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论文_刘芳

浅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论文_刘芳

(泸州市叙永县向林镇小学 叙永 646400)

【摘 要】:一年级小学生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六、七岁这个年龄段是每个人养成终身习惯的最佳时期。从小养成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一年级学生 自控力的培养

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家长的文化水平不高,多数家长常年外出务工,造成了广大留守儿童要接受隔代教育,加上农村地区师资配置,教育设施的落后,造成了一年级学生的自控力相当弱。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伊勒阿特说:“成功的习惯其本身就是成功的最大原动力。”一年级小学生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六、七岁这个年龄段是每个人养成终身习惯的最佳时期。从小养成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在中国古代也很早就有了“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由此可见,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我们教师在教学上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全面了解学生。

一年级新生入学时,教师可采用简单的书面测试、面对面访问家长、面对面访问学生、电话联系等方式对全班学生作一个全面的了解。了解学生的家庭成员组成情况,是否是留守儿童,生活条件,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等。以便日后在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对班上的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

二、树立榜样。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在家长、教师的要求下或在模仿他人的过程中不断形成的。这就要求我们家长和教师,要时时处处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好学生的表率,不能让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做学生。我们要求学生作业工整,我们教师语文老师每一节课板书一定要工整。在学习活动中多表扬一些作业工整、遵守纪律的学生,让平时书写乱的学生多参观一些书写工整的作业,让其他学生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去模仿那些作业工整、遵守纪律的学生。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及良好行为,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表扬,要给全班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静听、静心的好习惯。

一年级小学生的注意力非常不稳定,特别容易受不相干的事物的吸引而分散注意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上课时注意了自己的铅笔、橡皮、文具盒……而没有注意听教师讲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培养学生静听和静心的好习惯。“倾听”是一种艺术。有的学生在听老师讲课时心不在焉,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学习习惯。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一线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力,让他们学会倾听。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培养学生静听的好习惯。

(1)、培养学生“别人发言,我倾听”的好习惯。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发现有一种现象,当老师在讲授新课时,有的学生坐不住,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老师刚一提问,就“我来,我来……”,真让他起来回答问题,不但说不到重点,有时还会东拉西扯。对于这样的学生,又该怎么培养他的倾听习惯呢?我认为可以采用鼓励的方式,经常表扬班上那些会倾听的学生。要求学生听到别人有和自己不一样的意见时,不插嘴,等别人回答完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或举手补充,老师再奖给他们一朵小红花,一个星期下来,累计小红花数量进行兑奖。这样不认真倾听的学生也会不自觉的认真起来。

(2)、培养学生“别人读书,我评价”的习惯。在平时的课堂上,抽学生读课文时,要求其余学生从多方面来对他的朗读进行评价。如:他的读音是否准确,有没有漏字,加字、减字,读得是否通顺、有感情。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边听边思考的好习惯,最重要的是在评价别人的同时,也提醒自己该怎样读。

(3)、对学生的倾听提出明确的要求。我在课堂上会明确提出“学会倾听要做到用三心”,一要专心,二要有耐心,三要细心,要做到“听、说、思”并重。

(4)、教师在课堂上不但可以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来吸引学生,而且还可以用肢体语言来引起学生的关注。在上课时,教师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

(5)、要求学生养成倾听的好习惯,老师首先要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学生的倾听习惯养成是循序渐进的,我们教师不可能一下子改变学生的习惯。但我们可以依靠课堂,用我们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来吸引他们。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倾听,首先自己应学会倾听。在平时与学生的交流中,我们也要认真倾听的学生的发言。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口服心服。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向师性强,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带给学生潜移默化影响。

2、培养学生静心的好习惯。

(1)、静心的培养常常融入在学生的作业中。我常常要求学生们要一边写一边念,一边念一边写,边写边记,这样,作业写完了,生字也就记住了,最后,再用听写生字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培养学生静心的习惯还可以通过让学生静静阅读课外书籍来养成。阅读前给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这样他们就更不容易分心了。

(3)、写毛笔字,听舒缓的音乐,睡觉前回忆这一天的所做过的事情,让学生把每天学习的生字用十分钟的时间来静静地抄写……这些都能让学生养成静心的习惯。

四、教师深钻教材,研究教法。

语文教师讲课过程如果过于单调,或太易太难,或语速节奏不适当,学生都会觉得枯燥无味,造成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因此,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利用电子白板,利用我们叙永县广泛推广的“小班教学”,并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别和接受能力,设计出适合他们容易接受的学法、教法,只有在教师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下,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才能迅速发展起来。

五、培养学生学习的责任感。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我们教师要在一年级学生的入学教育中告诉他们,人一生下来就要不断学习,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学到知识和技能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才能不被社会淘汰。学习是他们自己的任务,他们有责任完成这个任务。我们教师可以利用语文课的教学,如《两只小狮子》,课外活动给学生讲述关于勤奋学习的童话故事或寓言故事。让学生在生动精彩的故事中明白,如果现在不认真学习,不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长大了就得为自己今天的行为买单。但责任感不是学生与生俱来的,需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去经历和体会不同的情境才能慢慢获得。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选择中学会负责任。比如,让孩子选择:“放学回家后,你是认真读要求背诵的课文还是不读”。我们要告诉他们不同的选择产生的不同后果。

五、家校结合,共同努力。

一旦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发现学生不好的学习习惯,就要及时帮助他们改正,同时与家长及时沟通,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教育学生。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铺平道路。“好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习惯的养成需要坚持。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反复抓、抓反复,一丝不苟,持之以恒。只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论文作者:刘芳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7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3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论文_刘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