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体制创新的探索与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浦东新区论文,体制创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四大为浦东开发开放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五大进一步要求浦东新区“在体制创新、产业升级、扩大开放等方面继续走在前面,发挥对全国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决策下,在上海市委、市府的大力推进下,浦东新区积极地发挥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和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不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推动浦东新区社会和经济建设全面发展。历经10年的开发开放,浦东新区这块神奇的土地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成为上海城市综合功能开放的主要载体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块。回顾历年体制创新的成功历程,总结经验得失,对于推动浦东新区在新世纪掀起第二轮开发开放的建设高潮,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先试先行,积极发挥“试验田”和“窗口”作用。
自开发开放初期起,浦东新区就坚持将体制创新作为一项长期策略,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率先在一些经济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实践和探索:
1、经国务院批准,第一个在浦东外高桥地区建立保税区, 实施区域经济开放政策。迄今,外高桥保税区土地开发面积已达10平方公里,封关面积6.4平方公里,土地租售面积达26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165.05亿元,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保税区。
2、第一家在中国境内保税区从事进出口的外国公司日本伊藤忠, 经国务院批准,落户外高桥保税区后,吸引了大量国际大型著名企业纷纷来保税区投资,从事进出口业务,大大提高了保税区内进出口贸易、运输、仓储、房地产等功能开发的速度。
3、在全国率先进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实行全区域土地有偿使用。浦东新区首先对重点开发小区进行改革,使政府在土地使用上增加了收入来源,为浦东新区的市政和重点小区开发提供了资金支持,同时确保了土地的有效使用和保值增值。
4、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家外资银行分行, 因浦东开发获人民银行总行批准设立,开创了我国金融改革和开放的先河。迄今,已有40余家外资银行和金融机构在上海设立,其中16家在浦东注册经营。上海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舞台上跨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5、全国第一家外资保险公司——美国友邦保险公司, 经人民银行总行批准,在浦东注册。其新颖的保险业务推销方式,为国内保险企业提供了示范,加快了我国保险业的改革步伐。
6、 全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零售商业企业中日合资上海第一八佰伴新世纪商厦,是国务院批准在浦东建立的,是我国零售商业和流通领域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之一。它的建立触动了我国商业企业和流通领域的改革。
7、上海证券交易所迁入浦东并正式营业,率先开展证券交易, 以后,国家又在上海建立了外汇交易市场等专业市场,推动了金融市场的发育。上海证券交易所建立运营后,其效益每年都有较大幅度增长。
8、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是全国唯一以“粮油”命名的交易所, 是全国最早的粮油交易所之一,在全国率先推出粮油期货交易,率先建立期货交易的规章制度和加强市场风险管理。上海粮油交易所的建立和迁入浦东营业,推动了粮油一级市场交易的规范化,带动粮油二级交易市场的繁荣活跃。
9、率先向全国开放外贸市场,打破口岸分割, 允许中央和各省市外贸公司到浦东设立子公司。目前,全国各地已经有近80家外贸公司在浦东新区设立子公司,为浦东发挥两个扇面辐射作用,迈向物流中心城区起到良好的作用。
10、唯一成为外资银行试行人民币业务的地区。在中央和市委市府的积极推动下,浦东已有9家外资银行获准在浦东试行人民币业务, 促进了我国商业银行机制转变,推动浦东陆家嘴金融中心的加快形成。
11、第一个成为允许发展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区域。我国已有不少大型企业集团获准试点设立财务公司,但是浦东率先将整个区域作为这项改革的试点。此项政策有利于企业在浦东实行工商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融合,有利于浦东的企业集团迅速成长为跨国公司(集团),有利于增强浦东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总体实力。目前,浦东新区第一家区域性企业集团——浦发集团,已经人民银行总行批准,建立财务公司。
12、全国第一家中外合资进出口公司,已获经贸部批准,在浦东注册。这是从事全国范围进出口业务领域首次向国外大贸易商社开放。
13、率先被允许开展服务贸易试点。在我国加入WTO之前, 将先在浦东试办服务贸易,加快营造与国际通行做法相适应的经济运作环境,并能针对可能带来的冲击,及时形成相应对策。
14、率先进行不同功能的集中开发,建立了全国唯一的金融贸易开发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全国第一家以现代农业为主的开发小区——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全国唯一一家以高科技产业命名的开发区——张江高科技园区,等等,进行了功能开发的有益探索。
15、浦东新区以“精简、统一、高效”为原则,率先进行了“小政府、大服务”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浦东新区从建立初开始就建立了以强化综合服务管理和综合调控职能为特点的行政管理模式,精简行政职能机构和人员,为实现政企分开和企业走向市场提供了体制保证。为了不断提高行政管理效率,浦东新区从项目审批“一站”、“一窗”到“一条龙”、“一门式”,先后实施了一系列旨在简化办事程序、方便广大投资者的改革措施,在海内外引起了积极的反响。
二、解放思想,全面深化各项综合配套改革。
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自始至终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改革开放的总方针,贯彻了上海市委、市府“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战略意图。10年来,浦东新区在积极推进先导性改革和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的同时,不断深化各项综合配套改革,以争取新区改革开放的全面发展。
1、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浦东新区国有企业改革力度不断得到加强,推动设立了一批各种类型的国有资产运营公司,成立了以金桥集团、陆家嘴集团、浦发集团、外高桥集团为代表的一批企业集团,使国有资产逐步向优势企业集中。同时,推行了国有企业财务总监直接委派制、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一系列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措施,有效地保障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2、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浦东新区按照“城乡一体化、 一流新区要有一流农业”的要求,积极开展农村综合改革。一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和集约化;二是不断深化新区农村集体企业改革,通过推行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抓大放小等多种改革措施,鼓励乡镇企业职工参与企业投资与管理,提倡集体资产退出或减少持股比例,有效地提高了乡镇集体经济发展运行水平;三是在新区各乡镇全面实施政企分开,推行了乡镇领导和企业经营者分离、资产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分离的“两分开”制度,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
3、大胆进行劳动制度改革,实现人力资源的市场配置。 浦东新区努力培育开放型的劳动力和人才市场,探索征地劳动力的社会安置方式,创出了市场就业机制的特色。在国有、集体企业中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同时加大了再就业工程力度,解决了一批就业难点,加快了企业下岗待工人员的分流力度,大幅度降低了职工待工率,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4、以采购市场为试点,推动政府采购制度实施。 浦东新区在全国率先推行了行政事业单位采购社会化资源配置的试点,率先成立了浦东新区社会资源配置市场和建筑物资采购市场,进行了政府采购的有益尝试。采购制度的试点为上海市和浦东新区制订政府采购政策的提供了依据,并为全面实施和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5、以公交体制改革为先导,带动事业单位改革。 浦东新区以资产重组为抓手,以“社会化、市场化、规范化”为目标,将原来独家经营的浦交公司一分为三,以参股方式分别组建了三家股份制公司,彻底改变了政府办公交的格局,取消了政府对公交每年财政补贴,形成社会办公交和适度竞争的新局面。在以公交改革为先导的同时,先后推行了绿化环卫社会化招投标、文教体育走产业化道路等一系列改革试点,推动浦东新区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开展。
三、开拓进取,不断探索浦东改革新课题。
世纪之交,回顾10年来的探索道路,总结浦东新区在体制创新的实践过程中得出的经验,就不难看到,抓住机遇,尽快建立起兼容国际惯例、中国特色与上海特点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将是浦东在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任务和目标。
1、进一步完善适应宏观调控、 间接管理机制的“小政府”行政体制。在新一轮开发开放中,浦东新区必须加强和改善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小政府、大社会”的行政管理体制,提高社会经济管理的效率。要率先对企业实行无主管、无级别待遇,促使政企真正分开;实行政府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实行开发、建设市场化,服务社会化;借鉴国际经验,建立政府咨询制度;建立、规范中介组织,推行国际通行的管理与自律制度;彻底消除以地区、所有制为依据的差别性政策,创造公平、公开的市场环境。
2、要加速推进新区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使企业依法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为市场经济运行奠定坚实的微观经济基础。因此,浦东新区国有企业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要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国有资本坚决退出一般性竞争行业;要调整国有资产在产权结构中的地位,视企业的不同重要性,实现控股或参股地位;要尽快使区属国有困难企业通过改革、改造、改组和加强管理摆脱困境,走上良性发展轨道;要通过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尽快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3、培育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充分发挥市场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因此,要以商品市场为基础,要素市场为支柱,重点发展和培育房地产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和产权市场等生产要素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促进人流、物流、商品流、信息流向浦东集聚。此外,重点发掘和充分利用浦东新区现有金融贸易区、外高桥保税区、张江高科技园区等的功能,建立以信用和国际惯例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法制体系,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提升市场经济运行的效率、活力与质量。
4、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 浦东新区应进一步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企业和事业单位改革,保持新区社会稳定。
5、深化各项综合配套改革。浦东新区应不断深化各项配套改革, 以推动新区体制改革全面开展。新区的投融资体制要全面改革政府投资方式,落实企业投资决策自主权,完善竞争性项目招、投标机制,强化风险约束机制和法人主体项目责任制;就业机制基本实现管理科学化,安置方式多样化,用工制度市场化;住房制度改革要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有步骤地推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国资管理要建立起权责明确、监控有力、运行高效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运营体系;及科技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等。
浦东开发开放任重而道远,浦东的经济体制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指引下,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浦东新区将以崭新的姿态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在新世纪里再作新贡献,再创新成绩,再上新台阶。
(本文由上海浦东新区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