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康乐县第一中学 董玉成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公民进行马列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知识教学尚需载体,观点教育更离不开载体。这个载体不是别的,而正是生活资源,引入课堂也可以叫做课程资源。导入生活是为了感知生活,感知生活必须导入生活,其用意是从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切入,呈现问题情境,引出理论知识的学习。新课改就要求我们更深入生活,从贴近身边的事情来理解课本内容,更强调知识的实用性,下面就从课程资源的角度来浅谈一下我的认识。
关键词:高中政治;新课改理念;课程资源
一、改变旧的教育观念,要对课程资源有新的认识
在教师与教材的关系上,依据教材是前提,但不能唯教材。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注重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努力开发实际、实用,具有学校、教师、学生特色的教学资源,并使之成为一个开放的体系,完成从讲教材到用教材的转变。
“教育的理想是为人的一切”,无论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还是价值观。了解了新课改的目标、任务、原因、意义,政治课教师就应从改变观念开始,从课堂教学入手,积极地从实践中探索新方法、新途径,大胆创新,在反思中探索规律,使高中政治课教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充满生机。
课程资源从分布空间上看,有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之分。校内课程资源包括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人文环境等,校外课程资源包括家庭社区、时事政治资源、地方文化传统、社会实践活动等;从存在方式上看,分为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隐性课程资源是潜在的,如校风学风、师生关系、教师人格等。从功能上看,可分为素材性资源与条件性资源。素材性资源可以直接成为课程素材或来源,条件性资源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的实施范围和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主要内容上看,有教材资源、人力资源、实践资源、信息资源等等,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主要有四条途径:拓展教材资源,为思政课“注入时代活水”;提升人力资源,使思政课践行“以人为本”;创造实践资源,使思政课“生活之树常青”;链接信息资源,让思政课“驶入信息高速”。
二、预设教学文本,实现课程资源的多元化
教师预设文本导读路径和切入点。教师应注重教材与社会生活和学生认知的联系和融合,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在对教材再加工的基础上预设教学文本,形成独特的教学视野。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索教学思路,把自己的理解转化为对学生的引导。理出导读的切入点、连接点、困惑点。这样就使教材成为学生认知的支撑,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引领。
要强调的是必须正确把握预设文本与教学三维目标的关系。教师向学生预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应依据教材、课程标准、社会背景、学生认知水平,确保预设文本的开放性和动态性。如对社会保障制度这一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先介绍了学校所在地区居民的社会保险状况,引导学生选择和处理相关信息。通过讨论预设的情景问题,加深了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则、意义的认识,保证了教学三维目标的动态生成。
我们在教学中,很多教学资源可以是很生活化的,就在学生身边,用到课堂中会让学生更易理解和掌握。
比如,讲到经济生活,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早中晚菜市场商品价格的变动,从而揭示价值规律;也可直接从学校门口的小摊小贩讲到个体经济的存在形式;还可带领学生考察当地外资利用情况,从而加深对改革开放必要性的了解……学习生活与哲学,教师可引导学生辨析平时所熟知的民谚和寓言,如“入山问樵、入水问渔”、“解剖麻雀”、“揠苗助长”、“量体裁衣”等,以此来阐释哲学的真谛……讲述政治生活时,可联系的社会热点问题更多:“审计风暴”、“民告官”、“联合国机构改革”、“朝核问题”等。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能力实际和社会实际,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还有助于学生走出课堂后自觉运用理论知识去关注周围的人与社会。
三、课堂教学中注重教学资源的生成
(1)、善于提出有深度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认识兴趣的形成有多种制约因素,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趋向成熟的和正在发展中的心理力量和教材的相关度。对学生发展最优的相关度是教学条件能有力地促使学生处在“最近发展区”的心理力量开动起来,并把它导向一定的目的。因此,教师要针对那些需要通过反复推敲才能准确把握的内容,包括教学重点、难点设计提问,并努力使设计的问题调动起学生自己的经验、意向和创造力,让学生从发现、选择或重组的多种过程中获得答案和教学资源的生成,从中获得快乐的感受。教师课后详细做记录,这也是课程资源的整合过程,也是课后反思中可以反映出的内容。
(2)、鼓励学生当“小老师”,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也能讲解一部分教材或替教师作一些课堂的指导。如果“小老师”在指导过程中遇到同学们提出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走下讲台与教师磋商。这样老师从“少教”到“不教”,学生从模仿到创造,提高了学习自信心,形成一种充分发扬学生自主精神的、生动和谐的学习气氛。学生在从模仿到创造的过程中会自觉的去查找资料找到他们的教学资源和大家共享,这也可以是课程资源的一种整合方式。
(3)、换位思考,找到学生容易接受的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适当“示弱”,缩短师生心理距离。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容易出现错误之处,教师以平等者的身份介入,师生展开积极对话,在反复探讨中达成正确共识。对话中教师应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内心。师生的对话过程既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通过对话和师生相互影响,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提高。同时也可在谈话中了解学生关注和关心的问题。从学生身边着手来生成课程资源,比如:在讲到矛盾观点的时候,设置小小辩论会,让学生辩论,学生用手机的利与弊,学生肯定感兴趣,在辩论中加以正确引导,也为班主任工作做了贡献。因为,为学生使用手机的问题,很多班主任肯定煞费苦心,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作为教师在不断学习,社会也在不断进步,我们所使用的课程资源也要不断更新,用让学生更易明白和掌握的材料来说明问题一直是我们不断的追求,就让我们一起来整合身边的课程资源吧!
【本文系甘肃省教科所“十三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号:GS〔2017〕GHB0873;课题题目:新课改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县级高中思想政治课“学讲练”教学模式研究】
论文作者:董玉成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1
标签:学生论文; 资源论文; 课程论文; 教师论文; 教材论文; 教学资源论文; 上看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8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