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业工资关系变化的新特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资论文,关系论文,我国论文,行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行业工资关系是分配制度的重要方面,也是我国工资收入调控的重要内容。多年来,行业之间工资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备受社会关注,缩小行业收入差距几乎成为每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之一。为此,本文拟对近十年我国行业工资增长情况做一详细分析,对收入差距拉大的根源进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一、我国行业工资增长特点
(一)工资收入差距呈现缩小趋势
从表1和图1可以看出,从2000年开始,我国细分的97个行业间工资水平差距呈现逐步扩大趋势,行业间工资收入水平最高与最低间的倍数由2000年的6.07倍,急速扩大到2008年的15.93倍,绝对水平由2000年相差23668元,到2008年最高与最低行业间平均工资水平已经相差161320元。直到国际金融危机以后,由于我国金融行业工资水平增长受到扼制,才使行业间工资水平最高值与最低值间的倍数由扩大转为逐步缩小。2009年行业之间工资水平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倍数下降到13.17,2010年进一步缩小到11.89,最高与最低行业间平均工资水平差距也缩小到156599元。
(二)部分高收入行业工资增长得到初步抑制首先,从十年平均增长速度看,除了证券业、银行业、烟草制品业外,其他社会反映强烈的工资收入水平比较高的行业,工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平均增长率均低于全国14.8%平均水平(详见表2)。其次,从2009年和2010年的年度增长情况看,工资收入水平最高的证券业工资连续两年负增长,改变了高增长态势,缓解了行业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三)多数行业工资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平均值
2001-2010年全国平均工资增长速度达到14.8%,其中,在全部97个行业中,有19个行业工资年均增长速度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有2个行业工资年均增长速度与全国平均速度持平,有76个行业工资年均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占全部行业总数的78.4%,2010年,工资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行业就业人员总数为9361万人,占各行业从业人员总数的72.4%,也就是说,多数行业从业人员属于“被平均增长”。
二、我国行业工资水平存在的问题
总体看,我国行业工资水平存在的问题是比较严重的,其中既有差距问题,也有增长问题,行业工资关系中的一些深层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一)总体差距尚未回到合理水平
根据经验判断,我国细分行业间平均工资收入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倍数应控制在5倍以内。2010年,我国细分行业最高与最低间工资收入倍数值虽然下降到11.89,但经过多年调控,依然为两位数,表明我国行业间工资收入差距仍然在高位运行,尚未回归到合理水平。应当说,目前细分行业间的工资收入差距与理想值还有较大的距离。
(二)工资增长中的非劳因素难剔除
从表3可以看出,2001-2010年的10年间,我国部分行业工资增长存在忽高忽低现象,平均工资增长率大起大落,极端值比较多。如2004年,其它采矿业平均工资增长率达到85.2%,而2009年增长率又变为负数,比上年下降43.6%的;2007年,证券业平均工资水平增长率高达67.2%,2009年和2010年又连续两年负增长,增长率分别比上年下降0.6%和0.1%。行业工资水平的大幅波动,打乱了行业分配关系,扰乱了分配秩序。
三、我国行业收入关系不合理的深层原因
我国行业工资关系不合理是多年形成的,其原因比较多,也比较复杂,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工资分配改革缺乏理论指导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实行低工资、多福利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是主导的分配理论。由于实践中按劳分配理论未能够充分贯彻,导致“平均主义”盛行,劳动效率比较低。改革开放以后,在去除“平均主义分配”做法的过程中,按劳分配理论也被弱化,我国企业分配改革实践基本上照搬了美国收入分配理论与模式,分配完全由市场机制决定,认为差距越大激励程度越高,强调收入水平国际接轨。由此在金融行业等一些行业出现了人均薪酬达到几十万元,平安公司董事长年薪高达6600万元的极端案例,脱离了国情,也脱离了按劳分配原则。我国收入分配改革实践由于缺乏适合中国实际的新的工资分配理论指导,导致工资分配实践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出现分配秩序的混乱,行业关系的不合理。
(二)垄断因素是造成行业收入差距不合理的制度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主要目标是市场化,通过市场机制决定工资,加大工资与企业效益间的联系。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中,工资由市场机制决定是有其合理的,但由于我国改革尚在进行中,一些行业的垄断地位尚难以完全改变,因此,在企业效益中的非劳因素难以剔除的情况下,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的分配模式为垄断行业提高工资水平提供了制度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行业凭借对资源或权力的垄断地位,获得了效益的持续增长,为此,工资水平也获得了较快增长,如烟草行业2001年~2010年的10年间,平均工资年均递增17.3%,超出全国平均工资增长速度2.5个百分点。根据全国各地区2010年度发布的市场工资指导价位进行统计,全国各省会城市烟草制品工年平均工资为39497元,而机械加工业的车工年平均工资仅为24620元,建筑行业的混凝土工年平均工资收入仅为23575元。烟草工年平均工资分别为车工和混凝土工的1.6倍和1.67倍。
(三)市场泡沫化扰乱了正常行业分配关系
近十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泡沬化现象,资本市场迅速膨胀,房地产价格不断创出新高。金融和房地产领域的高泡沬化催生了一些暴利行业。高泡沬化实际上是通过价格手段对社会收入进行强制分配,最容易“制造”高收入群体,在多数工薪劳动者受损的同时,一些行业和群体在利润的高增长中,将部分收益转化为工资收入,成为市场泡沬化过程的主要受益人群。
(四)政府工资宏观调控缺手段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调节行业工资收入分配关系,早在十年前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就提出“规范分配秩序,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但为什么提了十几年,成效却并不显著,如果不是金融危机促使金融行业放慢工资增长的脚步,行业收入差距还有可能会进一步拉大呢?主要原因是政府对工资的宏观调控缺管强有力的手段。改革中对旧体制“破旧”多,但“立新”少;讲的多,但办法少。政府工资宏观调控缺手段,部门之间协调难度大。
四、政策建议
近两年行业工资差距逐步缩小,主要是受经济下行影响,即未达到合理水平,也是不巩固的,暂时的。将行业工资分配关系调整到合理水平,还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重点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加大工资宏观调控力度
加强工资宏观调控,除了要继续完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工资指导线制度、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和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制度外,应进一步制订针对重点行业和人群的工资收入调控政策。首先是加强对高管人员的薪酬调控,制订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遏制高管人员与普通职工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趋势。其次是加强对重点行业国有企业工资分配的管理,通过水平和总额调控等措施,进一步缩小行业差距。其三是加强工资立法,通过工资立法,约束非国有企业工资分配,规范分配行为。
(二)加强基础制度建设
一是抓紧建立评估行业工资收入关系合理性的指标体系。根据各个行业的人员素质构成、行业劳动强度、行业劳动环境、行业效益等指标,定期发布行业工资水平合理界限,用于指导工资分配宏观调控。二是加强行业工资分配关系预警机制建设。强化数据采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判断我国分配关系是否超出合理区间,如超出了合理范围,则要进行预警。三是加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业绩考核制度建设,为科学准确衡量各行业效益差别情况提供依据。
(三)加强理论创新与指导
改革实践证明,美国式的分配理论与分配制度模式虽然有许多优点,但并不完全适用我国,搞好我国的工资分配,需要结合我国国情,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创新自己的分配理论。在处理行业工资分配关系上,即要考虑效益因素,更要考虑劳动付出因素,要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作为行业工资增长的基础,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四)加强配套改革
调整行业工资分配关系,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配套改革。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对垄断行业的改革,进一步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引入竞争机制。二是要进一步规范资本、房地产等市场,防止行业利润的大起大落。三是要加强税收制度改革,强化税收制度对行业工资分配关系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