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促进乡村治理的路径探究
——以三瓜公社为例
李雪媛,吴雨晨
(安徽大学 商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摘 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本保障。旅游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乡村旅游能引导乡村治理体系的重构,促进现代化乡村治理进程。文章将以乡村旅游发展为基点,以三瓜公社为研究对象,对标乡村振兴的五个要求,从乡村环境、文化和管理三个方面出发,探讨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如何作用于乡村治理,总结归纳出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治理的路径,以及两者之间相互交融和相互促进的关系,为乡村振兴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乡村旅游;乡村治理;三瓜公社;路径
1 引 言
中国共产党在十九大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对乡村形态升级和乡村结构改造提出要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确定了乡村振兴的发展目标,并制订了远景谋划。治理有效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部分,在新时期要求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建设法治、德治和平安乡村。乡村治理是指乡村基层公共权力对乡村公共事务的组织与管理,包括了治理的主体、环境和对象。[1]广义来讲,乡村治理涉及乡村发展中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环境等因素。
时代的进步使乡村原有的社会结构受到冲击并逐渐衰落,乡村治理出现了困境,新时期的乡村治理要与时俱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成为必然的趋势。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迅速繁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标志着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推进乡村治理的重要引擎和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旅游能带动产业升级转型、美化乡村环境、保留发展优秀乡土文化,综合发展乡村形态,为现代化的乡村治理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
在乡村治理方面,我国专家学者结合中国的现代社会特征,挖掘更加符合时代的乡村治理理念和模式。主体方面,刘丽等认为乡村治理应多元主体(乡镇政府、农民自治和乡村精英)共同治理[2];高文静认为要转变治理结构,促成政府、农村居民、农村社区组织、市场“四位一体”的新型农村社区治理。[3]结构方面,王晓毅认为行政系统要向村庄层面延伸,与农民建立顺畅的参与决策渠道,建立多元的市场系统[4];吕云涛认为乡村治理结构是为管理乡村社会或实现乡村社会自主管理而建构或形成的一整套机构设置、权力运作与资源配置的体制、机制与方式。[5]机制方面,徐勇提出了建立“以农民为主体”的治理机制,乡政管理与村民自治有机衔接[6];曹志立建议乡村治理需要继续强化政府和村庄在微观层面的互动机制,进一步规范乡规民约建设。 从旅游出发,旅游为乡村治理注入新的活力。陆林从理论、实践和保障层面归纳出乡村旅游引导乡村振兴的五个重点研究内容。[7]颜安探析了乡村旅游发展导致乡村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演变的原因。[8]张进探究旅游发展背景下的乡村治理。[2]三瓜公社是旅游推进乡村治理的成功典范,通过开展旅游盘活了当地的经济、完善了生活和旅游的基础设施、聚拢了人气、复兴了乡土文化,使原本一个贫穷的小村落成为了乡村旅游和休闲旅游的胜地。
本文将以乡村旅游发展为出发点,对标乡村振兴总要求,着重探究“治理有效”,通过对三瓜公社的实地考察,探讨乡村旅游在如何作用于乡村治理,包括生态环境治理、乡土文化治理和乡村制度管理三个方面,并总结归纳出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治理的路径模型。该研究探索了乡村旅游对实现乡村振兴的积极引导作用,以旅游推动乡村治理的改革和完善,为现代化乡村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2 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治理的路径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旅游业能对乡村振兴的各个环节起促进作用,最终实现乡村发展,并反向推动乡村旅游的提升。针对乡村治理,乡村旅游的发展能在以下三个层面发挥积极作用。详见图1。
2.1 重整生态环境
国内乡村旅游的定义较多,大部分认为乡村性是最重要的指标。即乡村旅游应发生在乡村地区,并以乡村风物作为吸引物,包括自然和人文资源。这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吸引游客的关键因素,直接关系到其建设和发展价值。可以说乡村本身就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即开发与建设乡村。
由于游客旅游体验空间与村民生产生活空间具有一定的重叠,环境共享,因此建设旅游环境和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即为建设乡村基础设施。发展乡村旅游:一要修复生态环境;二要美化乡村居住环境。对此,三瓜公社通过修复农村生态环境,重塑乡村生活,让其回归自然。其中最基本的工作就是农田土壤改良、房屋修缮和基础设施建设。
制定骨架平面转换角度控制用工装,严格精准地控制每个单元平面内的转换角度。该工装可有效、直观地检查相邻三角玻璃折弯角度是否超出设计要求,避免折弯过大影响最终观感效果。另外,还要检查骨架的平整度,避免骨架平面度不达标造成玻璃安装时产生内应力,最终导致爆裂。
图1 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治理路径
此外,乡村居民因为直接与游客接触并提供旅游服务,必须提高自身素养。旅游者的涌入本身也促进了城乡文化交流,传递了新的思想观念。在乡村重塑过程中,三瓜公社重点重塑了乡贤文化,通过配合当地政府开展评比道德模范、五好家庭,提供优厚的服务与保障让精英分子以及大学生来到三瓜公社发展,成为“新乡贤”,助推旅游与乡村双重建设。
在这个基础上,村民的热情被带动起来,发展旅游业的顾虑被逐步打消,发展和建设乡村的主动性被唤醒,越来越多的普通村民和村干部参与到旅游的工作中来,以主人翁的姿态建设美丽乡村,乡村内生的社会组织结构和管理秩序得到恢复,农村基层组织得以真正发挥其组织协调作用。另外,三瓜公社项目开展以来,众多学者以及企业都以新汤山人的身份积极参与乡村旅游发展,推动村民自治,帮助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游客的到访也打破了村庄的封闭,为村民带来了法制观念,有助于健全三治相结合的农村治理体系。
乡村的基础是农业,而农业离不开农田。修复农村,挖掘其旅游资源,要从改造农田开始。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进步,尤其是农药的使用,实际上破坏了农田土壤的自我修复能力,影响了产出,也造成了土壤的沙化和荒弃。对此三瓜公社通过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利用开花植物的观赏价值,在花期时将田地作为旅游资源,同时,植物作为传统的绿色肥料,在发挥旅游作用的同时有助于土壤恢复地力,改良结构。
2.1.2 修缮房屋
目前我国学者着力探究大学生不合理信念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的联系,并获得了丰富的成果。但是针对不合理信念在学科教育层面中的研究明显不足,尤其是像酒店管理这样的潜力学科,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表现出持续性的疲软现象。
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不是回归刀耕火种,而是在保持乡村风貌的基础上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传统的乡土建筑,其室内常因设计老旧、布局不合理而导致居住条件不佳,与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和品质要求差距甚大,不宜居,也无法吸引游客入住。因此三瓜公社在住宅改造过程中,将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在保留传统建筑风格风貌的基础上,增设了现代人生活必要设施,如空调、无线网、淋浴房等,提高室内的宜居度。
3.财务报表分析报告难读。上面提到,财务报表分析是财务人员的工作,是对财务数据的对比分析。财务是相对专业的知识,专业名词、术语较多,非财务人员对这些财务专业名词、术语比较陌生,不易理解,需要财务人员在撰写财务报表分析报告上,进行表述转述,将一些会计专业术语,转变为一些日常用语,这样有利于报告阅读者更好理解、使用财务报表分析报告。但在实际操作中,财务人员习惯于其专业表述方式,撰写的财务报表分析报告过于“专业”,影响了财务报表分析报告阅读、使用。
2.1.3 完备基础设施建设
2.2.3 吸引精英人才
回顾项目开展之前的村庄,道路不通、电网简陋、现代通信技术落后,这是中国近代乡村发展中农村所存在的共同现象。因此三瓜公社把发展旅游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加以推进。首先,改造村庄的交通和路网,不仅建设了主干道路,还另外铺设了徒步道和游步道,让村庄的建设风格和生态景观自然地融合。其次,升级改造电网,除了提高其荷载能力,还使用“智能电杆”,这与现代通信网络技术普及覆盖相辅相成,在发展智慧旅游的同时,缩小城乡生活水平差距。
所有数据求平均值,利用Excel2007、DPS6.01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新复极差Duncan多重比较显著性分析。
三瓜公社通过完善乡村的原生态系统,重塑乡村的美与生活,达到了环境宜居宜游,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生。
2.2 重塑乡土文化
传统的农村,更是乡土文化传播与伦理道德教化的场所。但在现代化与城镇化的影响下,乡村衰败与空心化,传统的生活习惯正在变模糊,邻里间的纽带变得微弱,乡土文化日益萎缩。而乡土文化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依托,旅游的发展有助于文化的再现与传承,并重识其价值。在这个过程中,传统民俗作为旅游资源被深入探索,通过旅游得以活化、被赋予新的意义。
可以看出, 随着涡流发生器安装位置与模型旋转中心距离的增大, 附面层厚度先减小后增大, 最小值出现在安装位置距模型旋转中心20~30倍当地附面层厚度区域, 减小量约为60%, 该位置是较为合适的, 距离过大、 过小均影响涡流发生器作用的发挥.
在乡村中,人们往往能够通过祠堂、牌坊等有形的物体,以及包括节日和习俗、戏剧、家风等无形的精神来影响人们的道德规范。三瓜公社所在的地域,传统的民俗正在由于人口的流失以及缺乏良好的传播载体慢慢散去。旅游作为一种典型的体验活动,具有娱乐、审美等多重体验需求,乡村中的特色文化构成了极佳的吸引物。
经济利益分配问题作为各种利益关系中最敏感和重要的环节,关系到农民分享旅游发展成果的权利。因此,为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促进可持续发展,有必要要求个体旅游经营者联合起来,在能人的统一带领下建立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优化经营模式,创新组织形式,完善利益分配机制,维护各利益主体的正当权利,实现旅游乡村的德治、法治和自治。
为了增加游客的体验度,恢复乡村生活记忆中的画面,三瓜公社在村庄里恢复了舞狮舞龙和唱大戏等节庆文化表演活动,在新年时组织舞龙表演队,在打谷场演出民族舞蹈和黄梅戏。通过开展活动,让传统风俗在旅游中复活,让民俗得以回归。
2.2.2 打造人文旅游资源
为了增强旅游吸引力,乡村旅游不断探索优秀的传统文化,打造人文旅游资源,为此,在三瓜公社重建了烤茶坊、染布坊等传统的乡村生活场景,陈列了蓑衣、石磨等传统的乡村生产生活用具,再现了农村人的生活场景和生产方式,同时通过对古巢国遗址深度开发,建设民俗馆、作坊群,既让旅游者有立体化的体验,也传播、提升了乡村文化,留住记忆中的乡愁,传承农耕文明,在传承中增强农民对当地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回归和弘扬淳朴的乡土文化。
随着学科建设与学科评估的推进,学科的规划与发展都需要学科评估服务的支撑,关于学科评估型资源与服务的需求会越来越多。因此,图书馆有必要紧密围绕学科评估的发展动态,及时分析国际上主流的学科评估指标及对应检索工具,为学科用户深入了解学科评估指标与关键因素等提供参考。
传统的乡村社会是一种“熟人社会”,而邻里关系是基于地理形成的人际关系,在社会关系中十分重要。三瓜公社的乡村旅游建设运动,不仅让许多原住民返乡,以家族或血缘为纽带抱团发展,也让原住民与新农人共同加入进旅游的系统性建设。在建设和发展旅游地过程中,新农人融入原住民群体。发展旅游为其提供发展机会,带动他们共建共创共享,邻里互助;而在寻求自身发展机会的同时,他们也不可避免地、有机地融入了旅游发展中来,形成了新的普遍认同、共同遵守的符合现代文明的乡规民约,建设出原住民、新农人、旅游者和谐共生的新乡村社区。
2.1.1 改良农田土壤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农民收入增加,生活富裕,更有条件和能力来培育当地文化,也为乡土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生命力。为了适应旅游发展,乡土文化不断变革,日益丰富,居民对乡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也成为一种自觉维护的行动。
结构力学(一)核心课程建设通过不断的摸索,构建理论与实践开放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以提升教学质量为目的,以提升教学方法与手段、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及师资建设为手段,以充分保障实践环节的实施。最终实现培养出有较强团队协作能力,足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同时为他们后续的专业学习和未来的岗位需求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探索一条符合卓越工程师培养需求的实践化改革之路。
2.3 重组乡村管理
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助于提升村民自治的管理水平和基层社区的德治、法治水平。在旅游的发展过程中,旅游经济收益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手段,但在发展初期,为获得经济利益,其旅游参与和商业活动往往具有一定的自发性和盲目性,易产生无序竞争甚至是恶性竞争。同时,农民获得的旅游收益也受自身经济、经营能力等条件的影响,具有不稳定性。
2.3.1 分配经济利益
2.2.1 举办节事活动
在大力发展旅游业之前,村集体因为经济困乏无法及时帮助村民解决生产生活上的需求和困难,在客观上导致了村干部的公信力、凝聚力和执行力不足。旅游的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实现了农民、村集体和企业的共同发展和互利互惠。同时,村级组织可以提供资金解决村民面临的问题,拉近群众关系,让村干部重获威信,有更多话语权。
2.3.2 维护乡村旅游秩序
对于故宫英译解说词出现的语法失误甚至排版失误,一方面说明译者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也从侧面反映出审校的漏洞。故宫博物院应该聘请一批专业的翻译审校团队包括精通汉语,以英语为母语的外籍人士和精通英语,汉语为母语的中国学者,进行双重审校,提高英译解说词的可读性。
3 启 示
乡村旅游发展对乡村治理具有促进作用。乡村旅游使得综合环境改善,乡土文化流传和创新,乡村管理更加完善,整个乡村的发展朝着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前进。反之,乡村治理有效也能反作用于乡村旅游,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外在形象,丰富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价值,完善旅游目的地的社会管理。良好的乡村治理一定程度上也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起促进作用。乡村治理对乡村旅游的反推结构见图2。
两组患者治疗后6h、24h、48h、72h的血乳酸水平,显著下降,且与对照组患者的血乳酸水平相比,治疗组患者明显更优(P<0.05)。详见表1。
图2 乡村治理对乡村旅游的反推
3.1 自然环境的改善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外在形象
发展乡村旅游需要把整个乡村环境形态作为旅游资源来实施整体综合开发。新型的乡村生态治理兼顾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乡村内外的环境治理。积极鼓励游客文明旅游,旅游者在欣赏与享受自然的同时保护自然,爱护和谐的旅游环境,使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助推当地旅游形象的提升,而乡村旅游形象是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也将促使更多游客选择该地作为旅游目的地。
3.2 乡土文化的创建丰富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价值
“要想吸引游客、留住游客,必须在开发时保持乡村的原真性、自然性,将乡土文化作为乡村开发的重心,充分突出当地的文化特色、文化内涵。”[9]乡村旅游必须开发旅游项目,举办节事活动能保留乡俗和本土节庆;打造人文旅游资源会进一步挖掘乡村的文化精神;创设和谐乡村环境将恢复和睦的邻里关系。三瓜公社打造原汁原味的乡村旅游,还原乡村风貌,吸引了大量旅游者涌入,增加了三瓜公社的人气,使得旅游资源的价值得到体现,旅游活动能如火如荼地开展,乡土文化在旅游活动中进一步地保留和传承。此外,为了发展旅游而营造出的乡村意境和友好的邻里关系会不知不觉内化。
在旅游中乡土文化真正得以内化和展现,也是旅游者选择乡村旅游的原始动机,即向往乡村闲适的生活。乡村文化内涵的建立有利于旅游目的地乡土的品牌建设,营造良好的旅游氛围,提升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情感联系,提高乡村旅游目的地特定的旅游价值。
3.3 精英人才的涌入完善旅游目的地的社会管理
旅游推动了乡村的经济发展,“共建共创共享”成为经济利益分配的首要原则。村民只有利益得到保障,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旅游的建设。旅游的发展对内促使村民积极参与乡村事务,维护乡村秩序,创设和谐生活环境。相应地,基层党组织以身作则,维护人民的权益,巩固自身公信力,深入贯彻三治原则,做到以农民为主体,优化行业管理,创新组织管理。对外,旅游的发展会吸引管理类的精英人才,带着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技术融入当地的社会管理中,重新激发当地社会治理的活力和激情,促进了乡村治理主体的多元化,相互协作,共同管理。
社会管理得到改善的同时,乡村治理和旅游治理相互交叉,即村规村约和法律的完善使得乡村的社会环境焕然一新,也促使了旅游的社会环境的良好,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旅游者的安全和利益,增加了旅游体验度,推动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
将1.5 g原油加入到装有7.5 g沙子(沙子取自大连市星海浴场沙滩)的三角瓶中,振荡使原油与沙子充分混匀,放入干燥箱后烘干3 d。取20 mL 浓度为0.1 g/L的生物表面活性剂溶液加入到装有含油沙子的三角瓶中。将三角瓶充分振荡后倒掉水相,放入干燥箱后烘干,称重。对照组用20 mL 去离子水代替生物表面活性剂溶液。
4 讨论与结论
第一,乡村旅游发展在新时代下面临着新要求和新困难。乡村旅游不能只局限于经济的增长,更要着眼于人民的幸福生活和小康社会的建设;乡村治理不能只停留在组织制度的治理,还要放眼于环境、乡风、社会秩序等方面,全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第二,乡村治理、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三者相互交融、相互促进。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振兴的实现要求发展乡村旅游精品工程。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能够对乡村治理起积极的作用,从而促进乡村振兴。而乡村治理有效又能反作用于乡村旅游,提高乡村旅游的质量和品牌。
第三,中国幅员辽阔,乡村发展的问题因地而异,不能一概而论。要对当地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后,结合当地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现状,区域内乡村治理的历史轨迹和现实状况来决定是否能通过发展旅游来促进乡村振兴。依据不同乡村的发展特点,旅游促进乡村治理达到乡村振兴的路径会有所不同,还须进行更多针对性的实证案例研究来丰富理论成果。
参考文献:
[1] 刘淑兰.乡村治理中乡贤文化的时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J].理论月刊,2016(2):78-83.
[2] 刘丽,刘屹,唐绍洪.“多元主体”在乡村治理中的路径选择[J].领导科学,2009(32):53-55.
[3] 高文静. 农村社区治理中的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7.
[4] 贺雪峰.乡村治理研究的三大主题[J].社会科学战线,2005(1):219-224.
[5] 吕云涛.中国乡村治理结构的历史变迁与未来走向[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7(2):30-32.
[6] 徐勇.论乡政管理与村民自治的有机衔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22-28,130.
[7] 陆林,任以胜,朱道才,等.乡村旅游引导乡村振兴的研究框架与展望[J].地理研究,2019(1):102-118.
[8] 颜安.旅游影响下乡村治理主体多元演变——以贵州西江苗寨为例[J].贵阳: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33(8):42-46.
[9] 潘玥,徐雷,梁晶.乡土文化在南京乡村旅游建设中的保护与发展[J].大众文艺,2018(19):106-107.
[DOI] 10.13939/j.cnki.zgsc.2019.26.064
[作者简介] 李雪媛(1997—),女,汉族,云南玉溪人,就读于安徽大学商学院;吴雨晨(1998—),女,汉族,浙江杭州人,就读于安徽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