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延续护理对卒中后非痴呆型认知障碍患者的影响论文_莫婵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 广东广州 510510

【摘 要】目的:研究对卒中后非痴呆型认知障碍患者实施延续护理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共80例卒中后非痴呆型认知障碍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接受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认知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卒中后非痴呆型认知障碍患者实施延续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关键词】卒中;非痴呆型认知障碍;延续护理;影响

脑卒中作为常见脑血管疾病,经救治后仍可能引发吞咽障碍、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失语症。临床发现,脑卒中患者中超过一半患者会有认知功能障碍,具体表现为执行能力障碍、记忆障碍[1]。非痴呆型认知障碍也是认知损害的一种,但程度不及痴呆,不过如果这类患者没有接受及时干预,接近30%的患者会因为病情进展出现痴呆[2]。延续护理指的是治疗结束后持续进行的一种护理方式,本研究具体分析延续护理用于卒中后非痴呆型认知障碍患者护理中的效果,现以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80例患者为对象,分析如下。

1.对象及方法

1.1对象

以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共80例卒中后非痴呆型认知障碍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0例,男23例以及女17例,年龄51-73岁,平均(62.15±8.75.36)岁;对照组40例,男21例以及女19例,年龄53-75岁,平均(64.23±8.14)岁。2组年龄、性别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做好基础指导,进行常规心理疏导,出院时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帮助患者掌握每项康复训练的操作方法,讲解注意事项等。

观察组对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在患者出院前综合评估患者病情状况,具体制订针对性延续护理计划。在患者出院后定期进行电话、微信或上门随访,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具体内容如下:

1.2.1关于陪护人员的指导:前期护理人员在护理实施中要做好患者培训人员的指导,包括陪护患者完成各项康复训练,学会应用微信等通讯软件,以便及时与责任护士沟通。

1.2.2针对患者的指导:(1)认知训练:具体需要进行语言功能、注意力、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以及视空间与执行功能的训练。其中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训练可以通过让患者玩拼图游戏、图画等形式进行。语言功能训练主要鼓励患者多发音,尝试阅读简单词句。定向力训练主要指导患者进行时间、地点、任务等的辨别。记忆力训练先以简单为主,先记忆词语,逐渐增加为记忆长句子,最后转为记忆段落内容。注意力训练通过在限定时间内按一定速度读内容给患者,让患者指出听到的某一个数字。也可以在患者闭目的情况下,在不同方向发出声音,让患者指出位置。(2)日常生活训练:进行日常生活各个方面包括衣食住行等的训练,训练保持循序渐进,先进行简单的训练,之后逐渐增加难度和内容。

1.3评价指标

认知功能:在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分别利用简易智能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价患者精神状态,内容包括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总分0-30分,27-30分为无精神障碍,27分以下证实存在精神障碍。

日常生活能力:在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分别利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进行,量表中包含上下楼梯、进食、行走、修饰、小便控制、如厕、转移、大便控制、洗澡、穿衣,结果为百分制,得分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1.4统计方法

数据利用SPSS 23.0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检验经t完成,P<0.05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出院前两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不大(P>0.05),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两项评分均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出院前、后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分)

3.讨论

对卒中后非痴呆型认知障碍患者实施延续护理能够保证患者出院后仍能获得专业护理指导,对病情的进展形成一定程度的延缓,能够使残疾率明显减低,出院后能够获得更高的康复质量[3]。本研究观察组对患者实施延续护理,通过3个月的护理干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延续护理的实施能够有效改善卒中后非痴呆型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同时能够使患者获得更高的生活自理能力。延续护理指的是在患者出院后通过微信、居家服务、电话等开展的护理模式,目的是为患者提供出院后的健康指导,达到健康促进。本研究的延续护理中在评估患者病情基础上制订隔离训练方案,并注重对陪护人的指导,强调发挥院外陪护人的作用,有助于协同康复锻炼的实施,保证效果。另外在护理中注重日常自理能力的训练,将训练融入到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的各个细节,使患者在长期的训练中逐渐重新掌握自理能力,相应生活质量也能够得到逐渐提升[4]。

综上所述,对卒中后非痴呆型认知障碍患者实施延续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吴小红,陶金兰,谢丽晶.卒中后非痴呆认知障碍病人认知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实施协同护理的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31):176-178.

[2]陈飞翔.卒中后非痴呆认知障碍患者认知损害特点分析与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7,8(16):73-74.

[3]封海霞,李国宏,李梦婷,.延续护理对卒中后非痴呆型认知障碍患者的影响[J].现代医学,2016,44(06):853-856.

[4]陈芳,姜佰,张嘉丽.卒中后非痴呆认知障碍病人的认知损害特点及护理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01):142-143.

作者简介:莫婵(1991.06—)女,广东湛江人,汉,就职于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神经内科,本科,护师,研究方向:神经内科疾病护理方向,

论文作者:莫婵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3

标签:;  ;  ;  ;  ;  ;  ;  ;  

探讨延续护理对卒中后非痴呆型认知障碍患者的影响论文_莫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