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急救护理分析论文_黄艳1,石凤姣2通讯作者,武蓉3,杨晖4

黄 艳1 石凤姣2通讯作者 武 蓉3 杨 晖4

1.2.3.长沙市第四医院急诊科 湖南长沙 410006;4.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5

【摘 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急救护理。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为时间段,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基于此观察组采取优化急诊急救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急救指标、并发症率、复发率以及满意度。结果:在急救指标上,两组球囊扩张、急救、后期住院等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并发症率、复发率上,对照组分别为5.0%、2.5%,观察组分别为25.0%、30.0%,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满意度上,对照组总体为80.0%,观察组总体为97.5%,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实施优化急诊急救护理流程的效果显著,即可缩短患者急救时间,降低复发率和并发症率,且可缩住院时间,提升其满意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急救护理;效果分析

在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的心肌坏死疾病,主要由持续性心肌缺血所致,以持久的、剧烈的胸骨后疼痛为主要表现【1】。该病症在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中位居前列,且发病率呈现为逐年增长的趋势,而发病群体趋向于年轻化【2】。由于患者发病后病情凶险,且病情进展迅速,因而优化急诊急救护理尤为关键【3】。本文分析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现报道如下内容: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为时间段,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女17例,男23例,年龄为36-84岁,平均为(61.3±2.7)岁。对照组女19例,男21例,年龄为35-83岁,平均为(62.5±2.9)岁。两组一般情况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用于文中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即院前抢救患者,并迅速送至院内抢救,遵医嘱建立静脉通道、做好心电监护和吸氧等,确诊后送入导管室。基于此观察组采取优化急诊急救护理流程,具体为:(1)院前急救和转运。即接到急救电话后,急诊科人员需在5min内初诊,并于拨打电话人员保持联系,指导其对患者实施院前抢救,如安抚患者心理,卧床休息,保持情绪稳定,不随意搬动等。到达现场后,需立即实施急救,其缓解心肌疼痛、输液、面罩吸氧,将患者轻柔搬上救护车。回医院期间检测生命体征,与医院医生保持联系,告知其患者情况,以做好术前准备。(2)接诊流程。即在接诊10min,接诊护士需对怀疑为急性心肌梗死者,需使其保持绝对卧床休息,且安置在急救室中,提供吸氧,并建立静脉通路,做好心电监护,采集心肌标志物、凝血系列、血常规、心肌酶学等。确诊后立即送入导管室,并实施PCI手术。(3)术后护理。即术后使患者保持绝对卧床休息,并指导其合理用药,将相关事项详细告知家属,叮嘱其对患者提供良好照顾。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急救指标(球囊扩张、急救、后期住院等时间)、并发症率、复发率以及满意度(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分为满意、不满意、一般等。)。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进行数据处理。t值可对文中计量数据加以检验,卡方可对文中计数数据加以检验,以P<0.05评定组间差异。

2.结果

2.1两组急救指标对比

两组球囊扩张、急救、后期住院等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近几年,由于人们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的转变,临床上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逐渐增多,且发病群体趋向于年轻化【4】。而在心血管疾病中,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常见严重疾病,且属于内科急诊急症,患者一旦发生,则其伴有心力衰竭、休克、心率失常等症状,是造成心脏猝死的主因。在对此类患者进行挽救的过程中,一个重要因素即为时间,即患者发病早期及时予以抢救和护理,对于成功抢救患者具有积极作用【5】。而通过对此类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急救护理流程,则可及时为患者实施抢救,并在科学、系统的护理流程下促使患者及时获得规范化的急诊急救,从而达到缩短其急救时间,减少并发症和复发率的目的【6】。本文的研究中,在急救指标上,两组球囊扩张、急救、后期住院等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并发症率、复发率上,对照组分别为5.0%、2.5%,观察组分别为25.0%、30.0%,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满意度上,对照组总体为80.0%,观察组总体为97.5%,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可见,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实施优化急诊急救护理流程具有积极价值和意义。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实施优化急诊急救护理流程的效果显著,即可缩短患者急救时间,降低复发率和并发症率,且可缩住院时间,提升其满意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茹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急救护理策略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03:144-145.

[2]尹晔.急诊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和预后的作用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05:173-174.

[3]周红岩.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7:145-147.

[4]李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优化急诊护理的应用效果探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18:2498-2500.

[5]阎智灵.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应用个性化护理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0:292+295.

[6]刘颖,赵婷.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01:13-15.

论文作者:黄艳1,石凤姣2通讯作者,武蓉3,杨晖4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9

标签:;  ;  ;  ;  ;  ;  ;  ;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急救护理分析论文_黄艳1,石凤姣2通讯作者,武蓉3,杨晖4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