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对党的十六大报告的解读_十六大报告论文

周小川对党的十六大报告的解读_十六大报告论文

周小川解读十六大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十六大报告论文,周小川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十六大报告对资本市场的发展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十六大报告特别突出地单独提出了要“推动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

“正确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为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理论认识方面的障碍

可行的选择是强调发展,在发展中解决问题,通过发展消化历史包袱

保护资本市场投资者的权益有了更加明确的理论背景

党已高度重视法人治理结构的作用

证监会是监管者,不代行所有者的职能;对于上市公司,证监会是监管部门而不是主管部门,也不是所有者代表

(创业板)具体细节还可以设计和论证,不管叫什么名字,以什么方式和具体规则,必然是要求资本市场为科教兴国战略提供服务

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应明确分为资本市场服务业的开放和通过资本市场实行资本流动的对外开放两个不同方面

党的十六大已经胜利闭幕。十六大报告中涉及资本市场的内容丰富。十六大报告对今后资本市场的发展有哪些指导意义?日前,记者就十六大报告中有关资本市场的内容采访了中国证监会主席周小川。

问:十六大报告对资本市场的工作有没有直接相关的指导意见?您可否谈些体会?

答:十六大报告是意义深远、内容丰富的,特别是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及相关大政方针部署。我在证监会党委会上的发言已经谈了学习这些内容的初步体会。此外,十六大报告中还有一些与资本市场相关的内容,对资本市场的发展有直接的指导意义,我可以和大家共同探讨,并先谈一些初步体会。

问:报告提出了“推动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它有什么具体的含义?

答: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推动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整体方略,明确了资本市场今后工作的基调,也表明了党的领导集体对资本市场的基本态度。这句话是在“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的段落中提出的。当前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的重点是要建立和健全生产要素市场,因此把资源配置和要素市场的内容放在了这一段的最前面,是整个段落的核心要点。我国商品市场的改革和发展已有多年,总体来讲成绩很大,相对而言要素市场的发展和健全则较为滞后。十六大报告在这一段中首先提出了“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大家都知道经济学的资源配置指的主要是生产要素的配置,这就体现了当前要把发展要素市场作为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的工作重点,包括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等市场,十六大报告用一句话提出了“发展产权,土地、劳动力和技术等市场”,但并未把资本市场平行地列在其中,而是特别突出地单独提出了要“推动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我理解,这是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所专门加以强调的。在我国,尽管有不少生产要素是稀缺的,但作为一个人均收入捆对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资本在各种生产要素中仍旧是最为稀缺的。因此,建立和健全要素市场,要十分重视发展资本市场,要积极推动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

问:报告中提到了“虚拟经济”,您对此怎么理解?

答: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要“正确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这为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理论认识方面的障碍。虽然十六大报告没有对此进行详细的论述,但学习和领会其含义,有利于澄清认识,对发展资本市场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过去由于受计划经济只强调传统物质生产体系的理论影响,对于资本市场的看法有时存在偏见,有这佯那样的争论。一个是资本市场到底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这个问题早些时候已经逐步解决了。另一个是资本市场似乎没有直接创造物质财富,是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有无好处的问题。依我看来,从一级市场出发,资本市场实际上是直接配置资源,为各种生产和服务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属于实体经济范畴。而二级市场上的证券交易,特别是某些用于价格发现和风险控制类的金融衍生产品,可能会归属于虚拟经济的范畴。按照十六大报告的精神,要正确处理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要点是不再直接对虚拟经济持否定或负面的态度。我初步理解这种关系应是,一方面要求虚拟经济不要脱离实体经济,另一方面要注意发挥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十六大报告中关于正确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提法,言简意赅,但含义深刻,消除了对资本市场的旧式的偏见,对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有很重要的启发。

问:报告特别强调了发展这一主题,应如何落实?

答:十六大报告中关于“发展”的论述,对我们建设资本市场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同时提出“发展必须坚持和深化改革。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我国经济处于转轨过程中,属于新兴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发展资本市场,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也会有一些历史包袱,如果把发展先停下来解决这些问题,先消化历史包袱,然后再继续发展,很可能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行的,可能会在世界经济潮流中丧失发展机遇。可行的选择是强调发展,在发展中解决问题,通过发展消化历史包袱。当然在具体工作中还需要具体分析并讲究战略上的艺术,处理好发展、创新、开放与打基础、规范化、卸包袱之间的具体关系。

问:报告中有没有与保护投资者相关的内容?

答: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又提出“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同时在“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段落中,提出要“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这为资本市场发生的分配关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过去社会上有一种观点,对资本市场中通过证券投资所获得的收入是否合理存在疑问,并质疑这种收入能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种观点可能会对资本市场中活跃的机构和个人导致某种偏见。而按照十六大报告的精神,证券投资收入符合生产要素按其贡献参与分配的收入分配原则,尽管资本市场上的买卖价差收入不一定属于典型意义上的劳动收入,但首先它是合法的,是受法律保护的,其次它属于要素收入,资本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应按其贡献参与分配。因此,从这一角度看,保护资本市场投资者的权益就有了更加明确的理论背景。

问:报告中有没有与上市公司相关的内容?

答: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国有大中型企业继续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这表明党已高度重视法人治理结构的作用。法人治理结构和资本市场是紧密相关的。公司必须有健全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其股票,债券等产品才能够不断吸引投资者,才能够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透明,才能够确保投资者参与重大经营决策、参与企业财务监督和设立激励机制。投资者不论持股份额大小,都有机会按其持股比例行使对企业的经营和监督的表决权,并享有相应的收益权,这对发展资本市场是至关重要的。强调和重视法人治理结构,对今后上市公司的进一步改革和转轨,对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都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

问:报告中关于设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内容对您的工作有哪些影响?

答: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制度,这有助于解决国有企业中较为突出的所有者缺位问题,完善其法人治理结构。过去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有些企业存在较为严重所有者缺位的问题,这是公司治理结构中的致命缺陷。这些企业改制上市后,有的仍未能解决这种缺陷,成为上市公司质量中的一个难题。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国家要制定法律法规,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同时提出要在“中央政府和省、市(地)两级地方政府设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通过这一改革举措,可以有效解决国有企业中的所有者缺位问题,有利于完善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

与此同时,这一改革举措对监管部门也有重要启示,可以进一步明确区分监管部门的职能和所有者的职能。证监会作为监管部门,已多次强调要明确自身定位。过去讲过多次,证监会是监管者,不代行所有者的职能;对于上市公司,证监会是监管部门而不是主管部门,也不是所有者代表。只有明确定位,分清职责,证监会才能在公正的立场上开展监管工作,公平对待大、小股东,公平对待不同所有制的企业。过去由于出资人代表不很明确,确实发生过让证监会代行所有者职能的事例,其它部门有时也理解证监会应行使类似的职能,实际上这不利于监管者在市场中建立公正的形象。随着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这一体制的建立,证券监管部门可以更加明确自身的定位,这非常有利于监管工作的开展,使监管部门能够更加平等地对待不同的投资者,有利于投资者对资本市场建立更强的信心。

问:报告中没有直接提到创业板,您怎样理解?

答: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发挥风险投资的作用,形成促进科技创新和创业的资本运作和人才汇集机制”。资本运作就意味着要有资本运作的环境和基础设施,就意味着要有市场平台,也就是我们说的创业板。具体细节还可以设计和论证,不管叫什么名字,以什么方式和具体规则,必然是要求资本市场为科教兴国战略提供服务。风险投资不仅是一种资本运作,也包含技术和管理的成分。它不但提供资金,而且孵化技术,改造管理,因此必须汇集人才,形成以资本、技术和管理相互促进的创业环境。在这一环境中,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是否通畅,企业的评价和激励机制能否形成,都要依靠创业板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同时我们要认真吸取国际经验和教训,尽可能充分地作好各项论证和准备工作,避免发生不必要的风险。当然,这些都是新生事物,需要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并具有创新精神,不可能事先完全避免未来的风险和错误,但可争取做得较好、较周到。

问:报告中关于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有哪些提法,应如何理解?

答: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应明确分为资本市场服务业的开放和通过资本市场实行资本流动的对外开放两个不同方面,前者包括证券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咨询公司等服务业的准入和“走出去”;属于WTO服务业贸易的谈判内容;后者则以B股市场、国内企业海外上市、QFII等为例,通过渐进方式最终实现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

我们前面提到“推动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基本方略,其中涉及的资本市场开放的内容,应该是指资本流动上的对外开放。十六大报告还指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利用中长期国外投资”。对于“多种方式”,报告中没有详细的论述,但党和国家对此已有明确的提法。党在十五届五中全会的报告中就提出了要“适应跨国投资发展趋势,积极探索采用收购、兼并、投资基金和证券投资等多种方式利用中长期国外投资”,九届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则提出,“积极探索采用收购、兼并、风险投资、投资基金和证券投资等形式,扩大利用外资规模”,这些都属于通过开放吸引和利用外资的方式。前不久,证监会和财政部、国家经贸委联合颁布了《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开始了资本市场中通过收购、兼并方式吸引外资的尝试。最近起步的QFII制度,则迈出了我国通过投资基金、证券投资等方式吸引外资的第一步。正像党代会几次文件中所指明的方向,通过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呈现的快速且较稳定的经济成长,和国内潜力巨大的市场,对于全球投资者肯定会呈现出明显的吸引力。

资本市场的开放还涉及到服务业的开放。在今年年初的金融工作会议上,中央领导同志就明确讲到,有一些产业的开放要慎重,但是服务业的开放要加快,包括金融服务业的开放也需要加快。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提高自身服务业的水准和加强竞争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当然服务业的开放有好处,也有压力,开放会带来机遇和挑战,对此要有清楚的认识。我们要相信中国整体经济形势是不断向好的,抵御风险的能力是日益增强的,中国人是非常勤劳、善于学习的,特别是资本市场服务业有一大批年轻有为、教育背景良好的人才,他们一定能在这一过程中趋利避害,通过开放使资本市场服务业快速成长;通过开放,取长补短,增强国际竞争力。我们相信,随着资本市场环境的优化,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监管能力的提高,我国资本市场服务业的对外开放还会迈向新的台阶。

问:报告中还有哪些与资本市场直接有关的论述?

答:由于十六大报告涉及我国多项大政方针,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领域,不可能有集中的段落讨论资本市场。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报告中以上论述和观点中都与资本市场有联系,对今后资本市场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另外,十六大报告中关于金融体制改革还有一些论述,如报告中提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使金融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也与发展资本市场有关。

今后我们还须进一步学习和领会十六大报告的精神,与资本市场各界同仁一起,通过深入研究,把十六大报告的精神落实到我们的实际行动中去,落实到我们今后推动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实践中去。

标签:;  ;  ;  ;  ;  

周小川对党的十六大报告的解读_十六大报告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