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育平菇_白灵菇论文

如何培育平菇_白灵菇论文

怎样种好白灵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白灵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制袋接种季节

当地气温降至15~20℃前40~50天制袋接种最适。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其气温不同,要因时因地制宜。制袋接种时日最高气温稳定在30℃以下为最适。一般可于8月下旬开始制袋接种。在适温期要抓紧接种,提前或推后接种,对菌丝生长不利。

栽培场地要求

发菌室 发菌室以平房最好,要求干燥(空气相对湿度在70%以下),容易保温,便于通风,一般不需光线。有条件的要在室内设架子,把菌袋放在架子上发菌。每平方米约放配制装好的菌袋约50个(为17厘米×35厘米的菌袋,每袋湿重1公斤)。日光温室也可作发菌场所,每亩日光温室,可放菌袋35000~40000个。

出菇场所 出茹场所最理想的是日光温室,其次是塑料大棚,经整理粉刷后的一般房屋也可。应注意要能够调节温、湿、光、气四大因素,创造出菇的最适环境。

栽培料准备

基础配方 棉子壳100公斤,粉碎玉米5公斤,石膏12公斤,石灰1~3公斤,尿素0.2公斤。主料棉子壳要用石灰水预湿,辅料干拌均匀,洒在主料上。加水使含水量达60~65%。气温高时(30℃以上时)可增加石灰用量,最多不超过5%。料要搅拌均匀。

棉子壳可用杂木屑和甘蔗渣代替或混合使用。玉米可用麦麸代替或混合使用。使用比例均参考一般配方调整。

堆制发酵 当气温在20℃以上时是堆制的最佳条件,堆至少200公斤以上,若堆太小、不易发酵升温,将配制搅拌均匀的培养料堆呈梯型。堆宽1.1~1.4米,高1.2~1.5米,堆好后打通气孔距为30~50厘米,孔径7~9厘米。堆上方中间打一排,每侧各打2~3排。翻堆是发酵的关键环节,一般隔天翻堆一次,堆中心温度65~70℃。上堆发酵过程堆下要盖塑料薄膜并遮荫,堆下30~50厘米可不盖薄膜,以利通气。发酵好的料呈棕褐色,不粘不朽,无酸、臭和氨味。装袋前调水使含水量达55~60%,掌握“宁干勿湿”,检测调整PH值以7.5~8.5为宜。

装袋与扎口

(1)装袋选用低压聚乙烯筒料,筒料规格为折径17厘米,厚0.025~0.03毫米,要求筒料宽窄均匀薄厚一致,截成34厘米的筒子。

(2)用绳折扎一端袋口,制成塑料袋,口扎紧,以不漏气为准,以免灭菌时散口。

(3)装袋机装袋,装袋前先将发酵好的料调水至含水量达55~60%调整PH值7.5~8.5,每袋装湿料0.95~1.05公斤,料高20厘米左右,松紧度适中,搬袋及操作过程要轻拿轻放。没有装袋机进行少量栽培的,可以人工装袋。

(4)装好后,折扎另一端袋口,以密封不漏气为适。(5)将装好的袋子,装入周转箱内,周转箱大小为42.5厘米×45厘米×42.5厘米,每箱装32个袋子,装箱时要轻拿轻放,以防刺破袋入,造成微孔。无周转箱时可直接装入运输车上。

灭菌和冷却

(1)将已装入周转箱的袋子,带箱运入常压灭菌灶的灭菌仓内,每灶装3000~4000袋,箱与箱之间要留一定的空隙,以利通气。无周转箱时,将四个袋子呈口字形摆一层,这样竖直上叠,通气好,但要注意摆放平稳。

(2)及时向灶内送入热蒸汽,使灶内的温度在3~4小时内达到100℃,继续将蒸汽送入常压灶灭菌室内,使灭菌温度一直维持100℃16~18小时。

(3)冷却,完全达到灭菌时间要求后,停止通汽,使袋子在灶内或搬出置冷却室冷却。当袋温降至30℃时,移入塑料薄膜制成的接种帐内。抽检含水量及PH值,并检查袋上有无微孔。

灭菌及接种

(1)接种室要保持清洁干燥,使用前一周用甲醛熏蒸消毒灭菌一次,每立方米空间用10~15毫升,加热蒸发,使甲醛蒸发弥漫空间,要密闭24小时以上。接种室门口置生石灰粉,进出入人员要脚踏石灰消毒。

(2)接种帐入袋前要用甲醛熏蒸4~12小时,用量每立方米空间10~15毫升。也可用气雾消毒盒消毒。

(3)灭过菌的菌袋、接种工具、菌种、酒精灯等一起搬入接种帐后,再用气雾消毒盒薰蒸半小时以上,接种前40~60分钟紫外线灯照射30~45分钟。

(4)接种操作。

①接种人员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工作衣帽要经过消毒灭菌,手臂要用新洁而灭1/50倍液浸泡5分钟或用75%酒精棉擦拭消毒;②接种工具必须用75%酒精擦拭和火焰灭菌;③菌种瓶外壁和瓶口要用0.1%高锰酸钾水溶液消毒;④接种帐内置酒精灯,接种时菌种瓶口和9菌袋接种口在酒精灯火焰无菌区内,移菌菌种块要迅速;⑤接种量每瓶菌种(450毫升或500毫升装)接10~15袋,两头接种,菌种块大小以蚕豆大为宜;⑥接种时动作要迅速,快解袋口,快接种,快扎口;⑦扎口松紧度要适当。为通气良好,可在扎口时放入灭过菌的海绵块;⑧每帐一次接1000袋左右,要在4~5小时内按完,一般3人一组,配合进行。袋子运出后,清理工具、杂物,打扫卫生,进行一次薰蒸消毒,甲醛用量为每立方米10~15毫升。

发菌期管理

(1)接过种的菌袋,运入发菌室或日光温室内发菌。装卸、搬运、摆放菌袋时要轻拿轻放。根据季节和气温高低决定摆放层数,一般4~6层,气温高时层与层之间要放上二根细竹杆以利通风降温。

(2)发菌场所进袋前10天要打扫干净,并用甲醛或气雾消毒盒进行一次薰蒸消毒。

(3)菌袋放入发菌场所后,要喷克霉灵水溶液进行空气消毒,且以后每周定期喷雾一次;

(4)菌袋菌丝封头后(约10~15天),要进行第一次翻堆,检查菌丝长势和杂菌有无,杂菌多为绿、桔红、黑、黄等颜色,杂菌呈点状或小片状时,可用甲醛、酒精或煤油等涂擦处理。

(5)第一次翻堆后,要经常检查菌丝长势和有无杂菌发生,至少每隔十天翻堆检查一次,发现杂菌轻则按上法处理,污染严重时要拿出发菌场所,集中灭菌后晒干;

(6)整个发菌期间要注意调节温度、湿度、空气和光线四大因素,温度在25~28℃之间,空气湿度在70%以下,保持空气新鲜,要暗光培养;

(7)发菌期35~40天,白灵菇菌丝可长满袋。

出菇期管理

(1)对长满菌丝的袋子要分批管理,长100米、宽6米的日光温室可放3.5万个菌袋,一般顺码式堆放,4~6层;

(2)调节日光温室内温度8~20℃,晚上揭开薄膜和苫草以冷刺激;白天给以散射光刺激;

(3)当发现袋口处料上白灵茹原基呈黄豆大小时,去掉袋口扎绳,称解口;至蚕豆大小时,把袋口薄膜伸开,称放口;长至乒乓球大小时进行挽口,即把薄膜挽到袋上,露出原基。此时空气湿度应调节为80~90%,并以散射光照射;

(4)日光温室内要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一个袋一端一般一次只长一个白灵菇。

相关链接

白灵菇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营养

白灵茹在自然界主要发生于多年生伞开科草本植物的茎根。主要营腐生生活,有时也兼有寄生性质。

人工栽培白灵菇的生长基质和营养来源主要有阔叶树木屑、棉籽壳、甘蔗渣、麸皮、玉米、石膏、过磷酸钙、碳酸钙、酵母粉、蔗糖等。生长基质的含水量以60~70%为宜。生长基质的酸碱度在5~11时白灵菇菌丝可生长,但最适PH值为5.5~6.5。

温度

白灵菇是一种中低温型的食用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28℃,在35~36℃时菌丝停止生长。菇蕾分化温度为0~13℃,子实体发育最适温度在15~18℃,在6~25℃均能生长。

空气湿度

菌丝体生长水分主要来自培养料,人工栽培时菌袋发菌时空气湿度低于70%可以减少杂菌污染,子实体生长时在87~95%的空气湿度下生长良好,在低温(6~7℃)和干燥条件下,菌盖表面常发生龟裂。

光线

白灵菇菌丝生长不需要光线,在黑暗条件下生长良好,菇蕾分化需要散射光,在200~500勒克斯光照条件下子实体发育正常。光线弱时,易形成柄细长,菌盖小的畸形菇。但在直射光和完全黑暗时均不易形成子实体。

空气

白灵菇是好气性菌类。不论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发育均要求有足够的氧气,因此发菌室和菇场均要求空气新鲜。尤其是子实体生长形成时,代谢旺盛。呼吸强烈,对氧气的需求量大,通风不良时,子实体生长缓慢或变黄。

酸碱度

在自然界白灵菇生长在阿魏根上,阿魏根系土壤呈弱碱性,PH值7.85。实验室研究表明,白灵菇菌丝在PH值5~11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PH值为5.5~6.5。

怎样采收白灵菇

(1)低温季节,白灵菇从幼菇到采收期约10~15天。当菌盖展开尚未散发孢子,菌盖边缘尚未上翘时,要及时采收。白灵菇一般只长一茬,也有出二茬的。生物学效率最低30%,高的达65%,目前有关单位正积极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产量的新课题。

(2)采收后清理日光温室,白灵菇下脚料风干后贮存,还可以用来栽培鸡腿菇和草菇。

(3)白灵菇以鲜销最好,也可加工成罐头,有时也可加工成干片贮藏。

联系电话:0351-7062992

标签:;  

如何培育平菇_白灵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