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与日常教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自主招生论文,日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这些年来,高校自主招生没有公布过类似考试说明的文件,其中的数学试题以灵活、难度大、不好备考著称.许多人认为日常教学与自主招生的备考关系不大,于是要么根本不做准备,要么临时仓促备考,结果并不会有好的效果.笔者不赞成突击备考,认为日常教学才是自主招生备考的主战场. 一、知识可能超标,求知欲更要超标 自主招生从来没有承诺考查的知识局限于某范围,从以往的自主招生数学试题来看,常常出现了超出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但笔者认为考查这些知识并不是主要目的,只是为了考查学生的数学能力而“不小心”涉及的. 比如,三角部分出现了三倍角、和差化积、积化和差公式;数列部分出现了常见递推公式;解析几何部分出现了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复数部分出现了复数的三角形式;函数方程部分出现了韦达定理的一般形式等等. 只要认真归纳一下就会发现,所谓超纲知识其实都是与课堂知识联系紧密、跳一下就能够得着的,有的甚至就是教材的阅读材料,不会出现离学生现有知识结构太远、空中楼阁似的知识.自主招生选拔的是拔尖人才,若一个学生对处于课堂边缘、触手可得的知识却毫无兴趣,没有一点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不是拔尖人才应有的素质吧.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教师对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不要受高考范围、课程标准的限制,举手之劳就能拓宽他们的视野、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何乐而不为呢. 二、学过还是没有学过 先来看一道2012年北约自主招生试题:关于x的方程sin2xsin4x-sinxsin3x=a在x∈[0,π)有唯一解,求实数a的值. 此题解法众多,其中一种常见解法是把此问题转化为函数f(x):sin2xsin4x-sinxsin3x,x∈[0,π)与函数y=a的图象交点个数的问题,于是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绘制函数y=f(x)的图象. 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进行了如下变形:

此时,教师询问:这个函数的图象会画了吗? 学生答曰:不会. 学生继续变形f((x)=sin5xsinx 此时,教师又询问:这个函数的图象会画了吗? 学生又答曰:还不会. 学牛已经不知道要将函数f(x)变形为什么形式了,至此承认失败了. 教师提问:函数y=cos4x和y=cos6x的图象会画吗? 学生回答:会,老师讲过. 教师又提问:函数y=sin5x和y=sinx的图象会画吗? 学生又回答:会,我们学过. 教师接着提问:那为什么y=

(cos4x-cos6x)和y=sin5xsinx的图象不会画? 学生接着回答:老师讲过函数图象的平移变换、伸缩变换、翻折变换和对称变换,没有讲过两个函数相减和相乘的变换,所以不会画. 至此问题出现了:教师讲过的学生就会,教师没有讲过的学生就不会!这正常吗?这是我们教学应该追求的吗?知识无穷尽,我们能讲授完么?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讲道:“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的过程.” 学完函数一章,我问我的学生:世界上只有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及幂指对函数、三角函数吗?若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为什么只学这几种函数?学生往往回答不出.我告诉他们,学习函数最重要的是学习研究函数的方法,以后遇到其他函数都可以照此研究.于是,我布置一些函数供他们去研究,如研究函数

等的图象与性质. 与此类似的还有,学完函数y=x+

的图象与性质后,我们可以提问:两个简单函数的差、积、商的图象如何绘制?如

等函数. 学完圆锥曲线后,我们可以提问:除圆锥曲线之外的曲线如何研究?如到一定点和一定直线距离之和为定值的点的轨迹、到两点的距离之积为定值的点的轨迹等. 学完全等三角形后,我们可以提问:四边形、五边形的全等如何判定? 这样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例子有很多,教学不能只让学生学到知识,而更应该让学生学到学习的方法! 回到例题中,我们可以画出函数y=sin5x和y=sinx的图象如图1,然后利用描点法进行“叠乘”,画出函数f(x)=sin5xsinx的草图,如图2.


经检验,当a=0时解不唯一,舍去,故a=1. 这时有学生说道:早知道这个函数的图象是关于直线x=

对称的就好了.没有这个函数图象草图的绘制就不容易发现这个结论,敢于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知识是关键. 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地应用到更多更广的领域,这种数学能力需要我们教师重视,并对学生加以引导,这是我们日常教学中能做应做的事情. 三、解题思路从何而来 有的自主招生试题(如下例题)很难,学生完全没有思路,甚至答案都看不懂.其实答案看懂了又有什么用呢?无论教师教还是学生学都不能只弄清思路本身,更重要的是要弄清思路的来源.下面看2012年华约自主招生的一道试题:

学生感觉很难,因为他们头脑中没有可用的公式、定理和结论.他们大多不知从何处下手,没有思路.思路从何而来?思路应该是在实验归纳的土壤中长出来! 课标指出:“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抽象概括……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这些过程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 在高中数学中,只有“推理与证明”一章比较直接地涉及“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等合情推理的思维过程.教师在对其他章节教学时往往会忽视培养学生的这一思维过程. 对于此题,我们不妨引导学生从最简单的入手,验证n=1,2,3,4时

的结论是否成立?为什么成立?能否推广? 当n=1时,函数

=1+x,有唯一零点吗?为什么? 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是. 但对于理由却不知如何回答.

学生回答:没有. 至于理由,有的说可以由判别式得到,有的说观察图象. 教师追问:这个方法能推广吗? 学生们均表示否定,还是没有得到一个规律性的东西.

学生们停顿了一会儿回答:有,因为函数

(x)单调,且

>0而

(-2)<0. 教师追问:为什么单调?为什么取0和-2?能推广吗? 学生一时陷入了沉思,经过启发,学生得出: (1)

(x)的单调性是根据

=

>0得出的,这可以推广,不过需要使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

至此,n为奇数的证明思路就成型了.

教师追问:能推广吗? 学生经过抽象概括后得出结论:可以推广,不过由于用到了

的性质,所以仍然需要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至此,n为偶数的证明思路也就成型了. 培养学生的归纳类比、抽象概括等数学推理能力,不能集中在某章甚至某几节课里,应该渗透到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遇到了没有思路的问题时,教师就遇到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机会! 如果说自主招生是另一种教学指挥棒的话,那么它要求我们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大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只有这样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让我们摆脱临时备考的仓促、慌乱与无效,笔者认为这才是真正的数学教学. 【编辑手记】自从实行自主招生以来,对于自主招生试题的研究也是越来越多.总体来讲,自主招生的数学试题要难于高考,其中有些内容在大学阶段或数学竞赛中才会接触到.如果说日常教学要以自主招生考试为目标,那么显然会大幅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反之,严格按照课标要求进行教学,那么,学生在高考特别是自主招生考试中可能又会处于不利境地.因此,日常教学如何应对自主招生是一个难题,也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标签:自主招生论文; 数学论文; 高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