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总体特征问题研究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总体论文,特征论文,年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9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若干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现将研究的部分问题梳理如下。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对象的探讨
第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其理由是:(1)马克思在一生中所作出的两个伟大发现, 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都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发现。(2 )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做出了既唯物又辩证的理解。所以,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抓住了马克思观点和学说的根本。
第二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其理由是:思维和存在的规定正确表现了哲学和其他科学的关系,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从思维和存在的本质及其规律出发来研究整个世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超越和批判了哲学的基本问题,而是明确提出并合理解决了这一基本问题。所以,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环境亦即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其理由:(1)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 最重要的是改变世界的问题,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则属于说明和解释世界的问题。(2)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亦即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 是在工业生产和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时代条件下,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进一步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把实践引入哲学,在使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得到彻底解决的同时,也改变了哲学基本问题的形态,丰富和发展了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所以,人与环境亦即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
第四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实践活动。其理由是:(1)现存世界中的自然和社会是在人类实践中融为一体的。由于实践的作用,社会在自然中贯注了自己的目的,使之成为社会的自然;同时,自然又进入社会,转化为社会中的一个恒定因素,使社会成为自然的社会。(2 )人类实践活动是人类世界或现存世界得以存在的根据和基础,在人类世界的运动中具有导向的作用;实践是人类世界真正的本体。所以,马克思把哲学的对象规定为人类实践活动。
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的是人类世界、现存世界,它坚持“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而理解、解释和把握人类世界的依据就在于人类实践活动。所以,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人类实践活动是正确的。
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性质和职能的探讨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性质的探讨
第一种观点认为,包括马克思哲学在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其根基是物质本体论。其理由是:(1)物质具有永恒的“先在性”, 自然界的优先地位并不因为主体能动性的发挥而消失。(2 )物质具有最广泛的普遍性。不但精神是物质的机能,而且实践也是物质的活动。(3 )物质在时间和空间的展开是无限多样的,包含着世界及其未来发展的一切可能性。(4)物质本体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立论根据, 没有物质本体论,就不能正确揭示社会存在的本质,就不能正确说明社会、说明人。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性质不容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本体论基石不容动摇。
第二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本体论。 其理由是:(1)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所研究的现存世界不是作为自然、社会和思维之和的整个宇宙,而是人类世界。(2 )现存世界中的自然和社会是在人类实践中融为一体的。人类实践活动是人类世界或现存世界得以存在的根据和基础,在人类世界中具有导向作用,人在物质实践的基础上重建世界。(3)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其他学说相区别的根本标志。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本体论。
第三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物质—实践本体论。其理由是:物质本体论正确地解决了物质与精神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两者的统一性问题。实践本体论看到了主体的能动作用,但它把实践作为世界的本质,取消了世界的物质基础,抹杀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只有确认自然物质是整个世界的主体,同时又确认实践是人类社会的主体,才能使问题得到合理的解决。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是单纯的物质本体论,又不是单纯的实践本体论,而是物质本体论与实践本体论的统一。
第四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社会关系本体论。其理由是:(1)在马克思看来, 一切人和物都是在社会关系的“以太”中显示出自己的独特存在方式的。(2 )马克思哲学的本质在于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关系的本质,并运用实践手段对它进行革命性改造。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存在的“拜物教”的批判,目的也正是从物与物关系的外观下揭示出人与人社会关系的实质。(3 )马克思哲学的一系列基本概念,如实践、物质、自然、认识、辩证法、范畴等都关涉到社会关系这一隐蔽的、深层的基础。所以,社会关系本体论才是马克思哲学的本质,才是马克思考察一切问题的前提。
我认为,实践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历史观的首要和基本观点,而且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首要和基本观点。马克思指出哲学应关注“现存世界”,这里的现存世界当然包括自然界,但这个自然界已经不是原生态的自然界,而是人类学的自然界。按照马克思的观点,自然界具有“优先地位”,但是在人类活动之外的自然界,对人来说是“无”。通过实践,人们不仅改造了自然存在,而且自身也进入到自然存在中,赋予自然存在以社会性。实践内在地包含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其意识三种关系,而这些关系的总和又构成了现存世界中的基本关系。所以说,实践是人类世界真正的本体,实践本体论的提法是恰当的。
(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职能的探讨
第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论。其理由是:旧唯物主义把精神统一于物质,唯心主义把物质统一于精神,而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坚持在归根到底的意义上承认第一种统一,但也不否定在实践中改造物质世界,即承认物质向精神、自然向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论,其革命性变革的实质就在于超越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超越了本体论的思维模式。
第二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世界观。其理由是: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式,它随着人类实践的不断深化而变化其形态。人类的世界观形态由形而上学转变为科学是必然的发展趋势。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作为形而上学的对立物而诞生的,它的核心不仅不是本体论的,而且是从根本上反形而上学的,是从世界观这一根本宗旨出发的科学对形而上学的超越,它所要实现的目标是科学地描绘世界图景和从世界观中将形而上学彻底驱除出去。
第三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生存论的哲学。其理由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自由和解放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关怀,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价值态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心主题都是围绕着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而展开的,全人类的自由和解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终极目标。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生存论哲学。
在我看来,在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年代,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论职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且,在一切变革的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论职能都会大放异彩。
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世界观职能,是为了回击一切非马克思主义或反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的质疑。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一种“革命(实践)哲学”,而且是一种“科学哲学”,它提供了一幅科学的世界图景。但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世界观职能,在原初的意义上,首先是对于现实世界的无情批判。换言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源于其批判性。唯其如此,才得以避免堕入形而上学的境地。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存论职能的强调,从学理上说,是为了回应存在主义及精神分析学等西方当代人文主义思潮的挑战。无疑,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一种社会哲学,而且它也从来不曾放弃对具体的个人生存境遇的关怀。马克思说过,个人的自由是一切人的自由的先决条件。
三、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名称
第一种观点认为,应该用“辩证唯物主义”来指称马克思主义哲学。其理由是:(1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新唯物主义与其他一切旧唯物主义派别有着原则的区别,即它是在物质和意识、主体和客体的辩证关系以及主体改造客体的实践活动中把握世界的。(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可以说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自然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价值论,等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简称为“辩证唯物主义”。
第二种观点认为,应用“历史唯物主义”来指称马克思主义哲学。其理由是:(1 )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自己的哲学和旧唯物主义最根本的区别是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不是从辩证唯物主义“推广”出来的结果,而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和核心。(2 )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去解释自然,自然就是“人化的自然界”、“历史的自然界”;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去解释物质,就会致力于对现代历史条件下物质的普遍形态——商品拜物教的批判;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去解释认识论,认识论就成了社会认识论或历史认识论;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去解释辩证法,辩证法就成为劳动辩证法或人化自然辩证法。所以,就其实质而言,可以用“历史唯物主义”来指称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三种观点认为,应该用“实践唯物主义”来指称马克思主义哲学。其理由是:(1)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共同缺点是, 二者都不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实践内在地包含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与其意识的关系,而这些关系的总和又构成了现存世界中的基本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反观、透视和理解现存世界的。(2)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构原则,实践的唯物主义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所以,用“实践唯物主义”来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命名是很恰当的。
第四种观点认为,还是应该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指称马克思主义哲学。其理由是:(1 )“新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为了把自己的哲学同旧唯物主义区别开来而提出的,并不意味着把它作为自己哲学的名称。(2 )“实践唯物主义”是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这一概念的曲解,把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不可能说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其结果只能是取消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3 )马克思和恩格斯经常把自己的哲学称作“唯物主义辩证法”、“唯物主义历史观”,所以,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指称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符合马克思和恩格斯本意的。
第五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合理称谓应是“实践人本主义”。其理由是:(1 )马克思用劳动实践思维方式独创了把感性现实世界和历史当作实践来理解的实践世界观和实践历史观,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这一中介统一了为传统哲学所分裂的现实世界、自然界和观念世界,凸现了人的自由自觉的本质力量及其对象化的现实力量。(2 )实践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人的自由个性的解放是人类活动的终极目的。所以,用“实践人本主义”的称谓来指称马克思主义哲学最能体现其“实践”和“自由”两大本性。
我认为,90年代以来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名称的探讨中,有些提法是不确切的,如“实践哲学”和“实践人本主义”。而有些提法则可以并存,如“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批判传统哲学包括旧唯物主义哲学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如何看待实践在哲学中的地位成了新旧唯物主义的分界线。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把这种新唯物主义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事实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必然是以“实践性”为基础和显著特点的实践唯物主义。前者是就理论内容或研究对象而称谓的,后者是就其基础和本质特征而命名的。
标签: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唯物主义论文; 辩证唯物主义论文; 本体论论文;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论文;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论文; 哲学研究论文; 社会关系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