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不必对MBA排名又红又爱又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学院论文,又怕论文,MBA论文,又红又爱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6月11日,《经理人》杂志“2004中国MBA商学院排名”大调查全面启动。当项目在全国范围内紧锣密鼓地开展的时候,大调查也因其科学严密的方法引起了一些海外著名媒体的高度关注,纷纷来电来人,有的希望与《经理人》杂志建立战略合作,有的希望未来把中国本土MBA排行联合向全球发布……
“积极配合调查,将是在中国营销自己,进而在全球建立品牌的大好机会。”消息灵通的部分中国MBA商学院人士得出这样的结论。于是,他们中,有的本来不太积极参与调查的,现在也积极行动起来。
这些商学院不仅配合《经理人》杂志所委托的专业市场调查公司,迅速地填写调查问卷,提供MBA毕业生名单,并且还通过各种方式敦促自己的毕业生以及毕业的雇主及时地参与调查。
然而,在大家积极参与的同时,也有小部分商学院多了一分担心:“万一我排名在后面了,怎么办?多丢面子呀。”
“如果我们排名靠后,是不是意味着我这个院长没做好吗?”
种种的声音,都以不同的形式,反馈到了承担本次调查任务的益普索中国有限公司———一家总部位于法国的著名市场调查机构。
“这次狼真的来了”
多年来,中国MBA教育界一直高喊着应该推出一份真正按照国际惯例操作的民间第三方排行。但少数商学院的领导们为什么事到临头,又对民间客观、独立的第三方调查,又爱又怕呢?
商学院热爱排行的理由很简单,有了民间第三方的客观调查排行,以后再也不必当“王婆”,而是引用权威财经媒体的排行来证明自己的实力了。
商学院“害怕”排行的理由也很简单,无非是:
第一,被以往虚张声势的“狼来了”喊声搞糊涂了。以往不负责的、不遵循国际惯例的排行折腾太多了,以至《经理人》杂志按国际标准,聘请国际专业调查机构做负责任的排行时,对时机判断不清的商学院,反倒有点弄不清真假了。第二,害怕担责任。也有更多的商学院害怕:万一排出的名次不是我自认为的、想象中的第一、第五或其他,怎么办?
第三,“害怕阳光”。以前我实力不如人,但大家说起来没有什么凭据,我可以自吹。现在进行数量化的排行了,我不是被曝光了吗?
第四,担心排行机构有暗箱操作,或者怀疑调查机构不按国际公认的科学方法进行排名。
害怕,等同于缺乏远见
事实上,商学院的上述担心,是情有可原的。但是,作为一家有远大目标的商学院,如果仅仅因为害怕失去,害怕自己的实力真正被曝光,就拒绝参加严肃的、
符合国际惯例的排名,那显然是缺乏远
不论是在美国,还是在英国,少数商学院的种种阻挠,并不能妨碍这些MBA排行榜为市场的认可,并成为全球的权威和标准。进入21世纪的今天,任何一家声称自己属于TOP系列的商学院,如果不引用民间第三方权威媒体的排行数据,作为自己的实力证明,那准是要贻笑于世人的。
在中国商学院都高喊着MBA教育要国际化的今天,通过权威媒体公开、公平、公正的排名和评比,是一个促使商学院以国际公认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过程,这也是中国MBA教育能不能真正实现国际化的重要基础。
学会利用排名营销自己
2002年11月,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意外获得《商业周刊》MBA排行第一。该院院长迪帕克先生,一位富有活力和远见的印度裔魄力院长,立即不远千里,马不停蹄地飞赴日本、中国、欧洲等地,进行全球巡回推广。
利用媒体的第三方排行营销自己,是商学院树立品牌的大好时机。有的学院害怕自己万一这次排行靠后怎么办?事实上,市场是永恒变化的。在连续每年进行的MBA排行中,如果今年落后,明年通过努力,排位向前提升了,这恰恰也
是商学院营销自己的大好由头。
商学院是高校中最接近市场的院系,评价其教学好坏的惟一标准,就是其产品———毕业生在市场上的价值,就是客户的满意度。在美国,媒体排行中所反映出来的毕业生及雇主评价,甚至已经成为院长们总结上一年度工作、改进下一年工作的关键参考因素。在中国,如果没有权威媒体委托专业市场调查机构进行市场调查,商学院自己是很难拿到第一手市场资料和数据的。
不积极配合调查的后果
一位在美国TOP10商学院攻读MBA的中国学生告诉《经理人》杂志,在《商业周刊》排名中,有一所商学院在2002年的排名中能位居前五,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个商学院比较积极地发动毕业生,专门为排名做了不少针对性的工作。他说,在美国MBA学生的圈子里,大家都知道这个商学院实力没那么高,但正因为借助权威媒体的排名,使它在美国以及全球建立了很好的品牌形象。
美国的现象也说明,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排名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商学院积极调动各方面因素参加与否,也会对排名产生一定的影响。客观而论,评比的意义何在?我们来看看欧美同学会MBA协会副会长王辉耀博士在他的专著《 MBA通才之道———中外MBA分析指南》中所记录的这段精彩对话:
“一次,在一个国际管理学术会议上,一个印度商学院的院长与哈佛商学院的院长似乎漫不经心地谈论着一期《商业周刊》有关MBA课程的排名:‘为什么这次评估你排在第五?’印度商学院院长问道。哈佛商学院院长反问:‘那么你怎么理解这次斯坦福排在第八?’”
王辉耀博士认为,其实,这些国际著名商学院并不在乎具体的名次,但它们却非常在乎他们要进入前10名,或前15名,因为不少指标是在不断变化的,而在这样的排名中保持在某个层段中的位置,就已经代表学校品牌的含金量了。
在中国,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有些商学院错把母品牌的名气想象成为自己的真正实力,想当然地认为“母品牌第一,商学院也应该第一”,把我排第二我坚决不承认。事实上,从未登上过《商业周刊》MBA排行榜第一的哈佛商学院院长的上述一番话语,或许多少给这些商学院院长们有一些启示:稳定地处于前三或前五、前十才是最根本的。
正因为如此,公众也不应以非要第一、第二或第五的心态去苛求商学院院长们,最重要的是,通过排名,找出差距,更好地为自己的客户———MBA学生,以及MBA学生的雇主提供更好的服务。而对商学院院长而言,只要他能使这个学院稳定地居于某一层段,大家就应该认可他的工作业绩,而不是求全责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