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人力资本流动的可持续性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持续性论文,人力资本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7年,世界银行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提交了一份最新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本质上是一个创造并保持财富的过程,在这样的背景下,财富有着更广泛的意义,它不但包括传统的产品资产、自然资本,还包括人力资源(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人身上的知识和技能,人力资源指具有创造经济和非经济文化价值的人们的集合,二者在理论视角和涵盖内容上虽有不同,但共性明显,后文将以人力资本这一概念论述)。报告强调,在“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自然资本的总价值消耗要从总财富中扣除。如果一种经济增长是通过掠夺自然资源和滥用环境取得的,则无论其增长速度多快,总财富的增加仍将非常缓慢,甚至会出现负值。
那么,经济增长的源泉应该是什么呢?使用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均可创造“财富”,假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可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表达,其对数形式为:lnYi=lnβ1+β2lnX2i+β3lnX3i其中Y是财富增量,X2是自然资本,X3是人力资本。由于可持续发展要求自然资本的存量保持稳定,因此假定当前的自然资源消耗不应再增加。按照这一原则,创造财富的途径有三条:(1)提高β2,即提高自然资本的使用效率;(2)提高β3,即提高人力资本的使用效率;(3)增加人力资本的投入。因为第一和第二条途径实际上总是科学技术进步、资源配置优化、管理机制完善和社会组织合理的结果,所以广义地说,这三条途径实际上就是一条,即结束过去以实物资本推动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依靠人力资本投入实现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理论上,人力资本流动有利于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国际范围内的人力资本流动是否有助于参与流动各国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呢?人们探讨国际贸易的可持续性问题时,呼吁较多的往往是实物资本的可持续流动(例如:单个国家有可能依据其各种优势,在不消费或不损耗本国自然资产存量的基础上,通过进口其它国家的自然资产,以其它国家的不可持续发展为代价,实现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国际人力资本的可持续性流动却少有涉及。本文这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对国际人力资本流动中的可持续性问题进行一些尝试性的探讨。
一、国际人力资本流动中的可持续性问题
1.国际人力资本流动可持续性的判断标准 虽然各个学科对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是,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至少包括了以下两个方面:(1)全人类的共同努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必须建立起巩固的国际秩序和合作关系。对于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国际社会应给予帮助和支持。(2)公平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尺度。这种公平包括以下三点:当代人之间的公平;代际之间的公平;有限资源的公平分配。
根据这样的理解,从国际人力资本流动的角度,至少可以确认下面3个方面作为对国际人力资本流动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的评判标准:(1)国际人力资本流动是否提高了参与流动的有关各国以及全球的福利水平;(2)国际人力资本流动是否有助于参与流动的各国通过各种资本的补偿形式,确保了本国和全球资本存量的不变或增加;(3)国际人力资本流动中的可持续性实现必须反映参与流动的各国的责任分担原则,即对国际人力资本流动中出现的不可持续性以一定的形式予以补偿。
2.国际人力资本流动现状 国际人力资本流动的广度如何?移居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本存量占国内人力资本存量的多少?由于缺乏统一的国际移民统计数据,且人力资本的流出国大都没有对流出的人力资本进行跟踪统计(虽然有些人力资本的流入国做了一定程度的统计),因此,很难对以上问题作出精确回答。但是,从一些国际组织的统计数据中,依然能够看出当今国际人力资本流动的现状:
(1)人力资本主要是从发展中国家流向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英国等发达或较发达国家。其中,美国是人力资本流入的最大收益国,接收的人力资本占所有发达国家接收的54.3%。早在80年代,美国每年接收的高学历人才就超过40,000人。其中,亚洲是美国最大的人力资本输送国,其次分别是北美、南美和欧洲(见图1)。
(2)参预国际人力资本流动的人力资本素质较高。1998年,美国学者Carrington和Detragiache曾对61个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数据作了统计,统计人口占全部发展中国家人口的70%。在此基础上,William分析了美国移民的教育程度。他将初到美国的移民的受教育年限分成三类:初等(受教育年限为0~8年)、中等(9~12年)和高等(超过12年)。结果表明:只受过初等教育的移民,无论从绝对数量还是从相对数量看都微不足道,700万当中只有50万(7%);占最大比例的是主要来自北美及中美墨西哥等国的受过中等教育的移民;受过高等教育的移民比重排第二位,其中亚洲移民在占很大比重。菲律宾73万名移民中绝大部分受过高等教育,而我国40万名移民中受过中等与高等教育的移民各占一半。
如图1所示,虽然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也有大量的人力资本流向美国,但是鉴于发展中国家有大量的人力资本流向这些国家,仍可以认为当今国际人力资本流动的主要特征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高素质人力资本单向流动。
3.国际人力资本流动中的不可持续性 以目前的情况看,国际人力资本单向流动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经济影响无疑是正面的,但是对于发展中国家,国外学者说法不一。一方面,发展中国家认为国内高素质人力资本的流失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的一些学者却从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出发,提出了人力资本流动的“国际模式”。该模式指出:短期内,人才流失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损失;但长期看,由于外流人才带回了大量的外汇、经济科技信息以及投资、交流合作机会,因此提高了国内未移民者的收入,从而促进全球范围内的福利增长。
然而,这种“国际模式”的缺陷是,它没有考虑到如果一个国家拥有的人力资本数量仅是该国家经济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基本数量,或者仅仅稍微多一些,那么,高水平的人力资本流出会使得该国对于人力资本的需求量降到最低水平以下,从而直接影响该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美国学者Nadeem U.Haque构建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再次对这种“国际模式”进行了质疑,其论证结果不但指出单向的国际人力资本流动降低了流出国的经济增长速度,降低程度与流出人力资本占该国总人力资本存量的比例成正比;而且还指出虽然最初阶段人力资本流动会给流入国带来持续的经济增长,但这种增长的程度是由流入国的人力资本素质决定的,因为如果流入的人力资本的素质不高于流入国本国的人力资本素质(虽然高于流出国的平均人力资本素质),那么,该人力资本就不会给流入国的经济增长带来额外的贡献。这也就是说,如果流出国的人力资本素质持续下降,导致流出的人力资本的素质降低,那么,流入国因人力资本流入带来的经济增长速度也会降低。
因此,结合上文的评判标准可以得到如下结论:当今国际人力资本的单向流动不但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本存量,而且从长远看也不利于发达国家的人力资本存量增加。在发达国家没有对发展中国家进行任何形式的补偿的前提下,这种国际人力资本流动显然是不可持续性的。
二、国际人力资本流动中不可持续性存在的原因
如何解释这种国际人力资本流动中不可持续性存在的原因呢?过去,学者们引用“推拉”框架解释“人才外流”问题。根据这种框架,人才接受国的一些有利条件构成吸引他国人才流入的“拉力”,如:高工资、高生活标准、良好的科研条件及诱人的职业机会等;而相应地,人才流失国的一些不利条件则构成了排斥本国人才的“推力”。Reo vlakchmane曾在他的论文中指出:“潜在移民在本国的地位、条件与在移民国家同类人的地位、条件的比较对潜在移民的决定至关重要。”
虽然该说法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国际人力资本单向流动的原因,但却没有说明流动中存在不可持续性的原因。笔者认为,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如果世界人力资本流动市场处于一种理想状态,即不需要任何出国成本,那么,国与国之间任何微小的税后工资差异都会导致低税后工资国家的人口向高税后工资国家移民。但是一般情况下,人力资本的流动总伴随着一定的出国成本,此时决定人力资本是否流动的关键因素是流动后的税后工资差异是否大于出国成本。
如图2右所示的税后工资曲线,在同一个国家内,人力资本的素质越高其税后工资的边际增长率越高,且由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税后工资差异,因此人力资本的素质越高,其流动后所能获取的税后工资差异就越大。
出国成本可以分为经济成本和非经济成本两部分。经济成本主要是指人力资本流出本国及在国外重新安置时所需要的成本,如:我国大学生毕业出国需要缴纳的培养费等。非经济成本包括个人感情上对国内的留念、家庭因素的限制等。相对非经济成本,经济成本较为固定,可以近似认为是一个常数T0。非经济成本较为不确定,如果假定其最大值为t0,且T0+t0=T1,则出国成本可以为[T0,T1]内的任何一个值。
国家的人力存量不仅取决于该国家的劳动力数量(外延的增加),更取决于其劳动力的素质(内涵的增加)。如图2左所示,用金字塔结构表示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本存量。首先考虑纯经济成本,当税后工资差异等于出国成本T0(即成本收益相当)时,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本存量会形成一条人力资本素质截断线L2,处于该线以上的高素质人力资本会流出(此时收益大于成本),而处于该线以下的较低素质的人力资本会流在国内(此时收益小于成本)。如果再考虑包括非经济成本在内的整个出国成本T1,截断线会继续向上移动到L2,形成一条人力资本带L1L2。处于该带以内的人力资本可能会因非经济因素而选择不流出,而处于该带以上的人力资本通常情况下会选择流出。由此可以解释为什么大多数流入美国的人力资本的素质都比较高。
如果发展中国家缩小自身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税后工资差异(即税后工资曲线移动到右图虚线的位置),在出国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截断线L2和L1会分别向上移动至L2'和L1'的位置(如图2左所示),从而减少了可流出的人力资本范围。同理,如果增大出国的经济成本而保持非经济成本不变,人力资本带同样会向上平移;如果出国的经济成本不变,只是增加非经济成本,虽然线L2的位置不变,但L1会向上移动,增加带的带宽,从而减少可流出的人力资本范围。总的说来,税后工资差异大小决定了人力资本带的高低,差异越小,带越高;同时,提高出国的经济成本或非经济成本也会导致带向上移动。
同时,由于教育在社会层面上具有公共品的属性,即具有正的外部性,因此长期以来发展中国家的出国的经济成本并没有真实地得以反映。国家对人力资本早期的大量投资没有内部化到相应的出国成本中,导致人力资本带过分降低,国内人力资本流失加速。而在国际人力资本流动体系中,发达国家以低于人力资本实际成本的价格接收了发展中国家急需的高素质人力资本,以人力资本代替实物资本,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却没有对流出国流出的人力资本(对流出国而言意味着出口了本国的可持续性)进行必要的补偿。如果说是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造成了当今国际实物资本的不可持续性流动,那么,这种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也造成了当今国际人力资本流动的不可持续性。
三、实现国际人力资本可持续性流动的可能途径的探讨
1.提高出国的非经济成本,增强对国家的向心力和认同感,以增大人力资本的回流 提高出国的非经济成本即意味着增强可能流失的人力资本对其本国在非经济因素方面的向心力和认同感。其可能途径包括:
(1)保持国家稳定、宽松的社会、政治环境。
(2)加强对本国历史及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增强对国家、民族的向心力和认同感。
(3)对留学人员实行国际通行的来去自由的政策,创造长、短期出国及回国的宽松环境,以增强留学人员对本国在感情上的依恋。
(4)净化人际关系,在使用回国人员上应知人善任、扬长避短。
(5)重视发展国内的高等教育费和科学技术,为高素质人力资本实现自身价值创造条件。如印度班加罗尔等地建设高科技城,以良好的科研条件和竞争性的学术环境吸引了外流人才和本国人才进行软件技术、光纤通讯、微电子等尖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台湾的新竹科学园区则更是成为吸引外流人才回归的典范。
(6)采取优惠政策,稳定国内高层次人才。优惠政策的重点是工资、住房、工作条件、医疗保障、子女入托等几个方面。如工资待遇应与国外同类人员相近或近可能缩小差距(一般应不低于国外同类人员收入的1/3以上)。
2.提高出国的经济成本,缩小税后工资差距,以减少人力资本的外流 提高出国的经济成本,缩小税后工资差距要与国家的教育经费投资方式、国家税收的征收和使用等一系列经济政策结合起来考虑。在我国,高等教育的成本一直由国家承担,虽然从1995年起,大学教育逐步向收费教育过渡,但是个人承担的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在封闭经济系统中(即不存在国际人力资本流动),增加大学生的教育投资比增加中学生的教育投资可以形成更多的人力资本存量(因为我国大学教育经费投入的边际效益要高于中等教育投入的边际效益),更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但是,在开放的经济系统中(即存在国际人力资本流动),这种投入方式只会加剧人力资本的流失,因为高等教育的个人成本过低会造成其出国的经济成本过低。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税后工资差距时,人力资本带降低,会导致可流出的人力资本范围偏大。因此,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了既不严重限制出国人员出国,又能发挥引导作用,可采取如下措施:
大学以下的教育实行国家义务教育,并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大学本科及本科以上的教育实行“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用市场的供求机制来决定经费的投入。一方面扩大高等教育经费的来源,使办学方式更加多样化;另一方面完善高等教育学费的贷款制度。尽量使高等教育成本内部化,从而提高人力资本的出国成本。同时,把国家过去用于大学教育投资的经费转为就业市场中的高素质人力资本的高工资回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税后工资差距,从而实现国际人力资本的可持续性流动。
3.建立人力资本流动的国际合作新机制 通过国际人力资本市场,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吸引了大量的高素质人力资本,从而导致了人力资本流出国经济的不可持续发展。如果认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认同国际交往中通过公平、有效的合作方式解决全人类所共同面临的危机,那么,就有必要通过国际合作机制,建立“国际人力资本流动的新秩序”,解决人力资本流动中的不可持续性。其可能的途径有:
(1)建立可持续性补偿基金以被偿人力资本流失中的“不可持续性”。Bhagwati在1976年时曾建议对受过高等教育的移民征收“人力资本流失税”,用于联合国资助人力资本流失国的发展。据粗略估计,早在1972年该项税收收入就已高达7.5亿美元,然而该议项并没有被重视。实际上,已流失了的人力资本的早期投资不应该由发展中国家承担,而应该由人力资本流入国和流出的人力资本承担。对于流入他国并进行生产的人力资本,联合国可提取一定比例的工资税,以基金形式建立,用以资助人力资本流失国用于人力资本的再生产。
(2)增加国际人力资本的双向流动机制。鉴于国际人力资本单向流动的现状,国际组织及发达国家应积极促使更多的人力资本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流动。同时,由于发达国家的人力资本投资效益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应通过经验交流、技术转让等形式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人力资本的投资效益,从而提高全球范围内的人力资本存量。
(3)建立国际人力资本可持续发展论坛。人力资本流出国与流入国的政府机构官员及相应专家学者应就该问题召开必要的国际会议,深入探讨其解决的对策和措施。提高对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并使之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相协调,才能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标签:人力资本论文; 资本存量论文; 移民欧洲论文; 人力资本理论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可持续发展论文; 经济学论文; 移民论文; 财富论文; 发达国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