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生态循环农业道路_葡萄论文

走生态循环农业道路_葡萄论文

走生态循环农业之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之路论文,生态论文,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张山营镇位于首都西北大门,镇域面积267平方公里,下辖32个行政村,人口2.3万,果品种植面积3.3万亩。近年来,张山营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延庆县作为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的功能定位,积极实施“生态立镇”战略,提出“果品强镇,旅游富民,打造延庆西北大园林”的总体思路,大力发展有机果品产业,推动循环经济,走出了一条生态循环农业之路。

一、提高品质,开创有机品牌

2005年,张山营镇党委、镇政府经过调研,提出通过发展有机果品提高果品品质,使张山营果品走上农业产业化、标准化道路。那时有机果品对农民来说还是个新鲜词,由于不了解市场,大部分农民反对种植有机果品,认为发展有机果品投入高、风险大。镇领导亲自带队深入到村户挨家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并且在镇里多次举办果品培训班,组织部分果农外出参观,同时聘请中国农大和北京农学院的专家、教授指导有机果品的生产。从思想到技术对果农进行果品有机化的渗透,通过大量的工作,确立了前庙村作为试点,建设有机葡萄果园。

从2003年以来,前庙村果农在专家的指导下,依据有机葡萄种植和国际农业生产标准和技术要求,严格按照有机葡萄的生产模式和操作规程培育葡萄,在土地培肥、植物保护、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规范化管理,用物理和生物方法有效防治病虫害,使葡萄的质量和品质完全符合有机食品的要求。前庙村千亩有机葡萄基地通过美国有机葡萄改良协会(OCIA)和中国国家环保部(OFDC)的认证。从2006年开始,连续三年获得国家有机产品认证。同时,前庙村生产的里扎玛特、黑奥林两个品种的有机葡萄在“2008年北京奥运果品推荐评选”综合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尤其是红地球有机葡萄,在2008年6月新疆吐鲁番召开的全国果品流通协会葡萄分会成立大会上,被授予“中华名果”的称号,成为了全市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农产品,同时张山营镇被评为“全国有机葡萄生产基地”。

二、扩大规模,打造果品强镇

有了前庙村的典型示范作用,张山营人积极开展有机果园建设,推进果品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从2005年开始,连续3年分别在下营、西五里营、后庙等村新发展葡萄1000亩,建设了张山营、前庙、黄柏寺等6个观光果园,还建设了占地800亩的葡萄育苗繁育中心;建成以西五里营、前庙、后庙、卓家营、下芦凤营等村为中心的葡萄产业观光带,初步形成了110国道以南发展鲜食葡萄、以北发展酿酒葡萄的产业格局。目前葡萄种植面积1.3万亩,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京西北果品第一镇。

近年来,张山营镇还积极邀请中国农业大学为张山营量身定制了《酒庄葡萄酒产业带规划》,并按照规划积极招商引资,与罗曼尼、华氏康帝、中坤集团、辉煌世纪等签订了酒庄建设协议。目前罗曼尼酒庄工程土建工程主体已经完工,前期50亩葡萄预计2009年初将投入生产,该酒庄每年可生产葡萄酒50吨。其他酒庄的土建工程在进行中。这些葡萄酒庄的建设一方面消化吸收了当地的葡萄,另一方面也带动了旅游产业、形成了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民俗产业,更重要的是让张山营的果品品牌达到新的高度,闯出新的天地,可谓一举三得。张山营还连续四年成功举办葡萄文化节,将果品销售和果品文化、民俗旅游结合起来,发展出独特的葡萄文化。

三、资源循环,发展生态农业

在果品品牌和经济效益双重收获后,张山营又把目光投向了环境。

张山营镇域内坐落着亚洲最大的养鸡场——德青源健康养殖生态园,但是,这个养鸡场产生的鸡粪一度成为污染环境的垃圾。为此,张山营镇与其签订协议,一起建设沼气发电站。这个沼气发电工程每年将生态园产生的鸡粪全部转化为沼气和电能,共可生产沼气650万立方,发电1000万度。目前,生产的沼气全部输送到周边农户家中,张山营镇水峪新村的住户已全部用上这种便宜的沼气取暖、做饭;生产的电能全部用作生活用电输送到延庆的千家万户,有效弥补延庆用电高峰时期的电量缺口;发电剩下的沼液、沼渣被输送到发电站周边的玉佛、前庙等多个观光果园,用于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升果品有机品质;张山营镇为德青源提供2万亩绿色饲料基地,从而形成了资源循环的生态农业。

张山营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切从实际出发,从自身资源出发的结果。在这个前提下,张山营镇走上了一条果品强镇,可持续发展生态循环经济之路。这巨大的变化印证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只有与时俱进,努力提升自身优势,才能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显示出勃勃生机。

联系电话:010-85815522转2655

标签:;  ;  ;  ;  ;  

走生态循环农业道路_葡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