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社区全科医生综合性干预在慢性高血压患者疾病控制中的应用论文_郑光明

谈谈社区全科医生综合性干预在慢性高血压患者疾病控制中的应用论文_郑光明

(无锡市梁溪区北大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214000)

【摘要】目的:分析探究社区全科医生综合性干预应用于慢性高血压患者疾病控制中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选择过去所收治的慢性高血压患者共180人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均为90人,依次设为对照组与观察组。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护理上实施综合性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血压变化、高血压疾病知识掌握以及服药依从性等情况。结果:经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接受综合性干预之后血压控制情况、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服药依从性都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高血压患者中开展社区全科医生综合性干预,能够实现对患者疾病的有效控制,值得在临床加以推广实施。

【关键词】社区;全科医生;综合性干预;慢性高血压;控制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1-0674-01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过去所收治的慢性高血压患者共180人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均为90人,依次设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男56例,女34例;平均年龄(54.51±4.27)岁;平均病程(3.59±1.27)年。对照组男51例,女39例;平均年龄(52.51±3.27)岁;平均病程(3.32±1.57)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施干预之前,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用药依从性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纳入标准:①均符合WHO的高血压诊断标准;②年龄>33岁;③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排除标准:①继发性高血压患者;②急性冠脉综合征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③脑卒中<3个月;④严重心、肝、肾损害患者;⑤精神障碍者及肿瘤晚期患者。

3、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观察组在药物指导基础上给予综合性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①个人健康档案的建立:档案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记录患者的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血脂和血糖水平,同时记录患者平时饮食习惯、近期服药情况、对高血压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存在的不良生活习惯。根据上述资料对患者进行心脑血管危险因素评估分级。

②制定方案:全科医生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相应推荐的治疗方案,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个性化方案,并监督实施。

③心理指导:加强与患者及家属之间的沟通,解答患者的疑问,以减少患者因对疾病相关知识不了解而产生的不良情绪,以期提高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感及对治疗的依从性。

④治疗期间,严格监测患者血压,对已达标患者继续该方案治疗,对不达标患者,需对降压药物剂量等进行调整。

⑤饮食指导:告知患者严格控制糖、盐的食用,多以低盐、低热量、低脂肪为主。

⑥生活方式指导:为患者讲解良好的生活方式与运动形式,以帮助患者提高身体机能,对疾病的控制十分有利。

⑦健康教育:社区全科医生定期上门拜访患者,并对其病情变化进行及时了解,增进与患者及家人的关系,通过宣传知识,让人们充分认识和重视该病,健康教育是防治高血压的有效方法。

4、观察指标:对患者干预前后血压变化情况、服药依从性及知识掌握率进行观察。各指标均于干预3个月后进行评分。

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两组干预后血压比较

干预前,两组血压(舒张压、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血压控制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两组干预后知识掌握率、服药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知识完全掌握67例,部分掌握23例,未掌握0,知识掌握率达100%。对照组知识完全掌握16例,部分掌握31例,未掌握43例,知识掌握率为52.22%。观察组干预后知识掌握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两组干预后服药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完全依从52例,部分依从33例,不依从5例,服药依从性为94.44%。对照组全依从31例,部分依从28例,不依从31例,服药依从性为65.56%。观察组干预后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我国高血压防治现状呈现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三高”和不规律服药、不难受不吃药、不爱用药的“三不”以及知识掌握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三低”的特点。研究证明,高血压只有早发现、早综合性干预,才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总死亡率,并降低给社会及家庭带来的生活负担。仅给予高血压患者相应药物治疗,已不适合高血压治疗的发展方向。目前,全科医生是我国卫生改革的需要,其中社区卫生机构不仅能提供低价、便捷的服务,同时服务的质量及效率均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全科医生应重视疾病的干预,在连续性服务观念下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医学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个性化地去指导、管理患者。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的血压变化情况知识掌握率、服药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综合性干预纠正了慢性高血压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提高了患者运动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有效地控制了高血压。分析原因,综合性干预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掌握慢性高血压相关的预防知识,提高了患者的知识掌握率;同时综合性干预可使指导患者合理用药,从而发挥有效控制血压的作用,使患者服药依从性得以提高。

综上所述,社区全科医生综合性干预在慢性高血压患者疾病控制中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变化情况,显著提高患者知识掌握率、服药依从性,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普及推广。

参考文献:

[1]潘建风.社区全科医生综合防治干预在慢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36):179-180.

[2]康建忠.社区无缝链式服务管理模式对中老年慢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指标、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03):134-136+140.

论文作者:郑光明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1月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7

标签:;  ;  ;  ;  ;  ;  ;  ;  

谈谈社区全科医生综合性干预在慢性高血压患者疾病控制中的应用论文_郑光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