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研究_化学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高一化学作业设计探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作业论文,新课程理念论文,高一化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成为影响整个民族生存状况的基本因素,为了国家发展和民族的前途,旨在“以人为本,以提高国民的科学素养”为总目标的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即将全面铺开。新课程改革的浪潮已扑面而来,我们只有应潮流而动,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争取主动。由此带来的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模式、评价方式等等都要发生变革,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作业设计必须重新审视。

二、研究过程

1.研究新课程理念给作业的设计带来的新要求

(1)从目标来看,“由过分强调掌握‘双基’的化学课程向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化学课程转变。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构建课程的总目标。”作业的设计要有更多的思想性、探究性、整合性。从目标的价值取向来看,由面向少数人的化学课程向面向全体学生的化学课程转变。作业设计要有层次性,体现人文关怀,让后进生吃得着、吃得了,让优等生吃得好、吃得饱,让每位学生都能做、会做、爱做,使化学真正成为一门大众科学。

(2)从内容来看,“由过分注重学科系统知识的化学课程向贴近社会、贴近生活,体现STS教育思想的化学课程转变”。作业应删除过于繁难或陈旧的成分,降低化学计算的技能要求,注重内容的基础性、现代性、情景性、实用性和实践性。

(3)从学习方式看,改“听、记、背、练”为通过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实验等科学探究,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体验探究过程和探究乐趣。作业应减少概念陈述、知识记忆题、复杂计算题,增设实验题、探究题、综合应用题,培养学生的学科间整合以及应用、创新的能力。

2.参考国外作业设计

(1)作业观在美国经历了几次演变

从杜威的“在做中学”使作业受到淡化到1957年苏联的人造卫星上天后刺激了美国政府的过分重视,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人们开始讨论合理的家庭作业量。调查表明:目前有90%的教师和校长认为家庭作业能发展孩子的创造性,培养责任感,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给学校与家庭之间提供了一条信息交流的渠道。

密歇根州立大学教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珍妮特·阿勒蔓和基尔·布乐菲认为,教师应该“将家庭作业重新界定为能够弥补课堂学习之不足的课外学习机会”。为使家庭作业变得既为孩子们力所能及又有助于孩子们的学习,他们对老师提出如下建议:①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一定的课程思想;②家庭作业必须难易适当,既需要学生费些脑筋又不至于使之感到困惑或灰心;③为学生提供一些能使之顺利完成家庭作业的背景知识或资料;④每次所布置的家庭作业对学生的好处与需要学生花费时间和精力是否成比例。

(2)作业类型

①小课题研究。如“制作族谱”“本性独白”等。②专题作业。如“公民权利”“关于南北战争”等。③课外计划。课外计划是克林顿政府为确保学生安全并帮助他们课外学习的“21世纪社区学习中心计划”的一部分,其所要完成的任务有:A.课业辅导项目;B.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C.学习技术(网络);D.职业发展,对不同的职业人士进行访谈,进行实地考察和短期的工作实习,进行兴趣和技能评价,参观大学校园。

(3)作业特点

①以学生为中心,作业布置讲究兴趣性。②作业类型多样灵活,都以一定的问题出现,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和空间,联系学生的实际,把社会当成学习的大课堂。③不注重学生完成多少,注重的是学生是否掌握完成作业的方式与作业的实用性。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是检索—实验或调查—研究—形成成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探究、合作与学生的自主精神。所有这些作业,不需要“背功”,也没有“标准答案”。你获得什么等级的评分,全看你搜集材料的功夫和有没有独特又言之有据的观点——你不必担心“对”还是“错”。

3.反思当前我国的作业观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下的作业观是考试考什么,作业练什么,甚至不加选择地进行“拉网式”机械训练。这种不注重人文关怀、没有针对性、不讲求实效的题海战术,虽然夯实了“双基”,但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僵化了学生的思维。答案标准化、知识学科化、禁锢了学生的创造力,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后续发展。

4.研究新教材中的课后作业

分别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山东科技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按新课程标准编写的三套高中化学新教材《化学1》、《化学2》(必修)与现行教材相比,新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做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并重,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后续发展为本。每套教材除了直白外还含有许多新课标的隐意,给教与学留下了许多可以自由发展与发挥的空间,但教材中的课后作业设计,无论从质上还是量上都不能很好地体现新课程理念。本人分别统计了必修化学1和2两册三种教材的课后作业,结果如附表所示。

附表 三种新教材的课后作业统计

题目数

 人民教育出

 山东科技出

 江苏教育出

题型

 版社版本版社版本版社版本

 1

  2

  1

  2

  1

 2

“双基”复习题

57

43

  34

40

 70

 52

“STS情景”应用题 12

14

  36

20

 13

 32

实践活动与探究题 8

  8

  13

12

  3

 11

总题数

77

65

  83

72

 86

 95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三套教材中的课后作业设计均以巩固双基的复习作业为主,能体现新课程“三维目标”的题目不多。课后习题按课时平均江苏版三题、人教版两题、山东版两题多一些。作业量偏少却又没有功能性强的质做保证,不知是忽视还是因为编者的有意“留白”,我总觉得有“矫枉过正”之嫌。为了弥补上述不足,对作业设计还得依靠教师自己认真研究。教师只能“用教材教,而不能只教教材”。

三、作业的设计构想

新课程作业的总要求是:纸笔作业少,动手实验作业多;知识记忆型作业少,应用型作业多;纯知识作业少,背景作业多;学生作业量少,作业形式多;惟一答案多,结论开放少。

1.作业设计的类型与功能

(1)复习型作业

这种类型的作业往往是通过机械模仿或重复使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或技能得到强化,从掌握知识的角度来讲是必要的。法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论我们: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后的最初时间内遗忘很快。这类作业一部分可以当堂完成,印象得到即时强化,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减轻课外负担。但这种作业往往比较乏味,没有挑战性。如果布置成课后作业,教师在设计时要注意多样性和个性化。如学完氯气的性质后,为了让学生能对氯气的性质有比较深刻的印象,布置这样一道题目:今天你和大家一起探究了氯气的性质,初中化学课的学习使你对二氧化碳的性质也有所了解,试试看,如果在你面前有两瓶气体,一瓶是氯气,一瓶是二氧化碳,你有多少方法可以把它们区分出来?你认为最简单的方法是哪一种?最可信的方法是哪一种?最环保的呢?这样的设计不仅能让学生对氯气性质的记忆得到强化,而且不同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水平得到答案,既能让差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又能使优秀生的潜能得到发挥,还把前后所学知识进行整合使之程序化,并把情感价值观教育寓于题目之中。

(2)预习型作业

这种类型的作业往往是为新问题的学习起“烘托”作用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做“铺垫”来降低学习的难度,引领学生对问题的前因有所了解,寻找知识的结合点,使学生更清晰地把握知识的脉络,或者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为目的。布置预习型作业,必须把预习要求明确化,教师课前为学生提供背景信息,通常包括阅读教科书或补充材料,或要求学生收集资料等。这种准备活动,既能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可能性,又能改进其学习效果。但要估计学生完成过程中的难度,才不致因要求不切实际而流于形式。如在学习江苏版化学1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4节海水中的化学元素之前布置作业:你了解大海吗?上网查询有关大海的知识,了解大海能给人类带来什么?用化学的眼光看看大海能为人类带来什么?人类已经从大海中获得了哪些物质?对这些物质你了解了多少?让学生对将要探究的主题有个大致的了解,也激发了学习的热情。

(3)实践探究型作业

探究型作业是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积极探究化学基本规律,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系列策划活动。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国家科学课程标准》中,探究学习处于核心地位。

如山东版化学1第100页第3题“食盐、食醋、纯碱等均为家庭厨房中常用的物质,利用这些物质你能完成下列哪些实验?①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②鉴别食盐和纯碱;③检验蛋壳能否溶于酸;④除去热水瓶内壁上的水垢。”再加一题能否让一个比水杯口略大的蛋“钻进”杯子?这种生活中的化学题目最能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还可以设计各种探究型实验、实验设计(装置改进、实验微型化、寻找实验替代品)或是某个专题的调查研究、或学生对学习过程中碰到的“疑惑”、或是对某个问题特别感兴趣而引出的作业。这类作业是师生参加课程建设的主要形式,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应重视开发和利用。

2.高一化学作业的设计注意事项

(1)注意初高中衔接。(2)内容要强调基础性、时代性、先进性。要求学生认识常见的化学物质,学习重要的化学概念,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认识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影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作业让学生了解化学科的特点和化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程序,学会今后生活、生产以及后续学习必备的知识。(3)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高一学生生理迅速成长,精力充沛,血气方刚,思维敏锐但片面性较大;心理迅速发展,上进心强,意志品质在发展,但克服困难的毅力不够,是激活思维,培养创造力,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个性品质的关键期。作业的设计要关注学生的心理表现和积极态度。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完成作业中体验表现—成功—快乐。(4)融作业的教育功能于背景的呈现之中,通过设计①以实际生活、②以科技成果、③以实验、④阅读材料和选学等内容为背景的作业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对学生进行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但作业背景的呈现强调真实、恰当,忌胡编乱造;宜简洁、精练,忌长篇大论、不知所云。

3.作业设计的取材来源

(1)选择教材中的好题。(2)教材或学生自主设计:①从媒体信息、从相关的生活实际、从环境问题、科技成果中取材;②教中的灵感与学中的困惑;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积累各种期刊、网络中的好题,建立自己的题库。

四、作业设计的难点

如何获得功能性强的习题,对习题情景的设计、作业的难度和数量的把握有困难;目前的构想还有待于实践的验证。

标签:;  ;  ;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研究_化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