面部表情的变化,揣测患者的心理、需求、希望。在取得患者的信任后,可增加疾病防治知识方面的内容及其他有积极意义的内容,询问其服药情况,用心理暗示方法告知患者按医嘱服药的重要性,以提高其服药依从性。使用合理解释、暗示、确切保证等方法,给予患者心理支持[3]。
1.3 观察指标
采用SAS (焦虑自评量表) 、SDS(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输入SPSS17.0软件包,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SAS、SD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上述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不良心理状态比较
观察组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93例中,治疗依从性较好的86例,比例为 92.47%;对照组93例中,治疗依从性较好的74例,比例为79.5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P<0.05)。
3.讨论
精神病是一种思维障碍性疾病,是一类特殊的疾病。患者的思维处于混乱状态,对自己的病情不了解,因此治疗依从性差。患者病情原因多种多样,但多是由于精神压力、精神受刺激引起,需要更加特殊和贴心的照顾。护理人员与患者良好的语言沟通和心理护理可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帮助患者打开心扉,用语言宣泄自己的情绪和压力,从而减缓患者的心理压力,保持乐观的心态。护理人员还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多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和了解,以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用药,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患者在病情稳定后,担心周围人的歧视,心理负担增加,更需要家庭、社会的支持与理解。护理人员要多鼓励患者家属多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语言沟通,给予患者最强大的精神支持。
精神病患者对外来刺激极为敏感,自控能力差,任何伤害性的语言都可能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甚至产生过激行为。因此,交流时一定注意态度要和蔼,语言要亲切、温和,沟通前注意了解患者的文化程度、职业、性格特点等,根据以上特点采取不同的沟通方法,充分运用沟通技巧,充分发挥语言在临床护理中的作用。避免使用任何歧视性、讽刺性语言,并告知家属也要注意语言要和缓,避免刺激性语言和行为,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本组资料中,观察组经过语言沟通和心理护理后,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心理状态的发生率、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与资料报道一致。提示在精神病护理中给予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可减缓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
【参考文献】
[1]莫珠成,梁卫峰,洪小娜.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在精神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19):237-238.
[2]王紫云.语言沟通联合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5):556-557.
[3]田玉.有效的语言沟通在护理精神病患者中的作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3,17(5):45-46.
论文作者:杨龙1,马红2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2月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4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语言论文; 对照组论文; 精神病论文; 病情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12月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