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反应蛋白检测应用于妇产科患者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分析论文_和敏,王肖林

C-反应蛋白检测应用于妇产科患者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分析论文_和敏,王肖林

(云南省文山州人民医院;云南文山州663000)

【摘要】目的 分析C-反应蛋白检测应用于妇产科患者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妇产科感染性疾病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正常人员70名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健康人员的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并比较在妇产科感染性疾病中各项检测指标的敏感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C-反应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P<0.05);治疗后,观察组所有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明显下降(P<0.05)。结论 在妇产科感染性疾病患者临床诊断中,应用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临床诊断更加快捷、敏感,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C-反应蛋白;妇产科;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断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4-0035-01

在医院中,妇产科作为重要的科室之一,主要包括产科与妇科,其中,妇科感染性疾病临床上主要症状有外阴炎、盆腔炎、宫颈炎、卵巢炎、阴道炎等,而产科则存在产褥感染、脓毒血症等疾病,严重时会危害患者生命安全【1】。血清C-反应蛋白微量存在在正常人血清中【2】。研究发现,在机体被细菌感染时,血清C-反应蛋白在24h内明显增高【3】。本文就C-反应蛋白检测应用于妇产科患者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研究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妇产科感染性疾病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重度感染20例,中度感染27例,轻度感染23例,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正常人员70名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年龄20-53岁,平均年龄(36.9±5.6)岁,其中重度感染20例,中度感染27例,轻度感染23例,主要疾病类型有:外阴炎12例、盆腔炎13例、宫颈炎16例、卵巢炎11例、阴道炎18例。对照组的健康人员年龄19-52岁,平均年龄(35.8±6.1)岁。对比两组人员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首先,观察组所有患者和对照组健康体检者均在入院次日空腹进行静脉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的检测,采取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其次,给予观察组所有患者进行抗菌药物治疗,并在治疗7d、14d时对患者进行以上各项检测指标的复查,并将相关结果进行记录。

1.3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组重度、中度和轻度感染患者以及对照组健康人员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

比较观察组重度、重度、轻度感染患者中各项感染性疾病检测指标的阳性率和治疗7d、14d后感染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变化。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均采用SPSS22.0软件分析和处理相关数据,采用()表示计量资料,用t进行组间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各项检测指标对比

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观察组重度、中度、轻度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的数值mg/L分别为(88.98±31.52)、(54.13±21.33)、(25.49±2.62);红细胞沉降率mm/h分别为(20.14±9.89)、(16.42±6.29)、(11.16±4.32);白细胞计数109/L分别为(13.58±5.29)、(9.66±3.66)、(7.33±2.54);中性粒细胞比值%分别为(72.93±11.14)、(65.25±8.95)、(62.05±6.16)。对照组健康人员的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7.14±1.06)mg/L、红细胞沉降率(9.58±3.48)mm/h、、白细胞计数(6.52±2.01)109/L、中性粒细胞比值(60.02±5.86)%。

2.2观察组患者各项检测指标阳性率对比

血清C-反应蛋白阳性率检测明显高于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等各项指标。各项指标差异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70例妇产科感染疾病患者中,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阳性例数分别为66例、25例、21例、15例,阳性率为94.29%、35.71%、30%、21.43%。

2.3观察组患者治疗7d、14d后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变化

经过药物治疗后,观察组重度、中度、轻度感染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数值均明显下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7d后,观察组重度、中度、轻度感染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mg/L为(63.89±23.72)、(19.15±18.15)、(14.39±4.54);治疗14d后,观察组重度、重度、轻度感染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mg/L为(13.19±10.42)、(11.01±9.8)、(8.19±1.5)。

3、讨论

临床上妇产科传染性疾病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轻则引发各种不良并发症,重则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一般情况下,妇科感染性疾病患者多因感染病菌所致,而产科感染多为手术感染,但也可能是因为患者处在妊娠期间,若初夏你妊娠期糖尿病,或者机体免疫能力降低,或者长期应用了大量的糖皮质激素等,导致产科患者发生感染性疾病的几率增加。除此之外,产科孕妇产后感染也十分常见,比如脓毒血症、败血症以及脓毒性休克等等,均是危及产科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原因。

本文研究显示,相较于对照组正常人员,观察组感染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数值明显较高,且在观察组感染患者各项检测指标中,血清C-反应蛋白阳性率明显更高。且经过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变化显著,明显下降(P<0.05)。

综上,在在妇产科感染性疾病患者临床诊断中,应用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临床诊断更加快捷、敏感,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崔静, 花威, 刘超,等. C-反应蛋白在肿瘤与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6, 26(5):996-998.

[2]徐灿, 刘淼, 韩晓云,等. 妇产科患者感染性疾病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诊断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6, 26(12):2822-2824.

[3]袁庆.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 5(28):104-105.

论文作者:和敏,王肖林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  ;  ;  ;  ;  ;  ;  ;  

C-反应蛋白检测应用于妇产科患者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分析论文_和敏,王肖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