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策划编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编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文化企业”需要策划
在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背景下,被规定为“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出版社,已经由单纯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并已由原来的一百余家发展到现在的五百多家,出版竞争日趋激烈。
生产和经营,是现代企业的基本活动。出版社的生产和经营,在方式上并没有根本的区别。从某种意义上说,出版社也是企业。
本文是在将出版社规范为“文化企业”这一特定的前提下,来论述策划的意义的。
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之关键是什么?是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因此,许多企业都成立了新产品开发部,跟踪市场,以销定产。关系到出版社胜败兴衰的根本之根本是什么?是出版顺应时代需要满足读者需求的新书和好书。策划选题就和开发新产品一样,成了出版社这一“文化企业”的第一要务。因此,我以为,出版社应有策划部,应有专职的策划编辑,广纳八方信息,精研社会文化走向,知已知彼,运筹帷幄,于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二、国外出版业的情况及国内出版社举措
西文出版社以市场分析、选题策划为出版社经营的第一要务,这实际上反映了出版的客观规律要求。选题策划的成功与否,在很多程度上决定了出版社的兴衰成败。这一点,是所有西文出版社的共识。策划选题成了专项工作和专门的学问。德国的施普林格出版社设有规划部,负责选题策划,对出版社的经济效益负责。在规划部里,按专业分成几个部门,一个部门负责一个领域的选题,他们策划选题,选择和发现作者,举足轻重。英美出版社都有一些专门负责策划选题和组稿的编辑,在美国一般叫做高级编辑,在英国叫做专务编辑(也叫组稿编辑),他们不同于案头加工编辑,工资待遇比文字加工编辑高了许多(美国文字加工编辑年薪约1.2-1.5万美元,负责策划组稿的编辑一般在2万美元以上)。因此,西方国家的出版社常常选用学识水平高、经验丰富的人担任策划编辑,并赋予他们充分的权力,给予相应的待遇。
这几年,国内的出版社,在策划编辑问题上,也颇有作为。已有出版社设置策划编辑或组稿编辑、直属编辑。名称不同,其用意都是选拔优秀人才从事策划工作。
据报道,广东的出版社首先试行了设置“策划编辑”的制度;北京的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和中国青年出版社也已推行“策划编辑”制度;1993年2月,上海人民出版社的策划编辑也登上了出版舞台,不久,上海的少年儿童出版也设置策划部,配备策划编辑。策划和重要性,随着出版改革的深入,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三、策划编辑与传统编辑的区别
我把计划经济条件下“来稿就编,只求把稿编好”的编辑称为传统编辑。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具体影响到出版社,便是从领导安排出书计划到根据时代需要和大众需求策划选题。所有的出版社,不得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策划工作。编辑不再单纯是编书匠。编辑要顺应时代潮流和大众需要,以自身的思想智慧和调查研究获得的客观信息,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影响出版社的出书走向。
那么,传统的编辑与策划编辑有什么区别呢?
我们先看看编辑工作的具体内容:一是选题的确定,二是稿件的组织,三是书稿的加工,四是对书籍的宣传。一般说来,传统编辑最重要的只是从事书稿的加工工作,其他各条,虽偶有兼及,但在整个编辑过程中不占有重要地位。而策划编辑,虽然偶尔也应该参与一两本书稿的文字技术加工,但他更重要的工作却在其他三项,尤其是一二两项。
传统编辑只从事文字工作,是语言、修辞方面的专家,是某一具体学科的学者,是学者化的编辑。策划编辑应具有超前意识,在选题策划上能捷足先登。一部图书出版史,就是不断地填补选题空白的历史,“你无我有,你有我全,你全我变,你变我新,你新我高,”,无数的事实证明,一个好点子的推出,往往是一项重大工程的开端,它能使出版社以此为突破口,开拓新思路,新局面。总之,策划编辑未必学者化,但是却有一点出版商的味道,有一点企业家的派头。策划编辑有一串一串的点子,应付瞬息万变的市场,不时拿出第一方案,第二方案,第三方案……供社长总编辑选择。
传统编辑只算政治帐,可以不算经济帐。策划编辑不仅要算政治帐,也要算经济帐。在西方出版社,图书的亏盈测算是在选题阶段、在书稿决定采用前进行的。如果说我们传统的编辑最怕出政治差错的话,那么,西方编辑最怕出赔钱书。他们的选题报告通常包括两部分,一是关于作者的情况和书的内容、特点的介绍;二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销路做出的估计,其中包括书的篇幅、计划印数、定价、成本、盈亏测算等,有时提出几种印数和定价方案以供选择。
能够有效地把握契机,把握机遇,能够有闪光的点子,这就是策划编辑比传统编辑略胜一筹的地方。不少人指出,在编辑群体中,有的编辑似乎路路通,无论出哪类选题,都能有独到之处,并能取得令人羡慕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而有的编辑却很遗憾,他们并不畏惧辛苦和付出,而构思出的选题却总是给人亦步亦趋、步人后尘之感。换言之,这一类编辑就是缺乏灵感,捕捉不到契机。自然,两个效益也很难乐观。
根据编辑工作的内容,对编辑进行分工,推行策划编辑制度,让策划编辑成为出版改革的弄潮儿,这是大势所趋。
当然,推行策划编辑制度,一些出版社的现有行政机构是不适应的,应该有所改革,才好推行。笔者是这样假设出版社的行政结构的,即社长总编辑领导下的策划部、编辑部(含校对)、推销部、办公室(含财务、印刷、出版等)等,它们是平行单位,直接对出版社的法人代表负责。实行大策划部、大推销部,小编辑部原则。原来许多从事书稿加工的编辑,应该据其所长,或充实到策划部或充实到推销部,也可以各部都呆上若干时间,再最后决定其归宿。
那么,谁来从事文字加工呢?
首先,合理数量的文字编辑应予保留,这是不容置疑的。文字加工这一工作有一个特点,即它的个体属性。它不像工厂流水线生产,需要各道工序的配合;也不像机关管理,有一个上行下效的问题。因此,可以像许多西方国家一样,由社外的力量来完成这一实在的案头工作。比如,退休老编辑的力量,高校的力量,社科院的力量,等等,就像我们现在有的出版社把校对工作由社外的力量来完成一样。
韩天雨同志1993年9月参加中国书刊发行协会访德代表团,他在《走向世界——访德见闻与感悟》一文中的见闻,可以为我的设想提供支持。他说:“最典型的是德国把功夫全下在出版和发行上,而我们是下在编辑上。我们在国内问及一个出版社的情况尤其是出版社的实力时,习惯于先问‘你们社有多少编辑’。而我们访问柏林的施普林格出版社和巴登巴登的诺摩斯出版社时,一问到他们有多少编辑人员,他们竟感到不好回答,因为他们似乎并没有我们这种伏在书案上改稿子的编辑。问来问去,诺摩斯的接待人员说,他们有3个。130人的出版社,只有3个编辑?细一问,是因为该社出有24种杂志,其中21种是社会上其他单位的人编好送来出版;有3种不是社会上编的,而是由出版社编,所以才设了3个编辑。这3个编辑的工作性质与我们国家的编辑相近,负责组织和编定每期刊物的稿件。”(《中国出版》1994年第4期)
四、策划编辑应有的素质
策划编辑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我以为,以下几方面是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1.热爱并熟悉自己所在的出版社,有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意识。一个策划编辑,朝秦暮楚,身在曹营心在汉,能力再强,也于出版社无利。策划编辑还首先要做到“知已”,自己所在出版社的历史,出书的优势,经济的实力,编辑队伍的状况,等等,都应该熟知。策划编辑应该在出版社的各个部门都呆上一段时间,成竹在胸,才能运筹帷幄。知已是知彼的前提,知已是策划的基础。
2.有广博的知识,是一个杂家。策划编辑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既有某一方面的学者,也有个体书商;既要与学术著作的作者切磋,也要与通俗读物的作者商谈,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鸡毛蒜皮,都应略知一二。策划编辑不应只是某一学科的学者,而是“无所不通”的杂家。
3.要有谈判能力,是一个社会活动家。法制社会是通过契约来约束利益双方的行为的。出版社与作者等的关系,最终也应通过合同来体现。策划编辑要有驾驭作者的能力。在与作者签订合同以前需要谈判,在版权贸易方面需要谈判……社长总编辑的责任是交代谈判的要点,而要点的落实需要谈判的过程来实现。此外,在坐下来谈判之前,还需要许多的社会活动,社交应酬。许多社会活动往往是好点子的灵感触发点,所以,策划编辑不应是书呆子,而是社会活动家。
4.有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对信息反应敏锐。灵敏的信息是优秀书产生之源。策划编辑应该有能力建设一个紧密依附在出版社周围的、强有力的、覆盖面大的信息网络。以金盾出版社为例,该社建社10年,出书666种,平均每种印刷发行15万册。其中,近70%的书是重版书,累计印刷2130次,每种书平均印刷3.2次,居全国之首。该社成功的原因之一,是派人深入1855个县(市)的新华书店,在实行多样定货的同时,广泛收集信息。长期的密切合作,使占全国75%以上的县(市)新华书店成为该社的信息源。这个信息网络之大,在各出版社中位居前列。该社大部分畅销书的选题都是从网络中萌发的。策划编辑还应该有分析信息的能力。对同样的信息,可以做出不同的判断。要努力做到判断准确,在此前提下反应敏锐。再以金盾出版社为例,一次,一位县新华书店的同志建议他们出一本计算圆木体积的书。他说,许多农民在承包的荒山上植树后,深为不会计算体积而苦恼。出版社的同志对这一选题进行论证,很快作出反应。果然,此书出版不到10个月就3次印刷,发行量达15万册。这样的选题,如果不是占有信息,在出版社里是绝对策划不出来的。
5.要有超前意识。策划编辑的超前意识促使编辑在选题、出书上先走一步,在时效上发挥自己的优势。由于策划编辑超前意识的作用,在读者对某种出版物的需要即将到来之前,就事先想到了,不失时机地进行科学决策,满足读者的需要。
这五点只是择其要者而言之,策划编辑所需要的素质,当然还有许多。
五、策划编辑的职责
首先,是策划设计本出版社的中短期甚至长期规划。策划编辑有责任对出版社的编辑出版工作进行总体构思。出版社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出版物的门类、层次、重点和结构,书刊的特色和风格等等,都是策划部门要进行总体思考的。策划编辑要精确分析形势,把握时代脉搏,要研究读者的阅读需要,了解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而这一切,都是制订规划的基础。
其次,是对具体选题的策划。选题策划是策划编辑最经常最具体的工作。选题策划与工厂的产品设计、产品开发有同样的意义。选题策划是一种创造性劳动,要求策划者要有学识,有经验,有自主性,有创造能力。选题策划既要考虑选题的价值和效率,也要考虑选题的个性和特色。选题策划既要与时代同步,也要研究市场热点,并要有超前预测,满足市场需要,但又不是盲目地追逐市场热点。具体选题的策划,还包括选择作者的问题。有了好的选题,还只是一张图纸,这张图纸应该找谁来实现,都是大有学问的,这要建立在对作者队伍的细致了解的基础上。
再次,选题之外的策划。如果说选题策划只是狭义的策划,那么,随着策划班子的健全和策划编辑的成熟,狭义的策划将自然而然向广义的策划过渡,即选题之外其他关系到出版社发展的重大问题的策划,比如社会活动的策划,图书宣传的策划,社办企业的策划,等等。以出版社的“主业”图书出版来说,可否以本社某项“重点工程”选题为题,与社会有关单位联合,举办相应学科的学术讨论会?这既可以使这项工程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上,又可以对学术界起个导向作用。可否建立作者、读者和编辑的导读系统?可否分建作者、读者俱乐部,或读来读去书社,规定一些简单易行的权利和义务,把展销评选本版书与文化娱乐、服务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可否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电视宣传,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传播工具,加强对出版物的介绍、推荐,实实在在地做些“文化导向”的工作。我们再看看出版社的“副业”。在国外,很多出版社是以出版为主,兼营其他许多与文化有关的事业的,比如,办报纸,开书店,开印刷厂等。在日本,小学馆除了出版大量的儿童书刊外,还组建了木偶剧团,举办了文化讲演活动,创办了北海道幼年教育夏季大学等,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河南海燕出版社正在积极筹建少年活动中心。这些,都是选题以外的策划的结果。此外,少年儿童的出版社,可否创办家长学校呢?可否创办幼儿师范学校呢?可否办托儿所呢?可否办儿童公园呢?可否办学生课间营养点心厂呢?等等,这都是策划编辑应该考虑的问题。
除了以上主要三点,策划编辑还应该对社长总编辑交办的有关工作,进行可行性论证,策划实施的措施。
六、策划编辑与社长总编辑的关系
以上论述,给人的感觉是,策划编辑仿佛是无所不能的,它似乎成了出版社的领导者了。那么,策划编辑与社长总编辑的关系怎样呢?
首先,社长总编辑应该同时是策划部的领导,社长总编辑既是出版社的第一策划者,又是所有策划编辑的直接领导者。其次,我们应该有这样一种观念:领导即选择。社长总编辑公务繁多,不可能像每一个策划编辑一样,做许多细致的具体的工作。社长总编辑固然也需要策划具体选题,但这并不是他的最重要的工作。否则,他就作为一般的策划编辑了。社长总编辑的责任是选择和决策,或者叫拍板。策划编辑就是向社长总编辑的拍板提供若干方案。从根本上说,策划编辑只是社长总编辑的智囊团。如果说策划编辑有什么权力的话,那就是为自己的策划内容提供足够的根据,这些根据足以使社长总编辑信服,那么,所谓拍板,也就是拍一下而已。总之,决策者可能是策划者,而策划者不是决策者。策划编辑是设计图纸的人,用不用这张图纸,那是社长总编辑说了算,这一点应该是毫不含糊的。
标签:策划编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